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的西北地區是哪幾個省
你好!中國的西北地區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陝西省和甘肅省。
❷ 中國西北部都有哪些省份
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自治區。西北地區主要城市有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
西北地區是自然區劃概念下,指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的地區,是四大自然區之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
其他地區: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
華東(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山東)
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
西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港澳台(香港、澳門、台灣)
(2)西北哪個省的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一、中國西北地區:
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地區,又稱西北、中國西北、西北地區、西北五省,是當今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
西北地區主要城市有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西北地區深居中國西北部內陸,具有面積廣大、乾旱缺水、荒漠廣布、風沙較多、生態脆弱、人口稀少、資源豐富、開發難度較大、國際邊境線漫長、利於邊境貿易等特點。
中國西北地區與蒙古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等國相鄰。本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佔全國的7.3%。
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佔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1/3,主要少數民族有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藏族、蒙古族、俄羅斯族等。
二、西北地區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西部地區地形包括天山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陰山山脈、昆侖山脈、阿爾泰山脈、河西走廊、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吐魯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
西部地區從東到西自然景觀按照大類可分為黃土高原、戈壁沙灘、荒漠草原、戈壁荒漠。
2、氣候環境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較高對濕潤氣流的阻擋,導致本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形成沙漠廣袤和戈壁沙灘的景觀。
西部地區僅東南部少數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寒氣候,冬季嚴寒而乾燥,夏季高溫,降水稀少,自東向西呈遞減趨勢。
由於氣候乾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很大。西北地區大部屬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局部屬於高寒氣候。吐魯番盆地為全國夏季最熱的地區。托克遜為全國降水最少的地區。
❸ 西北地區包括哪幾個省
包括新疆、青海、甘肅、陝西、寧夏五個省區。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包括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的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
西北地區深居中國西北部內陸,具有面積廣大、乾旱缺水、荒漠廣布、風沙較多、生態脆弱、人口稀少、資源豐富、開發難度較大、國際邊境線漫長、利於邊境貿易等特點。
地理環境
西部地區地形包括天山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昆侖山脈、阿爾泰山脈、河西走廊、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吐魯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西部地區從東到西自然景觀按照大類可分為黃土高原、戈壁沙灘、荒漠草原、戈壁荒漠。
中國陸地氣象地理一級地區區劃中的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甘肅、青海、寧夏。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較高對濕潤氣流的阻擋,導致本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形成沙漠廣袤和戈壁沙灘的景觀。
❹ 西北五省和東北三省是指
一、東北三省是指: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
地形地貌:
東北三省地形以平原、山地為主 。分布的長白山、大興安嶺、小興安嶺是東北生態系統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土壤肥沃,土層深厚;松花江、東遼河、西遼河、鴨綠江等主要河流發源這里,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二、西北五省是指: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
地形地貌:
西北五省以高原、平原、盆地為主包括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西北省准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河西平原等。主要城市: 涼州、金城、沙洲、秦州、肅州、甘州、 烏魯木齊、喀什、 銀川、 西寧、 石嘴山,克拉瑪依等。
自然景觀(從東到西):耕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高原。400mm降水線以下,以戈壁荒漠高原為主。
