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綏化的文化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廠房資源在哪裡找 2025-05-20 07:33:00
鑽石局悟空怎麼打 2025-05-20 07:11:59

綏化的文化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7-25 02:47:55

『壹』 綏化地區的綏化歷史文化·傳說典故

綏化原名北團林子,清光緒十一年十月十四日(1885年11月20日)設理事通判廳即綏化直隸廳,廳治在北團林子,是綏化建置開始。當時,北團林子南北一帶有3個圓形林子,以泥河為界,位於泥河南岸的稱南團林子,北岸的稱腰團林子,最北的稱北團林子,綏化建置時將北團林子改名為綏化。綏化書語史載,「綏」為安好、安撫之意,《詩·小雅·鴛鴦》:「福祿綏之。」《周頌.桓》有「綏萬邦」記載。多為祝頌安好用語。「化」則「變也」,造化、教化之意。綏化有安撫教化、造化發展、吉祥安順的意思,可謂寓意之深。
綏化市歷史悠久。大約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綏化市境內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
綏化市夏商時期為肅慎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方大國也」。自虞舜至夏、商、周時,肅慎與中原華夏各族關系一直很密切。
西周至西漢時期,綏化市的慶安、綏棱、海倫、望奎、蘭西等市縣仍為肅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岡、安達,西南部的肇東等市縣為歲貊地。
偽滿時期,綏化市劃歸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後有幾次變動,但全市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解放戰爭時期,慶城(慶安)、綏棱、海倫、望奎、綏化、明水和青岡、蘭西、安達、肇東等縣分屬當時的黑龍江省和嫩江省管轄。1949年建國前夕,全市10個市縣均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建國後,綏化市分屬黑龍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後屬兩省合並後的黑龍江省。1956年3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綏化地區專員公署,轄綏化、北安、海倫、德都、鐵力、綏棱、慶安、呼蘭、巴彥、蘭西、望奎、通河、木蘭13縣,專員公署駐綏化縣。青岡、安達、明水歸嫩江專員公署管轄,肇東歸省直轄。1958年8月,國務院決定撤銷綏化專員公署,成立松花江專員公署,專員公署駐哈爾濱市,轄1市13縣,即:伊春市、綏化、巴彥、雙城、五常、肇州、肇源、木蘭、通河、望奎、蘭西、綏棱、海倫、慶安縣。1963年12月,伊春市從松花江專員公署劃出。1965年6月,國務院決定重新成立松花江專員公署,原松花江公署改為綏化專員公署,綏化專員公署駐綏化縣,轄肇東、肇州、肇源、安達、綏化、海倫、望奎、蘭西、明水、青岡、慶安、綏棱、鐵力13縣。1967年3月成立綏化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2月撤銷,設置綏化地區行政公署,轄綏化、肇東、安達、海倫、肇州、明水、望奎、慶安、綏棱、蘭西、肇源、青岡12縣。經國務院批准,1982年12月,綏化縣撤縣設縣級綏化市;1984年11月,安達縣撤縣設縣級安達市;1986年9月,肇東縣撤縣設縣級肇東市;1989年12月,海倫縣撤縣設縣級海倫市。1992年12月,肇州、肇源兩縣劃歸大慶市。1999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綏化地區,設地級綏化市,撤縣級綏化市,設縣級北林區。2000年6月14日,綏化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市紀檢委舉行了撤地設市揭牌儀式。全市現轄1區、3市、6縣,70個鎮、90個鄉、6個街道辦事處。

『貳』 黑龍江綏化在那裡

綏化是黑龍江省的一個地級別市 在哈爾濱西北方向

綏化市
黑龍江省綏化市(sui hua)

[編輯本段]區域介紹
地理位置

綏化市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東西寬305公里,南北長308公里,其地域輪廊猶如在松花江、嫩江匯合的江段上躍向小興安嶺西麓的一條鯉魚,其頭朝東北,尾在西南,斜卧在塞北的松嫩平原上。具體地理位置是東經124°13′至128°30',北緯45°3′至48°02'。北部由東向西依次與遜克縣、北安市、拜泉縣、依安縣接壤;西部由北向南依次與林甸縣、大慶市毗鄰;南部由西向東依次與肇州縣、肇源縣、雙城市相連;東部和東南部由北向南依次與伊春市、鐵力市、通河縣、木蘭縣、巴彥縣、哈爾濱市呼蘭區和哈爾濱市交界。

區域面積

綏化市總面積34 964.2平方公里。其中:淺山丘陵面積占總面積的19%,江河泡沼面積占總面積的9%,平原佔72%,總體結構大體是「二山一水七分田」。

地形地貌

綏化市的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即由低丘陵、高平原過渡為河谷平原。全市地貌按其形態特徵可分為低山丘陵、崗丘狀高平原、崗阜狀高平原、微傾斜高平原、一級階地、高漫灘和低漫灘。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慶安縣、綏棱縣和海倫市的東北部,是小興安嶺西麓的山前丘陵地帶,地勢較高,一般海拔高度300—600米(最高的官五爺大山高820.3米,在慶安境內),相對高差50—110米;崗丘狀高平原主要分布在綏棱農場、紅光農場、海倫農場,以及慶安縣、綏棱縣的西南部,海倫市的東部和東北部,海拔高度240—360米,相對高差20—60米;崗阜狀高平原主要分布在海倫市的北部、中部和南部,北林區的北部,望奎縣的東部,明水縣、青岡縣、蘭西縣的東部,一般海拔高度200—240米,個別殘丘海拔高程380米左右。自東北向西南緩傾斜,坡度5°—10°;微傾斜高平原呈條帶狀沿崗阜高平原邊緣分布,主要分布在海倫市的西部、西南部,明水縣、望奎縣的中部、南部,青岡縣、蘭西縣的南部,以及安達市、肇東市的北部,海拔高度180—210米。其地貌寬闊平坦,微向河流傾斜,坡度3°—5°,呈微波狀起伏;一級階地主要分布在河流的左岸,寬3—4公里,以及明水縣、青岡縣的西部,安達市、肇東市的大部地區。海拔高度160—180米,階面寬而平坦,微向河床傾斜,坡度小於3°;高漫灘主要分布於河流兩側,海拔高度155—175米,漫灘寬闊,地勢平坦;低漫灘沿河流兩側呈條帶狀分布,一般寬0.5—1公里。

氣候特徵

綏化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冬季冰雪覆蓋。夏季降雨集中,氣候溫熱濕潤。春、秋兩季氣候宜人。

