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森林資源評估怎麼做
擴展閱讀
廠房資源在哪裡找 2025-05-20 07:33:00
鑽石局悟空怎麼打 2025-05-20 07:11:59

森林資源評估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2-07-24 23:20:43

⑴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方法的成本法

成本法是以按現時工價及生產水平,重新營造一塊與被評估林木資產相類似的林分所需的成本費用,作為被評估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 P —— 林木資產評估值; K —— 林分質量調整系數; Ct —— 過去第t年以現時工價及生產水平為標准計算的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各年投入的工資、物質消耗、地租等; i —— 折現率; n —— 林分年齡。 以上資料來源於2010年全國注冊資產評估師考試用書第226至228頁。

⑵ 林木的資產評估方法

一、現行市價法應用的條件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在林木資產、林地資產與森林景觀資產評估中都將現行市價法排在評估方法的前列。現行市價法的本質是根據替代原則,經比較分析評估森林資源的價值。如落葉松和楊樹是我國的主要樹種。落葉松占東北林區針葉樹材總蓄積量的40%以上,楊樹在我國的種植面積達到666萬公頃,且這兩個樹種都是速生林,因此交易量都將會很大。在未來的活立木市場上採用市場法評估林木資產價值時,挑選這兩個樹種的可比性交易案例將比較容易。

二、現行市價法的基本程序

(一)搜集和選擇交易案例
現行市價法的關鍵是參照案例選擇的可比性問題,就是應盡量選擇與待評估林分相近,交易時間盡可能接近評估基準日的交易案例。另外,為避免某個參照案例中特殊性因素和偶然性因素對成交價不正常的影響,應盡可能多選擇幾個交易案例。

(二)在待評估對象與參照案例之間選擇比較因素
對於不同的林木資產評估方法,影響其評估價值的因素各有側重。現行市價法中影響林木資產價值的主要因素有樹種、市場條件、交易日期、產權類型、林分生長狀況、立地質量及地利等級等。其中交易情況是指交易行為中是否包含特殊因素,如存在特殊因素,則需要排除掉這些特殊因素導致的交易價格偏差;林分生長狀況是指林分的林齡、株數、樹高、胸徑和蓄積量等主要生長指標;立地質量是指坡位、坡向、坡度、土壤種類和厚度等因素;地利等級是指可及度和運距等。

(三)量化差異與調整綜合
將參照案例與評估對象的對比因素進行比較,把比較的結果數量化,再根據量化後的比較因素指標對參照案例的成交價格進行調整。

(四)綜合分析確定評估結果
根據調整的參照案例的結果,採用簡單平均、加權平均、中位數等方法得到最終的評估結果。

⑶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森林資源資產主要可分為林地資產、林木資產、野生動、植資產、景觀資產。在林木資產中根據其收獲形式的不同,還可以分以用材林林木資產、經濟林林木資產、薪炭林林木資產和竹林資產等。

(1)優化資產配置和經營的基礎工作
通過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確定的森林資源資產實際的價值量,是森林資源資產管理最重要的基礎資料。無論是宏觀上森林資源資產優化配置,還是微觀上森林資源資產有效運營,都需要切實掌握森林資源資產價值的基礎資料和反映資產保值、增值及其收益狀況,對不同行業、地區、企業的資產收益率進行比較分析。避免在資產配置上形成錯誤的導向信息,貽誤宏觀優化配置。
(2)有效維護和協調所有者、經營者權益的基本尺度
隨著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型產權機制的建立,不僅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適度分離,而且廣泛發展了產權的流動、轉讓、重組。在產權變動中進行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對於克服作價不公、營私舞弊,甚至不惜損害國有資產權益,維護各方的合法權益都提供了重要保障。
(3)理順價格構成、協調森林資源再生產比例關系的必要條件
森林資源資產,由於經營周期長,資金的時間價值占成本的大部分,而賬面的原值一般不體現這一部份的價值,造成賬面原值與實際價值的巨大偏差,資產賬面原值長期低於重置成本。
(4)完善和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商品市場的客觀需要
現在大量的森林資源進入商品市場進行交換,按照森林資源資產原來的價格進入商品市場進行交換,就會造成大量資產流失,嚴重地損害資產所有者的權益。因此,在森林資源資產進入商品市場前,必須進行評估。這是社會主義商品市場發育、完善和發展的客觀需要。
(5)有助於森林資源資產的流轉和林區資金市場的建立。
資金市場在市場體系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對企業存量資產的調整,對企業增量資產的分配,特別是對資金的合理配置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林區,大量的資金投在山上,最大的資產之一就是森林資源資產。森林資源資產的評估將促進森林資源資產的流動,有助於林區資金市場的建立,有助於搞活林區經濟,增加林業活力。

