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周庄有哪些景點
周庄古鎮主要景點:
雙橋
雙橋,俗稱鑰匙橋,由一座石拱橋——世德橋和一座石樑橋——永安橋組成。世德橋長十六米,寬三米,跨度五點九米;永安橋長十三點三米,寬二點四米,跨度三點五米。雙橋中,石拱橋橫跨南北市河,橋東端有石階引橋,伸入街巷;石樑橋平架在銀子浜口,橋洞僅能容小船通過,橋欄由麻條石建成。
沈廳
沈廳由沈萬三後裔沈本仁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佔地2900多平方米,坐東朝西,七進五門樓,共有大小房屋100餘間。
張廳
張廳是江南民居中比較典型的前廳後堂格局,是周庄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建築,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個張廳佔地面積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間60餘間,前後分為六進,還有一個私家後花園。
富安橋
富安橋位於中市街東端,橫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傳橋旁有總管廟,所以它原名總管橋。橋的四個角上都有一座樓房,而且樓房一、二樓之間是沒有樓梯的,必須走到外面橋階上繞上去,橋上有五塊江南一帶罕見的武康石。
全福寺
南湖園全福寺分為三個部門,東西兩個為花園,分別是為了紀念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陸龜蒙和西晉文學家張季鷹而建,中間即是全福講寺。
迷樓
迷樓依橋傍水始建於清末,明崇禎年間的建築。這幢小樓是93年政府出資重建,已成立崑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周庄圖書館
周庄圖書館有一千多平方米。館內主要展示了民間的生活用具、農具等,還有當地出土的一些中國有名的黑皮陶器。
周庄舫
周庄舫是一艘古樸優雅的固定式畫舫,泊於周庄雲海度假村內的白蜆湖畔,為2001年亞太地區經濟合作組織(APEC)貿易部長非正式會議而建,長49.71米,寬15.68米,鋼質船體,樓屋房宇。
澄虛道院
澄虛道院是周庄是一個道教聖地,道教始創於東漢,由張陵創立,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奉老子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主要經典,追求修身養性,長生不老。
財神居
財神居位於周庄鎮東垞,是周庄富貴園根據歷史資料和歷史原貌,在原址設計、修建、布置的仿明式建築。
❷ 周庄古鎮周邊還有那些旅遊景點
1、獅子林
獅子林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3號。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
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惟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系,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獅子林」。
2、拙政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
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
3、虎丘山風景名勝區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風景名勝區,有2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有「吳中第一名勝」、「吳中第一山」的美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寫下「嘗言過姑蘇不游虎丘,不謁閭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
4、留園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5、網師園
網師園位於蘇州市城區東南部帶城橋路闊家頭巷11號,是蘇州園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園代表作品。網師園始建於南宋淳熙年間(1174年~1189年),舊為宋代藏書家、官至侍郎的揚州文人史正志的「萬卷堂」故址,花園名為「漁隱」,後廢。
