『壹』 花斑裸鯉的主要價值
據《中國葯用動物志》載:魚體除去內臟,洗凈,烘乾研細末可入葯,別名大嘴湟魚(《中國葯用動物志》),性味甘、咸,平。入肺、脾二經。有解毒排膿、調經養血之功效,主治皮膚癤腫、潰膿久不收口、婦女月經不調。
【葯 名】:花斑裸鯉
【來 源】:為鯉科動物花斑裸鯉的肉。
【功 效】:解毒排膿、調經養血。
【主 治】:用治皮膚癤腫、潰膿久不收口。用治婦女月經不調。
【性味歸經】:甘、咸,平。入肺、脾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6一9克,水沖服。外用:適量敷患處。
【別 名】:大嘴湟魚《中國葯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我國黃河上游、四川、甘肅、青海與黃河鄰近水系有分布。
【葯材的採收與儲藏】:全年可捕,捕後除去內臟,洗凈,烘乾研細末。
【拉丁名】:Gymnocypris eckloni (Herzenstein)
【考 證】:始載於《中國葯用動物志》。
『貳』 青海湖裡有哪些水產
青海湖裡的水產主要是青海湖裸鯉(俗稱「湟魚」),還有硬刺條鰍、隆頭條鰍等,而其中的青海湖裸鯉則是全國五大名魚之一,被列為國家重要名貴水生經濟動物。
『叄』 西寧:破獲違法販賣青海湖裸鯉案,青海湖裸鯉是什麼品種的魚
根據青海新聞網報道,青海南寧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監督局和西寧市公安局城中分局一起破壞了一起違法販賣青海湖裸鯉案件。
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珍貴魚種,能夠維系青海湖流域水、魚、鳥這三者的生態鏈安全和生物多樣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所以自2003年起,青海省就實施了封湖育魚禁止任何單位,集體或者是個人到青海湖及湖區主要的河流及支流捕撈裸鯉,更明令禁止銷售裸鯉及其製品。目前,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運用水下聲納探測系統探測青海湖裸鯉年可捕資源量,表明資源恢復有上升趨勢。
之所以之前青海湖裸鯉數量逐年減少,是因為青海湖裸鯉是青海湖唯一捕撈對象,年產量數千噸。並且該裸鯉肉味鮮美,富有營養價值。其中含脂量高達12%,蛋白質佔16.14%。一般都會製成魚干對外進行銷售,深受廣大群眾朋友的喜愛。
當然,青海湖裸鯉是可以進行人工養殖的,如果是養殖青海湖裸鯉,首先要做到及時清理魚池,防止污物堵塞排水管濾網。其次就是根據魚的不同生長階段要進行分池,合理的控制魚苗密度。最後需要對魚進行魚病防治,在日常飼養當中要及時清理殘余魚餌和死亡的魚苗,保證水質,對魚體也要進行消毒處理。
『肆』 青海湖的詳細資料,越快越好,最詳細!
