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統籌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進行合理分配和使用的方面
醫療衛生資源的宏觀分配指在國家能得到的全部資源中應該把多少分配給衛生保健,分配給衛生保健的資源在醫療衛生各部門之間如何分配,如癌症研究應分多少,預防醫學應分多少,高技術醫學應分多少等。宏觀分配還必須解決如下問題:政府是否應負責醫療衛生事業,還是把醫療事業留給市場,如果政府應負責,則應將多少預算用於醫療衛生。如何最有效地使用分配給醫療衛生事業的預算,如預算應集中於腎透析、器官移植、重症監護這些搶救方法,還是集中於疾病的預防;哪些疾病應優先得到資源的分配;以及為改變個人行為模式和生活方式(如吸煙),政府應投入多少資源等等。資源的微觀分配指醫務人員和醫療行政單位根據什麼原則把衛生資源分配給病人,怎樣分配才算公正合理。
當涉及稀有資源時,哪些病人可優先獲得資源(如有兩個病人都需要腎移植,但只有一個腎可供移植時)。為了進行微觀分配,首先需要規定一些規則和程序來決定哪些人可以得到這種資源,即根據適應症、年齡、治療成功的可能和希望、預期壽命和生命質量等主要是醫學的標准進行初篩;然後再規定一些規則和程序從這范圍中最後決定哪些人得到這種資源。這組規則和程序的規定常常要參照社會標准:病人的地位和作用、過去的成就、潛在的貢獻等。但對社會標准,爭議較多。
衛生政策中最有爭論的問題是一個國家是否應該讓醫療衛生社會化,如應實行公費醫療或醫療保險,還是讓醫療衛生商品化,還是採取某種混合折衷的方式(如醫療衛生的基本需要由國家負責,而高技術醫學則由病人自己根據收入購買)。
② 如何解決醫療資源分配問題
醫療資源分配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本身的都是以追逐利益為主呀,那相對來說那利益高的地方計算資源當然好呀,利潤低的地方醫療資源就比較差呀。
③ 整個澳門為什麼只有兩個醫院嗎
澳門60萬人口,只有兩家醫院,而且醫院里外靜悄悄的,沒有什麼人,因為澳門人十年前提倡並注重養生!澳門人養生思想意識是「花錢養生,不養醫生」。
可是現在內地最熱鬧的地方除了車站就是醫院了!
改變觀念才能把辛苦賺的錢不再送給醫院,寧願站著養生保健也不要躺著去養醫生!
花1元做健康管理,能節約8.95元醫葯費和節省100元的急救費
大多數的中國人,在生命的最後一兩年,花光一生的所有積蓄,吃遍所有的大量副作用的西葯,再多開幾次刀,留下一大筆債務給家人給兒女,然後死去!
一家是官辦的叫「仁伯爵醫院」,人們都叫它「山頂醫院」,因為醫院建在澳門仁伯爵山上。這家醫院創建於1874年,現在已成為一間有500多張床位的大型綜合性醫院。另一家是由民間慈善團體主辦的綜合性醫院,名叫鏡湖醫院,創立於1871年,1892年孫中山先生曾擔任該院義務醫生,成為澳門第一位華人西醫。大醫院看病不要錢這兩家一官一民的醫院,都有一定的規模。2000年兩間醫院共有923張病床。它們擔負著全澳居民絕大部分的醫療保健任務。此外,政府還在澳門半島和兩個離島設立了8個衛生中心,形成比較完整的社區初級衛生保健網路。1988年成立的捐血中心,免費給病人提供血液。現在,該中心收集到的血液已足夠滿足兩家大醫院的需要。另有一個隸屬於政府衛生局的公共衛生化驗所,主要是對葯物、食品、飲用水等進行抽樣化驗,以保障居民健康。民間醫療機構由來已久,它主要是指經政府批准設立,由社會團體或私人創辦或主辦並自行管理、運作,向居民和社會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的機構,其經費來源於醫務收入、捐款和政府資助。澳門的民間醫療除由慈善團體主辦的大型綜合性醫院鏡湖醫院外,還有由社會團體開辦的診所,以及一些宗教團體開辦的診療機構,如工人醫療所;剩下的就是遍布大街小巷的私人診所,共有300多所。其中,正式注冊的中醫診所越來越受歡迎,如「康寧中心」,前來就醫的人就很多。在澳門,居民與醫生的比例為439 1、與護士的比例為464 1。澳門人好福氣!澳門永久性居民在政府主辦的醫療機構就醫,基本上是免費的。對於本地無足夠技術醫治的病症,經衛生局送外診治委員會批准,可轉介到其他地區醫治,有關醫療費用由政府負擔。但是,如果患者到民間醫療機構看病,就得支付醫療費。這些醫療機構的主要收入就是「提供服務、售賣葯物及其它醫療用品收入」,這占總收入的83.3%;他們的主要支出就是「員工薪金及其它福利」,佔44.5%。免費醫療負擔挺重澳門回歸前,澳葡政府長期實行居民免費醫療福利,醫療衛生經費差不多佔預算的10%,負擔相當重,積累了一系列問題。政府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雖然很高,但由於分配和使用上的不合理,得不到有效、充分利用,致使許多澳門居民應當享有的醫療福利實際上享受不到。另外,由於沒有相應的約束機制,同時缺少一種機制把政府醫院的經費、醫務人員的收入與他們的實際工作效益聯系起來,政府提供完全免費醫療服務存在著嚴重浪費的現象。除此之外,政府醫務人員私開診所的問題也很嚴重,到2000年12月31日止,衛生局所屬336名醫生中有71人兼職於私人診所。澳門回歸後,特區政府對醫療衛生方面存在的問題高度重視,並考慮加以改革。最近,政府衛生局長在回答議員的質詢時說,他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通過訂出完善的法律法規來保證改革實行,不宜輕率處理。
④ 澳門非永久性居民在澳門享受看病免費治療嗎
澳門非永久性居民中老人和小孩,在校學生(要有學生證,無學生證就到學校開在讀證明。)是可以享受看病免費治療的。因為我女兒也從中山過去讀了一個學期,之前一直未有學生證,曾經在山頂醫院急診掛號,工作人員講解可以到所在學校出具在讀證明。
⑤ 疫情下醫療資源如何分配
1.在疫情流行期間,將稀缺資源分配給第一線的醫務人員、疾控人員和基本社會服務人員(維持社會正常運轉必需的人員),不但將使人員個體受益,而且使病人、其他社會成員和作為一個整體的社會大為受益。否則就沒有人去做疫情引起的治療、護理...