全市年平均氣溫在1.3℃—4.0℃之間,≥10℃積溫2 400℃—2 700℃,無霜期120—140天,日照時數2 600—2 900小時。全市平均降水量483毫米,東北部年降水量在550毫米左右,西南部年降水量在400毫米左右,7—8月份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人口民族

人口:綏化市轄北林1區,安達、肇東、海倫3市及綏棱、青岡、慶安、蘭西、望奎、明水6縣,共6個辦事處、160個農村鄉鎮,1 331個行政村。截止到2007年末統計,全市總人口575.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50.4萬人,佔26.1%;農業人口425.5萬人,佔73.9 %。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11.8%,達到68萬人。

民族:綏化市共有32個民族,其中漢族占總人口的96.27%,少數民族佔3.73%。共有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錫伯族、苗族、壯族、瑤族、赫哲族、鄂倫春族、彝族、藏族、畲族、鄂溫克族、維吾爾族、納西族等31個少數民族,其中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人口較多。共有民族鄉鎮7個,其中滿族鄉鎮6個,朝鮮族鄉1個。共有民族村66個,其中滿族村49個,朝鮮族村15個,回族村2個。

基礎環境

市區

交通:全市交通便利。濱北、濱佳、濱洲鐵路貫穿全市6個市縣,哈大、哈黑、哈伊、明沈4條主要公路貫穿全市7個市縣。其中,哈綏高速公路與京哈高速公路連通。外貿可通過黑河、綏芬河、佳木斯等口岸進入獨聯體各國市場,還可通過水路經俄羅斯廟街出海直達日本、朝鮮等東南亞各國。

通訊:全市10個市縣均已開通國際內程式控制直撥電話、尋呼、行動電話和國際互聯網,國內外通訊十分快捷便利。

能源:全市10個市縣均進入國家電網系統,供電量充足,具有可靠的用電保障。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綏化

2005年,綏化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6個縣。

綏化市面積35211平方千米,人口555萬(2003年)。

北林區面積2723平方千米,人口88萬。郵政編碼152000。區人民政府駐北二西路。

安達市面積3586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151400。市人民政府駐安達鎮。

肇東市面積4330平方千米,人口93萬。郵政編碼151100。市人民政府駐肇東鎮。

海倫市面積4667平方千米,人口83萬。郵政編碼152300。市人民政府駐海倫鎮。

望奎縣面積2299平方千米,人口48萬。郵政編碼152100。縣人民政府駐望奎鎮。

蘭西縣面積2499平方千米,人口47萬。郵政編碼151500。縣人民政府駐蘭西鎮。

青岡縣面積2686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151600。縣人民政府駐青岡鎮。

慶安縣面積5607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152400。縣人民政府駐慶安鎮。

明水縣面積2308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151700。縣人民政府駐明水鎮。

綏棱縣面積4506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152200。縣人民政府駐綏棱鎮。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綏化地區土地集中連片,地勢平坦,土質優良,肥力較高,日照時間長,雨量比較充沛,適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全市現有耕地面積14.9萬公頃,佔全省耕地的1/7。有宜牧草原900 萬畝,林地1 065萬畝,宜養水面150萬畝。全市尚有待開發的土地395萬畝。

草原資源

綏化地區草原全部位於我國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總面積865萬畝。草地連片,草質優良,以盛產羊草和小葉樟而馳名中外。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較強,營養價值高,為本區西部市縣牲畜的主要飼料,並以其優良的草質而遠銷日本。蘆葦和小葉樟是造紙的重要原料,還可製作各種紡織品。老芒麥、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較廣泛。全區草原還生長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餘種飼料用草。全區草原理論載畜量為98萬個羊單位。

水利資源

綏化地區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呼蘭河,河流主要分松花江水系和呼蘭河水系,水資•源總量為47.82億立方米。理論水利資源蘊藏量為500千瓦以上的河流18條。地表水資源量為:25. 4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為22.2億立方米。

林業資源

綏化地區有林面積1200萬畝,林木蓄積量140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綏化地區西部地處松嫩平原,東部為丘陵半山區,地下資源比較豐富,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鐵礦、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儲量的有二十多種。西部肇東、安達發現並開采了石油、天然氣;東部慶安、綏棱、海倫已發現的金屬礦藏有鉛、鋅、黃鐵及砂金等,優質礦泉水也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野生動植物資源

綏化地區東北部為小興安嶺山麓丘陵林地,西部為廣闊的草原,江

肇東金代八里城遺址
河溝泡遍布全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享有盛譽。野生動物有紫貂、水獺、梅花鹿、飛龍等珍貴禽獸數十種。盛產木耳、猴頭等多種山產品。森林覆蓋率達12.5%,林木蓄積量為2 000萬立方米。

旅遊資源

全市有各類文化遺址491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肇東金代八里城遺址、安達日軍731侵華罪證遺址、望奎林楓故居紀念館已成為省、地級傳統教育基地。蘭西拉哈崗、海倫東方紅水庫,綏化金龜山莊、望奎衛星廟山公園和原始森林旅遊帶等觀光旅遊景點建設和服務日趨完善。

[編輯本段]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工業

工業概況

綏化市現有各類工業企業2700多戶,已初步培育起食品、紡織、建材、冶金、機械、化工、醫葯、煙草、印刷、造紙等產業。百餘種名優新特產品遠銷俄羅斯、美國、日本、泰國、韓國、新加坡、義大利、香港等20幾個國家和地區。以工業為主導的城鄉鏈條經濟格局已經初步形成。2001年全市新口徑工業增加值完成23.7億元。

農業概況

綏化市是國家大型商品糧基地和農副產品出口創匯基地。是甜菜、亞麻、烤煙三大經濟作物基地,是以草食動物為主的牧業生產基地,還是全省最大的綠色食品之鄉。目前,全市糧食總產量佔全省四分之一,商品量約占是全省三分之一,是國儲備糧大區之一。1999年全市農業總產值實現166.5億元。

商貿概況

商貿

綏化市是哈爾濱以北重要南商品集散地,特別是新綏化市成立後,市委、市政府府「大開放、大招商、大引聯、大開發,」戰略又為商業貿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全市共有大型綜合、專業批發市場263個,2000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93.5億元,財政收入實現14.5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2.2億元,通過哈洽會、黑洽會等經貿活動,綏化市已與俄羅斯、美國、義大利、日本、香港等1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商業貿易往來或建立起合資合作關系。同時,擁有「松北第一集」美譽的綏化市果菜批發市場已輻射到周邊14個省區43個市縣,躋身全省10大專業批發場行列。

科技概況

綏化市現有各類國家和民營科研機構300多個,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1.9萬人,大豆、玉米、水稻高產攻關試驗示範研究和亞麻系列產品開發等項目在全國、全省居於領先地位。

