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職場中,人力資源部是如何計算成本的
人力資源部通常也會在我們自己的工作生活當中去進行計算成本,因為畢竟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來說,的確是會影響到公司的發展的。那麼我們會發現有一些人力資源,在計算成本的時候,都會從很多方面入手。比如說我們自己這一個公司一整天或者是一整個月的開支,他們就需要去非常的精細化做一個計算,這樣才能夠保證在下一步進行工作的時候,更加有底氣。
很多的人他們自己也會在公司裡面去工作的時候,用公司的福利創造一些利於自己的事情。在遇到這樣的一些問題的時候,都需要去計算成本的。因為畢竟對於收入和支出來說,如果不能夠好好的計算,就會造成整個公司的虧損。這也是會影響到公司上市,或者是其他的一些產業的執行的。
② 怎麼計算人力成本
人工成本=企業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費用+其他人工成本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
人力成本構成:
直接成本:員工的直接所得,包括工資、獎金、加班費、紅利、職務津貼、遣散補償等。換句話說,直接成本就是企業以貨幣的形式直接發放給員工的報酬。
間接成本:企業付出但員工未必能夠直接所得,包括社會保險、商業保險、住房公積;還包括為增加企業人員數量或能力而支出的招聘費用、培訓費用等。
(2)人力資源對偶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首先,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和獎金。比如:企業給員工支付1000元的工資,那麼人力成本絕不會是這直接的1000元,還有其它的間接費用。
其次,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總額。按照勞動部1997年261號文件規定,人力成本包括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經費、住房費用以及其它人工成本。
再次,人力成本不等於使用成本。從人力資源的分類來看,人力成本可分為獲得成本、使用成本、開發成本、離職成本,可見「使用成本」只是人力成本的一部分而已。
③ 人力資源管理對偶比較法怎麼計算
對偶比較法是針對某一績效評估要素,把每一個員工都與其他員工相比較來判斷誰「更好」,記錄每一個員工和任何其他員工比較時被認為「更好」的次數,根據次數的高低給員工排序。和直接排序法類似,也是一種相對的定性評價方法。
④ 人力資源統計學都有哪些計算方法
一元線性回歸,多元線性回歸,非線性回歸,時間序列分析等都可以
⑤ HR數據分析常用的50個公式
HR數據分析常用的50個公式
HR經常需要和數據打交道,如入職率、離職率、加班費計算等。雖然日常工作中,單個數據的計算並不麻煩,但幾十上百個累計在一起,確實很容易混淆,甚至計算失誤。今天小編急HR之所急,整理了常用的100個人力資源計算公式,HR可以添加至收藏夾隨時使用,也可以列印出來貼在電腦旁邊隨時查詢。
一、招聘分析常用計算公式1、招聘入職率:應聘成功入職的人數÷應聘的所有人數×100%。2、月平均人數:(月初人數+月底人數)÷23、月員工離職率:整月員工離職總人數÷月平均人數×100%4、月員工新進率:整月員工新進總人數÷月平均人數×100%5、月員工留存率:月底留存的員工人數÷月初員工人數×100%6、月員工損失率:整月員工離職總人數÷月初員工人數×100%7、月員工進出比率:整月入職員工總人數÷整月離職員工總人數×100%二、考勤常用的統計分析公式1、個人出勤率:出勤天數÷規定的月工作日×100%2、加班強度比率:當月加班時數÷當月總工作時數×100%3、人員出勤率:當天出勤員工人數÷當天企業總人數×100%4、人員缺勤率:當天缺勤員工人數÷當天企業總人數×100%三、常用工資計算、人力成本分析公式1、月薪工資:月工資額÷21.75天×當月考勤天數2、月計件工資:計件單價×當月所做件數3、平時加班費:月工資額÷21.75天÷8小時×1.5倍×平時加班時數4、假日加班費:月工資額÷21.75天÷8小時×2倍×假日加班時數5、法定假日加班費:月工資額÷21.75天÷8小時×3倍×法定假日加班時數6、直接生產人員工資比率:直接生產人員工資總額÷企業工資總額×100%7、非生產人員工資比率:非生產人員工資總額÷企業工資總額×100%8、人力資源費用率: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銷售收入總額×100%9、人力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重: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成本費用總額×100%10、人均人工成本:一定時期內人工成本總額÷同期同口徑職工人數11、人工成本利潤率:一定時期內企業利潤總額÷同期企業人工成本總額×100%四、培訓統計分析公式培訓出勤率:實際培訓出席人數÷計劃培訓出席人數×100%五、HR常用基礎公式匯總1.新晉員工比率=已轉正員工數/在職總人數2.補充員工比率=為離職缺口補充的人數/在職總人數3.離職率(主動離職率/淘汰率)=離職人數/在職總人數4.離職率=離職人數/((期初人數+期末人數)/2)5.離職率=離職人數/(期初人數+錄用人數)×100%6.異動率=異動人數/在職總人數7.人事費用率=(人均人工成本*總人數)/同期銷售收入總數8.招聘達成率=(報到人數+待報到人數)/(計劃增補人數+臨時增補人數)9.人員編制管控率=每月編制人數/在職人數10.人員流動率=(員工進入率+離職率)/211.員工進入率=報到人數/期初人數12.員工當月應得薪資的計算方程式為:每天工資=月固定工資/21.75天13、當月應得工資=每天工資x當月有效工作天x當月實際工作天數調整比例14、當月應工作天數=當月自然日天數–當月休息日天數15、當月有效工作日=當月應工作天數–全無薪假期16、當月實際工作天數調整比列=21.75天/當月應工作天數:17、生產型企業勞動生產率=銷售收入/總人數六、成本效用評估1、總成本效用=錄用人數/招聘總成本2、招募成本效用=應聘人數/招募期間的費用3、選拔成本效用=被選中人數/選拔期間的費用4、人員錄用效用=正式錄用人數/錄用期間的費用5、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員工為組織創造的價值/招聘總成本七、數量評估1、錄用比=錄用人數/應聘人數*100%2、招聘完成比=錄用人數/計劃招聘人數*100%3、應聘比=應聘人數/計劃招聘人數*100%4、工資計算=月工資/21.75*實際工作天數(不計算周六日)6、加班率:總加班時間/總出勤時間7、直接間接人員比例:直接人員/間接人員八、