青海湖 Qinghai hu
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的東北部,湖面海拔3196米,平均水深18.6米,最深32.8米,湖岸線長360公里。東西長106公里,南北寬63公里,面積4583平方公里,湖水容量為85.4立方公里。布哈河、甘子河等40餘條河注入其中。青海湖沒有外流出口,所以成為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約在距今200至20萬年前由於地殼運動而形成一個斷陷湖盆,湖盆積水開始流入黃河,後因周圍山地升高,陰塞了湖水流出,便形成今日的內陸湖泊了。
青海湖鳥類繁多,主要品種有斑頭雁、魚鷗、棕頭鷗、鸕鶿、赤麻鴨等10餘種,每年春天到島上聚集。湖內有海心山、海西山、三塊石等島嶼。這些島嶼是鳥類的天堂,密密麻麻的鳥巢遍布於山崖峭壁,鳥蛋更是俯拾皆是。湖水中還生活著一種裸鯉,又叫無鱗湟魚,當地人稱之為湖中之王,是著名的水產品。由於近些年人類的破壞活動,無論是鳥類還是魚類都陷於滅絕的處境,目前人們對此有了一些認識,正在給予保護。
青海湖地處西北地區,湖區寒冷乾燥,氣溫變化很大,降水集中,年降水在380毫米左右。流入青海湖的河流多為季節性河流,導致湖水水位下降、湖面縮小、湖水含鹽量增高。
青海湖景區
重要數據和景觀
面積:4500平方公里
海拔:3200米
位置:距西寧150公里
景觀: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像大海一樣廣闊神秘。青海湖之於青海省,就好比是天安門之於北京。
推薦景點
青海湖:浩瀚如海、神秘雍容的高原明珠,夏天油菜花開時的人間仙境。
鳥 島:4-7月份的生態奇觀
茶卡鹽湖:柴達木盆地的著名景觀
青海湖位於青藏高原上,距西寧150公里,面積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鹽份很高。青海湖蒙語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在青海高原東北部,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連綿的青海南山環抱著一個高原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4400多平方公里,海拔3260多米比古城西寧還高出1000多米,這里氣候涼爽。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的盛夏,日平均溫度一般都在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勝地。青海湖蒙語叫「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藍色的海」,是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後,倖存下來的。
在青海高原東北部,日月山下的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蒙語叫「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波」,意思是「青藍色的海」,湖面海拔3106米,面積4456平方公里,湖水平均深度25米。
在青海湖邊,有個小碼頭提供遊客登船游湖。青海湖畔的特點是一望無際的油菜花,黃色的大色塊加上藍色的湖海和藍色的天,一種幾何形體的美。
但受全球氣候逐漸轉熱的影象,加上沙化的日愈嚴重,流入湖中的河水減少,湖面水位逐年下降,如果這種情況延續下去,重導羅布泊的覆轍不會太遠。
交 通:從西寧和格爾木每天都有好幾班開往拉薩的卧鋪班車,經過茶卡鹽湖和青海湖,你可以在西寧問清大致經過的時間。想在青海湖多呆的話,你也可以在西寧包車去青海湖,桑車要400元。也可以在西寧參加青海湖一日游,費用70-100元/人。
門 票:青海湖門票30元,乘坐遊船45元,日月山門票15元。
住 宿:可住青海湖附近的帳房賓館,但住宿條件不是很好。
旅遊提示:青海湖北岸的315國道條件較差,另外,青藏鐵路的車站與村鎮之間一般較遠且火車很少(單向每天3次)。
行 程:從西寧至青海湖4小時的車程,途經日月山,在青海湖旅遊區看日落,夜晚可宿青海湖。雇車站職工的摩托車去湖邊,盡情領略青海湖的湖光山色。
