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信息化戰爭中什麼資源處於首要位置
在信息化戰爭中以信息為主要資源處於首要位置
信息化戰爭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以信息為主要資源、以信息化軍隊為主體、以信息中心戰為主要作戰方式,以爭奪信息資源為直接目標,並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信息實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統,精確制導彈葯,太空兵器,智能部隊,以及具有高技術、高知識、高素質的人員。
信息化戰爭所描述的戰爭形態有以下6種表現:
(1)主要使用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武器裝備系統;(2)以信息為主要戰略資源;(3)以信息中心戰為基本作戰方式;(4)以爭奪信息資源為戰場目標;(5)以信息化武裝力量為主體;(6)實行以信息化軍事理論為基礎的戰爭指導。
㈡ 你如何理解信息資源是今後社會的最主要資源(3000字左右)
首先:信息資源是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是當代經濟競爭的制高點。信息技術設備可以引進,可用金錢購買,而信息資源是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內容大致包括:(1)信息的載體:信息資料庫;(2)信息的渠道:計算機信息網路;(3)信息的運行環境:信息市場的培育;(4)信息的運行規則:信息政策法規的建立;(5)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6)信息社會環境的建立等;以上構成了信息化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而其中信息化環境要求:(1)國內外豐富的信息資源;(2)各種大眾媒介及現代化的信息系統;(3)各種信息與技術的科研機構與信息產業公司的存在;(4)能源、交通、通信為主的現代化基礎設施;(5)發育的信息市場及良好的金融環境;(6)與之相適應的法制;(7)完善的信息行業組織;(8)從上到下各級政府及其首腦的重視,人民群眾信息意識、信息技術素質的提高。以上均是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主客觀物質條件和環境需要
其次隨著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從第一台計算機誕生至今50多年來,它的應用已滲透到生產、流通、金融、保險、教育、科技、文化、娛樂、軍事等人類社會生活各領域。計算機信息網路的廣泛應用,已經在農業中形成集約化農業。發達國家農業在生產過程中的播種、施肥、中耕、灌溉、噴葯、收獲、儲藏、加工、銷售等環節,均由專業公司完成,農戶只用電話、數據機、計算機網路適時與這些專業公司聯系,作業完成,農戶以支票或信用卡與各公司結算;在工業中,生產過程式控制制,管理和產品設計等,使企業新產品開發加快,產品優良率、管理效率、勞動生產率、經濟效益均大幅度提高,而成本大為下降。在流通領域的商情檢索上,使用信用卡付款方式方面功能的擴展,使遠程購銷成為一個新的服務領域。在財政金融方面,通過電子貨幣的應用,可使資金使用效率大為提高。在教育方面,可利用信息通訊網路進行遠程電化教育,這將成為未來成人職業教育、家庭教育新趨勢。與此同時,信息咨詢服務業將成為新興行業。這對經濟轉型、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將起重要作用。
㈢ 信息時代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基本特徵:
1、智能化
知識的生產成為主要的生產形式,知識成了創造財富的主要資源。這種資源可以共享;可以倍增;可以"無限制的"創造。這一過程中,知識取代資本,人力資源比貨幣資本更為重要。
2、電子化
光電和網路代替工業時代的機械化生產,人類創造財富的方式不再是工廠化的機器作業。有人稱之為"柔性生產"。
3、全球化
信息技術正在取消時間和距離的概念,信息技術及發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進程。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全球通信衛星網的建立,國家概念將受到沖擊,各網路之間可以不考慮地理上的聯系而重新組合在一起。
4、非群體化
在信息時代,信息和信息交換遍及各個地方,人們的活動更加個性化。信息交換除了社會之間、群體之間進行外,個人之間的信息交換日益增加,以至將成為主流。
(3)信息時代最重要的資源是哪些擴展閱讀
從全球范圍看,有下述若乾重要特徵可以證明人類正在進入信息社會。首先,信息產業化已經成為歷史潮流,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正在實現製造經濟向信息經濟的轉化,從而引起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革命。
其次,在生產方式上,發達國家正在由規模經濟向非規模經濟和聚合經濟過渡,從而使受規模經濟觀念束縛的工業化國家和企業從信息和信息經濟中獲得了活力。
第三,在組織結構上由層序化向分子化結構演變,使非集權化成為當今世界組織結構改革的主導方向,並使企業組織國際化進一步成為趨勢。在國家層次上,由於組織結構的「分子化」過程和國際化組合,民族國家的地位和形式已經開始受到新概念的挑戰,在全球開始出現各種類型的區域組合。
第四,多目標社會效益和民主參與,正在成為企業和政府的重要價值觀念。由於我們正在進入的時代是以信息/知識為基礎的時代,最主要的資源是全社會可以共享的信息資源,在發達國家,工業化提供的財富條件已經使社會將更高階的關心推到了前台,人們的文化價值觀念正在轉向更強調社會資源、知識資源、政治資源以及人力資源。
㈣ 為什麼說數據是信息時代的「無價之寶」
因為信息時代的信息傳輸和交流都是依靠數據來進行的,所以只要擁有了數據,那麼不管想要什麼都如同探囊取物一般簡單,所以顯而易見,數據就是信息時代的無價之寶。
數據對信息時代的重要程度就好像血液對我們身體的重要程度一般,想要交流信息就必須是要有數據的,而沒有數據的信息時代就只是一個架子,一個空殼而已。
㈤ 信息時代最重要的是什麼