(4)西北哪個省的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東北三省資源
東北三省物質富饒,是我國重要的木材、礦產生產基地,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這里的林業用地面積達3875萬公頃,佔全國的14.7%,森林覆蓋率達39.6%,遠遠高出全國森林覆蓋率16.55%的水平。
這里的油母頁岩、鐵、硼、菱鎂石、金剛石、滑石、玉石、溶劑灰岩等礦產的儲量均居中國首位,遼河油田是中國第三大油氣田,石油、天然氣儲量分別佔中國的15%和10%。這里的東北虎、紫貂、丹頂鶴、梅花鹿、大馬哈魚、黑熊、飛龍、猴頭、人參、黃芪、松耳等馳名中外。
東北是全國生產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油田有大慶、吉林、遼河。大慶油田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原油供應基大慶油田地。
著名的大煤礦有撫順、雞西、鶴崗。聞名全國的鐵礦有遼寧的鞍山和本溪。
❺ 西北六省是指哪六省
西六省是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內蒙古自治區。
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包括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西北地區深居中國西北部內陸,具有面積廣大、乾旱缺水、荒漠廣布、風沙較多、生態脆弱、人口稀少、資源豐富、開發難度較大、國際邊境線漫長、利於邊境貿易等特點。
自然條件: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較高對濕潤氣流的阻擋,導致本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形成沙漠廣袤和戈壁沙灘的景觀。西部地區僅東南部少數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寒氣候。
冬季嚴寒而乾燥,夏季高溫,降水稀少,自東向西呈遞減趨勢。由於氣候乾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很大。西北地區大部屬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局部屬於高寒氣候。吐魯番盆地為全國夏季最熱的地區。托克遜為全國降水最少的地區。
❻ 西北地區有哪些省
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包括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西北地區深居中國西北部內陸,具有面積廣大、乾旱缺水、荒漠廣布、風沙較多、生態脆弱、人口稀少、資源豐富、開發難度較大、國際邊境線漫長、利於邊境貿易等特點。
❼ 西北六省是哪六省
西北不是六省,是五省。
具體包括:西北地區大體上位於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陰山以北,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以高原、平原、盆地為主包括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河西平原等。
主要城市: 涼州、金城、沙洲、秦州、肅州、甘州、 烏魯木齊、喀什、 銀川、 西寧、 石嘴山,克拉瑪依等。
自然景觀(從東到西):耕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高原。400mm降水線以下,以戈壁荒漠高原為主。
(7)西北哪個省的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一、歷史沿革
清代開始「甘肅省」這一省級行政區劃單位開始在地圖上出現,並一直延續至今,但其控制范圍幾經變遷和割讓。
其面積把今新疆、內蒙古、青海的部分地區及寧夏都囊括在內,當時才算真正的西北,西北首府為涼州。1917 年中華民國時期的「甘肅省圖」所示的甘肅,其面積較現在就要大很多。
在1958 年10月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寧夏回族自治區後,寧夏就從甘肅中脫離開來,直到今天。西北五省的真正的界定是位於我國400mm區域降水線以西,農業以畜牧業為主。
二、所轄省區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位於亞歐大陸中部,地處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49萬平方公里,佔中國陸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周邊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個國家接壤。
陸地邊境線長達5600多公里,佔中國陸地邊境線的四分之一,是中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毗鄰國家最多的省區。境內與甘肅、青海、西藏相鄰。
地形以山地與盆地為主,地形特徵為「三山夾兩盆」。新疆沙漠廣布,石油、天然氣豐富,是西氣東輸的起點、我國西部大開發的主要陣地。
2、甘肅省
甘肅省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地處黃河上游,地理坐標位於北緯32°3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東接陝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內蒙古、寧夏。甘肅省簡稱甘或隴。
轄12個地級市和2個自治州,省會蘭州。古屬雍州,是絲綢之路的鎖匙之地和黃金路段,與蒙古接壤,像一塊瑰麗的寶玉,鑲嵌在中國中部的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上,東西蜿蜒1600多千米,縱橫45.37萬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4.72%。
3、青海省
青海省為我國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簡稱青,因境內有全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
青海位於我國西北地區,面積72.23萬平方公里,東西長1200多公里,南北寬800多公里,轄6州、1地、1市、51個縣級行政單位,與甘肅、四川、西藏、新疆接壤。
青海東部素有「天河鎖鑰」、「海藏咽喉」、「金城屏障」、「西域之沖」和「玉塞咽喉」等稱謂,可見地理位置之重要。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萬人,有漢、藏、回、土、撒拉、維族、蒙古、哈薩克等民族。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
4、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簡稱寧,位於北緯35°14~39°23,東經104°17~107°39之間。是我國五大自治區之一。寧夏自治區首府銀川。