⑷ 如何對森林資源資產進行評估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特點: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與一般的資產評估一樣具有以下特點:
1、政策性 根據我國的國情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國家有一定的政策規定。當前最主要的有,國務院頒布的《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林業局頒發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以及各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制訂的《ㄨㄨ省森林資源資產轉讓條例》等等。對資產佔有單位在什麼情況下應進行資產評估,以及評估的范圍、評估的組織管理原則、程序、方法及其法律責任都作了明確的規定。這是對資產評估工作的政策要求,還有資產評估價格。同一產品有不同的價格,有些產品特別是林產品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國家規定的稅費影響,這就使之更具有政策性。
2、技術性 要對森林資源資產價值評估出一個相對准確的數字,必須經過一系列復雜而細致的技術工作。對每一項森林資源資產,在評估其價值之前,評估人員必須先到現場進行勘察。不僅是查對數量,而且要勘察其質量。詳細了解該森林資源資產的樹種組成、林齡、郁閉度、樹高、胸徑、蓄積量以及生產成本、生產條件等情況,才能正確計算其評估值。這項工作具有嚴格的科學和技術要求,這不是一般人或一個人能完成的,必須具有專業技術人員〔各類〕才能勝任。
3、專業性 一是要求評估機構的專業性,二是參與資產評估的人員應該有一定的林學專業技術素質和豐富的財務、統計、審計實踐經驗。
4、綜合性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從而要求評估人員的知識和經驗必須具有全面性,在評估中對資產的諸多因素大部分要用確切的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和綜合。因此評估人員應具有相應的知識,一名評估人員不可能完全具備與資產評估工作相適應的全面的技術和知識,必須要有一個具有多方面知識的群體,做到優化組合,相互取長補短。評估人員不僅要有多方面的知識還要有較高的智力水平〔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溝通能力等〕,豐富的實戰經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
5、時效性 作為一個林業企業來說,森林資源資產的數額和結構都不可能是靜止不變的。一方面物價經常變動,另一方面森林資源資產本身也在不斷生長,評估結果只能說明一個林業企業在某一個時點的森林資源資產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森林資源資產必然會發生變化,並產生較大的差距,因此確定了的評估結果只能在一定期限內有效。我國的規定是從評估基準日起評估結果一年內有效。
6、規范性 資產評估是一項復雜而嚴肅的工作,決不能具有主觀隨意性。為了確保評估結果的真實性,要求評估結果的全過程都要按照一定的規范進行,比如評估的組織管理、原則、程序、方法以及評估報告書的內容都有具體的要求,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要求進行。
7、公正性 資產評估是按法定或公允的准則和規程進行的,具有公允的行為規范和業務規范,為公正性奠定了技術基礎。評估人員應當是與資產業務沒有直接利益關系的第三者,這是公正性的組織基礎。
8、權威性 評估結果將作為資產經營和產權變動底價的依據。作為一個企業來說經確認的評估結果可據以調整帳務,這就從客觀上要求評估具有權威性。
9、責任性 資產評估結論應當是真實可靠的。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經得起檢驗和推敲,而且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因而來不得半點馬虎,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10、風險性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是依據相關資料的可靠性,對森林資源資產價值作出的一種模擬價格,這種模擬價格是評估人員主觀對被評估資產的客觀反映。其價格的准確程度如何取決於所搜集到的資料情況,以及評估人員的道德素養和業務水平的高低,可以做到的盡可能准確,但不可能做到絕對准確。但評估機構要對評估結果負法律責任,這又使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具有很高的風險性。
四、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報告的編寫
(一)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報告所需資料
森林資源資產由於所具有的經營的永續性、再生的長期性、分布的遼闊性、功能的多樣性、管理的艱巨性等特點,其評估有別於其它一般資產的評估,所需資料也不同。對於不同目的、不同種類、不同范圍的森林資源資產,其評估所需資料也不同,這些資料的一部分要求森林資源資產的佔用單位提供,但相當一部分則要求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單位和評估人員調查收集。
1、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所需材料
(1)森林資源資料:
a.森林資源資產清單(以小班一覽表或調查薄形式按小班提供)。
b.各類森林資源統計表:
Ⅰ各類土地面積統計表;

⑸ 資產評估中對於林場中的樹木應該怎樣評估

森林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資源之一,森林資產有其特殊性,森林資產評估是資產評估重要而特殊的領域。通過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可以明確森林資產產權,了解森林經營效果,防止森林資產流失和資源無效損耗,推動森林資產的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達到森林資源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和社會持續穩定發展的目標。