至清乾隆年間(約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祿寺少卿宋宗元購之並重建,定園名為「網師園」。
6、蘇州怡園
蘇州怡園,位於市區人民路原43號(現1265號),現有面積6270平方米,怡園為清光緒年間所建,園分東、西兩部分,園西舊為祠堂,園南可通住宅。因建園較晚,吸收了諸園所長,如復廊、鴛鴦廳、假山、石舫等。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❸ 最近打算去周庄旅遊一下,請問周庄有哪些好玩的旅遊景點
古鎮周庄,史載於1086年的古鎮周庄,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稱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周庄於2003年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中文名稱: 周庄
外文名稱: 古稱為澤國
地理位置: 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
著名景點: 一稀堂博物館,怪樓等
榮譽: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建造時間: 公元1086年
門票: 100元
地方特產: 萬三糕,萬三蹄等
民俗節慶: 打田財,搖快船等
目錄
古鎮周庄地理位置
周庄概況
周庄名片
地理位置
周庄鎮景點
周庄八景
悠久歷史
周庄鎮「水」是指哪些河川
人文薈萃
特色民俗節慶
地方特產
周庄娛樂項目
周庄鎮旅遊指南
交通指南
自助游攻略
跟團游攻略
周庄門票信息
江陰市周庄鎮
興化市周庄鎮
平頂山市寶豐縣周庄鎮概況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經濟狀況
行政區劃
四季周庄古鎮周庄 地理位置
周庄概況
周庄名片
地理位置
周庄鎮景點
周庄八景
悠久歷史
周庄鎮「水」是指哪些河川
人文薈萃
特色民俗節慶
地方特產
周庄娛樂項目
周庄鎮旅遊指南
交通指南
自助游攻略
跟團游攻略
周庄門票信息
江陰市周庄鎮
興化市周庄鎮
平頂山市寶豐縣周庄鎮 概況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經濟狀況
行政區劃
四季周庄
展開 編輯本段古鎮周庄
史載於1086年的古鎮周庄[1],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周庄原來叫貞豐里,北宋時周迪把自己的房子捐出來建寺,也就是現在的金福寺,居民有感周氏的仁義,便把貞豐里改為周庄。
地理位置
周庄鎮位於蘇州市東南38公里,崑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上海距周庄約70公里,目前車程約1.5小時,滬青平公路建成通車後,往來車程僅需40分鍾。 史載於1086年的周庄,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周庄概況
唐風孑遺,宋水依依,煙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朴的民俗風情,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傑出代表的周庄,成為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聯合國亞太地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美國政府獎、世界最具魅力水鄉和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華環境獎、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殊榮。 憑借得天獨厚的水鄉古鎮旅遊資源,堅持「保護與發展並舉」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旅遊業。以水鄉古鎮為依託,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景區建設,豐富旅遊內容,強化宣傳促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遊文化品牌,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游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和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中國知名旅遊品牌的榮譽。中國第一水鄉—周庄