綏化學院

教育概況

綏化市共有各類學校2767所,其中大學3所,中等專業學校24所,技工學校17所,職業中學26所,普通中學344所,小學2353所。

文化概況

綏化市文化娛樂設施齊全,文藝活動豐富多彩。剪紙、國畫、書法、木紋畫、銅雕等作品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對外文化交流異常活躍。廣播電視覆蓋全市。

醫院

衛生概況

綏化市有各類衛生機構303個,衛生技術人員達1.5萬人,全市聚集著—大批省內外知名的內外科專家。

體育概況

綏化市有業余體校11所。田徑、摔跤、速滑、射擊、乒乓球等體育項目位居全省前列。全市10個縣(市、區)全部達到國家、省級體育先進縣標准,肇東市、北林區被國家授予田徑之鄉稱號。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綏化地區歷史悠久。大約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綏化地區境內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綏化地區夏商時期為肅慎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湯)、周(昌)時期,肅慎與中原華夏各族關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漢時期,綏化地區的東北部、東部的慶安、綏棱、海倫、望奎、蘭西等市縣仍為肅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岡、安達,西南部的肇東等市縣為涉貊地;兩地融合後稱涉貊。

東漢至兩晉屬夫餘地,夫余世居東北,是貊族的後裔。晉時全區大部分市縣屬夫余的寇汗衛,其農牧經濟、文化和習俗都深受中原影響。這一時期,夫餘地仍臣服於當時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時期,綏化地區屬勿吉地。勿吉先後與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屬朝貢關系。

隋唐時期屬轢羯地,社會發展處於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發展階段。

唐代最終形成兩大集團,分別歸屬於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宋遼金時期,綏化地區先後歸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轄。

元朝時期,綏化地區歸元朝的開元路管轄區,這一時期農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明朝時期為努兒干都指揮史司所轄,主要居住著女真族和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和其它少數民族。

清朝時期歸鎮守黑龍江將軍管轄。光緒三十三年,在東北設東:省總督,統轄奉天、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綏化地區全境歸黑龍江省管轄。

民國初期,東北三省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綏化地區大部分縣屬綏蘭道。民國十八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海倫、綏化為一等縣,肇東、蘭西、青岡、安達、望奎為二等縣,綏棱、明水為三等縣。

偽滿時期,綏化地區劃歸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後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解放戰爭時期,慶城(慶安)、海倫、望奎、綏化、明水和青岡、蘭西、安達、肇東等縣分屬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後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1949年建國前夕,全區10個市縣均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建國後,綏化地區分屬黑龍江省和松江省。

1954年後屬兩省合並後的黑龍江省。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綏化市,轄肇東、安達、海倫3市、望奎、蘭西、明水、青岡、慶安、綏棱6縣和北林區。

1956年3月6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綏化專區,將原由省直轄的綏化、海倫、望奎、北安、德都、綏棱、鐵驪(後改為鐵力)、慶安、呼蘭、蘭西、巴彥、木蘭、通河13縣劃歸綏化專區管轄,專員公署駐綏化縣。

1958年撤銷綏化專區,將綏化、望奎、綏棱、海倫、慶安、通河、木蘭、蘭西、巴彥等9縣劃歸松花江專區;北安縣劃歸嫩江專區;呼蘭縣劃歸哈爾濱市領導。撤銷鐵力縣,並入慶安縣;撤銷德都縣,並入北安縣。

1965年松花江專署由哈爾濱市遷綏化縣綏化鎮,改名為綏化專署。恢復安達縣。綏化專區轄綏化、綏棱、海倫、慶安、肇東、明水、蘭西、望奎、肇源、肇州、青岡、鐵力、安達等13縣。

1967年5月,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准,成立綏化地區革命委員會,綏化專員公署正式撤銷,綏化專區遂改為綏化地區,地區革委會駐綏化縣,仍轄原綏化專區管轄的13縣。1970 年4月,將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管轄。

1970年綏化專區改稱綏化地區。將鐵力縣劃歸伊春地區。綏化地區轄12縣。

1978年11月,根據新《憲法》的規定,將綏化地區革命委員會改為綏化地區行政公署, 「由實變虛」,為省政府的派出機關。行政公署駐綏化縣,管轄12縣。1982年12月至1990年 1月,綏化、安達、肇東、海倫4縣先後撤縣設市。1992年12月1日,將肇州、肇源2縣劃歸大慶市領導。是時,綏化地區管轄綏化、安達、肇東、海倫4市和望奎、青岡、明水、蘭西、綏棱、慶安6縣。(以上摘自《黑龍江省志·地名錄》)

1982年12月1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綏化縣,設立縣級綏化市。

1984年11月17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84]159號)撤銷安達縣,設立安達市(縣級),以原安達縣的行政區域為安達市的行政區域。

1986年9月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6]111號)撤銷肇東縣,設立肇東市(縣級),以原肇東縣的行政區域為肇東市的行政區域。

1989年12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海倫縣,設立海倫市(縣級)。

1992年8月21日,國務院批准將綏化地區的肇州縣、肇源縣劃歸大慶市。

1999年12月28日,國務院批准(國函[1999]154號):(1)撤銷綏化地區和縣級綏化市,設立地級綏化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北林區。(2)綏化市設立北林區,以原縣級綏化市的行政區域為北林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北二西路。(3)綏化市轄原綏化地區的望奎縣、慶安縣、綏棱縣、蘭西縣、青岡縣、明水縣和新設立的北林區。原綏化地區的縣級安達市、肇東市和海倫市由黑龍江省直轄,綏化市代管。

『叄』 黑龍江省傳統文化遺產包括哪些有膏葯嗎

有兩批,但沒有膏葯黑龍江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13類57項(含9項國家級名錄)

一、民間文學(3項)

序號項目名稱項目申報地(市)或單位

1滿族薩滿神話牡丹江市、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2女真譜評哈爾濱市、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3寧古塔民間文學牡丹江市

二、民間美術(7項)

4海倫剪紙綏化市

5方正剪紙哈爾濱市

6肇源古建築彩繪大慶市

7蘭西掛錢綏化市、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8鄂倫春族樺樹皮鑲嵌畫黑河市、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9魚皮鏤刻粘貼畫佳木斯市、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10樺樹皮畫哈爾濱市

三、民間音樂(6項)

11罕伯岱達斡爾族民歌齊齊哈爾市

12楊小班鼓吹樂棚大慶市

13鄂倫春族贊達仁大興安嶺地區

14興安嶺森林號子伊春市、省藝術研究所

15赫哲族嫁令闊雙鴨山市

16蒙古族四胡音樂大慶市

四、民間舞蹈(6項)

