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廣豐縣有幾個鄉鎮
廣豐縣下轄23個鄉鎮街道:永豐街道、豐溪街道、蘆林街道、大石街道、下溪街道、五都鎮、洋口鎮、橫山鎮、桐畈鎮、湖豐鎮、大南鎮、排山鎮、毛村鎮、梘底鎮、泉波鎮、壺嶠鎮、霞峰鎮、吳村鎮、沙田鎮、銅鈸山鎮、東陽鄉、嵩峰鄉、少陽鄉。
1、東陽鄉
2006年由原管村鄉和社後鄉合並而成的建制鄉。東臨浙江江山,北接玉山,是廣豐的東大門,也是江西最東邊的鄉。
境內的龍溪河是錢塘江源頭之一。鄉政府駐地後陽村,203省道橫貫其中,距廣豐縣城33公里,距205國道4公里,距G3京台高速江郎山、峽口入口10公里,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全鄉國土面積85.7平方公里,人口28300人,下轄12個行政村,92個自然村。共有19個黨支部, 723名黨員。
2、永豐鎮
歷為縣治,為江西廣豐縣人民政府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駐鎮單位有:縣級黨政軍機關,上級條管駐縣單位,縣直屬機關、團體,公、民辦中小學校,公、民營集團、公司、廠礦、企業等共288個。
全鎮總戶數45827戶,總人口183305人。共有耕地602公頃,其中水田582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5776噸。
3、吳村鎮
位於縣境東北部丘陵地帶,北連大南,南鄰排山,西靠下溪,北界玉山縣群力、仙岩鄉,西南接永豐鎮。總面積7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佔總面積15.5%,水域佔6.2%,道路村莊和其他佔22.3%。鎮駐地吳村,距縣城12公里。
全鎮設路亭山、塘邊、峽源、施村、官山、吳村、前村、東塘、傅家棚、玉田、河源、仁湖、普塘13個行政村、188個村民小組,共有自然村子167個,總戶數8006戶、29674人。現有11個行政村,188個村民小組,總戶數7497戶,總人口30053人。
4、霞峰鎮
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境西部丘陵地帶,東接大石,南靠少陽,西北連洋口。總面積28.5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佔總面積的33.9%,林地佔18.3,水域佔9%,道路、村莊和其他佔38.8%。
霞峰鎮鎮駐地大尖山,距廣豐縣城7公里。霞峰鎮設下坊、三官殿、方村、公堂、大尖山、三里、芳源、石山、赤塘、坑東、桐塢、大洋12個行政村、148個村民小組,共有82個自然村,總戶數7327戶,總人口29556人。
5、橫山鎮
上饒市廣豐區轄鎮、轄廿四都居委會,1959年設橫山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改鎮。位於區境西部、二十四都港中游,距城區13公里。
面積26.5平方公里,人口3.2萬。轄二十四都居委會和雙峰、上孚村、山頭村、二十三都村、余村、東山鄉、上鋪村、前洋村8個村委會。二十四都港流貫全境。
農業主產水稻、煙葉、茶葉。富無煙煤、石灰石資源。鄉鎮企業有水泥、鞭炮、鍍鋅鋼管、造紙。
6、湖豐鎮
境內湖沿鋪為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邊貿市場之一。是廣豐區唯一有鐵路和國道公路、高速公路經過的鄉鎮。湖豐鎮境內盛產夏布和棕繩。石煤儲量豐富。 湖豐鎮東鄰大南,南接壺嶠,西界信州區沙溪鎮,北靠玉山縣文成鎮。
總面積3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佔總面積21.6%,林地佔34%,水域佔10.7%,道路、村莊和其他佔33.7%。鎮駐地湖豐距縣城26公里。
湖豐鎮設橋頭、徐家、湖沿、回樹底、湖豐、槐芳、尖山7個行政村、133個村民小組,共有57個自然村。總人口18774人。2002年末,湖豐鎮總戶數4726戶,總人口19036人。
B. 自然資源的類型有哪些
自然資源就是天然存在的可以直接用於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包括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礦物資源以及以山水自然風光為主的旅遊資源等。
自然資源是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的生產、生活都離不開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為工農業生產提供了基礎、原料、動力,是經濟建設不可缺少的物質保證。但是,人類活動又在同時影響著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特別是由於人口的迅猛增長和科技的進步,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和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自然資源,已經是擺在人類面前的重大課題。
C. 銅鈸山的自然資源
.銅鈸山景區面積320平方公里,約占整個廣豐四分之一。景區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完好,境內有原始森林3萬畝,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木材蓄積量為120萬平方米,毛竹林面積10萬畝,分布著大片的國家一級名貴樹紅豆杉。珍稀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地下蘊藏著多種礦產資源。境內有七星、軍潭、條鋪三個高峽湖,水光瀲灧,風景綺麗;境內還有木城關、支面關、五通關、條鋪關、太平關等雄關隘道景觀。遍布奇峰怪石,秀山麗水,其中銅鈸山尖、七星尖、雙峰尖、悟道尖、上加尖、軍潭石、老人石、關公石、八仙下棋等景點,讓人流連忘返。同時,銅鈸山有許多悠久的人文景觀,境內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的九仙山城堡、北宋將領、資政殿大學士樞密院簽書院事張叔夜故居。廣豐著名的「三岩」之一白花岩,岩中有始建於元代的廣福寺,寺內兩旁有二十四諸仙石壁畫,人物神態各一,造型生動活潑,斯處登高眺望,贛、浙、閩三省盡收眼底。景區內還有遠近聞名的廣福寺、悟道尖寺、馬氏夫人廟;有1931年的廣豐蘇維埃政府舊址和十八勇士跳岩就義的紅軍岩,是著名的「紅色故土」。