近年來,不斷致力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弘揚和傳承,積極探索文化旅遊,全力塑造「民俗周庄、生活周庄、文化周庄」,正日益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更是受到了中外遊客的青睞,每年吸引了超過250萬人次的遊人前來觀光、休閑、度假,全社會旅遊收入達8億元。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富貴園、江南人家、錢龍盛市等適宜現代休閑體驗型旅遊配套項目的相繼推出和完善,擴大旅遊規模,做大旅遊盤子,使周庄旅遊逐步向休閑度假型旅遊發展。 經過十年保護、十年發展,周庄跨入十年提升時期,提出了打造「國際周庄」的構想。藉助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來展示優秀的中華文明,以文化的交融為切入點,把周庄推向國際。通過資源的整合,推出適宜現代體驗式旅遊的精品線路和項目,加大投入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和提高國際接待能力,努力把周庄建設成為國際休閑度假基地。周庄鎮
周庄名片
1 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 2 聯合國迪拜估計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 3 聯合國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 4 世界最佳魅力水鄉 5 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 6 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十大景區之一 7 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 8 全國環境優美鎮 9 中國旅遊知名品牌 10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地理位置
周庄鎮位於蘇州市東南38公里,崑山市境內西南33公里,上海距周庄約70公里,目前車程約1.5小時,滬青平公路建成通車後,往來車程僅需40分鍾。 史載於1086年的周庄,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周庄鎮景點
夜遊周庄 史載於1086年的周庄,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崑山市內。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唐風孑遺,宋水依依,煙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朴的民俗風情,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傑出代表的周庄,成為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聯合國亞太地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美國政府獎、世界最具魅力水鄉和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華環境獎、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殊榮。 周庄鎮
民間收藏館 煙雨江南,碧玉周庄,唐風孑遺,宋水依依。溯古尋源,太師淀沉積著良渚文化;流水人家,貞豐里孕育著水鄉風情 …… 天孝德民間收藏館座落於周庄鎮城隍埭,坐西向東,典型的明代中晚期建築。館內收藏自石器時代起各代藏品二十餘萬件,分兩大類型,歷代民間日常生活、生產勞動用具和散落流失於民間歷代官宦用品,含八大類:木器、陶器、瓷器、玉器、銅錫器、石器、紫砂、骨角製品類。其中明清傢俱、歷代瓷器、玉器比重最大,銅器中的花錢尤為珍貴。藏品真實反映了古鎮周邊地區(三縣交界)范圍的民風民俗和吳文化歷史。 一稀堂博物館 一稀堂博物館是在周庄鎮政府和周庄『江南人家』的關懷、協助下,由河南省一稀堂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常州市常達建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聯合創辦的一所民辦古陶瓷博物館。始建於二00四年,建築面積一千五百六十平方米。 瓷器是我們祖先的發明創造。考古資料表明,中國人生產陶器的歷史已達一萬年以上。生產瓷器至少也有三千多年。本館展示了我國人類有史以來以黃河、長江等流域為主題的原始陶器的創燒至演變到近代瓷器的全過程。