17 ★ 達斡爾族魯日格勒舞黑龍江省

18韃子秧歌牡丹江市、哈爾濱市

19滿族東海莽式舞牡丹江市、省藝術研究所

20鄂倫春族薩滿舞大興安嶺地區

21鄂倫春族呂日格仁舞大興安嶺地區

22赫哲族薩滿舞雙鴨山市

五、戲曲(2項)

23望奎皮影戲綏化市

24雙城皮影戲哈爾濱市、省藝術研究所

六、曲藝(9項)

25 ★ 東北大鼓黑龍江省

26 ★ 東北二人轉黑龍江省

27 ★ 達斡爾族烏欽黑龍江省

28 ★ 赫哲族伊瑪堪黑龍江省

29 ★ 鄂倫春族摩蘇昆黑龍江省

30北安二人轉黑河市

31綏棱二人轉綏化市

32五常東北大鼓哈爾濱市

33齊齊哈爾木板書齊齊哈爾市

七、民間雜技(1項)

34黑龍江傳統魔術省雜技團

八、民間手工技藝(9項)

35 ★ 樺樹皮製作技藝黑龍江省

36 ★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黑龍江省

37秋林大麵包(大列巴)製作技藝哈爾濱市

38哈爾濱紅腸製作技藝哈爾濱市

39鄂倫春族獸皮製作技藝黑河市、大興安嶺地區

40鄂倫春族樺樹皮船製作技藝大興安嶺地區

41綏棱黑陶製作技藝綏化市

42勃利黑陶製作技藝七台河市

43青牛葫蘆 製作技藝哈爾濱市

九、生產商貿習俗(1項)

44鄂倫春族狩獵文化大興安嶺地區、黑河市、省民族研究所

十、消費習俗(1項)

45古驛道站丁習俗大慶市、齊齊哈爾市

十一、歲時節令(6項)

46 ★ 鄂倫春族古倫木沓節黑龍江省

47五大連池葯泉會(聖水節)黑河市

48蒙古族那達慕大會大慶市

49鄂溫克族瑟賓節齊齊哈爾市、省民族事務委員會

50赫哲族烏日貢大會佳木斯市

51朝鮮族流頭節牡丹江市、省藝術研究所

十二、人生禮俗(1項)

52滿族薩滿家祭牡丹江市

十三、游藝 、傳統體育與競技(5項)

53蒙古族草原賽馬大慶市

54赫哲族叉草球雙鴨山市

55滿族欻嘎拉哈牡丹江市

56滿族踢行頭牡丹江市

57滿族珍珠 球哈爾濱市

註:帶★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動列入省級名錄。 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79項) 一、民間文學(10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阿勒楚喀民間文學哈爾濱市阿城區2赫哲族特倫古佳木斯市3鏡泊湖傳說牡丹江市4傅英仁滿族故事寧安市5青馬湖傳說肇州縣6富錦民間故事富錦市7東寧民間故事東寧縣8赫哲族說胡力佳木斯市郊區9興凱湖傳說密山市10五大連池傳說五大連池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 二、傳統音樂(4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1滿族薩滿神調海林市12鄂倫春族口弦琴黑河市愛輝區13杜爾伯特蒙古族民歌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14朝鮮族伽耶琴牡丹江市 三、傳統舞蹈(9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5朝鮮族碟子舞甘南縣16寧安秧歌寧安市17老匯舞雞西市18花棍舞慶安縣、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19朝鮮族頂水舞牡丹江市20達斡爾族薩滿舞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21赫哲族天鵝舞同江市22鄂倫春族斗熊舞嘉蔭縣23朝鮮族牙拍舞海林市 四、傳統戲劇(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4評劇黑龍江省評劇院佳木斯市 五、曲藝(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5評書鶴崗市 六、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4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26達斡爾族傳統體育競技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27鹿棋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28昆侖派無極門武功哈爾濱師范大學29陳氏健身功黑龍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 七、傳統美術(1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0鄂倫春族刺綉大興安嶺地區31克東滿綉克東縣32鄂倫春族剪紙呼瑪縣33赫哲族剪紙佳木斯市34民間紙扎寧安市35角雕製作技藝哈爾濱市36麥秸工藝哈爾濱市37魚骨工藝同江市38綏棱農民畫綏棱縣39山核桃工藝伊春市、湯原縣40描金工藝安達市 八、傳統技藝(15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1哈爾濱冰燈冰雕製作技藝黑龍江省文化藝術發展中心42革兀革拉製作技藝哈爾濱市、海林市43鄂倫春族斜仁柱黑河市愛輝區、呼瑪縣44響水水稻種植技藝牡丹江市45漆糊酒容器技藝(髹漆)穆棱市46金源青銅鏡透光工藝哈爾濱市阿城區47花園酒傳統釀造技藝雙城市48北大倉酒傳統釀造技藝齊齊哈爾市49老鼎豐中式糕點製作技藝哈爾濱市50老都一處傳統飲食製作技藝哈爾濱市51富裕老窖酒傳統釀造技藝富裕縣52克東腐乳克東縣53源升河大米釀酒法慶安縣54老湯精配方哈爾濱市阿城區55滿族盤醬製作技藝哈爾濱市阿城區 九、傳統醫葯(3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6夏氏正骨哈爾濱市57劉氏中醫正骨海倫市58李氏正骨療法七台河市 十、民俗(2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59滿族采參習俗海林市60滿族莫勒真大會哈爾濱市阿城區61滿族頒金節哈爾濱市阿城區62松峰山廟會哈爾濱市阿城區63蒙古族傳統婚俗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64達斡爾族傳統婚俗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65滿族傳統婚俗海林市、哈爾濱市阿城區66赫哲族傳統婚俗同江市67赫哲族食魚習俗饒河縣68多克多爾山祭祀文化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69滿族家祭哈爾濱市阿城區70楊氏家族薩滿鷹神祭寧安市71山神節哈爾濱市阿城區72滿族八大碗海林市73滿族年豬菜牡丹江市74朝鮮族花甲禮雞西市、牡丹江市75鄂倫春族薩滿祭祀呼瑪縣76鄂倫春族傳統服飾呼瑪縣77赫哲族傳統服飾佳木斯市郊區78朝鮮族傳統服飾寧安市79鄂倫春族薩滿服飾呼瑪縣 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共計7項) 一、傳統音樂(2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1森林號子(海林號子)海林市2赫哲族嫁令闊佳木斯市郊區 二、傳統戲劇(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3皮影戲(雙城皮影戲)雙城市 三、曲藝(2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4東北大鼓(伊春東北大鼓)伊春市5東北二人轉(綏化二人轉、肇州二人轉)綏化市北林區、肇州縣 四、傳統技藝(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6樺樹皮製作技藝(樺皮工藝品製作)黑河市 五、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1項) 序號項目名稱申報地區或單位 7滿族珍珠球哈爾濱市阿城區、寧安市 附錄:名稱變更 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戲曲類「雙城皮影戲」更名為「龍江皮影戲」。