處在中國西部的黃河上游地區。南北相距約456公里,東西相距約250公里,總面積為6.6萬多平方千米。
寧夏東鄰陝西省,西部、北部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部與甘肅省相連。自古以來就是內接中原,西通西域,北連大漠,各民族南來北往頻繁的地區。
5、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西里爾蒙古文:Өвөр Монгол),簡稱蒙,全稱內蒙古自治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邊疆,首府呼和浩特,橫跨東北、華北、西北,接鄰8省區,是中國鄰省最多的省級行政區之一,是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歐亞大陸內部,東西直線距離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國境線長4200公里。
轄9個地級市和3個盟,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2.3%;2014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為2504.8萬人,主要分布有漢族、蒙古族,以及滿、回、達斡爾、鄂溫克等49個民族。
❽ 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新疆蘊藏著豐富的什麼和什麼內蒙古的什麼是全國最大的稀
我國西北地區礦產資源豐富,新疆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內蒙古的白雲鄂博是全國最大的稀土礦。內蒙古還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炭資源。
❾ 西北六省指哪六省
西北地區只有五個省,分別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或自治區。西北地區主要城市有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
西北地區深居中國西北部內陸,具有面積廣大、乾旱缺水、荒漠廣布、風沙較多、生態脆弱、人口稀少、資源豐富、開發難度較大、國際邊境線漫長、利於邊境貿易等特點。
(9)西北哪個省的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氣候環境: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較高對濕潤氣流的阻擋,導致本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形成沙漠廣袤和戈壁沙灘的景觀。
西部地區僅東南部少數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寒氣候,冬季嚴寒而乾燥,夏季高溫,降水稀少,自東向西呈遞減趨勢。
由於氣候乾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很大。西北地區大部屬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局部屬於高寒氣候。吐魯番盆地為全國夏季最熱的地區。托克遜為全國降水最少的地區。
西北地區風景名勝:
1,博斯騰湖
博斯騰湖介於東經86°40′~87°25′,北緯41°56′~42°14′之間,東西長55公里,南北寬25公里,水域總面積800多平方公里(2014年),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處17米。
2,賀蘭山
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銅峽。山勢雄偉,若群馬奔騰。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故名賀蘭山。
❿ 西北地區近年來豐富的資源是什麼
西北地區是指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是我國礦產資源種類組合齊全、品位高、開采條件好,並且各種礦產資源的儲量位居全國前列的地區。西北地區的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這一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和規模,是西北地區的經濟優勢所在。如何能夠藉助西部大開發這一契機,合理地對西北地區的礦產資源進行開發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西北地區礦產資源開發現狀
1.1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的潛在價值大
在目前已發現的171種礦產資源中,90%以上在西北地區發現。礦產資源潛在價值33.7萬億元,在全國總份額中佔36.4%。西北五省區礦產資源潛在價值,如表1所示。
1.2主要能源礦產、金屬礦產和化工礦產等分布相對集中,有利於資源開發
西北地區能源礦產資源儲量豐富,煤、石油、天然氣富集區帶明顯。其中煤炭保有儲量達3009億噸,佔全國總量的30%左右,主要分布在陝西、新疆和寧夏;新疆煤炭預測遠景儲量達到2.19萬億噸,居全國首位。西北地區將是我國煤炭最具有開發潛力的地區。石油儲量為5.1億噸,佔全國陸上石油總量的近23%,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盆地、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天然氣儲量為4354億立方米,佔全國陸上總量的58.5%,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西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接替基地。 黑色金屬中鉻鐵礦保有儲量的27.8%集中在新疆、甘肅和青海3省區;有色金屬和貴金屬是西北地區的優勢礦產資源;西北地區銅儲量佔全國保有儲量的13.4%;甘肅集中了全國61.8%的鎳和57.0%的鉑族金屬儲量。此外,金礦儲量佔全國的14.2%,銀礦佔10.9%。西北地區還是化工原料的重要產地。全國7.1%的鉀鹽、80.9%的鈉鹽均分布在該地區,如表2所示。
1.3地質找礦潛力大
目前,西北地區比較有前景的成礦區/帶尚有:鄂爾多斯能源富集區、陝甘川接壤地帶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富集區、柴達木礦產資源富集區、塔里木油氣富集區和阿爾泰有色金屬富集區。包括這些成礦區/帶在內的西北五省區有大量未探明的礦產資源,如新疆煤炭預測遠景儲量達2.19萬億噸,居全國首位,塔河油田預測石油地質儲量達7~10億噸等。但目前,西北地區礦產資源勘查投資僅為0.19萬元,不足東部地區1.03萬元的1/5。盡管西北地區已發現的礦產資源總體豐度高,但礦產資源地質研究和開發程度總體較低,如能加大地質勘查工作力度,西北地區應具有發現新礦種、尋找與評價大型、超大型礦產地的良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