信息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數據,如果說硬體丟了可以再買,那麼數據遺失了可就無處再尋,特別是對於企業的機密信息而言。根據Fox News的調查全球平均每53秒就有一台筆記本丟失,同時FBI的調查顯示97%的失竊筆記本電腦再也無法找回。而基於McAfee和DataMonitor的數據丟失調查,96%的企業工作站沒有定期的進行備份,這無疑成為了CIO最頭疼的問題。在研討會期間,我們向CIO們介紹了戴爾產品在安全方面的特性,例如「意外損壞保護」和「失竊及恢復保護」服務可以在各種意外事件發生時,通過維護和更換,為客戶節省時間、金錢和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戴爾的「筆記本丟失跟蹤」服務,可以在丟失的筆記本連接互聯網時,第一時間了解其位置,並幫助失主跟蹤和找回該筆記本。
很高興能幫助到你。若滿意記得「採納為滿意答案」喔!祝你開心~O(∩_∩)O~
㈥ 信息文明時代,什麼是重要的資源
信息時代,輿論是最重要的資源,誰掌握話語權,誰就能給別人灌輸思想
望採納
㈦ 載信息時代,存儲各種信息資源容量最大的是廣播電視還是網際網路
是網際網路。
互聯網(英語:internet),又稱網際網路或音譯網際網路、英特網,是網路與網路之間所串連成的龐大網路,這些網路以一組通用的協定相連,形成邏輯上的單一巨大國際網路。這種將計算機網路互相聯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稱作「網路互聯」,在這基礎上發展出覆蓋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聯網路稱「互聯網」,即是「互相連接一起的網路」。互聯網並不等同萬維網(World Wide Web),萬維網只是一建基於超文本相互鏈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統,且是互聯網所能提供的服務其中之一。單獨提起互聯網,一般都是互聯網或接入其中的某網路,有時將其簡稱為網或網路(the Net)可以通訊,社交,網上貿易。
互聯網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在互聯網上我們可以聊天、玩游戲、查閱東西等。更為重要的是在互聯網上還可以進行 廣告宣傳和購物。互聯網給我們的現實生活帶來很大的方便。我們在互聯網上可以在數字知識庫里尋找自己學業上、事業上的所需,從而幫助我們的工作與學習。
㈧ 數字化學習資源包括哪些
數字化學習資源,按其呈現方式不同,大致可以分為數字視頻、數字音頻、多媒體軟體、CD-ROM、網站、電子郵件、在線學習管理系統、計算機模擬、在線討論、數據文件、資料庫等。
數字化學習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依據學習者特徵進行編輯的,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上或網路環境下運行的供學習者自主、合作學習的,且可以實現共享的多媒體材料。
與數字化學習資源相對應的是非數字化學習資源,包括印刷材料、幻燈片、投影片、電影、電視、錄像等。數字化學習資源能夠激發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創造的方式來尋找和處理信息,從而使數字化學習成為可能。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特點:
我們都知道數字化學習不僅僅局限於教科書的學習,它還可以通過各種形式的多媒體電子讀物、各種類型的網上資源、網上教程進行學習,故其特點如下。
1. 獲取的便捷性
利用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學生可以不受時空和傳遞呈現方式的限制,通過多種設備,使用各種學習平台獲得高質量課程相關信息,可以實現隨意的信息的傳送、接收、共享、組織和儲存。
2. 形式的多樣性
數字化學習資源以電子數據的形式表現信息內容,其主要的媒體呈現形式有文本、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極大地豐富了信息內容的表現力。除此之外,其友好的交互界面、超文本結構極大地方便了學習者的學習,虛擬模擬的應用也更有助於學習者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3. 資源的共享性
任何信息資源都具有共享性這一屬性,但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共享性比起其他信息資源的共享性來說,相對強一些。其主要表現在,利用電子讀物或網路課程實現的資源共享傳播面要比普通信息資源共享的傳播面大。
4.平台的互動性
數字化學習資源與以往傳統的學習資源相比較,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其互動性,無論是通過網路媒介進行的學習方式,還是通過光碟等進行的學習方式,其雙向交流的方式得到越來越多學習者的喜愛,一方面學習者可以通過網路上的交流工具,實現與老師或學生之間的交互;另一方面學習者還可以從學習軟體的資料庫中尋求問題的答案,同時也可將軟體資料庫自行更新。
5.內容的擴展性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擴展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可操作性和可再生性。
(1). 可操作性:數字化學習過程,既把課程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同時又利用共享的數字化資源融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這些數字化學習內容能夠被評價、被修改和再生產,它允許學生和教師用多種先進的數字信息處理方式對它進行運用和再創造。
(2). 可再生性:經數字化處理的課程學習內容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採用新穎熟練的數字化加工方法,進行知識的整合、再創造並作為學習者的學習成果。數字化學習的可再生性,不僅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而且能為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提供更大的可能。
㈨ 什麼是信息化資源
信息化資源是伴隨著互聯網的誕生而誕生的,從廣義上講,信息化資源即互聯網上的一切資源,如網上新聞、網上圖書館、網上商城等等。