『肆』 綏化有一座小縣城,人口38萬,為什麼被譽為「中國綠色食品之鄉」呢

黑龍江是我國最東北的一個省份,全省面積45.48萬平方公里,2019常住人口3751.3萬人,可謂地廣人稀,這里屬於溫帶和寒帶交叉地區,年平均氣溫在零下4度到5度左右。到寒冷時候,一般棉襖在這里根本不能禦寒,必須要穿動物皮毛才可以挨過冬天。



另外,安慶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開發前景很廣闊,這里三山環繞,自然風光如詩如畫,每年到安慶觀光遊客達十萬餘人次,收入3000萬元以上。

『伍』 黑土文化指哪些內容

黑土文化即時東北文化
八、絢麗多姿的寒地黑土文化]

(1)、肇東國畫:肇東國畫以它的群體優勢在國內畫壇上崛起,並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地方特色引起人們的關注。80年代中期以來,肇東國畫先後在北京、鄭州、洛陽等國內十餘個城市和新加坡、美國、日本、前蘇聯、德國、英國、法國、加拿大、香港、台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以及榮寶齋、燕山書畫社、文寶齋等畫廊展覽展銷300餘幅,多次在省和國家展出中獲獎,有100餘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黑龍江美術館、深圳美術館、陝西美術館、中國西安民俗博物館收藏,有200餘幅作品在國內外50餘種報刊中發表。

(2)、海倫剪紙:海倫剪紙有著較高的藝術成果。剪紙帶頭人傅作仁創作的大型剪紙《東方紅》18幅,進京展出,其中《葵花向陽》等3幅作品被周恩來總理轉贈鐵人王進喜和東海艦隊。傅家是滿族剪紙世家,幾代人都喜愛剪紙,家裡收集、復印、創作的剪紙作品10萬余張。1987年,在中國民族文化宮舉辦了傅作仁滿族剪紙展覽,在美術界引起了轟動,影響深遠。傅作仁的皮影剪紙開創海倫剪紙的新篇章。目前,他已出版了《黑土藝術》、《傅作仁滿族剪紙》、《中國剪紙藝術研究》、《雪花剪紙集》、《中國風俗剪紙》等9部書。傅作仁還把他的皮影剪紙藝術作品專輯8張32幅以明信片的形式向社會公開發行。1999年在曼谷獲第二屆世界華人藝術大獎國際金獎。以畢再生、 劉衛平等人為代表、以海倫文化館為創作陣地、以精品剪紙創作為核心的創作隊伍在1995—1998年創作的大型剪紙《滿族風情》、《鄂倫春婚俗》、《金陵十二釵》等264幅作品4次在國家級展館展出,3600多幅剪紙作品赴歐美、東南亞等30幾個國家和地區展銷。138幅作品被中國民間藝術館、徐悲鴻紀念館、民族文化館收藏。2001年,省美術出版社用中、英兩種文字出版發行了海倫文化館創作的《剪紙京劇臉譜》,創下了海倫剪紙史上四個之最,即創作時間最長——歷時8個半月;創作人員最多——直接參與25人;幅數最多——達308幅;效果最佳——達到國粹與民粹的完美結合。單幅排列可達百米長卷,一人完成需15年時間。此書參加了全國重點圖書展銷,並參加了新加坡舉辦的國際圖書展銷,把海倫剪紙向系列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推進了一大步。2002年春節前後,中央電視台1、2、4頻道4次報道海倫剪紙,省電視台新聞節目和文藝頻道3次報道海倫剪紙,《黑龍江日報》兩期連載海倫剪紙專題報道。海倫剪紙每年在各級報刊上發表百餘件,同國內外進行交流幾百幅。

(3)、北林風箏:北林風箏群體建立於90年代初,自1990年至1995年連續5年組織8個隊參加北京國際風箏賽和山東濰坊國際風箏賽,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7項,團體獎8項。兩次代表黑龍江省參加全國農民運動會,獲得風箏比賽團體第一名。近年來,北林風箏更是越飛越高,隊伍不斷擴大,花樣不斷翻新,每年春節在城郊曠野都有大批風箏愛好者追風斗艷,吸引許多遊人駐足觀看。

(4)、慶安版畫:慶安版畫起源於五十年代末解放軍轉業官兵業余創作的北大荒版畫。七十年代,慶安版畫作者創作了多幅反映農村生活的版畫作品,首次進省展出,其中一幅參加了國家展覽。版畫創作帶頭人匡關夫、吳玉林、楊明軍對慶安版畫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慶安版畫創作初期追隨了北大荒版畫風格。但慶安版畫作者大都生活在農村,他們在平淡無奇的農家小院中發掘新的藝術創造天地,清新的田園生活和農家小院的溫馨情調,成為作品贊美表現的主題。他們的作品,在畫面上較少傾心於雄奇、嚴峻氣勢的喧染,注重抒情,多以小見大,一幅畫就像一首田園小詩,手法由單一寫實向寫實與裝飾結合。慶安版畫鳥瞰視角繼承了農民畫傳統,明快色調、誇張變形線條和對比強烈色塊,汲取了西方印象派的精華。不規則構圖、不受時間限制、擴大想像空間、擴大色板、烘托主板的藝術處理,形式悅目,富於美感,形成了慶安版畫獨特的藝術風格。

慶安版畫創作群體采擷著黑土地上的春雨夏露,秋霜冬雪,溶其如玉,散其如珠,創作了二百餘件反映北方農村田園風格的版畫作品,多件作品參加了省地舉辦的各種展覽或被報刊雜志發表,獲獎多件,並有作品入選畫集、出國展覽、或被外賓收藏。七十年代,慶安版畫參加過全國農業學大寨美術作品展覽,八十年代,慶安版畫二十多件作品參加了綏化地區赴省舉辦的創作群體作品展覽,參加過赴非洲五國展出,錦都杯國際書畫大賽,九十年代,赴浙江杭州參加展覽,參加過首屆全國鄉村田園畫會展覽,中國藝術界名人作品展示會大展,黑龍江省第五屆群星獎大展;2000年,吳蔚的版畫作品《春夏秋冬》獲「千禧杯」全國青少年書畫大賽金獎。

