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吉林市自然資源局在什麼位置
擴展閱讀
員工出行成本包括什麼 2025-05-25 04:18:52

吉林市自然資源局在什麼位置

發布時間: 2022-07-15 10:16:38

『壹』 自然資源局是國土局嗎

是,國土局改名自然資源局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組建自然資源部;將國土資源部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組織編制主體功能區規劃職責,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城鄉規劃管理職責;

水利部的水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農業部的草原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林業局的森林、濕地等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職責,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不再保留國土資源部。

(1)吉林市自然資源局在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的主要職責:

1、負責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制定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統計標准,建立統一規范的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制度。

2、負責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制定各類自然資源和不動產統一確權登記、權籍調查、不動產測繪、爭議調處、成果應用的制度、標准、規范。

3、負責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工作。建立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統計制度,負責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核算。編制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擬訂考核標准。

『貳』 九台區自然資源局具體位置什麼路多少號

你好!
九台區自然資源局
地址:
吉林省長春市九台區中央大街四舒公路與交匯處

『叄』 吉林市民政局的位置在哪

通信地址:吉林市松江路65號 吉林市民政局
具體地址:吉林市市政府院內5號樓 二樓至三樓全是民政局

5號樓就是從市政府北門進入(北京路上的那個),左轉第二個門,有牌子,也就是靠北京路的那個樓。

『肆』 吉林省九台市國土局水文隊在哪,

九台區
編輯
同義詞 九台市一般指九台區
九台區,吉林省長春市市轄區之一[1] ,位於長春東北部,西接長春市二道區、雙陽區,東部同吉林市昌邑區、永吉縣接壤,是長春市東大門,長春市東部綠色生態屏障,國家級新區長春新區、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以及長吉一體化都市區的重要腹地。
九台區素有「吉林腹地明珠」、「鳳珠之城」之稱,被譽為「中國薩滿文化之鄉」。[2-3] 九台區還是國家農村金融改革實驗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
九台區擁有初具規模的景區(景點)42個,國家A級及其以上旅遊景區22個,其中國家水利風景區1個(石頭口門水利風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1個(廟香山度假區),國家級旅遊景區數量列吉林省各縣市區第一位,被評為吉林省首家旅遊標准化試點縣(市、區)、吉林省首批「全國旅遊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4]
截至2014年,全區共有11個街道、4個鎮和2個民族鄉,幅員面積3375.27平方公里,[5] 占長春市總面積的16.4%,地表結構大體為「三山一水六分田」,[6] 人口85萬人,「三城」建成區面積共41平方公里。[7]
根據吉林省統計局的綜合測算,2009年,九台區綜合發展指數居吉林省第3位,2014年,九台財政收入、工業總產值均居長春外五縣之首,縣域綜合實力位居長春市第一位,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地方級財政收入總量繼續保持全省前列。[4]
中文名稱
九台區
外文名稱
Jiutai Area
別 名
鳳珠之城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吉林省長春市
下轄地區
11個街道、4個鎮、2個鄉
政府駐地
九台街道
電話區號
0431
郵政區碼
130500
地理位置
長春市東北部
面 積
3375.27平方千米[5]
人 口
85萬(2014年)[5]
方 言
東北話
氣候條件
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廟香山滑雪場(4A)、石頭口門國家水利風景區、浴泉庵、卡倫湖等
機 場
長春龍嘉國際機場
火車站
長春站、九台站、九台南站、龍嘉站
車牌代碼
吉A 8
城市榮譽
中國薩滿文化之鄉
全區生產總值
425億元(2014年)
行政區劃代碼
220113
目錄
1 歷史沿革
▪ 歷史起源
▪ 名稱由來
▪ 正式設縣
▪ 撤市設區
2 行政區劃
▪ 區劃變遷
▪ 區劃詳情
3 地理環境
▪ 區位
▪ 地質
▪ 水文
▪ 氣候
▪ 地形地貌
4 自然資源
▪ 土地資源
▪ 林木資源
▪ 水資源
▪ 礦產資源
▪ 物種資源
5 人口民族
6 經濟發展
▪ 綜述
▪ 第一產業
▪ 第二產業
▪ 第三產業
7 社會事業
▪ 區政建設
▪ 文體事業
▪ 教育事業
▪ 衛生事業
▪ 郵電、通訊
▪ 新聞事業
▪ 電力事業
▪ 水利事業
8 交通運輸
▪ 鐵路
▪ 公路
▪ 航空
▪ 公交
▪ 軌道交通
9 宗教文化
10 風景名勝
11 名人賢士
▪ 梁博
▪ 張美曦
▪ 鈔俊男
▪ 趙楠楠