共設立了史前至商朝、春秋戰國、兩漢、隋唐、宋元及明清為主題的六個陶瓷展廳。因展品收藏地主要在我國北方,所以展品偏重於北方窯系。 怪樓 穿牆走壁、隱身人、空中浮游、變形人、小人國、從巨蛇口中脫險等這些您只能在科幻小說或科幻片、以及童話小說和您的夢境中才能看見和感覺到的情景,在「怪樓」的幻視館里您不僅能看見而且您還能親身經歷和實現這些匪夷所思的幻覺體驗。 您想知道什麼是看得見的聲音嗎?您想親身經歷通過全息幻聽術讓您感覺彷彿時光倒流,回到千年前的周庄,身臨其境地感受傳說中奇異情景,最終達到讓您經歷一次不可思議的、從未有過的、神秘而驚奇的體驗嗎? 沈萬山故居 周庄沈萬山故居 故居簡介:沈萬三故居,位於周庄鎮東垞。是周庄富貴園根據歷史資料和歷史原貌,在原址精心設計、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築。故居參照沈萬三致富的各種傳說、經商的坎坷歷史、一生的傳奇經歷和沈家生活起居的場景,通過銅像、磚雕、漆雕、實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連環畫等藝術手法,予以展示。 是一處拓展和延伸周庄旅遊景點的重要人文景觀。故居充分體現了「以周庄為代表的水鄉旅遊文化」和「以沈萬三為代表的商業文化」 的有機結合。 沈萬三銅像:由浙江銅雕大師朱炳仁製作。銅像高8米,底座0.8米,前面是神奇的聚寶盆。遊客們可以感受到一位具有神話色彩的江南巨富的獨特形象。 照壁:正面為故居簡介,反面的磚雕作品《金玉滿堂》,形象地展現了沈萬三大富大貴的景象。 磚雕:沈萬三故居有5個院子,在圍牆上有十六幅精美的磚雕藝術品,通過「遷居周庄、春耕墾荒、建屋造宇、種桑養蠶、積谷東庄、會友宴客、書香門第、開店設鋪、巧得寶盆、陸氏贈財、捐資築城、造橋積德、海外經商、茶馬古道」,生動地再現了沈萬三的傳奇歷史。 展廳:由「致富之道 眾說紛紜」、「研究萬三文化 弘揚富民精神」和「一代豪富 傳奇人生」三部分組成。 沈萬山水底墓 沈萬三水冢在鎮北銀子浜底。那是一條逶迤清冽的小浜。萍紅藻綠,蘆茭茂密。人們傳說銀子浜盡頭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早年不枯。水下有一古墓,非常堅固。這里埋著沈萬三的靈柩。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酷似無數碎銀在閃爍,籠罩著神秘色彩。 酒作坊 周庄民風醇厚,習俗相衍。清澈流長之水,哺育出獨特的水鄉茶文化。同樣,也孕育著水鄉人醇濃的酒風。 周庄水純米香,素有高超的釀酒工藝。清代,鎮上曾有14爿釀酒作坊,年產上萬甏米黃酒,所釀白酒「十月白」最負盛名。《貞豐擬乘》記載:「有生酒,名十月白。味清冽,可以久藏。」鄉村人家,亦多有釀酒風俗,每至秋天白米上場時,用土法釀幾斗數石米酒,除了平日自家小酌,還准備過節、喜慶筵席之用。
周庄八景
全福曉鍾 全福講寺原坐落在周庄鎮西側的白蜆江畔。最初叫「泉福寺」,周迪功郎及夫人舍宅為之。以後不斷擴建,才梵宮重疊。喬木陰翳,成為蘇杭一帶有名的佛寺。寺內有一巨鍾,重1500公斤,懸於大雄寶殿左側。每當拂曉時分,寺內和尚撞鍾,聲音傳送至數十里外,人們把它當作報曉的金雞,紛紛聞聲起床。 指歸春望 全福講寺中有一佛閣,高聳於梵官之中。名為「指歸閣」。它飛檐翹角,四面有窗。每當春光明媚,風和日麗之日,人們常常登閣眺望春景。遠方隱約的黛山,近處浩瀚的水面。村莊里桃紅柳綠。田野中麥青花黃,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 周庄永慶庵 鎮北永慶庵。後院有一個荷花池。池邊有亭子,因為庵中人常常在此洗缽,所以名叫缽亭。缽亭面西背東,前有一泓清水,後有百年古柳,環境十分幽靜。閑坐亭中,白天,垂柳拂水,風送荷香。傍晚,夕陽西下,波影爍金。常使人樂而忘返。 蜆江漁唱 15:12 2010-5-10白蜆江長十餘里,橫亘於周庄鎮西側,因江中盛產白蜆而得名。每當下午,漁船滿載而歸,在江畔拋錨泊船,晾網賣魚,平靜的港灣立即沸騰起來。傍晚時分,船頭上三五成群的漁民,紛紛飲酒作樂。待明月初升,酒興正酣,不知誰先扣弦高歌,於是此起彼伏,互相應答,古老的漁歌在江面上傳得很遠,一派粗獷淳厚的情趣。 南湖秋月 南湖位於鎮南,湖面遼闊。南湖景色四季皆宜,而秋夜的月色更加醉人。當金風送爽,明月高懸時,湖面上一片碧綠、一帶金黃,真有「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的意境。 莊田落雁 莊田,又名蒲田。是南湖西面的一個獨圩。湖邊長滿香蒲、蘆葦,護衛著獨圩,多少年來莊田始終未被湖水盪平,成為候鳥棲息的好地方。每當秋季。香蒲吐穗,蘆花泛白,莊田顯得茂密而有生機,吸引了無數南飛的大雁。白天,雁群在空中盤旋、縈繞,夜晚。雁群隨著暮色的降臨而垂落,蔚為壯觀。每年都是如此景色。 急水揚帆 急水港西連白蜆江,東達澱山湖,江面寬闊,水流湍急。有時北風緊吹,濁浪排空,令人望而生畏。有時風平浪靜,碧水東流,又讓人詩意盎然。而白帆片片,百舸爭流的情景,更使人想起蘇軾的詞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生出滿腔豪情。 東庄積雪 東庄在周庄的東郊。有1300畝(近87公頃)土地,春天麥苗碧綠,秋天稻穀金黃,是膏腴之地、肥沃之土,相傳為沈萬三囤糧之處,又名「東倉」。每當冬季雪後,平坦的土地銀裝素裹,像一塊晶瑩的白玉,無邊無垠,坦盪如砥,成為踏雪賞景的好去處。 周庄八景,隨著歲月的變遷,有的陳跡依舊,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卻已影蹤難覓。被歷史的風塵所湮沒。