近年來,國內眾多研究機構和學者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的程序、方法等進行了廣泛研究。其中林木資產評估按林分樹齡的不同,採取的評估方法也不同。本文選擇黑龍江省某農場以確定林木資產的入賬價值為評估目的,評估落葉松人工林資產的事例,向讀者作一介紹。

該農場處在中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具有溫和半濕潤特點,春季易乾旱,夏季較濕潤,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冬長夏短。場域內地形復雜,受其影響,熱量和降水分布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溫2.7℃,呈由南向北漸低態勢。7月份最熱,月平均氣溫20.9℃,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18.8℃。全場≥16℃活動積溫平均為2377.2℃,由南向北遞減,年度間變化幅度為2038.9℃~2678.7℃,無霜期平均為11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477.3小時。主要土壤為森林棕壤及暗棕壤土,黑土層厚,因粒結構好,有利於林木的生長。農場交通便利,主要公路貫穿境內。

農場林業用地面積31269公頃,有林地面積18858公頃,疏林地91公頃,灌木地面積256公頃,未成林造林地面積2565公頃,苗圃6公頃,無林地面積9492公頃。

一、對被評估小班的核實

首先,以該場提供的人工林林相圖為抽樣總體,以95%的可靠性,布設一定數量的樣地進行實地調查,要求總體蓄積量抽樣精度達到90%以上,核對其境界線是否正確。然後,在林相圖上直接量算核查各類土地和林木類型的面積,主要地類的抽樣精度要求達到95%以上。採用典型選樣的方法分別林地及林木類型、林齡等因子,根據本次評估目的、林分結構等因素,抽出5%小班進行核查。對抽中小班的各項按規定必須進行核查的因子進行實地調查,規定每個小班中80%的核查項目誤差不超出允許值,對核查項目誤差超出允許值的,予以調整。檢查結果表明,該場所提供的401個被評估小班的調查因子資料是准確的,可以作為評估之用。

二、技術經濟指標的確定

根據當地調查、收集的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採用以下經濟指標(成本、費用均為現值,價格為現價):

(一)營林成本:①造林成本:整地費450元/公頃,苗木費675元/公頃、栽植費1125元/公頃,合計造林成本為2250元/公頃。②幼林撫育成本:1~3年撫育費150元/公頃,4~5年撫育費45元/公頃。③管護成本:管護費30元/公頃,護林防火費3元/公頃,未考慮其他管護成本。

(二)木材銷售有關成本費用:①調查設計費:6元/立方米。②採伐成本:80元/立方米。③運輸成本(場內平均運距):35元/立方米。④銷售成本:5元/立方米。⑤育林基金:原木25元/立方米;小徑木15元/立方米。

(三)商品材銷售價格(主伐期)。根據《黑龍江省林業廳鋸切用原木價格表(中准價格)》,確定以下材種在主伐期的銷售價格:落葉松為630元/立方米。

(四)商品材出材率。商品材出材率是假定主伐小班皆伐後經過實際造材所得到的實際出材率,已扣除了因木材缺陷、採伐、集材及運輸等所造成的損耗。商品材綜合出材率為85%.

(五)齡組劃分與主伐年齡、主伐期。

幼齡林 1~20年

中齡林 21~30年

近熟林 31~40年

成、過熟林 41年以上

主伐期 40年

(六)經營利潤率及投資收益率;①經營利潤率10%;②投資收益率4%.

三、評估方法及評估說明

根據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和原林業部1996年12月頒布的《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規定,不同齡組分別採用不同的評估方法進行評估。本案例中,幼齡林採用重置成本法,中齡林、近熟林採用收獲現值法,成熟林、過熟林採用市場價倒演算法。

(一)林地價格及林地使用權價格的計算

由立地類型與立地等級及地力指數的關系,確定被評估小班各立地類型的立地等級。本次評估根據該場提供的自然經濟條件,包括土壤、水分、海拔、坡度等因子,將該場作為一個評估單位進行計算,取其均值(主伐期單位面積蓄積取200立方米/公頃)。

用收益現值法計算林地價格與林地使用權價格:

單位面積林地價格=主伐期單位面積蓄積×商品材出材率×(商品材價格-育林基金及維簡費-調查費-采運費-銷售費)÷?眼(1+投資收益率) 主伐期〕

=200×0.85×(630-25-6-115-5)÷(1+4%) 40=16961(元/公頃)。

林地使用權價格=該立地等級的單位面積林地×投資收益率

=16961×0.04=678.44(元/公頃。年),

(二)林木價格的計算

1.幼齡林林木基準價格的計算。對於幼齡林林木基準價格採用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按現時工價及生產水平,重新營造一塊與被評估林木資產相類似的林分所需的成本費用,作為被評估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第1年林木重置價格=(造林成本+幼林撫育成本+管護成本+林地使用權價格)×(1+利潤率)。