歷史沿革
編輯

歷史起源
兩漢時期為扶餘國的屬地;扶餘滅亡後,從南北朝到隋唐初期,屬靺鞨地;唐代,接受渤海國稱號時,屬渤海的扶餘府(今農安)轄境;遼代為東京道黃龍府(今農安)轄境;金代為上京路濟州(即遼代的黃龍府)轄境;大定二十九(1189年)濟州改為隆州,貞和初(1214-1217年)為隆安府(即今農安),今九台縣亦隨之歸屬隆安府;元代屬開元路轄境(開元路曾在黃龍府,後又遷到今開原);明代屬奴兒干都司管轄。[8-9]

名稱由來
清康熙九年至二十年(1670-1681年)在吉林省境內修築柳條邊(俗稱邊牆),防止漢人和蒙古人進入,並在境內設有四個邊門,沿邊牆四個邊門,共置二十八個邊台,今九台縣就是這二十八個邊台之一,是北數第九台。九台分上九台、下九台。縣城設在下九台,後改為九台。成為縣名。[8-9]

正式設縣
偽滿大同元年(1932年)由地方納商請准設制,從永吉縣、長春縣、德惠縣的部分地區析置為九台縣,隸屬吉林省。1945年10月成立九台鎮政府。1946年1月,九台鎮政府轉移,國民黨軍隊進入九台。1946年3月,九台鎮政府返回九台;5月再次轉移。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六月五日正式公布東北新省區方案,正式批准設立九台縣,隸屬於吉林省。[9]

撤市設區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吉林省行政規劃的批復,九台市撤銷縣級市改為長春市市轄區,命名為長春市九台區。
2014年12月20日,九台撤市設區揭牌大會成功舉行。撤市設區,標志著九台結束了82年的建縣歷史。[10]