提 醒:湟魚本是青海湖特有的魚種,近年來,由於地質生態變化以及人們的大量捕食,湟魚資源正面臨枯竭的危險,當地政府已下令禁捕。與此同時,漁政部門還與環湖各餐館、飯店簽訂了「禁止銷售青海湖湟魚及其製品」的協議書。如果在湖邊有人向你兜售湟魚,那一定是非法所得,敬請注意。
西寧到青海湖的公路距離約80公里,環湖一周約400公里。乘坐長途汽車去青海湖比較勉強,你可以從西寧長途汽車站做長途汽車到離鳥島約50公里的黑馬河,時間要將近5小時,20元左右。然後再租當地的小麵包車去鳥島,費用大約是50元/車。乘火車在哈爾蓋下車,可以達到青海湖的南岸,但是由於鳥島在北岸,這樣的選擇也不是很好。
西寧有很多旅行社在火車站和旅店裡招徠去青海湖鳥島的生意,一般一日游的費用在100元左右,二日游的費用在180元左右。裡面不包括食宿及門票費用。在5月到9月的旅遊旺季,每天都會發車。另外的辦法是自己租車去青海湖,環湖的費用需要約800-1000元。
雖然坐長途汽車或火車去格爾木的時候都路過青海湖,但是只能遠遠地看看。如果你執意要在去格爾木的途中路過鳥島,只有租車先沿青海湖的北岸走一段然後再轉到南岸去格爾木的主要公路上。
從鳥島到湖中的「海心山」有遊船,45元/人。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之一。古稱「西海」,又稱「仙海」、「鮮水海」、「卑禾羌海」。北魏以後,始稱青海。藏語稱「庫庫諾爾」,意皆為藍色或青色的湖。青海湖之名始於近代,1949年後才普遍稱青海湖。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位於東經99°36′~100°16′之間,北緯36°32′~37°15′之間。
(一)青海湖的形成
鳥 的 天 堂
青海湖是構造斷陷湖,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200萬年前成湖初期,屬於外流淡水湖,與黃河水系相通,至13萬年前,由於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裂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日月山強裂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現了尕海、耳海,後又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北魏時青海湖的周長號稱千里,唐代為400公里,清乾隆時減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緣約20公里處有古湖堤遺址;距湖東岸25公里處的察漢城(建於漢代),原在湖濱。東西兩邊已分別退縮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約100米。目前青海湖呈橢圓形,周長300餘公里。1908年俄國人柯茲洛夫推測當時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積為4800平方公里;70年代出版的地形圖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積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積為4282平方公里,1955~1988年湖水水位每年平均下降約10厘米。現湖水容積739億立方米,最長約104公里,最寬約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礦化度12.32克/升,含鹽量1.24%。
(一)、氣候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日照強烈;冬寒夏涼,暖季短暫,冷季漫長,春季多大風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熱同季,干濕季分明。