以後各年林木重置價格=上一年林木重置價格+(該年幼林撫育成本或撫育間伐成本+管護成本+林地使用權價格)×(1+利潤率)。

經上述計算,得出該場的林木基準價格為:

2.中齡林和近熟林林木基準價格的計算。中齡林和近熟林林木基準價格採用收獲現值法。收獲現值法是利用收獲表預測被評估林木資產在主伐時純收益的折現值,扣除評估後到主伐期間所支出的營林生產成本折現值的差額,作為林木資產評估價值的方法。

用收獲現值法計算林木價格的公式為:

第i年林木價格=〔單位面積蓄積×商品材出材率×(商品材價格-育林基金及維簡費-調查費-采運費-銷售費)-(主伐期-i)×(管護成本+林地使用權價格)×(1+利潤率)÷(1+投資收益率)〕÷(1+投資收益率) (主伐期-i)。

例如:28林齡的落葉松的基準價格=〔200×0.85×(630-25-6-115)-(40-28)×(33+678.44)×(1+10%)〕÷(1+4%) (40-28)=42250.21(元/公頃)。

3.林木價格修正系數的確定。考慮各項因子對森林生長影響,對被評估小班進行系數調整,計算公式:

各被評估小班的修正系數=小班單位面積蓄積÷小班林齡對應的平均面積蓄積。

為求各年的修正系數,需確定各年齡的平均蓄積量。

考慮到當地的林木資源條件,取主伐期時的單位面積蓄積為200,小班各林齡對應的平均面積蓄積按7%的遞減率考慮。

例如:28林齡的落葉松的平均面積蓄積為200÷(1+7%) (40-28)=88.80(立方米/公頃)。

由於本次評估時未考慮間伐成本,故對於被評估小班單位面積蓄積大於200且修正系數大於1.5的林木,修正系數最大允許:200/小班林齡對應的平均面積蓄積。

例如:31林班46小班的28林齡的落葉松,蓄積量為85立方米,面積為1公頃,單位面積為85,則修正系數為85÷88.80=0.96.

4.森林經營風險率的確定。林木在生長經營中,受自然災害(如野火、水災、旱災等)影響而造成的損失是不可控制的。因此,要考慮森林經營中因受自然災害影響引起的風險,根據以往資料,確定森林經營風險率為3%.

5.幼齡林、中齡林和近熟林林木評估價格的計算。幼齡林、中齡林和近熟林林木評估價格=幼齡林、中齡林和近熟林林木基準價格×修正系數×(1+森林經營風險率)。

6.成、過熟林林木評估價格的計算。成熟林及過熟林評估採用市場價倒演算法,市場價倒演算法是用被評估林木採伐後取得木材的市場銷售總收入,扣除木材經營所消耗的成本及應得的利潤後,剩餘部分作為林木資產評估價值。其計算公式為:

E=W-C-F.

E———林木資產評估值;W———銷售總收入;C———木材經營成本(包括采運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及有關稅費);F———木材經營合理利潤。

根據《黑龍江省林業廳鋸切用原木價格表(中准價格)》,取成熟及過熟林齡落葉松為780元/立方米。

用市場價倒演算法計算價格=〔780-(25+115+5)-780×0.1〕×0.85

=473.45(元/立方米)。

四、評估結果與分析

採用上述方法得出各小班的評估結果匯總如下:

根據上表按單位面積評估平均單價進行分析,幼林齡階段單位面積評估值偏低,原因是在低齡階段的林木的蓄積量較小,林木評估值較低。按單位蓄積量評估值進行分析,三個齡段的單位蓄積量評估平均單價為329元/立方米、453元/立方米、473元/立方米。按三種方法得出的評估結果比較接近。

本文只以人工林落葉松為例進行探討,未考慮抵押、擔保等特殊評估目的對評估價值的影響。

⑹ 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有哪些方法

1995年初,原林業部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有關專家學者、管理人員、基層工作者20多人,開始對全國范圍內的森林資源資產交易狀況進行調查研究。在調研的基礎上,於1996年初成立了《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編制課題組,課題組在對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方法和技術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依據我國資產評估的基本理論和《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國務院令91號(1991年11月16日發布施行)]、《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施行細則》(國資辦發[1992]36號)等規定的要求,結合森林資源資產的特點,起草了我國第一個《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技術規范(試行)》。該技術規范包括總則、森林資源資產評估程序和基本方法、森林資源資產核查、林木資產評估、林地資產評估、森林景觀資產評估、整體林業企事業資產評估、資產評估報告書及送審專用材料、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底稿、項目檔案以及附則等10章共59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