近年來,慶安版畫又將創作的觸角伸向火熱的現實生活。九十年代初,慶安開發綠色食品,綠色、生態、健康成為現代人的追求。版畫創作內容不斷豐富,表現綠色食品開發的作品應運而生。《希望的田野》、《北國也有江南景》、《秋》成為版畫中的精品佳作。當時的綏化地區(2000年撤地設市)將版畫確定為慶安的特色文化品牌,作為一縣一品特色文化項目的版畫,在不斷壯大創作群體的基礎上,推出精品力作。

進入新世紀,睿智的慶安版畫創作群體,以創新的精神和思維,開始把目光盯在了版畫的商品化創作上,由單純藝術作品創作轉向文化商品創作。從表現形式、內容、創意、風格、色彩、印刷、刀法上都有所創新。藝術視角有了新的突破。版畫的幾個分類油印、水印、絲網印刷等都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他們通過多種融資方式,以機器印刷取代了手工印刷,提高了印刷質量。使版畫作品形神兼備,藝術魅力不斷提升。版畫帶頭人吳玉林、楊明軍、王真在慶安版畫發展中起到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他們與年青作者邊創作邊探討,追求藝術的極至。業務能力過硬、技藝超群的傳統版畫人才隊伍,面對現代傳媒與信息產業的發展,他們注重提高、培養、造就創新人才,為版畫可持續發展積蓄人才資本。文化素養深厚、技藝精湛的版畫作者深入生活,捕捉時代信息,激發創作靈感,一批反映時代風貌、地域風情、綠色食品之鄉綠色物產的精品佳作不斷問世。2004年9月,他們的30幅版畫作品參加了「中國.綏化寒地黑土特色文化精品」進省展出,黑龍江省圖書館展廳內,慶安版畫展位觀者如潮,慶安版畫濃郁的鄉土氣息、朴實無華的創作風格,巧妙的構思得到專業人士和版畫青睞者好評。此次展出,在省內叫響了慶安版畫品牌,引起巨大轟動。版畫作品《綠風.紅柳.黑土》、《二人轉》、《龍的故鄉》、《臘月》、《羊群.白雲》引領著版畫創作的潮流。

慶安版畫創作群體汲取著新世紀的陽光雨露,將創作的觸角伸向生活、伸向傳統、伸向世界,吮吸著藝術的營養,探求著美的真諦。我們深信,植根於土壤深處的種子,一定會更好地生根、發芽,更快地開花、結果。慶安版畫沐浴著新世紀的春風,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定會代表著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成為大眾文化需求的佳品。目前,他們通過產業化運作方式,正在打造慶安版畫品牌,藉助「中國黑龍江慶安綠色食品節」的強大外宣攻勢和強力推介,定會走出慶安,走向全國,奔向世界。

(5)、綏棱農民畫:綏棱農民畫從20世紀70年代誕生到現在已有30多年的歷史,它具有獨特的藝術氣質、 審美觀念和表現形式, 被國內媒體譽為「是我國繼戶 縣之 後又一個農民畫縣」(1981年《中國農民報》)。在黑龍江首屆農民畫展中,綏棱共有12幅作品獲獎。在全國第二屆農民畫展中,綏棱縣又有5幅作品參展。1989年,綏棱縣有25件作品參加「哈爾濱第一屆天鵝藝術節」美術大展。1990年12月,由農民畫作者創作的12部連環畫參加了由省美協、美術館、美術出版社、連環畫研究會聯合舉辦的綏棱連環畫展。1991年10月,14幅農民畫在北京國家民族文化宮參加了黑龍江省優秀美術創作群體展覽。1992年3月,有25幅農民畫入選東北三省民族民間美術作品展。同年,《美術大觀》發表綏棱農民畫10餘件,另有9件綏棱農民畫作品入選第二屆中國民族文化博覽會美術大展。近十年來,《中國農民報》、《黑龍江日報》、《黑龍江農村報》、《學理論》、《奮斗》、《北京晚報》、《中國漫畫》先後發表了綏棱農民畫並附文介紹。綏棱縣也因此被命名為國家級「民間藝術之鄉」。

(6)、望奎皮影:望奎皮影歷史悠久,於清朝同治年間傳入望奎,歷經百年風雨,從崔春芳、關興久、張學文到谷寶珍,現在已經是第四代了,他們表演的皮影戲《三請樊梨花》 、《紅月娥做夢》等劇目多次被省電台、電視台采錄實況,《三請樊梨花》還在中央電視台播放。號稱皮影一枝花的谷寶珍,其精湛的表演被黑龍江電視台製作成專題片反復播放。望奎縣畫家張家純,將我國傳統的皮影藝術通過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創造出皮影畫,使之在景燈下的藝術效果定型在紙絹上,充分展示出中國皮影藝術的價值和迷人風采,先後在我省及大洋彼岸美國等地展銷。

(7)、明水篆刻:篆刻藝術,歷史悠久,名家眾多,積淀了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古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明水縣的篆刻藝術,興起於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之前只有一些從事鍾刻技術的匠人。1976年後,經過縣委、縣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引導和扶持,明水篆刻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逐漸培育出一批小有名氣的篆刻人才,並形成了渾厚靈秀、拙中見巧、雋逸奔放的藝術風格。明水篆刻的代表人物是康平。54歲、曾任縣文體局副局長、圖書館館長的康平,堪稱明水篆刻界的代表人物。他曾廣拜名師,先後得到過啟功、趙朴初、周谷誠、溥傑等前輩的指導,集眾家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1985年,黑龍江省青年代表團赴日本訪問,他的篆刻作品在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與日本千葉書法家協會聯合舉辦的書法、篆刻大展上榮獲二等獎。十幾年間,康平共為周谷誠、趙朴初、方毅、張愛萍、巴金、冰心、艾青、侯寶林等數百位名人、藝術家制印四百多方;為日本、美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等地友人制印百餘方;為北京齊白石故居畫屋、河南新鄉電影製片廠及國內名勝和旅遊勝地刻制牌匾;為趙朴初、姚雪垠書齋刻制匾額。這些年,康平單是制印就達一萬四千多方,把這些方寸的小石頭連到一起,可達600餘米。