(1)光照:湖區全年日照時數大部分都在3000小時以上,較青海以東同緯度地區高出700小時左右;年日照百分率達68~69%。年輻射總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較同緯度的華北平原、黃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2)氣溫:湖區東部和南部氣溫稍高,年均溫在1.1℃~0.3℃之間;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溫在-0.8℃~0.6℃之間,平均最高氣溫6.7℃~8.7℃之間,平均最低氣溫-6.7℃~4.9℃之間,極端最高氣溫25℃和24.4℃,極端最低氣溫-31℃~和-33.4℃。
(3)水分:湖區全年降水量偏少。但東部和南部稍高於北部和西部,東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南部是359.4毫米,西北部370.3毫米,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發量達1502毫米,蒸發量遠遠超過降水量。湖區降水量季節變化大,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雨熱同季。
(4)大風和沙暴:湖區大風、沙暴日數是全省較多的地區之一。每年2~4月,午後至傍晚多出現大風,且盛行西北風。以剛察為例。大風(≥17米/秒)年均47.3天,2~4月最多,平均5.9~9.3天之間,最多3月份達19天之多。沙暴歷年平均為14天。重點保護區布哈河口——鳥島區多西北風,最大風力達9~10級。由於湖區海拔高,湖西風多,高空氣影響極大,全年多在西風控制之下。冬春風速最大,夏秋季較小。在風力作用下,一般波浪為2~3級,最大為7~8級,全年波浪6級以上的日數為40天左右。
(5)水溫:青海湖的水溫隨季節而變化。夏季湖水溫度有明顯的正溫層現象,8月份最高達22.3℃,平均為16℃;水的下層溫度較低,平均水溫為9.5℃,最低為6℃.秋季因湖區多風而發生湖水攪動,使水溫分層溫度現象基本消失,冬季湖面結冰,湖水溫度出現逆溫層現象,1月份,冰下湖水上層溫度-0.9℃,底層水溫3.3℃。春季解凍後,湖水表層水溫又開始上升,逐漸又恢復到夏、季的水溫。
(6)冰情:青海湖因含水量有無機鹽類,湖水凍結的溫度比0℃稍低。每年從11月中旬開始,湖區氣溫下降到0℃以下,到翌年1月份氣溫為最低,全湖形成穩定的冰蓋,封冰期年平均為108~116天,最短為76天,最長138天。冰厚度一般為40厘米,最大冰厚90厘米。封冰後,冰面平坦,由於猛烈狂風,往往出現裂縫和溝隙。在冬時來觀賞湖光山色,滿目皆白,銀光閃閃。3月中旬,冰蓋破裂,湖面出現浮冰,在風力作用下,形成巨大的冰山飄至岸邊,最大冰山體積約10立方米,4月中旬後,湖內冰塊完全消融。
(二)、湖水水系
青海湖水補給來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餘條,呈明顯的不對稱分布。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積大,支流多;湖東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積少。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一條河,發源於祁連山支脈的阿木尼尼庫山,長約300公里,幹流長92公里,支流有幾十條,較大支流有10多條,下遊河面寬約50~100米,深達1~3米,PH8~8.2。流域面積16570平方公里,約占湖區各河流流域面各1/2。年徑流量11.2億立方米,占入湖徑流60%。青海湖每年獲得徑流補給主要是布哈河、沙柳河、烏哈阿蘭河和哈爾蓋河,這4條大河的年徑流量達16.12億立方米,占入湖徑流量的86%。是魚類回遊產卵和鳥類較集中地區。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補給13.35億立方米,降水補給15.57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4.01億立方米,總補給為34.93億立方米,湖區風大蒸發快,每年湖水蒸發量39.3億立方米,年均損4.37億立方米。
(三)、島嶼
青海湖中有5個島嶼
鳥 的 世 界