行政區劃
編輯

區劃變遷
1947年,將四家子區劃歸雙陽縣管轄,雙廟子區劃歸長春縣管轄,全縣設城關區等9個區。1948年,調整為20個區,增盧家區等,區下設村。
1949年,將長春縣雙廟子區劃回九台縣管轄,增升陽區,全縣轄22個區,198個村。1950年,將各區名重新按序數命名。1955年,將長春市卡倫區劃歸九台縣管轄,全縣轄23個區,212個村。1956年,改為4個鎮、77個鄉。
1957年,將泡子、吉家、布海、雙廟子、升陽、長山鄉劃歸德惠縣管轄,德惠縣太合、義合、城子街鄉劃歸九台縣管轄。
1958年初,改為2個鎮、30個鄉。撤銷卡倫鎮等。此後又劃分為九台鎮、營城鎮、沐石河、其塔木、上河灣、土們嶺、龍家堡、波泥河、朝陽、城子街、卡倫11個公社。
1960年,增舍嶺、加工河、飲馬河、西營城、放牛溝、胡家、盧家、慶陽、城郊9個公社,全縣轄20個公社。1961年,增六台、葦子溝、三台、紀家、雞鳴山、興隆、二道溝7個公社,全縣轄27個公社。
1964年,撤銷胡家公社,設立胡家回族鄉,全縣轄2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1965年,增卡倫鎮,全縣轄轄3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69年,全縣轄3個鎮、25個公社(民族鄉在成立革委會時撤銷)。1976年,撤銷城郊、朝陽、舒嶺3個公社,增九郊、春陽、沿江3個公社。
1981年,撤銷胡家公社,設胡家回族鄉公社,全縣轄3個鎮、1個民族鄉、24個公社。
1983年,改公社為鄉;撤銷沿江鄉,設立奔卡滿族鄉;全縣轄3個鎮、23個鄉、2個民族鄉。
1984年,撤銷上河灣、其塔木、土們嶺、河石河、西營城、飲馬河、城子街鄉,設立上河灣、其塔木、土們嶺、沐石河、西營城、飲馬河、城子街鎮;全縣轄10個鎮、16個鄉、2個民族鄉。
1985年,撤銷卡倫、龍家堡鄉,設立龍家堡鎮;全縣轄11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88年4月26日,經省政府批准,撤銷營城鎮,將其所轄區域並入九台鎮;全縣轄10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88年10月,九台市設10個鎮,其中城區設九台鎮和營城鎮,農村設9個鎮,即上河灣鎮、其塔木鎮、土們嶺鎮、沐石河鎮、西營城鎮、飲馬河鎮、城子街鎮、卡倫鎮、龍家堡鎮;16個鄉,即雞鳴山鄉、放牛溝鄉、九郊鄉、葦子溝鄉、春陽鄉、興隆鄉、紀家鄉、慶陽鄉、盧家鄉、六台鄉、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三台鄉、二道溝鄉、加工河鄉、波泥河鄉,308個村。
1989年,撤銷九台鎮,設立團結、工農、南山、火石嶺、營城街;全市轄5個街道、9個鎮、14個鄉、2個民族鄉。
1992年11月,撤銷興隆、葦子溝、放牛溝鄉,設立興隆、葦子溝、放牛溝鎮;全市轄5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11個鄉、2個民族鄉。
1997年,全市面積3375平方公里,人口81.5萬。轄5個街道、12個鎮、11個鄉、2個鄉:團結街道、工農街道、南山街道、營城街道、火石嶺街道、土們嶺鎮、西營城鎮、沐石河鎮、其塔木鎮、上河灣鎮、飲馬河鎮、龍家堡鎮、卡倫鎮、放牛溝鎮、城子街鎮、興隆鎮、葦子溝鎮、九郊鄉、盧家鄉、二道溝鄉、加工河鄉、波泥河鄉、雞鳴山鄉、紀家鄉、春陽鄉、慶陽鄉、六台鄉、三台鄉、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1998年3月4日,經吉林省政府批准,卡倫鎮更名為卡倫湖鎮。
2000年6月30日,經吉林省政府批准,九台市放牛溝鎮更名為東湖鎮。全市轄團結、南山、工農、營城、火石嶺5個街道,東湖、沐石河、城子街、其塔木、上河灣、西營城、土們嶺、飲馬河、龍家堡、卡倫湖、葦子溝、興隆12個鎮,九郊、春陽、紀家、慶陽、盧家、六台、胡家回族、莽卡滿族、三台、二道溝、加工河、波泥河、雞鳴山13個鄉;310個村,1986個自然屯。
2000年末(或2001年初)全市撤鄉並鎮。2002年,九台市轄3個街道、13個鎮、2個民族鄉。總人口8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8萬人。(306個村委會、10個居委會)
2003年,九台市轄:九台街道、營城街道、九郊街道、土們嶺鎮、西營城鎮、沐石河鎮、其塔木鎮、上河灣鎮、龍家堡鎮、卡倫湖鎮、東湖鎮、城子街鎮、興隆鎮、葦子溝鎮、紀家鎮、莽卡滿族鄉、波泥河鎮、胡家回族鄉。
2004年8月,九台市轄3個街道,13個鎮,2個鄉,10個社區,310個村委會:九台街道(辦事處駐曙光大街)、九郊街道(辦事處駐團結街)、營城街道(辦事處駐營城街)、卡倫湖鎮(鎮政府駐卡倫街)、上河灣鎮(鎮政府駐上河灣)、其塔木鎮、土們嶺鎮、沐石河鎮、西營城鎮、城子街鎮、龍家堡鎮、葦子溝鎮、楊家澆鍋)、興隆鎮(鎮政府駐趙朝陽溝)、東湖鎮(鎮政府駐放牛溝)、紀家鎮(鎮政府駐青雲堂)、波泥河鎮、胡家回族鄉(鄉政府駐胡家屯)、莽卡滿族鄉(鄉政府駐舍嶺)。
2006年1月6日,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長府辦發【2006】1號文件,將東湖鎮、卡倫湖鎮、龍嘉鎮所轄行政區域劃歸長春市二道區管轄。行政區域調整前:九台市位於北緯43°51′-44°32′、東經125°25′-126°30′,以莽卡滿族鄉東三家屯、波泥河鄉耿家屯、卡倫湖鎮太平溝屯、上河灣鎮四合子屯為東、南、西、北四個極點,市境南北寬75公里,東西延長87.15公里,總面積3375.27平方公里。[11-12]
2014年10月20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吉林省行政規劃的批復,九台市撤銷縣級市改為長春市市轄區,命名為長春市九台區。
2014年12月20日,九台撤市設區揭牌大會成功舉行。撤市設區,標志著九台結束了82年的建縣歷史。[10]
2015年9月,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長府【2015】45號文件,將東湖鎮、卡倫湖鎮所轄行政區域劃歸回長春市九台區管轄。[13]
2015年12月,吉民行批【2015】3號文件,將卡倫湖、東湖、紀家、土們嶺、波泥河、興隆、葦子溝等7鎮撤鎮建街道。[14]

區劃詳情
截至2015年12月,九台區轄九台街道、營城街道、九郊街道、西營城街道、卡倫湖街道、東湖街道、紀家街道、土們嶺街道、波泥河街道、興隆街道、葦子溝街道等11個街道,上河灣鎮、其塔木鎮、沐石河鎮、城子街鎮等4個鎮,胡家回族鄉、莽卡滿族鄉等2個民族鄉,33個居民社區和265個行政村。[15]

『伍』 吉林市在中國的什麼位置

吉林市位於吉林省中部,東北腹地長白山脈,長白山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的松花江畔,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25°40′~127°56′,北緯42°31′~44°40′。東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西臨長春市、四平市,北與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接壤,南與白山市、通化市、遼源市毗鄰。

