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吉林省儲量佔全國90%以上的礦產有哪些
全省礦產種類比較齊全,儲量比較豐富,有些礦產保有儲量在國內佔有較重要位置。目前探明儲量礦產93種,已開發利用75種。其主要礦產種類有:煤保有儲量近21億噸,石油剩餘可采儲量11399.0萬噸,鐵礦石保有儲量4.6億噸,金保有儲量列全國第13位;油母頁岩、硅藻土、硅灰石等10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第一位,蝕面用輝長岩、二氧化碳氣保有儲量居全國第二位,鉬、鍺保有量列全國第三位,石油剩餘可采儲量居全國第6位。非金屬礦產是吉林的優勢,出口的產品基本上是非金屬礦物原料及其產品。硅灰石、硅藻土、膨潤土、耐火粘土等可充分保證開采。
㈡ 中國各地區什麼自然資源最豐富
西南地區水能資源,生物資源豐富
西北地區油氣資源,光熱支援豐富
北方地區煤炭資源,石油資源,森林資源豐富
南方地區有色金屬資源,水資源豐富
山西煤炭資源豐富。陝西礦產資源豐富。武漢水資源,生物資源豐富。湖南,江西有色金屬資源豐富。安徽鋼鐵資源豐富。雲南,四川,重慶,貴州水力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豐富。廣東,廣西,福建水資源,森林資源豐富。新疆,青海,甘肅光熱資源,油氣資源豐富。西藏地熱資源豐富。黑龍江,吉林,遼寧石油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豐富。江蘇,山東,浙江海洋資源豐富。
㈢ 煤的特性有哪些
煤的特性:
一、煤主要有碳、氫、氧、氮和硫等,此外,還有極少量的磷、氟、氯和砷等元素 。
二、煤炭燃燒時,氮不產生熱量,在高溫下轉變成氮氧化合物和氨,以游離狀態析出。硫、磷、氟、氯和砷等是煤炭中的有害成分,其中以硫最為重要。
三、煤炭燃燒時絕大部分的硫被氧化成二氧化硫(SO2),隨煙氣排放,污染大氣,危害動、植物生長及人類健康,腐蝕金屬設備。
四、當含硫多的煤用於冶金煉焦時,還影響焦炭和鋼鐵的質量。所以,「硫分」含量是評價煤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3)吉林省為什麼煤資源豐富擴展閱讀
根據其碳化程度不同分類,可以依次分為泥炭、褐煤(棕褐煤、黑赫煤)、煙煤(生煤)、無煙煤、亞煤(褐煤的一種,是日本的特有分類)。無煙煤碳化程度最高,泥炭碳化程度最低。
根據其岩石結構不同分類,可以分為燭煤、絲炭、暗煤、亮煤和鏡煤。含有95%以上鏡質體的為鏡煤,煤表面光亮,結構堅實,含有鏡質體和亮質體的為亮煤,含粗粒體的為暗煤,含絲質體的為絲炭,由許多小孢子形成的微粒體組成的為燭煤。
根據煤中含有的揮發性成分多少來分類可分為貧煤(無煙煤,含揮發分低於12%)、瘦煤(含揮發分為12-18%)、焦煤(含揮發分為18-26%)、肥煤(含揮發分為26-35%)、氣煤(含揮發分為35-44%)和長焰煤(含揮發分超過42%)。其中焦煤和肥煤最適合用於煉焦碳,揮發分過低不粘結,過高會膨脹都無法用於煉焦,但一般煉焦要將多種煤配合。
㈣ 東北地區還蘊藏這哪些豐富的資源
東北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種比較齊全。主要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鉬、鉛、鋅、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屬礦產有煤、石油、油頁岩、石墨、菱鎂礦、白雲石、滑石、石棉等。這些資源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分布在鞍山、本溪一帶的鐵礦,儲量約佔全國的1/4,目前仍是全國最大的探明礦區之一。
松遼平原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佔中國的一半左右,大慶油田(中國最大油田)、遼河油田和吉林油田三大油田為全中國的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東北煤炭資源的保有儲量約723億噸,煤種雖比較齊全,但總量不足且分布不均勻,60%在內蒙古東部,27%在黑龍江,13%在遼吉兩省。東北油頁岩儲量佔全國第一位,3省都有分布,具有開發潛力。南部沿海的海鹽,東部山地的石灰石也極其豐富,發展化學工業和水泥工業條件有利。