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1、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2、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3、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4、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5、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6、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7、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九、社保計算方式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1、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計發月數略等於(人口平均壽命-退休年齡)X12。目前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不再統一是120了)2、基礎養老金 =(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3、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4、個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139
5、平均繳費指數就是去年你按1000基數繳納,而社會當年平均工資2000那你的當年指數就是0.5,把每年的算出來平均,很容易,到時候你自己都可以計算多少養老退休金的。
⑥ 如何計算人力資源數量
看你按哪種方法進行定員。
比如按勞動效率定員,計算方法 :人力=計劃生產總任務量X工時定額/工人勞動時間X定額完成率X出勤率。
其它的也可以按設備定員,崗位定員,也可以按組織和業務分工定員。
⑦ 運籌學對偶問題,需要計算步驟,急
在做題時你首先看看看原問題與對偶問題是否可行,如果原問題可行而對偶問題不可行則用單純型法解決,如果對偶問題可行而原問題不可行則用對偶單純型法,再利用對偶問題的時候如果b滿足條件而檢驗數不滿足條件,這說明對偶問題不可行,因此無解!
⑧ 關於人力資源需求量的計算
N=W/q(1十R)式中
N——人力資源需求量;
W——企業計劃期任務總量;q——企業定額標准;R——計劃期勞動生產率變動
應該是選B吧
B靠譜點
呵呵
⑨ 人力資源成本包括哪些東西如何計算
人力資源成本是一個組織為了實現自己的組織目標,創造最佳經濟和社會效益,而獲得、開發、使用、保障必要的人力資源及人力資源離職所支出的各項費用的總和。根據人力資源及其管理本身的特點,人力資源成本可以分為獲得成本、開發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和離職成本等五大類。
1.人力資源的獲得成本
人力資源獲得成本是組織在招募和錄取員工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招募成本、選擇成本、錄用成本、安置成本等四種。
2.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組織還需要對已獲得的人力資源進行培訓,以使他們具有預期的、合乎具體工作崗位要求的業務水平。這種為提高員工的技能而發生的費用稱為人力資源的開發成本。人力資源開發成本,是組織為提高員工的生產技術能力,為增加組織人力資產的價值而發生的成本,主要包括上崗前教育成本、崗位培訓成本、脫產培訓成本等。
3.人力資源的使用成本
人力資源的使用成本是組織在使用員工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維持成本、獎勵成本、調劑成本等。
4.力資源的保障成本
人力資源的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資源在暫時或長期喪失使用價值時的生存權而必須支付的費用,包括勞動事故保障、健康保障、退休養老保障、失業保障等費用。
5.人力資源的離職成本
人力資源的離職成本是由於員工離開組織而產生的成本,包括離職補償成本、離職前低效成本、空職成本等。 進行人力資源成本核算,應設置相應的會計科目:
一.「人力資產」
人力資產記錄人力資源的原始取得價格和價值增減變動情況,按期對人力資源進行攤銷(類似「固定資產」科目)。
下設反方向科目「累計攤銷」;
擬設立備抵賬戶「人力資源流動准備」;
所謂人力資源流動准備是指考慮到當今企業中人力資源流動頻繁的情況,擬設立「人力資源流動准備」這一備抵賬戶,根據本企業經驗或參照同行相似者情況按期計提備抵,實際發生人員流動時再注銷確認損失。操作如下:
(一)計提時
借: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
貸:人力資源流動准備
(二)發生流動時
借:人力資源流動准備
貸:人力資產
二.「人力資源成本」
下設四個二級科目:取得成本、開發成本、離職成本和使用成本;
(一)工資等常規成本作當期費用化處理。分錄如下:
借:人力資源成本──使用成本──某人
貸:應付工資──某人
應付保險費──某人
應付福利費──某人
借: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
貸:人力資源成本──一使用成本
(二)對於年底雙薪等與企業當期實際經濟效益關聯不緊密的支出,則應視各企業實際情況而定。
1.如果企業的業績較好且營運穩定,在年初即有較大把握估計年底雙薪的數額,則應在該年度的各會計期間事先預提。分錄如下:
計提時:
借:人力資源成本──使用成本──某人
貸:應付年底雙薪
發放時:
借:應付年底雙薪
貸:銀行存款(現金)
2.反之,則平時不預提,若年底效益好可發放此類現金,則直接進入費用。分錄如下:
借:人力資源成本──使用成本──某人
貸:銀行存款(現金)
(三)各會計期末將應分擔的取得、發生作成本費用化處理。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
貸:人力資源成本──取得成本
──開發成本
(四)由離職而引起的成本費用直接進入當期損益。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
貸:人力資源成本──離職成本
三.「人力資源收入」
所謂人力資源收入是指用以記錄人力資源創造的經濟收入。
期末將「人力資源成本」貸方累計攤銷額轉入該科目借方。貸方余額表示人力資源盈利;借方余額為虧損。分錄如下:
借:人力資源收入
貸:人力資源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