(1)鳥島:又名小西山或蛋島(因鳥蛋遍地故名)。位於布哈河口以北4公里處,島的東頭大,西頭窄長,形似蝌蚪,全長1500米,1978年以後北、西、南三面湖底外露與陸地連在一起。鳥島坡度平緩,地表由沙土、石塊覆蓋,島的西南邊有幾處泉水涌流。主要植物有二裂季陵菜、白藜、冰草、鐮形棘豆、西伯利亞蓼、嵩草、早熟禾等。鳥島是亞洲特有的鳥禽繁殖所,是我國八大鳥類保護區之首。是青海省對外開放的一個重要地點。每年3~4月,從南方遷徒來的雁、鴨、鶴、鷗等候鳥陸續到青海湖開始營巢;5~6月間鳥蛋遍地,幼鳥成群,熱鬧非凡,聲揚數里,此時島上有30餘種鳥,數量達16.5萬余只;7~8月間,秋高氣爽,群鳥翱翔藍天,游弋湖面;9月底開始南遷。為保護鳥類供人觀賞,1975年8月建立鳥島自然保護區,1980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86年省政府撥款60萬元,興建了暗道、地堡、瞭望台等設施,供遊人觀賞等,南北均有公路到達鳥島。
(2)海心山:位於青海湖中心略偏南,距鳥島約25公里,島形長,中部寬而兩端窄,長2.3公里,寬0.8公里,面積1.14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66米,由花崗岩、片麻岩組成,島東緣有一泉眼,可供飲用。南部邊緣岩石裸露形成陡崖,東、西、北為平緩灘地。島上大部分為沙土覆蓋,生長著冰草、芨芨草、鐮形棘豆、嵩草、披針葉黃花、西伯利亞黃精等,植被覆蓋度在50%以上,鳥禽集中在島崖邊及碎石灘地棲息。
(3)海西山:又名海西皮,位於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與鳥島同處在布哈河沖積灘地的頂端,島的東北緣有斷層陡崖緊靠湖邊,陡崖外有一近似圓柱形的岩石屹立於湖中,是鸕鶿的繁殖場所,島上植被覆蓋度在90%以上。
(4)沙島:於湖東北,海晏縣境內,曾是湖中最大的島嶼,長約13公里,最寬處約2.8公里,面積18平方公里,島上最高點海拔3252米,是湖中砂壟突出水面受風沙堆積形成。1980年沙島東北端與陸地相連而成為半島,並圍成33平方公里沙島湖,表面均由沙礫覆蓋,無植被,是魚鷗棲息繁殖地。
(5)三塊石:又名孤插山,位於湖西南,是由7塊密集在一起的石灰石、礁石組成,高約17米,面積約0.056平方公里,距鳥島、海心山20公里。島上僅在碎石塊間隙生長有牛尾蒿等。植被覆蓋不到5%。
(四)、資源
(1)鳥類資源:湖區鳥禽有163種,分屬14目35科,總數在16萬只以上,其中斑頭雁2.13餘萬只、棕頭鷗4.5萬余只、魚鷗8.74萬余只、鸕鶿1.12萬余只。此外有鳳頭潛鴨、赤麻鴨、普通秋沙鴨、鵲鴨、白眼鴨、斑嘴鴨、針尾鴨、大天鵝、蓑羽鶴、黑頸鶴等。
(2)魚類資源:湖中盛產全國五大名魚之一——青海裸鯉(俗稱湟魚)和硬刺條鰍、隆頭條鰍。青海裸鯉平均年產量為5165噸,1949~1985年共生產裸鯉191180噸,隨著時間推移,資源衰退,裸鯉產量呈逐年下降趨勢。裸鯉每年6~7月回遊源流河中產卵,為食魚鳥提供豐富食物條件。1964年國家將青海湖列為保護對象,青海裸鯉列為國家重要名貴水生經濟動物。
晚 霞
(3)旅遊資源:青海湖旅遊歷史已久。每年春夏,很多單位、團體組織人員或個人至青海湖游覽、觀湖、觀鳥。1979年山鷹機械廠利用碼頭、船隻組織起青海湖旅遊業,並增加旅遊內容和項目、擴展旅遊路線。1988年該廠撤銷,全部設施移交給青海湖旅行社帳房賓館,主要參觀項目和內容:「唐蕃古道」遺址、湖畔草原、牧區風光、湖光山色,以及訪問藏族牧民家庭,品嘗青稞酒、酸奶和手抓羊肉等藏族風味食品,騎馬漫遊草原和沙漠,泛舟青海湖,乘船登海心山尋幽訪古,夜宿具有民族特色的帳篷客房等。最佳旅遊時間為每年6~9月。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沿湖北岸西行。
『伍』 裸鯉,也就是青海湖湟魚吃什麼
青海湖裸鯉俗名湟魚,也叫無鱗魚,英文名gymnocypris przewalskii ,學名普氏裸鯉。屬鯉科裂腹魚亞科裸鯉屬。 是一種雜食性的底棲冷水性無鱗魚,耐鹽鹼能力很強,適宜生長溫度在13-15度之間。以浮游生物、底棲生物、水生昆蟲或幼蟲和鉤蝦為食,偶爾也捕食小型高原鰍或水生植物碎片。