東北水資源比較豐富,地表徑流總量約為1500億立方米,東部多於西部,北部多於南部,本區可供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約有1200萬千瓦,充分利用後不僅可以節約煤炭和石油資源,而且對東北電網的調峰、調頻將起重大作用。 東北區南部瀕臨黃海、渤海,沿海漁場面積為5.6萬平方海里。另外,還有水庫、湖泊淡水面積1358萬畝,為發展海運和水產業提供了有利條件。
東北的資源對建立冶金、燃料動力、化學以及建材等基礎工業有比較充分的保證。 總之,東北區除礦產與工業外,其土地、熱量、水分、海洋、植物資源等條件,對建成為全國性的大型農業(糧豆、甜菜等)基地、林業基地、牧業基地以及漁業基地、特產基地提供了可能。
㈤ 我國煤炭資源為何主要集中在北方
在千百萬年前的地質歷史期間,由於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地面上生長著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濱和內陸沼澤地帶,也生長著大量的植物,那時的雨量又是相當的充沛,當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嘯等自然災害降臨時,就會淹沒了草原、淹沒了大片森林,那裡的大小植物就會被連根撥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須上的泥土也會隨之被沖刷得乾乾凈凈,這些帶著須根和枝杈的大小樹木及草類植物也會相互攀纏在一起,順流漂浮而下,一旦被沖到淺灘、灣叉就會擱淺,它們就會在那裡安家落戶,並且象篩子一樣把所有的漂浮物篩選在那裡,很快這里就會形成一道屏障,並且這個地方還會是下次洪水堆積植物殘骸(也會有許多動物的殘骸)的地方。當洪水消退後,這里就會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積植物殘骸的丘嶺,再經過長期的地質變化,這座植物殘骸的丘嶺就會逐漸地埋入地下,最後演變成今天的煤礦。
㈥ 煤炭資源潔凈等級及分布
全國各省市自治區煤炭資源潔凈等級及其分布狀況匯總如表10-7。
表10-7 煤炭資源潔凈等級分省統計表(103t)
續表
註:本表未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的資料。
北京市已發現煤炭資源15.91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炭資源佔73.18%,潔凈潛勢較好的佔25.99%,潔凈潛勢差的佔0.20%。京西門頭溝區主要為潔凈潛勢好的和一小部分潔凈潛勢較好的煤炭資源,京東順義縣主要為潔凈潛勢較好和少量潔凈潛勢差的煤炭資源。
天津市已發現煤炭資源3.83億噸,全部為潔凈潛勢較好的煤炭資源。
河北省 已發現煤炭資源145.25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炭資源佔6.69%,潔凈潛勢較好的煤炭資源占 57.35%,潔凈潛勢中等的占 20.41%,潔凈潛勢較差的佔10.01%,潔凈潛勢差的佔5.54%。井阱礦區和元氏縣全部為潔凈潛勢較好的煤炭資源。唐山市和豐南縣主要為潔凈潛勢較好的煤炭資源,有少量潔凈潛勢好、中等和較差的煤炭資源。秦皇島市主要為潔凈潛勢較好的和少量潔凈潛勢好的煤炭資源。邯鄲市、磁縣、武安市主要為潔凈潛勢較好的煤炭資源,有少量潔凈潛勢好、中等、較差和差的煤炭資源。邢台市以潔凈潛勢較好、中等和較差的煤炭資源為主,有少量煤炭資源的潔凈潛勢好。在臨城縣不同潔凈等級的煤炭資源均有分布。沙河市以潔凈潛勢好和潔凈潛勢較差的煤炭資源為主,有少量潔凈潛勢較好和差的煤炭資源。張家口市全部為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炭資源。張北縣煤炭資源潔凈潛勢較差,蔚縣煤炭資源潔凈潛勢較好,懷來縣、涿鹿縣全部為潔凈潛勢好的煤炭資源。承德市以潔凈潛勢中等和較差的煤炭資源為主。三河縣全部為潔凈潛勢中等的煤炭資源,曲陽縣主要為潔凈潛勢中等和較差的煤炭資源。邯鄲市峰峰礦務局三礦和萬年礦有高F煤。