2.目前還沒有針對新冠病毒肺炎安全而有效的特效葯,大多數治療用葯僅是支持性和緩解症狀的,但呼吸器是搶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設備,往往在疫情暴發時特別稀缺。有時也會產生肺移植手術的需要,對這些葯物和療法的分配和使用,則必須根據該病人...
⑥ 大陸人在大陸還是澳門當醫生更好
看個人需求而定,因人而異。
如果家庭在大陸,去澳門當醫生可能與家人的聯系溝通會不方便。
但是在澳門工作也會有很多好處:。
澳門衛生局下屬的公立醫院,專科主任醫生31人,近年來數量一直保持穩定,較2016年的33人略有下降。顧問醫生則持續增加,從2014年的114人增長到2017年的169人。另外,2017年,澳門政府的醫療支出共計66億3370萬澳元。其中在醫護人員上的支出達到29億2380萬澳元。
澳門的基礎醫療做的很好,社區醫院是全覆蓋的,醫療設施保健都做的非常好。社區提供的醫療保障基本健全,如果社區沒法診治,就會轉診到公立醫院。醫生的收入接近內地同級別醫院的5到10倍,勞動量卻相當於內地醫院醫生的一半左右。他們非常在意勞動權,也就是勞動付出以及以及相應的回報,所以加班的費用也非常高。顧問醫生,相當於內地的高級職稱,和當地的同級別醫生同工同酬,收入有人民幣100多萬,這在內地的三甲醫院也是不可想像的。
此外,醫生門診一次的診金就高達250澳幣。因為收入高,澳門和歐美國家一樣,醫生是非常受尊敬的。特別是公立醫院的醫生,是公務員,因此社會地位也高。
⑦ 香港人和澳門人都享受哪些福利
香港人的主要福利:
1、可以享受150個國家免簽待遇
一旦擁有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證,就可以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護照。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護照與大陸護照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夠享受150多個國家的免簽待遇。
2、生活質量
澳門的福利直接的體現就是:直接發錢。從2008年開始,澳門政府的「現金分享計劃」已進行了7年。澳門人正在用實實在在的荷包,感受著政府「藏富於民」的政策。現在,永久性居民每人已能拿到9000元,非永久性居民每人5400元。
3、15年免費教育
教育方面,澳門從2007年起實行了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十五年免費教育,比回歸前延長了6年,再配合完善的教育體系,學有所教基本實現。
最受關注的住房方面,特區政府提出了提出了「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公共房屋發展方針,優先照顧弱勢及核心家團。到去年年底,建成的公屋已達45573個,在建和規劃中的公屋12805個。
4、雙層公積金
回歸後,澳門特區政府加大了對民生保障的投入,並在2008年提出雙層式社會保障制度的構想。這個聽起來就飽腹感十足的「雙層」,指的是第一層的社會保障制度及第二層的中央公積金制度。
5、住房福利
特區政府提出了「社屋為主、經屋為輔」的公共房屋發展方針,優先照顧弱勢及核心家團。建成的公屋已達45573個,在建和規劃中的公屋12805個
⑧ 澳門國際交往頻繁,國外的疫情會對澳門產生哪些影響
面對疫情在全球蔓延的嚴峻形勢,澳門作為娛樂服務業為主的城市,受到的影響自然是集中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個方面,自從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澳門在新任特區行政長官的領導下取得了顯赫的成效,尤其是為了有效抗擊疫情,毅然決然的採取了關閉賭場和娛樂場所的嚴厲措施,要知道賭場是澳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閉就意味著政府失去了很大一部分財政收入,雖然經過有效防範以後重新開業,但目前國外的疫情呈現蔓延態勢,無疑會讓澳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承受較大的經濟壓力。
由此可見,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的持續蔓延,對澳門這樣的以服務和娛樂業為主的城市是極為不利的,除了疫情的防控要承受巨大壓力之外,經濟發展的停滯不前所造成的傷害和損失同樣是不容小覷的,但面對四處肆虐的新冠病毒也只有耐心的等待,如果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澳門的國際交往就無法恢復到頻繁的狀態。
⑨ 澳門的醫療保險制度
兩定點:是指定點醫院和定點葯店,其需要經過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查批准。
三目錄:指葯品目錄、診療目錄、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准目錄。
要求:
醫療保險制度規定,只有符合「兩定點三目錄」的醫療花費才能得到報銷。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