(8)、蘭西掛錢:蘭西掛錢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都可以稱之為獨具特色的。從90年代初至今,掛錢的藝術創作始終沒有間斷,創作隊伍不斷擴大,創作內容不斷豐富,創作方式不斷創新,已形成了500餘人的創作群體和縣、鄉、村、屯四位一體的創作網路。他們創作的近千幅掛錢作品曾先後在哈爾濱、北京、大連、西安、杭州等地舉辦過大規模的專題展覽,先後4次代表黑龍江省分別參加了首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民間工藝品展覽、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展覽、中國民協和民委舉辦的民俗錄像匯映大獎賽等,並被製作成「蘭西掛錢」專題片,在香港電視台、中央電視台、天津電視台、黑龍江電視台多次播放,有170多幅作品被國家收藏,部分作品赴日本、美國、南韓、新加坡、香港和台灣等地展出和展銷。120多位作者的400多作品編輯出書在全國發行,30多位作者的46篇論文在全國有關刊物、學術交流會上發表或交流。蘭西掛錢開創了全國「五個第一」,即第一個舉辦掛錢專題展覽,第一個掛錢出國展覽,第一幅大掛錢(5.20m× 2.90m)問世,群體帶頭人孫福生被國家公認為我國研究掛錢的第一人。他編輯出版的《中國掛錢圖集》一書, 是中國文化寶庫中關於掛錢藝術的第一本專著。蘭西掛錢創作群體多次被國家、省、市授予「優秀創作群體」的光榮稱號,被評為「全國民間藝術之鄉」。

『陸』 東北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品或者劇種

提起東北,想必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了吧。那個令人嚮往的地方,工農業發達,各種礦產資源豐富,不僅如此,東北的民間藝術也很厲害了,例如冰雕、二人轉、東北大鼓、大秧歌等。另外,東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很多,好玩的推薦就是冰雕廣場了,一座座冰雕刻畫的栩栩如生。只有慢慢貼心觀察,我們才會有所收益。

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而東北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為全國各地的民間各個習性,慢慢發展,鑄成了更加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不僅豐富了我們的人生經歷,也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的視覺盛宴 全身盛宴。

『柒』 綏化的特點

1、地形特點
綏化市地處松嫩平原的北端,小興安嶺西麓,地形復雜多樣,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即由低丘陵、高平原過渡為河谷平原。全市地貌按其形態特徵可分為低山丘陵、崗丘狀高平原、崗阜狀高平原、微傾斜高平原、一級階地、高漫灘和低漫灘。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慶安縣、綏棱縣和海倫市的東北部,是小興安嶺西麓的山前丘陵地帶。
2、氣候特點
綏化市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季節變化明顯,氣候四季差異大。坐落於松嫩平原呼蘭河流域,東北部為小興安嶺西麓坡地,中部為漫崗漫坡丘陵區,西南部為平原,總體呈東部較高逐步向南傾斜的帶狀。綏化市年平均氣溫為3.3℃,年降水量543.5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7%,年最大積雪深度為40厘米。年日照時數為2682.4小時,年積溫為2755℃,無霜期為143天。
3、自然資源特點
綏化地區東北部為小興安嶺山麓丘陵林地,西部為廣闊的草原,江河溝泡遍布全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享有盛譽。野生動物有紫貂、水獺、梅花鹿、飛龍等珍貴禽獸數十種。綏化地區有林面積738.07萬畝,林木蓄積量萬立方5706.06米。截止到2018年末,林業生產持續發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3.828萬畝。市屬森林覆蓋率達到7.6%。盛產木耳、猴頭等多種山產品。林木蓄積量為2877.8萬立方米。

『捌』 綏化市區位因素

綏化
黑龍江省綏化市

綏化地區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蘭河流域。具體地理位置是東經124°13′至128°30',北緯45°3′至48°02'。東西寬305公里,南北長308公里,其地域輪廓猶如在松花江、嫩江匯合段上躍向小興安嶺西麓的一條鯉魚,斜卧在黑龍江大地上。它南與哈爾濱市接壤,西與大慶市交界,東與伊春市相聯,北與黑河市毗鄰。全區總面積34 063平方公里,占黑龍江省總面積的8.9%o其中耕地2160萬畝,草原1200萬畝,林地1200萬畝,水面230萬畝。境內平原佔72%,丘陵山區佔19%,江河泡沼佔9%,大體上是「二山一水七分田」。全區總人口 517萬,其中非農業人口 115萬。

行政區劃

2005年,綏化市轄1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6個縣。

綏化市 面積35211平方千米,人口555萬(2003年)。
北林區 面積2723平方千米,人口87萬。郵政編碼152000。區人民政府駐北二西路。
安達市 面積3586平方千米,人口51萬。郵政編碼151400。市人民政府駐安達鎮。
肇東市 面積4330平方千米,人口93萬。郵政編碼151100。市人民政府駐肇東鎮。
海倫市 面積4667平方千米,人口82萬。郵政編碼152300。市人民政府駐海倫鎮。
望奎縣 面積2299平方千米,人口48萬。郵政編碼152100。縣人民政府駐望奎鎮。
蘭西縣 面積2499平方千米,人口47萬。郵政編碼151500。縣人民政府駐蘭西鎮。
青岡縣 面積2686平方千米,人口42萬。郵政編碼151600。縣人民政府駐青岡鎮。
慶安縣 面積5607平方千米,人口38萬。郵政編碼152400。縣人民政府駐慶安鎮。
明水縣 面積2308平方千米,人口34萬。郵政編碼151700。縣人民政府駐明水鎮。
綏棱縣 面積4506平方千米,人口33萬。郵政編碼152200。縣人民政府駐綏棱鎮。

土地資源

綏化地區土地集中連片,地勢平坦,土質優良,肥力較高,日照時間長,雨量比較充沛,適於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生長。

草原資源

綏化地區草原全部位於我國三大草原之一的松嫩草原腹地,總面積865萬畝。草地連片,草質優良,以盛產羊草和小葉樟而馳名中外。羊草抗寒和抗旱能力較強,營養價值高,為本區西部市縣牲畜的主要飼料,並以其優良的草質而遠銷日本。蘆葦和小葉樟是造紙的重要原料,還可製作各種紡織品。老芒麥、香蒲草等用途也比較廣泛。全區草原還生長野古草、虎尾草、狗尾草、落豆秋等九十餘種飼料用草。全區草原理論載畜量為98萬個羊單位。

水利資源

綏化地區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境內主要河流有松花江、嫩江、呼蘭河,河流主要分松花江水系和呼蘭河水系,水資•源總量為47.82億立方米。理論水利資源蘊藏量為500千瓦以上的河流18條。

林業資源

綏化地區有林面積1200萬畝,林木蓄積量140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

綏化地區西部地處松嫩平原,東部為丘陵半山區,地下資源比較豐富,初步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油、鐵礦、煤炭、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等,已探明儲量的有二十多種。西部肇東、安達發現並開采了石油、天然氣;東部慶安、綏棱、海倫已發現的金屬礦藏有鉛、鋅、黃鐵及砂金等,