湟魚屬中型魚類,每尾約一斤左右,較大的五至六斤,最大的可達十多斤,肉質肥嫩,脂肪和蛋白質的含量都很高,營養豐富,味道鮮美,魚體含脂肪百分之十點二三,含蛋白質百分之十八點五八,屬上等魚類。它同泰山的赤鱗魚、富春江的鰣魚、洱海的弓魚和油魚,並稱我國五大名魚。 湟魚原產於黃河流域,所以酷似黃河鯉魚。它的祖先是有鱗的,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了幾乎全身裸露的魚類。青海湖盛產惶魚的記載,最早見於公元1746年的《西寧府新志》。1938年,孫健初記述青海湖地區地質時寫道:「水中繞有魚類,色黃無鱗,……湟源一帶居民,乘暇前往,以手捕獲,干之以待出售。」每年3月下旬,湖面的堅冰剛剛消融,幾乎清一色的湟魚,就開始成群結隊地游向與青海湖連通的淡水河。它們溯河而上,排卵受精,繁衍後代。6月正是產卵盛季,在湖西北的布哈河口附近,密集的湟魚,大都1尺左右長,爭著進入河道,堵塞在那裡,真是多到「氂牛喝水踩死魚」的程度。魚兒相互追逐,通過淺灘時,背鰭露出水面,恰似千帆競發。捕魚季節,一網最多可拉到5萬斤,最高年產達到2.3萬多噸。由於對高寒地帶的湖水有良好的適應性,且耐鹽鹼,近年來已成為我國向氣候寒冷、高鹽鹼性的湖泊及養魚池引種馴化的主要魚種,成為一種很有前途的引種馴化魚類。
青海湖為青海湖裸鯉的主要分布區,占青海湖魚類全部資源量的95%以上。青海湖裸鯉在克魯克湖和托素湖中也有分布,但在尕海湖中不能生存。
在海心山和鳥島之間方圓十五公里,水深約二十米左右的范圍內,因食料豐富,湟魚比較集中。湟魚的天敵主要是鸕鶿、魚鷗和棕頭鷗;條鰍和端足蝦類也經常襲擊魚卵。由於大量捕撈,湟魚貯量已大為減少。據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概算,目前青海湖湟魚資源僅五萬噸,每年持續產量約為四千至五千噸。
大量開發青海湖的湟魚資源是在一九五八年以後。一九三八年我國地質學家孫健民在考查青海湖時寫道:「水中饒有魚類,色黃無鱗……僅有湟源一帶居民,乘暇前往,以手捕獲,千之以待出售。」據記載,每年夏季青海湖水上漲時,隨水溢至岸上的湟魚多達千百萬尾。當地人拾取後,將魚腹剖開,去其腸渣曬干(俗稱「干板魚」),運至各地銷售。冬季湖面結冰,附近居民有鑿冰釣魚(名曰冰魚)的習慣。只要在湖面上鑿個冰窟窿,有些魚便會自動躍出冰洞,可見湖內湟魚之多。開始大規模機船捕魚,夏季一網可打五萬斤,冬季鑿冰下網,也能打魚萬余斤。由於當地群眾過去不食魚,也不捕魚,所以湟魚見人不驚,幾乎隨手可捉。據了解,不吃魚的原因有二:一是受佛教戒律的限制,只食牛羊等蹄為雙趾之獸類,對非蹄或有爪動物均不吃。二是傳說中的魚為龍之同種,如有傷害必起大風雨,殃及賬房人畜,故藏族同胞不但相戒不食,並且還買魚「放生」(放進湖裡)。這些習俗為湟魚的自由繁殖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作為青海湖中惟一具有利用價值的魚類,青海湖湟魚正面臨產卵河道來水量減少、湖水變咸變鹼、人為偷捕三大困擾,生存環境日益惡化。
1964年春,國務院頒布的「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草案)」中,把青海湖湟魚列為國家重要和名貴的水生經濟動物之一,並列為保護對象;1979年4月,國家水產總局重新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青海湖湟魚被列為重要保護對象;1980年4月,經青海省人大常委會批准頒布了《青海省(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實施細則》,在青海省水產局增設漁政管理科,主要負責青海湖及附屬水域漁業資源的增殖保護工作。1982年4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制定了《青海湖漁業資源增殖保護實施辦法》,規定每年的4月-8月15日為禁漁期;1992年經青海省人大常委會批准頒布了《青海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對青海湖漁業資源的增殖、管理、保護作出了詳盡的法律規定,使青海湖漁業資源管理納入了法制軌道。
1982年11月至1984年12月底,冬季禁止一切捕撈活動;1986年11月至1990年10月31日,對青海湖實行冬季禁捕,明水期限產1200噸,並規定只能在深水區限產捕撈;1994年11月至2000年12月31日,限產由1200噸降至700噸;2001年至2100年對青海湖實施全面禁捕,停止一切捕撈活動。
『陸』 青海湖裸鯉的地理分布
