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鹽膚木的概況有哪些
Rhus chinensis Mill.
別名
五倍子、五倍子樹
形態特徵
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m。樹皮灰褐色,枝開展,密被褐色柔毛。單數羽狀復葉,葉軸和葉柄有狹翅,具小葉7—13,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6—12cm,寬4—6cm,先端銳尖,基部圓形至楔形,邊緣有粗鋸齒,下面密被棕褐色柔毛。圓錐花序頂生,長5—20cm,花小,雜性,黃白色,萼5—6裂;花瓣5—6,雄蕊5,著生於棕色的花盤下。核果近扁圓形,直徑約5mm,紅色,密被紫色或白色短柔毛。種子千粒重9—10g(圖111)。
圖111 鹽膚木
Rhus chinensis Mill.
地理分布
除內蒙古、青海、新疆外,幾遍全國;國外,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也有。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在亞熱帶地區,一般於4月上旬萌芽並展葉,7—8月開花,8—9月結實,10—11月上旬果熟,降霜後落葉,生育期200—210天。
在自然情況下,種子入土後需經過冬季休眠,使蠟層和種殼腐爛後才能發芽。人工播種時,必須人工去蠟層進行催芽,發芽率能提高50—60%。在水分充足,18—22℃的溫度下,15天即可出苗。
鹽膚木由萌櫱發育成地上植株,尤其在採伐跡地上,水平根大量萌櫱,可形成大片幼林。人工繁殖,可採用插根法進行大面積生產。再生性較強,莖枝有大量潛伏芽,一旦收獲葉片或砍去地上部分,都會促使莖枝芽點的萌發和根櫱芽的出土。在生長旺季,30天左右即可摘收一次嫩枝葉。為便於多次收獲葉片,可將生長3年以上的植株伐*,留茬5—l0cm,以建立鹽膚木的灌叢化飼料林。
鹽膚木適應性較強,在我國,除高寒(寒溫帶)和荒漠地區外,其他地區均能適應。對土壤要求不嚴,不論是沙土還是粘性土,均能生長。適應的土壤pH值為4—8.5。能耐土壤貧瘠和乾旱。因此,在乾燥而貧瘠的山坡,甚至在懸崖峭壁縫隙中也能較好的生活。不耐嚴寒,不能在寒溫帶及高寒地區嚴寒條件下越冬。最適於在暖溫濕潤的氣候條件下生活。土層深、排水條件好、肥沃濕潤的沙壤土,是鹽膚木的最佳生活環境。一般喜生於丘陵山地的坡麓、溝谷坡地、河渠岸邊及崖壁、石堆的縫隙等雜木疏林下、林緣或灌草叢中。多散生,只有在砍伐跡地上,偶爾可見到以鹽膚木為優勢種的群落。
飼用價值
鹽膚木的嫩枝、葉和花序柔軟多汁,豬最喜食。切碎,經蒸煮,雞、鴨、鵝等均食。曬製成乾草,加工成草粉,可飼喂各種畜禽。
鹽膚木葉的營養成分含量比較高,粗纖維含量較低,鈣的含量比較高(表111—1)。
表111—1 鹽膚木葉的化學成分(%)
*西北畜牧獸醫研究所分析;**引自《豬雞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農業出版社,1979。
鹽膚木葉的總能、消化能和代謝能的價值均比較高(表111—2)。
表111—2 鹽膚木葉的能量價值和可消化粗蛋白質
*引自:山西配合飼料資源成分及營養價值表;**引自《豬雞飼料成分及營養價值表》,農業出版社,1979。
鹽膚木產量高5齡株叢一般可產青綠飼料2—4kg,生長良好的每株可產5kg以上。生長期內可收獲3—4次。
鹽膚木除作飼用外,寄生在葉上的蟲癭(即五倍子)、種子、葉、根和花均可入葯。五倍子、果實有生津潤肺、降火化痰、止咳、解毒等功效;其根,能祛風、化濕、消腫;花治鼻疳、癰毒潰爛等。鹽膚木生產的五倍子含五倍子鞣質等,是製作染料和鞣革的重要原料。干枝可作薪柴。種子含油率達41.5%,是制肥皂和做工業潤滑油的原料。
栽培要點
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施足底肥,進行深耕翻,耙勻備用;鹽膚木多採用種子育苗法,行人工種植。一般在春季播種,秋季播種也可。當苗株達50—100cm時,即可向大田移栽,株行距以100cm為好。也可用插根法建立鹽膚木灌叢林,即將鹽膚木的萌櫱根切成30cm左右的根段,將2/3的根段埋於土中,稍加鎮壓、澆水;成活率也相當高。
⑵ 鹽膚木為什麼很少結果
物種原因
