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川有哪幾所大學有國土資源管理專業
四川地區,四川農業大學開設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
其它開設高校包括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石家莊經濟學院等。
⑵ 國土資源部省部共建的大學共有幾所
⑶ 請問如果想要進國土資源局大學應該選什麼專業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
國土資源局大學的專業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建築設計、道路設計、人力資源等專業,相對於其他的專業,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這個大學的主打專業,很有優勢。
⑷ 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的介紹
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86的地理系。在四川省國土勘測規劃研究院和地方國土部門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1996年12月經四川省國土局同意,省教育廳批准建立了四川師范學院國土管理學院,2003年9月更名為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經過2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西華師范大學國土資源學院已經成為一個特色鮮明、水平較高,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教學科研型學院。
⑸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的系部介紹
地球科學系
地球科學系簡稱「地科系」,是昆明理工大學辦學歷史最長、水平最高、層次最全的教學部門之一。1998年,「地科系」被確定為雲南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省級重點學科點,2006年又被確定為「雲南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地科系」現有「資源勘查工程」(省級重點學科)和「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兩個本科專業,一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工學碩士點(下設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礦產資源經濟、旅遊地質與地質遺跡共五個二級學科工學碩士點),四個二級學科理學碩士點(「構造地質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古生物學」和「地球化學」),一個「旅遊管理」二級學科管理學碩士點,以及一個「地質工程」工程碩士領域。還有一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一級學科工學博士點(下設五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一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地科系」現有在職人員41人,其中10人有正高級職稱,13人有副高級職稱;19人具有博士學位,3人做過博士後研究;12人是留學歸國人員或有留學經歷;還有博士生導師6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人選1人,雲南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創新人才2人,第三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人,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1人。
在硬體設施方面,「地科系」有16個專業實驗室,實驗及科研用房面積達2500餘平方米,實驗儀器設備及礦物、岩石、化石標本等價值2100餘萬元,其中100萬元以上的大型精密儀器設備3台,10萬元以上的儀器設備14台,主要設備價值1000餘萬元,還建有地學博物館(博物館有17000餘件國內外珍貴的岩礦石及古生物化石標本等,是國內高校中建立較早和擁有全球珍貴岩礦和古生物化石的少數幾個博物館之一)。以此為基礎,2007年已成功申報成為雲南省「地學實驗示範教學中心」和教育部「西部重點成礦區帶礦產地質及地質環境重點實驗室」。
礦物加工工程系
簡稱「礦加系」,現設有一個本科專業,即「礦物加工工程」專業。該專業是昆明理工大學的王牌專業之一,其辦學歷史可溯源到1925年私立東陸大學工學院礦冶系,至今已有82年的歷史。「礦物加工工程」專業原名為「有用礦物精選」專業, 196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8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設立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奮斗和發展,「礦加系」已經從最初的單一選礦專業發展為綜合性的礦物加工工程學科,人才培養層次從專科本科、工學碩士、工程碩士、博士到博士後,形成完整體系,成為國內重要的礦物加工工程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研究開發選礦新工藝和新設備,大力實現工程化和產業化,是本學科數十年形成的傳統和特色。已經形成的穩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有四個,即:
新型選礦設備研製開發:開發原理先進、結構新穎、節能高效的碎磨礦設備和選別設備。已申請和獲得了16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權。 選擇性磨礦及礦用耐磨材料:選擇性磨礦及礦用耐磨材料是本學科很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之一,研究成果突出。由老一輩專家李啟衡教授主編、後由段希祥教授改編的《碎礦與磨礦》教科書,幾十年來一直是全國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通用教材,仍被十幾所大學採用。該方向的選擇性磨礦理論及應用和科學的裝補球方法已獲得7億多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難處理及非常規礦產資源加工技術:針對中國特別是西部地區礦產資源「貧細雜」的特點,該學科進行了長期艱苦攻關,在難處理氧化銅礦、高磷赤褐鐵礦和低品位硫鐵礦等非常規礦產資源的高效回收利用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顯著的成果。
資源開發工程系
簡稱「資開系」,現設有兩個本科專業,即「采礦工程」和「安全工程」專業,其中采礦專業是昆明理工大學的王牌專業之一,其辦學歷史可溯源到1925年私立東陸大學工學院礦冶系,2001年雲南省將「采礦工程」學科確定為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在研究生培養方面,有三個工學碩士點(即采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岩土工程),一個工程碩士點(即岩土工程),另外還有一個「安全生產培訓中心」,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03年首批認定的國家二級安全生產培訓機構。
采礦專業本科主要培養掌握金屬、非金屬礦床現代化開採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能從事礦區的開發規劃、礦山設計、生產技術管理和科學研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主幹專業課程是地質學、岩體力學、爆破工程、井巷工程、地下開采、露天開采、礦井通風與安全、礦業系統工程。
安全專業本科主要培養從事礦山、冶金、化工、機電、建設工程等安全生產方面的檢測、設計、評價、研究、管理的高級專業人才,主幹專業課程是安全評價、工業通風與防塵、化工安全、工程爆破與安全、地質災害防治、防火防爆、燥聲與振動控制、電氣安全、安全信息與資料庫、安全心理學。
資開系建有七個專業實驗室,各試驗室又細分成有若干個分室,實驗室總面積超過一千平方米,設備儀器價值超過百萬元,為本系各專業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基本的實驗條件。另外,資開系還在省內多家大型企業建有實習或實驗基地,使理論教學及科研能與生產實際緊密聯系。