悠久歷史
周庄鎮舊名貞豐里。據史書記載,北宋元佑年間(公元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莊田 200畝(13公頃多)捐贈給全福寺作為廟產,百姓感其恩德,將這片田地命名為「周庄」。 但那時的貞豐里只是集鎮的雛形,與村落相差無幾。1127年,金二十相公跟隨宋高宗南渡。遷居於此,人煙才逐漸稠密。元朝中葉。頗有傳奇色彩的江南富豪沈萬三之父沈佑,由湖州南潯遷徙至周庄東面的東宅村(元末又遷至銀子浜附近),因經商而逐步發跡,使貞豐里出現了繁榮景象,形成了南北市河兩岸以富安橋為中心的舊集鎮。 到了明代,鎮廓擴大,向西發展至後港街福洪橋和中市街普慶橋一帶,並遷肆於後港街。 清代,居民更加稠密,西柵一帶漸成列肆,商業中心又從後港街遷至中市街。這時已衍為江南大鎮,但仍叫貞豐里。直到康熙初年才正式更名為周庄鎮。 另有資料,周庄地域春秋時期至漢代有「搖城」之說,相傳吳王少子搖和漢越播君封於此,周庄的歷史就顯得更加悠久。在鎮郊太師淀中發掘到的良渚文化遺物,也證明了這一點。 周庄元代時屬蘇州府長洲縣。明代中期屬松江府華亭縣,清初復歸長洲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周庄鎮因元和縣一分為二,約五分之四屬元和縣(今吳縣市)。五分之一屬吳江縣(今吳江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江蘇巡撫陳文恭將原駐吳縣角直鎮的巡檢司署移駐周庄,管轄澄湖、黃天盪、獨墅湖、尹山湖和白蜆湖地區,幾乎有半個縣的范圍。 周庄由原來的小集迅速發展為商業大鎮,與江南富豪沈萬三的發跡很有關系。沈萬三利用白蜆江(即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北接瀏河的優勢,出海貿易,將周庄變成了一個糧食、絲綢及多種手工業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促使周庄的手工業和商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最突出的產品有絲綢、刺綉、竹器、腳爐、白酒等。 周庄環境幽靜,建築古樸,雖歷經 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僅有 0.47 平方公里的古鎮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周庄民居,古風猶存,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同時,周庄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周庄鎮的水
周庄,悠遠的歷史,給古鎮造就了諸多勝景。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盛贊周庄「不但是江蘇省的一個寶,而且是國家的一個寶」。
周庄鎮「水」是指哪些河川
周庄鎮[2]大部分住戶,都是臨水而居,其中的「水」是指哪些河川? 崑山是著名的江南水鄉,河道密布,湖泊眾多。吳淞江、婁江橫穿東西。湖泊較大的有澱山湖、陽澄湖、澄湖、傀儡湖。周庄鎮自古為澤國,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 周庄鎮位於蘇州城東南38公里的崑山市境內,建鎮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周庄鎮自古為澤國,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因河成街,傍水築屋,呈現一派古樸、明靜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周庄的魅力在於她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跡,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有河有街必有橋。周庄古橋多,極具特色。著名的有雙橋、富安橋等。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崇尚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2003年,周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部授予的文化遺產保護獎,同年榮獲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人文薈萃