青海湖裸鯉分布於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魯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產。它是青海省極為重要的經濟魚類。
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青海湖周圍幾十萬畝草原被開墾為農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條河流被人為攔河築壩,阻塞繁殖通道,許多河流乾涸斷流,致使裸鯉無法到淡水中產卵,造成大量裸鯉在河口地帶死亡。有關資料表明,青海湖現有裸鯉資源量約為7500噸,不足開發初期的1/10,而目前,鳥島棲息的鳥類每年要吞食近千噸的裸鯉,裸鯉資源的衰竭無形中使鳥類的生存造成嚴重威脅。
『柒』 青海湖裸鯉的保護等級
近年來,青海湖裸鯉產卵群體的數量比1970年代前明顯下降,且體長多小於25 cm,成熟個體體長明顯縮短。已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評估等級為瀕危(EN)。目前,經過多年封湖育魚和其他治理措施,青海湖裸鯉的資源量有所回升。
『捌』 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狀況
鳥類資源
青海湖保護區及周邊地區有鳥類189種,分屬14目37科,青海湖地區鳥類種類相對周邊其它區域豐富,鳥類種數占青海省鳥類總數的55%,其中候鳥種數佔63.6%。
每年在青海湖遷徙停留的候鳥有數十萬只,青海湖又是中國境內夏候鳥繁殖數量最多種群最為集中的繁殖地,每年在此集中繁殖的棕頭鷗、魚鷗、斑頭雁、鸕鶿四種大型水鳥數量在5.8萬只以上。青海湖還是水禽的重要越冬地,每有近4500隻左右的大天鵝在此越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在保護區濕地草甸中繁殖,數量達50餘只。
(圖冊《保護區鳥類》圖片來源 )
獸類資源
青海湖獸類共計有42種分屬5目17科,湖區的獸類種類幾乎佔全省的三分之一,以嚙齒、食肉目、偶蹄目種類為多,其中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6種,Ⅱ級保護物種有11種。
其中普氏原羚(別稱:灘黃羊,灘原羚)是湖濱沙化草原地帶的代表種,屬世界級瀕危野生動物之一,1872年由俄國自然博物學家尼古拉·普熱瓦斯基在青海湖發現,現全世界只在青海湖地區分布有600餘只,比大熊貓數量還少得多。被稱為「羚羊界的大熊貓」
(圖冊《保護區獸類》圖片來源 )
魚類資源
青海湖保護區有魚類8種,魚類資源主要為青海湖裸鯉。青海湖裸鯉(俗稱湟魚)是青海湖中惟一的水生經濟動物,處於青海湖整個生態系統核心地位。1994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在青海湖實施封湖育魚政策。至2011年已是第五次對青海湖實施封湖育魚,此次封湖育魚為期10年至2020年12月31日。並在2003年將青海湖裸鯉列入「青海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第一批名錄」中,2001年來每年堅持向青海湖放流裸鯉原種魚種,由此使青海湖裸鯉資源呈現緩慢恢復趨勢。經監測,2002年至2007年,青海湖裸鯉的可捕資源量分別為2592.44噸、3610.8噸、5017.69噸、6926.88噸、15274噸、20176噸,增加可捕資源量17583噸。
兩棲爬行類
青海湖兩棲爬行類5種,主要有高山蛙、西藏蟾蜍、沙蜥、高原蝮蛇等。 青海湖區內的自然植被有五大類型(灌叢、草原、荒漠、草甸、沼澤和水生植被),以溫性草原、溫性荒漠草原和緊鄰湖岸的高寒沼澤化草甸為主,主要優勢種群為西北針茅、短花針茅、華扁穗草。
青海湖區在中國植物區系分區上屬泛北極植物區內的青藏高原植物亞區的唐古特地區。這是一個在青藏高原隆升過程中形成的年青植物區系。該區植物區系成分復雜,植物種類較多,其組成包括種子植物、蕨類植物、苔蘚、菌類、藻類和地衣等植物種類。種子植物共有52科、174屬、445種,其中裸子植物僅有3屬共6種,被子植物占絕對優勢。