資開系現有教職工2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2人,高級工程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9人,已形成了一支年齡層次和知識結構合理,能夠承擔重大研究課題和技術開發任務的師資隊伍,五十多年來共為國家培養了各類人才4千餘人,其中本科生3千餘人,工學碩士173人,工程碩士37人。
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資開系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密結合有色金屬礦業發展的需求,承接並完成了一大批研發項目,其規模、水平及社會經濟效益不斷上檔次,在國內外同行中有一定的影響。2000年至今,全系承擔的各類科研發和技術服務項目達144項,其中縱向項目20項,總經費2230多萬元,其中有一批項目的研究成果達到了國內先進或國內領先,甚至國際先進水平,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的項目共10項,發明專利4項。通過總結這些研究成果發表了260餘篇研究論文。主編和參編學術專著和統編教材有6部 。
國土信息與測繪工程系
國土信息與測繪工程系簡稱「測繪系」,現有三個本科專業:測繪工程、地理信息系統(簡稱GIS)、土地資源管理;兩個工學碩士點: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地圖制圖與地理信息工程 ;一個理學碩士點: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一個管理學碩士點:土地資源管理;一個工程碩士領域:測繪工程;一個工學博士點: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兩個管理學博士點:地理信息工程 、國土資源信息化管理。
測繪系在校內外建有比較完備的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現設置有8個專業實驗室:測量學實驗室、控制測量學實驗室、遙感與攝影測量學實驗室、數字化成圖實驗室、GPS實驗室、GIS實驗室、3S研究中心、測量精密儀器室。實驗室配備有若乾颱套電子經緯儀、光學經緯儀、水準儀、平板儀等常規儀器,以及多功能全站儀、GPS接收機、GIS軟體系統、數字水準儀、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高檔微機、繪圖儀等先進的儀器設備。與昆明雲金地科技有限公司及官渡區地政服務中心分別共建了GIS實踐教學基地;在江川縣孤山建設了控制測量與測量學綜合實習基地;與雲南省測繪局、雲南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昆明市測繪研究院、昆明市測繪勘察院、國土局等相關企事業單位聯合進行實踐教學,為產學研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測繪系現有教職工3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8人,已形成了一支年齡和知識結構合理、能勝任各層次人才培養教學、可承擔重大研究課題或技術開發任務的師資隊伍。
⑹ 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有什麼專業
一、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專業有:
二、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學院,由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舉辦,是全國房地產行業培訓中心、國土資源部幹部教育培訓中心天津基地、天津濱海新區幹部培訓基地、天津全行濱海會議中心、天津市奧林匹克教育示範校和首批大學生就業服務工作站,為全國建設類一級資質培訓機構。
⑺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的學院概況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位於昆明市蓮花池畔的昆明理工大學蓮華校區,是昆明理工大學辦學歷史最長、水平最高、層次最全的學院之一。其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25年3月。當時,雲南私立東陸大學成立了采礦冶金系並開始招收本科生,後來東陸大學改組為雲南大學,采礦冶金系改名為礦冶工程系,歸屬於雲南大學工學院。1954年8月,根據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方案,雲南大學工學院分立出來組建了昆明工學院,定性為以有色金屬和采礦為重點的多學科性工學院。昆明工學院成立後,原來的礦冶工程系分成了冶金系和采礦系,冶金系設有礦物精選和有色金屬冶煉兩個本科專業,采礦系設有金屬與非金屬地質測量及找礦和礦區開采兩個本科專業,一個兩年制專科采礦專修科。1959年,金屬與非金屬地質測量及找礦專業從采礦系中分出成立地質系,采礦系則新增礦山機械專業。1964年,礦物精選專業從冶金系分出並入采礦系,采礦系同時更名為采選系。1972年地質系增設工程測量專業,73年開始招收短期進修班,78年正式招收本科生。1980年,采選系的礦山機械專業劃歸機械繫。1988年6月,為適應形勢發展,采選系更名為「資源開發工程系」,地質系更名為「國土資源開發與城鄉建設系」。1995年2月,經國家教委批准,昆明工學院更名為昆明理工大學。1999年12月,「資源開發工程系」與「國土資源開發與城鄉建設系」合並成立「國土資源工程學院」。
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的軟硬體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學院現有四個系一個所,七個本科專業,十一個工學碩士點,三個理學碩士學位點,兩個管理學碩士點,四個工程碩士領域,一個七個工學博士學位點,三個管理學博士點,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三個省級重點學科。學院的地質、采礦、選礦學科1998年6月被雲南省產學研聯合開發工程協調小組和雲南省經貿委認定為「雲南省礦業開發產學研聯合研究開發中心」,由學院設立的「昆明理工大學安全生產培訓中心」是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2003年首批認定的國家二級安全生產培訓機構。2006年,雲南省教育廳在學院設立了「雲南省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則批准學院為「西部特色礦產資源高效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建設單位。還有「中國有色地質調查中心西南地質調查研究所」也設在本院。另外,學院還有10個經學校或相關部門批准設立的研究所(中心),利用各自的學科優勢開展相關的科研工作。
學院現有教職工128人,其中73%是專職教師,27%具有博士學位,21%具有正高級職稱。通過多種途徑的培養鍛煉,又涌現出一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的中青年骨幹教師,擔負起了主幹課程的主講教師或重要科研課題的負責人。
根據學校「十五」規劃和2010年發展目標和方向,結合學院實際情況,學院今後辦學的目標定位是:瞄準國際學術前沿,立足西南,輻射全國和東南亞,服務於礦業和城鎮建設,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培養及科研相適應,成人教育與繼續教育協調發展,工科為主多學科配合,把學院建設成具有鮮明特色的重點學院,成為西部大開發和地方經濟建設所依託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技創新基地。
⑻ 文科生去國土資源局上班大學可以學什麼專業具體點,謝謝!!
計算機科學類、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類、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
、
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專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地質專業包含:
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
地質工程專業
、
勘查技術與工程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