周庄鎮文化
周庄的魅力,還在於它的文化蘊涵。沈廳、張廳、迷樓、葉楚傖故居、澄虛道院、全福寺等名勝古跡,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和觀賞價值。西晉文學家張翰(字季鷹),唐代詩人劉禹錫、陸龜等曾寓居周庄;元末是初沈萬三得天時地利,成為江南巨富;近代柳亞子、陳去病等南社發起人,曾聚會迷樓飲酒吟詩;當代名人到周庄采風者更不勝枚舉,像台灣作家三毛那樣鍾情周庄,像旅美華人畫家陳逸飛畫了油畫《雙橋》後和"雙橋"一樣馳名世界,像著名古畫家吳冠中贊譽 "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像著名建築學家羅哲文稱頌"周庄是中國的一個寶"等等,他們對周庄情由獨鍾,可見周庄的魅力何其無窮!
特色民俗節慶
【打田財】 打田財
周庄歷來民豐物阜,悠遠的文化傳統形成了豐富多彩、繞有情趣的民間習俗。除了在宗教場所舉行的各種儀式,在鄉間田頭,人們也用自己創造的方式表達內心的祈願。「打田財」就是其中的——種。 每年元宵節,在東詫村牛郎廟的廣場上,人們豎立起一根桅桿,桿上橫一根小竹竿,兩端懸掛串串彩燈。桅桿頂端縛一圈圈稻草,內藏鞭炮,敷以易燃物品,再糊上一層黃色的紙張,呈元寶狀,這就是「田財」。 到了夜晚,月亮灑下清輝,人們從四面八方攜帶鞭炮、爆竹和各色焰花火筒,扶老攜幼來到廣場上,歡度良宵。當桅桿上彩燈內的蠟燭燃盡時,人們立即興致勃勃地鳴放鞭炮、爆竹,點燃焰花火筒,用月炮、九龍搶珠、「五百鞭」、「一千鞭」對著桿上懸掛的金黃色「田財」輪番射擊。一時間,爆竹煙花在夜空呼嘯,五彩焰火,繽紛絢麗,鞭炮在空中鳴響,圍觀者歡聲雷動,廣場上洋溢著喜氣洋洋的氣氛。「田財」從桅桿頂上落地,熊熊燃燒。農家爭先恐後地拿著束束稻草到燃燒的「田財」上去點火,一邊當空揮舞,一邊去田角落焚燒。廣袤的田野里,火光似流星,祈禱聲高吭悠長:「炭炭(燒燒)田角落,牽礱三石六……」人們正是用這種帶有道教文化色彩的活動,希冀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周庄「打田財」習俗來源已久。《周庄鎮志》記載:「鬧元宵,鄉人於田中立竿木,用稻草夾爆竹縛其上,舉火焚之,日燒田財,即照田蠶之意也。」這種風俗,在江浙滬一帶均有流行。在宋代時,每年夏歷十二月二十五日至除夕要舉行驅儺活動。范成大《吳郡志》有記:「是夕(指十二月二十五日)爆竹及儺,田間燃高炬,名照田蠶。歲節祭饗用,除夜祭畢,則復爆竹,焚蒼術及辟瘟丹。」流傳至清代,這種風俗有了變異,又有祈秋收和宜蠶的意義,時間也提前或延後,周庄的打田財則是放在了元宵節。 【搖快船】 搖快船
周庄的搖快船始於清初。順治年間,江南各地風起雲涌,紛紛起兵反清。鄰鎮陳墓(今錦溪)的秀才陸兆魚仗義響應,組織抗清水軍。日夜操練於周庄、陳墓毗鄰的澄湖和明鏡盪。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陸兆魚率師進軍蘇州,千舟競發,搖著快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攻佔南門,直搗巡撫衙門。凱旋時突遭清軍伏擊,陸兆魚隻身得脫。隱居為僧。事後,鄉親們為了紀念他,周庄等地每年在農歷三月廿八日、七月十五日舉行廟會,在水上進行搖快船比賽。經過悠悠數百年的沿襲,搖快船巳成為民間良辰佳節、喜慶豐收、婚嫁迎親時群眾喜聞樂見的大型娛樂活動。農民自備船隻、服裝、道具、鑼鼓,自娛自樂,具有濃郁的水鄉風情。 周庄的快船堪為奇異。比賽前,先由手巧藝高的工匠在船上搭起花棚,稱為「花快」。花棚分頭棚、艙棚和艄棚,棚上披掛綢緞幢幔。裝飾華麗,異彩紛呈。頭棚上懸掛彩燈,插上彩旗。艙棚上流蘇飄掛。艙中坐上鑼鼓樂隊。高高艄棚供櫓手們遮陽。每船備頭篙、大櫓、小櫓各一置於船體左右兩側。大櫓旁擱跳板於舷外,伸出水面。每船配有十五六名身強力壯的櫓手。身穿緊身衫衣,腳蹬綉花布草鞋,頗顯威風。 每逢節汛,周庄南湖或急水江等地鑼鼓喧天,人聲鼎沸,使寧靜的水鄉變得亢奮了。來自周庄附近農村的數十條花快船競放異彩。雲集在碧波盪漾的水面上,帆檣如林,篙櫓對峙。岸上人頭攢動。摩肩接踵,觀者沉浸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氛圍之中。 比賽開始,船與船比,村與村比,龍騰虎躍的櫓手各司其職,出跳、扯綳、把槽,配合默契。出跳的氣宇軒昂地站立在跳板上猛力拉綳。時而人體如飛燕掠過水面。扯綳的跺腳叱喝。奮力推拉綳繩,真有「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勢,時而貓著腰,時而挺著胸,兩三個回合,後排櫓手馬上接力。把櫓的盡力推艄,扳艄。撐篙的屹立在船頭,使盡拿手絕招,點篙調向,指揮自如。這時。參賽的快船在鏗鏘的鑼鼓聲中似飛箭出弦,奮勇爭先。船上鑼鼓響徹雲霄,岸上人山人海,吶喊助威,場面蔚為壯觀。 如今為了抒發水鄉人民的壯志豪情。水鄉古鎮周庄將搖快船列為民俗風情旅遊活動項目,特製了五彩繽紛的花快船,組建了櫓手隊伍,水鄉健兒釋放出奇偉磅礴的能量,使情濃意濃的古老民俗風情充滿了青春的力量,為古鎮旅遊開發增色生輝。在表演時,他們豪壯的情懷,奮力的搏擊。使快船成了光和彤的變幻,中外遊客嘆為觀止。 【阿婆茶】 阿婆茶