截至2014年,吉林市轄4個市轄區(昌邑區、船營區、龍潭區、豐滿區)、4個縣級市(舒蘭市、磐石市、蛟河市、樺甸市)、1個縣(永吉縣),64個街道、23個鄉和54個鎮,311個社區和1397個行政村,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吉林市位於長白山區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自然環境優越,地貌類型復雜,有「遠迎長白,近繞松花」之勢。由於不同時期的大地構造運動,以及江河的侵蝕、剝蝕和堆積形成的流水地貌,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形成中山山區—低山丘陵區—峽谷湖泊區—河谷平原區四大地貌景觀。

(5)吉林市自然資源局在什麼位置擴展閱讀:

吉林省歷史發展

吉林市原名吉林烏拉,滿語意思為「沿江的城池」。人類史前文化發源地之一,考古發現,16~23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吉林地區棲息。距今約8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吉林地區始有眾多人類活動。

西漢初年(2200年前)在龍潭山和東團山一帶建立地方少數民族政權,成為漢魏時期「夫余」王國的故都,從此吉林建城距今已有2200年的建城歷史。公元410年高句麗復築龍潭山城,成為高句麗王國的北方重鎮。公元713年建渤海國後,成為獨奏州涑州所在地。遼代,吉林隸屬東京道涑州,靺鞨改稱女真。

吉林市是中國唯一省、市同名城市,吉林省第二大城市。幅員面積2712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3636平方公里。轄4區5縣(市),2個國家級開發區、15個省級開發區和1個省級工業集中區,總人口450萬,其中城區人口200萬。

『陸』 吉林省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簡稱吉,因境內吉林城而得名。省會長春市。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面積18萬多平方千米,人口2728萬(2000年)。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省位於東北地區中部,地處北緯40°52′~46°18′,東經121°38′~131°19′之間,東西最長約750千米,南北最寬約600千米,總面積187400平方千米。吉林省東界俄羅斯(界線長232.7千米),東南隔圖們江、鴨綠江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界線長1206千米),南連遼寧省,西接內蒙古自治區,北鄰黑龍江省。

2003年,全省總戶數為8046886戶,總人口為2658652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為11954191人。2004年末全省總人口為2708.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416.5萬人。

幅員面積為18.7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2%,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300公里。東南部高,西北部低,中西部是廣闊的平原。管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即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一個副省級城市即省會長春和吉林、四平、通化、白山、遼源、白城、松原7個地級市。

『柒』 吉林的地理環境

吉林市位於長白山區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自然環境優越,地貌類型復雜,有「遠迎長白,近繞松花」之勢。由於不同時期的大地構造運動,以及江河的侵蝕、剝蝕和堆積形成的流水地貌,地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降低,形成中山山區—低山丘陵區—峽谷湖泊區—河谷平原區四大地貌景觀。中心城市四面環山,三面環水,松花江呈倒「S」形穿城而過,整個城市由江而來,沿江而走,依江而展,為江而美,具有山水園林城市特有的魅力。平均海拔196米,海拔高度依次遞減的地理景觀。
中山山區,在位於吉林地區中、東部和東南部。南有長白山地龍崗山脈,東南有龍崗山脈的余脈富爾嶺。東北部有呼蘭嶺。松花湖有老爺嶺,湖西有摩天嶺、南樓山、肇大雞山,皆為中山山群。中山山區中有1 000米以上高峰110座。中山山區是全市主要林區和特產區域。
低山丘陵區、分布在蛟河、樺甸盆地和舒蘭、永吉縣的中部。山嶺海拔300~400米,少數山峰高達600~700米。峽谷湖泊區,從豐滿大壩到白山水庫上游金銀別,沿湖、沿江區域,是豐滿、紅石、白山三大梯級電站興建後形成的人為地貌區域。河谷平原區,分布在松花江中游、永吉縣北部、舒蘭市中部及松花江支流的局部地段,是全市重要的農業經濟區。 吉林市資源豐富,物產豐饒。土地、水利、礦產、森林、野生動植物資源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水利資源蘊藏量較大,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8倍。
源於長白山天池的松花江,自東南而西北斜貫整個吉林地區,曲折流經400多公里。除此之外,轄區內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以上、流長10公里以上的干支河流374條,河網配置和發育良好,僅松花湖面積就達554平方公里。地表水資源165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7億立方米。白山、紅石、豐滿三大水電站均在市轄區之內。
吉林市東部山區素有「林海」之稱。也是聞名中外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故鄉,其中人參和鹿茸產量居全國之首。

『捌』 自然資源局是國土局嗎

自然資源局是國土局。
自然資源局也叫做「國土資源局」是根據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和《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設立的,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自然資源局承擔規范國土資源管理秩序的責任。承擔優化配置國土資源的責任。負責規范國土資源權屬管理。承擔全國耕地保護的責任,確保規劃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面積不減少承擔及時准確提供全國土地利用各種數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