(圖冊《保護區植物》圖片來源 ) 青海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的青海湖,既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又是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青海湖擁有4300平方公里的遼闊水域 。同時,還是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其自然風景獨特,生態地位重要,更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青海湖旅遊歷史已久。每年春夏,很多單位、團體組織人員或個人至青海湖游覽、觀湖、觀鳥。主要參觀項目和內容: 「唐蕃古道」遺址 、湖畔草原、牧區風光、湖光山色,以及訪問藏族牧民家庭,品嘗青稞酒、酸奶和手抓羊肉等藏族風味食品,騎馬漫遊草原和沙漠,泛舟青海湖,乘船登海心山尋幽訪古,夜宿具有民族特色的帳篷客房等。最佳旅遊時間為每年6~9月。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沿湖北岸西行。
『玖』 青海湖裸鯉 屬國家保護幾級動物
去電腦查詢過了,是三級! 鯉形目鯉科裂腹魚亞科裸鯉屬。俗稱湟魚。分布於青海湖及其附屬河流中,是青海湖水系中獨有的大型經濟魚類。食性雜,以浮游生物、底棲生物、水生昆蟲或幼蟲和鉤蝦為食,偶爾也捕食小型高原鰍或水生植物碎片。營底棲生活,每當春季河流解凍,水溫升至7-17°C時,性成熟個體集群進入河流,頂水而上,尋找產卵場,追逐產卵,繁衍後代。主要產卵場布哈河在產卵季節魚群密集,綿延幾十千米,成為一大景觀。青海湖裸鯉體長形,稍側扁,頭錐形,無須,身體裸露無鱗,只有臀鱗殘存,體色青灰或黃,腹部白色,兩側有黑色紋斑。生長緩慢,平均10-12年才能增重500克。性成熟雌魚絕對繁殖力為16400粒卵,相對繁殖力8.7粒卵/克凈體重,資源增殖緩慢,繁殖季節極易遭受天敵和人類捕撈活動的破壞。體肥肉厚,味鮮美,易加工。其咸干魚、熏魚、魚松等製品味美可口。是省內上市量最多的食用魚,為保護裸鯉資源,國家將其列為重點保護對象,並實行封湖育魚,限量生產。
『拾』 青海湖裸鯉的資源狀況
一項有關青海湖主要魚類資源裸鯉的研究表明,2004年青海湖裸鯉的資源量超過5000噸,比1999年增長了67%。專家表示,裸鯉資源量的增加,表明青海省採取綜合措施、封湖育魚取得了初步成效。
青海湖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鹹水湖泊,它以巨大的水體與流域內的天然草場共同構成了阻擋西部荒漠風沙向東蔓延的生態屏障,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場所。青海湖裸鯉簡稱「湟魚」,是青海湖中唯一一種大型野生經濟魚類。由於其特殊的生存環境,青海湖裸鯉生長速度十分緩慢,每10年大約增重0.5公斤,繁殖能力較低,種群更新時間較長。由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承擔的「青海湖裸鯉資源動態監測與管理」項目,首次利用衛星定位、水下聲吶探測和計算機軟體等技術手段,對青海湖裸鯉資源進行了動態監測。監測表明,青海湖裸鯉資源量2004年超過5000噸,比1999年的3000噸增長了67%。
青海湖裸鯉資源量的增加,表明青海省採取綜合措施、封湖育魚取得了初步成效。據了解,為保護青海湖漁業資源,青海省政府從1986年開始對青海湖連續四次進行封湖育魚,青海省科技部門也圍繞裸鯉保護開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通過實施青海湖裸鯉人工繁殖生物學與放流技術研究、青海湖裸鯉原種擴繁、青海湖裸鯉種苗池塘養殖與增殖放流項目,初步達到了恢復與提高青海湖魚類資源的目的。
據青海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介紹,青海湖裸鯉的資源量在上世紀60年代初曾達到19.9萬噸的最高值,漁獲物平均體長28.8厘米,平均年齡為10齡。十年後,裸鯉資源量下降到2.12萬噸。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裸鯉的資源量下降為1.1萬噸。到1999年,裸鯉資源量只有3000噸,嚴重影響到整個青海湖的生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