周庄人吃茶歷史悠久,很難考證始於哪一年,歷來有吃「阿婆茶」、「講茶」,喝「喜茶」、「春茶」、「滿月茶」等習俗,名目繁多,被稱為江南水鄉的「茶道」。 阿婆茶。周庄的「阿婆茶」在江南水鄉頗有名氣。相敘到周庄,未吃阿婆茶,不算真正到過周庄,在周庄,吃過阿婆茶的人,將會品出水鄉古鎮的味道來。 在周庄,無論在市鎮或農村,經常可見男女老少圍坐一席,杯杯清茶,碟碟茶點,悠然自在,邊吃邊談,有說有笑,其樂無窮。這種習俗,自古迄今,稱之為吃「阿婆茶」。 周庄人吃阿婆茶源遠流長。如今深宅大院人家仍珍藏著宋代圖案優美的青花瓷蓋茶碗、細巧玲瓏的茶盅、高雅古樸的茶壺和釉色光亮的茶盤。元代,陳去病的先祖由浙江遷居周庄,以錘薰爐為生,生產銅錫茶壺。目前,鎮上明清建造的徽幫茶葉棧房猶存,其中吳慶豐開設在清初,程義泰開設在清乾隆年間。徽幫茶莊從產地購進原件毛茶,為了迎合茶客需求,進行篩選,復焙和窨花,拼色出售,色香味具備。 周庄人十分講究吃茶方式。年老長者至今仍保持著一種古老而又別具風韻的喝茶方式——燉茶。家中放置一隻大龍水缸,積儲天落水盛其中。吃茶時,即以此舀入陶瓦罐中,擱在風爐上,用樹枝燃煮。沏茶用密封的蓋碗或紫砂茶壺,放人茶葉,始用少量沸水先點「茶釀」,後將蓋子捂上,待片刻,再沖人多量開水,其茶倍覺清香濃郁,甘冽爽口。 【水鄉服飾】 水鄉周庄地處崑山、吳江、青浦三市交界。當地農村婦女的傳統服飾,具有濃郁的水鄉風采。 上街、走親、下田……婦女喜歡繫上一塊花毛巾或藍布包頭,身穿大襟衣服,腰著百褶小圍裙,背後垂下兩條及膝的綵帶,帶頭上還綴有紅綠流蘇,裙下一條上青布褲,腳穿綉花滾邊圓口布鞋。這就是地道的水鄉周庄農村婦女的打扮。 年輕姑娘的穿著既文雅又嬌俏:頭上系一條色彩呈紅的毛巾包頭,後面的兩邊收起。兩側露出扎著紅絨頭繩的烏黑發亮的兩根辮子,身穿小花頭的大襟短襖,花布滾邊,小琵琶扣,腰間一抹士林藍布百褶小圍裙,腰兜板(俗稱著腰板)綉有各種精美圖案,藍色的綵帶頭上還綴有紅綠流蘇,裙下一條上青布褲,腳穿綉花滾邊布鞋,整個打扮呈現一種俏麗之美。 穿著漿洗得干凈筆挺的士林藍布大襟短襖,淺湖色的滾邊和琵琶扣,腰間系著藍布百褶圍裙,圍裙外還系著同樣顏色的小圍裙(俗稱二官裙),腳上素色布鞋,這就是中年婦女的服飾。他們的頭飾也同姑娘不一樣,包頭用的毛巾是素色的,有的用藍布包頭,頭上梳的是扎著彩繩的發髻(俗稱頭發把),發髻上豎插銀荷花板,橫的是一根銀簪子,裝飾樸素大方,呈現一種清雅之美。 老年婦女的服飾,一般都用深色的,頭發把上還罩上黑色的網巾,布裙大多也是黑色的,給人一種古樸、莊重之美。 包頭、腰兜板、綵帶、花布鞋,都是婦女們親手綉成的。年輕的姑娘愛綉牡丹,意為幸福富貴。年長的求平安,則愛綉蓮花,傾注了她們熾熱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 目前,隨著農村生活城市化,上述這種服飾穿戴的人越來越少了,只是在中老年婦女中還保留著。 【絲弦宣卷】 宣卷是周庄鄉村
❹ 周庄的旅遊資源具有什麼
水鄉古鎮,明清建築保護的不錯
❺ 想去周庄旅遊,大家有什麼好的攻略推薦嗎
周庄古鎮是江南的六大古鎮之一,它有著非常獨特的人文景觀。在周庄古鎮,你能夠深刻的感受到江南水鄉的魅力。所以來到周庄古鎮,一定要好好的欣賞一下這里的拱橋、黛瓦,去走一走修建於元明清各代的古石橋。
這里的古鎮要麼保存的還是非常完好的,幾乎有60%以上的民居依舊保存著明清時期的風貌。來到周庄古鎮,一定要去雙橋走一走,雙橋是由世德橋和永安橋共同組成的。世德橋是一座石拱橋,而永安橋是一座石樑橋。所以總的來說雙橋是非常具有特色的,一定要去看一看。
除此以外,如果有時間,也可以去南社百年書院以及南湖古琴社看看。南社百年書院是葉楚傖先生的故居,而南湖古琴社則是周庄最具古琴藝術氛圍的地方。
除此以外,也可以去周庄的博物館看看在哪裡可以看到許多珍稀文物,更加深刻的了解周庄的歷史。我們可以花費大概兩天的時間遊玩周庄、感受周庄的魅力。除此以外,我個人會比較推薦春天和秋天去周庄遊玩。
❻ 蘇州周庄好玩嗎有哪些值得遊玩的地方