銅鈸山(屬武夷山東脈)為廣豐區第一高峰,最高點海拔1534.6米。山頂茅草叢生,一片平地,夏季較地面溫差低於15℃,是度假避暑之勝地。這里林木蔥郁,古樹參天,峽谷深幽,自然生態環境十分完好。境內森林覆蓋率高達90%,蓄積量120萬平方米,有原始次生林3萬多畝,毛竹林10萬多畝,分布著100餘科共2000餘種野生高等植物,其中列為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香榧、香樟、柳松、銀杏、厚朴、木蓮等。茫茫竹林中,還散著幾百株極其珍貴的天然南方紅豆杉幼樹。此外還有極為珍稀的銀杏、木蓮,大多為清代所植,至今已有一、二百年歷史。據調查,鳥獸類野生動物有200餘種,兩棲爬行類100餘種,昆蟲種類更是繁多,其中列為國家重點和省重點保護的有黃腹角雉、毛冠鹿、短尾猴、雲豹、穿山甲、熊、鷹嘴龜、尖吻蛇、眼鏡蛇等30餘種野生動物。受侵蝕構造地形的影響,銅鈸山形成了一個個陡峻的山峰,千姿百態,惟妙惟肖,構成了一個個形象逼真的自然景觀。
D. 自然資源包括哪些
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自然資源分為: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自然資源泛指存在於自然界,能為人類利用的自然條件(自然環境要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通常包括礦物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與生物資源等。它同人類社會有著密切聯系;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又是社會生產的原、燃料來源和生產布局的必要條件與場所。自然資源僅為相對概念,隨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科學技術進步,部分自然條件可轉換為自然資源。如隨海水淡化技術的進步,在乾旱地區,部分海水和鹹湖水有可能成為淡水的來源。
E. 自然資源有哪些
石油、煤、金屬、天然氣、森林、土地、水、可燃冰、動物、植物等。自然資源指的是地球提供給人類衣、食、住、行、醫所需要的物質原料,也稱為:地球資源。陸地上重要的自然資源有六種,它們是:淡水、森林、土地、生物種類、礦山、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與不可再生兩大類。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指的是在太陽光的作用下,可以不斷自己再生的物質。最典型的可再生資源有:植物、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而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氣和其他所有礦產資源。它們經過了上億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
F. 永豐街道的自然資源
水資源
二里亭水庫位於廣豐區東部的永豐街道,裕豐居葉家塢水口,屬信江、豐溪、二里亭水系豐溪河上游支流;控制徑流面積0.3公里,其中引洪面積0.3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42.8萬米。
土地資源
截至2015年9月,永豐街道有耕地面積1220畝,林地面積2859畝。
G. 自然資源有哪些類型
自然資源主要包括: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海洋資源等,又可分為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
故答案為: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海洋資源等都屬於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又可分為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
H. 自然資源都有哪些
(1)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規律性
以淡水資源為例,一些地方十分豐富(如江南水鄉),可以發展淡水養殖(但在一些時段會發生水災),在某些地方就比較缺少(如西北乾旱地帶)。在新疆庫爾勒市,一年的降雨低於200毫米,蒸發量卻達2500~3000毫米;而在江漢平原的四湖流域地帶,地下水位很高,水災是當地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長江三峽大壩建成以前,每到汛期,人們為了不受水災危害,往往要耗去很多人力、財力和物力。
(2)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無限性
自然資源的有限性說明現實的自然資源是很有限的,但是開發利用及其轉化是無限的,這與科技水平關系很大。比如能源,如果只用石油或者煤炭作為能源,其儲藏量比較有限,消耗一噸就減少一噸,再生的時間很長。如果用水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能等作能源,不僅來源廣闊,也比較經濟。如太陽能,人們可以用作熱源、發電或作動力等多種用途,也可以借用科技支撐將有限的資源開發出無窮的效益。
(3)自然資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資源的多功能性表現在自然資源可以有多種用途。如玉米的秸稈,既可以作為養殖業的飼料喂養牲口,用做肥田的肥料,還可以用作沼氣的生產原料,也可以用作工業原料。
(4)自然資源的系統性
這里主要指的是各種自然資源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整體系統,改變其中一種自然資源或生態系統某種成分,都會形成連鎖反應,從而影響整個自然資源系統的變化。如地表植被破壞→地表徑流增加→水土流失→土地資源損毀→地面蒸發增強→土壤水分減少→地表乾旱→地面空氣乾燥→氣候資源改變。
I. 自然資源主要包括哪些
自然資源按提供物質能量的種類可為分為5種: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按性質可分為兩類:可再生資源、非可再生資源。
如果想一種種的說出自然資源,那太困難了,因為太多了,總之,凡是取自於自然環境、可以被人類生產活動大規模利用的,都可以稱為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