膚木又名五倍子樹、角倍、鹽酸果等,漆樹科植物。是五倍子蚜蟲主要寄主樹種。五倍子蚜蟲在寄主植物上所形成的蟲瘦,經提煉加工後,產品被稱之為「梅膠」。五倍子是我國重要的林特產品,經濟價值高,用途廣,為傳統出口商品。目前已廣泛用於航天、石油、冶金、機械、化工、感光材料,新型塑料、輕工、醫葯、食品、國防等諸多部門的行業中。加強管理和利用現有的野生鹽膚木林與廣泛營造人工林相結合,是提高五倍子單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⑶ 廣東土話叫鹽酸樹(諧音) 求助這個到底是什麼樹 江湖救急了
鹽膚木(五倍子樹、山梧桐、黃瓤樹、欺樹)RhuschinensisMill,為漆樹科鹽膚木屬落葉小喬木。鹽膚木是中國主要經濟樹種,可供製葯和作工業染料的原料。其皮部、種子還可榨油。在園林綠化中,可作為觀葉、觀果的樹種。花開於8~9月,蜜、粉都很豐富,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根、葉、花及果均可入葯,有清熱解毒、舒筋活絡、散瘀止血、澀腸止瀉之效。
⑷ 鹽桑柏這種植物能治什麼病
資料:
鹽膚木,中文別名:五倍子樹、山梧桐、黃瓤樹、欺樹,漆樹科鹽膚木屬植物,落葉小喬木。鹽膚木是中國主要經濟樹種,可供製葯和作工業染料的原料。其皮部、種子還可榨油。在園林綠化中,可作為觀葉、觀
果的樹種。花開於8~9月,蜜、粉都很豐富,是良好的蜜源植物。根、葉、花及果均可入
葯,有清熱解毒、舒筋活絡、散瘀止血、澀腸止瀉之效。
秋葉紅色,甚美麗,可為秋景增色。也上寄生一種蟲癭,即為著名的五倍子,供提取單寧及葯用;根也可葯用;種子科榨油。
角倍蚜、倍蛋蚜等五倍子蚜蟲寄生葉片而形成的蟲癭「五倍子」是著名的中葯和原料。花入葯為「鹽麩木花」,治鼻疳、癰毒潰爛。
果實入葯為「鹽麩子」,有生津潤肺、降火化痰、斂汗、止痢的功用;治痰嗽、喉痹、黃膽、盜汗、痢疾、頑癬、癰毒、頭風白屑。
別名:鹽霜柏、鹽酸木、敷煙樹、蒲連鹽、老公擔鹽、鹽桑柏、五倍子樹。
分析:
漆樹科鹽膚木屬植物鹽膚木,別名很多,鹽桑柏是其別名之一。根、葉、花及果均可入
葯,其上寄生的數種蚜蟲「五倍子」也是著名的中葯和原料。
⑸ 這是什麼植物啊
鹽膚木。
請採納。。。。。。。。。
⑹ 鹽麩木是什麼
【拼音】 Yán Fū Yè 【英語】 Leaf of Chinese Sumac
【來源】葯材基源: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us chinensis Mill.
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收,隨采隨用。
植物形態
【原形態】鹽膚木,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銹色柔毛,具圓形小皮孔。奇數羽狀復葉互生,葉軸及柄常有翅;小葉5-13,小葉無柄;小葉紙質,多形,常為卵形或橢圓狀卵形或長圓形,長6-12cm,寬3-7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邊緣具粗鋸齒或近無毛,葉背被銹色柔毛。圓錐花序寬大,頂生,多分枝,雄花序長30-40cm,雌花序較短,密被銹色柔毛;花小,雜性,黃白色;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長約1mm,花瓣倒卵形狀長圓形,長約2mm,開花時外卷,雄蕊伸出,花絲線形,花葯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較短,長約0.6mm,花瓣橢圓狀卵形,長約1.6mm;花盤無毛;子房卵形,長約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頭頭狀。核果球形,略壓扁,徑約4-5mm,被具節柔毛和腺毛,成熟時紅色,果核徑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鹽麩葉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於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叢、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全國各地。
⑺ 鹽膚木屬於蜜源植物嗎
鹽膚木是南方主要的蜜源植物之一,開花花期蜜粉源豐富,是秋季的養蜂好蜜源。
⑻ 鹽膚木屬的介紹
鹽膚木屬,漆樹科(Anacardiaceae)的一屬,約150種灌木、小喬木或藤本植物。或將毒櫟、毒漆和毒葛(poison ivy)單獨畫為漆樹屬(Toxicodend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