史載於1086年的周庄,位於上海、蘇州、杭州之間。鎮為澤國,四面環水,咫尺往來,皆須舟楫。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一派古樸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唐風孑遺,宋水依依,煙雨江南,碧玉周庄。千年歷史滄桑和濃郁吳地文化孕育的周庄,以其靈秀的水鄉風貌,獨特的人文景觀,質朴的民俗風情,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傑出代表的周庄,成為吳地文化的搖籃,江南水鄉的典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清單,榮獲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聯合國亞太地區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傑出成就獎、美國政府獎、世界最具魅力水鄉和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鎮、中華環境獎、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殊榮。 憑借得天獨厚的水鄉古鎮旅遊資源,堅持「保護與發展並舉」的指導思想,大力發展旅遊業。以水鄉古鎮為依託,不斷挖掘文化內涵,完善景區建設,豐富旅遊內容,強化宣傳促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國第一水鄉」的旅遊文化品牌,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游的先河,成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景區,獲得「最受外國人喜歡的50個地方」和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中國知名旅遊品牌的榮譽。 近年來,不斷致力於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弘揚和傳承,積極探索文化旅遊,全力塑造「民俗周庄、生活周庄、文化周庄」,正日益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更是受到了中外遊客的青睞,每年吸引了超過250萬人次的遊人前來觀光、休閑、度假,全社會旅遊收入達8億元。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富貴園、江南人家、錢龍盛市等適宜現代休閑體驗型旅遊配套項目的相繼推出和完善,擴大旅遊規模,做大旅遊盤子,使周庄旅遊逐步向休閑度假型旅遊發展。 經過十年保護、十年發展,周庄跨入十年提升時期,提出了打造「國際周庄」的構想。藉助經典的江南水鄉文化來展示優秀的中華文明,以文化的交融為切入點,把周庄推向國際。通過資源的整合,推出適宜現代體驗式旅遊的精品線路和項目,加大投入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和提高國際接待能力,努力把周庄建設成為國際休閑度假基地。
麻煩採納,謝謝!
❼ 周庄旅遊景點有哪些
周庄最為著名的景點有富安橋、雙橋、沈廳。富安橋是江南僅存的立體形橋樓合壁建築;雙橋則由兩橋相連為一體,造型獨特;沈廳為清式院宅,整體結構嚴整,局部風格各異;此外還有澄虛道觀、全福講寺等宗教場所。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返樸歸真的遊人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游。」
❽ 周庄古鎮有哪些景點
周庄古鎮進鎮門票:100
到周莊客運站下車便是一個鎮子,現代化的鎮子,不收門票。周庄村被圍起來了,大門收門票。工作人員工作時間早7點至晚8點。除此之外的時間可以隨便進出。沒有門票周莊裡面的張廳和沈廳是進不去的,兩個大宅子,非參觀時間鎖門!
中國第一水鄉古鎮,處在上海、蘇州、杭州的中心位置,距蘇州52公里。
周庄歷經900多年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的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全鎮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仍為明清建築,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個磚雕門樓,最有代表性的當數沈廳、張廳。
周庄的水道有的可以直接通到宅院,主人足不出戶就可以上船。周庄的古橋比較多,其中知名度最高的無疑就是「雙橋」,周庄還保存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橋,它們共同構造了一幅美妙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風景畫,在這聽一首崑曲,嘗一回阿婆茶更是別有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