教學實踐表明,有效地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對於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乃至懷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義。學生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發現的興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業能力極佳的路徑。數字時代年輕一代所具有的優勢通常超過年長者,這種並非個體性因素造成的優越,已越來越得到認同,這也是人類在數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獲之一。數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學習理念已成為一種網路的標識性的文化符號。這種文化理念培養的往往是一種互動精神,而互動能協助孩子成長,培育其開發本身的價值,訓練其判斷分析力,評估力,批判力及幫助他人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及時地引導學生開發和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並由此培養學生的發現、思考、分析及判斷能力。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思維結構,根據學業的需要,自行斟選、組織相關教學資料和學術信息,並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得出自己的觀點見解。
學生通過接觸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僅可以獲得建構知識的能力,而且還能得到信息素養的培養。建構知識的能力首要是自主學習能力的獲得。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選取與利用等環節的實踐,學生的學習從以教師主講的單向指導的模式而成為一次建設性、發現性的學習,從被動學習而成為主動學習,由教師傳播知識而到學生自己重新創造知識,研究表明,在數字化時代和信息社會,學生達到能夠自主學習的重要的前提還取決於具有怎樣的信息素養。讓學生直接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無疑是鍛煉和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的大好機會,也是檢驗其學習能力、學習收獲的最佳方式和途徑之一。
相對於學生,教師面對數字化教學資源所感受到的不僅是便利,更多的是挑戰。
首先,數字化時代,對教師的角色觀念必須有新的認識和定位。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受制於條件,教學大都以教師為中心,教學結構是線性的,以教師的單向傳播為主,多數情況下學生是被動的接收者,學習的自主性難以體現。教師的專業背景,知識取向和個人喜好等因素均對教學內容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在教學中處於中心和權威地位,掌握著主要的話語力。應該說,在信息化和數字化技術尚不發達的時代里,傳統的單向傳播式(也稱廣播式)的教學模式,幾乎稱得上是最佳選擇,並在人類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過並還在起著重要作用。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對以往的教與學的結構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戰,學習知識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單一的,不僅有紙媒文化,還有電子媒介尤其是網路上的各種數字化知識和資源,都對教師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戰。網路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師和學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條件,面對同樣的信息資源,這無疑給教師提出新課題。學生在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方面所表現出的優越性,教師不僅不能迴避和視而不見,更應給予鼓勵和激發,「弟子不必不如師」,教育的本質重在超越,這才是教育的本質性的目的和訴求。
其次,面對數字化時代教學的新挑戰和新課題,教師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同時也必須思考和實施新的對策與方法。面對新的教學形勢和教學條件,教師一方面要積極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創新創業能力,另一方面更應重新確立教育教學的側重點。由於教師與學生面對的是同樣的數字信息資源,教師必須將教學內容重點定位在學科和課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學中適度加入自己通過研究分析歸納,對學科與課程的重點問題做出自己的整理、評價和前瞻,並將本學科中出現的前沿性問題加以介紹講解,這不僅有利於學生形成敏感的問題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其未來的發展也提供了知識系統的延伸和引導,益於專業素質的培養。
此外,教學內容重點還應錨定在知識的深度性方面,即教學必須向深度開掘。在教學中加強內容的深度性不僅是信息時代使然,更是高等學校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在課堂上針對某一問題應盡可能的提供有見地的,有科研含量的個人見解,這也是學生異常歡迎的和希望聽到的。這無疑會使教師的教學與科研形成良性的鏈接與互動,真正實現以教學帶動科研,以科研促進教學深化的良好局面,這無疑是教師這一職業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