野生動植物資源

綏化地區東北部為小興安嶺山麓丘陵林地,西部為廣闊的草原,江河溝泡遍布全區,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許多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上享有盛譽。

歷史沿革

綏化地區歷史悠久。大約在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綏化地區境內就有古人類繁衍、生息。綏化地區夏商時期為肅慎地。「肅慎者虞夏以來東北大國也」。自虞舜至夏(禹)、成(湯)、周(昌)時期,肅慎與中原華夏各族關系一直很密切.西周至西漢時期,綏化地區的東北部、東部的慶安、綏棱、海倫、望奎、蘭西等市縣仍為肅慎地;西部的明水、青岡、安達,西南部的肇東等市縣為涉貊地;兩地融合後稱涉貊。 東漢至兩晉屬夫餘地,夫余世居東北,是貊族的後裔。晉時全區大部分市縣屬夫余的寇汗衛,其農牧經濟、文化和習俗都深受中原影響。這一時期,夫餘地仍臣服於當時的中原王朝。 南北朝時期,綏化地區屬勿吉地。勿吉先後與南朝、北魏王朝建立了臣屬朝貢關系。 隋唐時期屬轢羯地,社會發展處於由原始社會向奴隸制社會發展階段。唐代最終形成兩大集團,分別歸屬於唐渤海都督府和黑水都督府。 宋遼金時期,綏化地區先後歸契丹族建立的遼、女真族建立的金管轄。 元朝時期,綏化地區歸元朝的開元路管轄區,這一時期農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 明朝時期為努兒干都指揮史司所轄,主要居住著女真族和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和其它少數民族。 清朝時期歸鎮守黑龍江將軍管轄。光緒三十三年,在東北設東:省總督,統轄奉天、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綏化地區全境歸黑龍江省管轄。 民國初期,東北三省實行省、道、縣三級管理制,綏化地區大部分縣屬綏蘭道。民國十八年東北政務委員會成立,廢道制,縣歸省直接管轄。海倫、綏化為一等縣,肇東、蘭西、青岡、安達、望奎為二等縣,綏棱、明水為三等縣。 偽滿時期,綏化地區劃歸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後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解放戰爭時期,慶城(慶安)、海倫、望奎、綏化、明水和青岡、蘭西、安達、肇東等縣分屬當時的濱江省管轄。後有幾次變動,但全區絕大部分市縣仍歸濱江省管轄。 1949年建國前夕,全區10個市縣均劃歸黑龍江省管轄。 建國後,綏化地區分屬黑龍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後屬兩省合並後的黑龍江省。1999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地級綏化市,轄肇東、安達、海倫3市、望奎、蘭西、明水、青岡、慶安、綏棱6縣和北林區。

『玖』 綏化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綏化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綏化有什麼好玩的地方?綏化哪裡好玩?全市有各類文化遺址491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肇東金代八里城遺址、安達日軍731侵華罪證遺址、望奎林楓故居紀念館已成為省、地級傳統教育基地。


素以「北國大糧倉」著稱的綏化市,盛產玉米、大豆、水稻等糧食作物和烤煙、亞麻、甜菜等經濟作物,是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畜牧業發展基地和農副產品出口創匯基地。安達市、蘭西縣、慶安縣、海倫市先後被國家授予奶牛之鄉、亞麻之鄉、綠色水稻之鄉和綠色大豆之鄉稱號。

全市有各類文化遺址491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肇東金代八里城遺址、安達日軍731侵華罪證遺址、望奎林楓故居紀念館已成為省、地級傳統教育基地。北林區區的金龜山莊、蘭西拉哈崗、海倫東方紅水庫,望奎衛星廟山公園和原始森林旅遊帶等觀光旅遊景點建設和服務日趨完善。


綏化好玩的地方推薦

金斗灣旅遊區

"金斗灣旅遊區"位於綏棱縣東北部,距縣城50公里,依託四海店諾敏河水庫而建,總投資300萬元,規劃面積1058公頃,是以森林、湖泊、河流、田間風光為主體,以人文歷史為背景,集休閑度假、健身娛樂、風光瀏覽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區。經過三年的開發建設,現已建成諾敏河漂流、金斗灣生態公園、諾敏湖水上游樂、再現北大荒五六十年代知青生活場景的《破天荒》影視城等景點及旅遊項目。2003年被評為AA級旅遊景區。

金斗灣漂流河段8公里,藍天、碧水、黃沙、綠林、紅花,一幅秀美的自然畫卷。漂流水源自諾敏河水利發電站,是全國唯一能人工控制漂流速度的浪漫逍遙漂。終點金斗灣生態公園內,鵝卵石廣場、野憩林、釣魚池、活水游泳池、沙灘游樂園、蒙古包、森林浴場、劃船、竹排、露天劇場、沙灘摩托車、西班牙鬥牛等滿足您不同的需要。金斗灣旅遊區大自然飯庄、水上餐廳等誘人的東北特色名吃供您選擇。在距金斗灣5公里處建有集飲食、住宿、休閑、度假於一體的諾敏河度假村。

當夜幕降臨,金斗灣露天劇場的篝火晚會是您施展文藝才華的陣地,檯球室、麻將桌、撲克牌、森林小木屋使您興奮到天地亮。金斗灣旅遊區是您旅遊首選之處。

金龜山莊

"金龜山莊"地處北林、慶安、巴彥一區兩縣的金三角地帶,距綏化市區33公里,佔地面積100萬平方米。她是融山水貌之靈氣、鄉村田園之風光、古今傳說之精華、園林藝術之薈萃於一體的現代園林。金龜山莊以它特有的寒地黑土的「土氣」、北大荒的「野性」和消費價位的「低廉」而著稱於龍江大地。她素有濱北「小太陽島」之美譽,是省級AA級旅遊景區。

林楓故居紀念館

"林楓故居紀念館"位於黑龍江省望奎縣城東南域文明路12號,始建於1918年,1994年初經省委、省政府批准在林楓故居原址闢建了林楓故居紀念館。國家AA級旅遊景點。林楓故居紀念館1994年7月26日對外開放,望奎縣委、縣政府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陳維仁和省人大主任孫維本為林楓故居紀念館揭幕.

全市有各類文化遺址491處,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肇東金代八里城遺址、安達日軍731侵華罪證遺址、望奎林楓故居紀念館已成為省、地級傳統教育基地。北林區區的金龜山莊、蘭西拉哈崗、海倫東方紅水庫,望奎衛星廟山公園和原始森林旅遊帶等觀光旅遊景點建設和服務日趨完善。

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自然保護區21 個,其中省級自然保護區6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平方2501.76公里,占轄區總面積的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