山西省已發現煤炭資源2581.32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炭資源佔10.62%,潔凈潛勢較好的佔38.35%,潔凈潛勢中等的佔27.21%,潔凈潛勢較差的佔15.77%,潔凈潛勢差的佔8.05%。太原市的東山、西山、清徐、古交均以潔凈潛勢較好煤為主,婁煩縣以潔凈潛勢中等煤為主。大同市煤炭資源主要為潔凈潛勢較好煤,有少量煤炭資源潔凈潛勢好。陽泉市存在潔凈潛勢差的高Pb煤。壽陽縣、平定縣、昔陽縣和盂縣的煤炭資源以潔凈潛勢中等煤為主,有部分潔凈潛勢較好的煤。長治市的煤炭資源主要為潔凈潛勢較差煤和部分潔凈潛勢好的煤炭資源。高平市主要為潔凈潛勢較差煤和部分潔凈潛勢中等煤。襄垣縣為潔凈潛勢較好和中等煤。屯留縣為潔凈潛勢較好煤。武鄉縣以潔凈潛勢中等煤為主。沁源縣為潔凈潛勢中等和較差煤。晉城主要為潔凈潛勢好和部分潔凈潛勢較好的煤。沁水縣為潔凈潛勢好、較好和中等煤。陽城縣以潔凈潛勢較好和中等的煤為主。翼城主要為潔凈潛勢好和中等的煤。朔州市以潔凈潛勢中等和較差的煤為主。山陰縣為潔凈潛勢較好和中等的煤。左雲縣以潔凈潛勢較好的煤為主。懷仁縣以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為主。原平市以潔凈潛勢較好和中等的煤為主。寧武縣以潔凈潛勢較好的煤為主,有部分潔凈潛勢差的高溴煤。河曲縣、保德縣和偏關縣以潔凈潛勢較好的煤為主,有部分潔凈潛勢中等的煤。汾陽縣、文水縣、交城縣、清徐縣和孝義縣以潔凈潛勢較差的煤為主,有少量潔凈潛勢中等和較好的煤。興縣、臨縣、離石和三交縣主要為潔凈潛勢較好的煤。柳林縣、中陽縣以潔凈潛勢較好和中等的煤為主。榆次市以潔凈潛勢中等的煤為主。和順縣、左權縣主要為潔凈潛勢中等煤和部分潔凈潛勢較好的煤。平遙縣、介休市和靈石縣以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為主。霍州市以潔凈潛勢好的煤為主。鄉寧縣、蒲縣以潔凈潛勢中等的煤為主。河津市主要為潔凈潛勢較差的煤。古交市東曲井田有潔凈潛勢差的高Br煤,古交市馬蘭井田有潔凈潛勢差的高Hg、高Th煤。
內蒙古自治區已發現煤炭資源2255.89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22.83%,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70.24%,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0.76%,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5.13%,潔凈潛勢差的煤佔1.03%。可見,內蒙古自治區已發現煤炭資源中93%屬於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值得注意的是,滿洲里市靈東規劃礦存在潔凈潛勢差的高Cl煤,鄂溫克旗伊敏煤田五牧場普查區存在潔凈潛勢差的高As煤,阿拉善右旗西大窯長山煤礦一號井存在潔凈潛勢差的高Mn煤。
遼寧省已發現煤炭資源63.77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19.63%,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51.83%,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20.75%,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7.76%,潔凈潛勢差的煤佔0.03%。可見遼寧省煤炭資源的潔凈潛勢整體較好,92%以上屬於潔凈潛勢好、較好和中等的煤,基本沒有潔凈潛勢差的煤。
吉林省已發現煤炭資源21.47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53.97%,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38.19%,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1.20%,潔凈潛勢較差的佔0.80%,潔凈潛勢差的煤佔5.84%。吉林省已發現煤炭資源中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佔92%以上。九台市營城煤礦存在潔凈潛勢差的高As煤。
黑龍江省已發現煤炭資源229.10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87.68%,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9.19%,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2.41%,潔凈潛勢差的煤佔0.72%。可見,黑龍江省已發現煤炭資源的潔凈潛勢總的來說非常好,其中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佔96%以上,潔凈潛勢好的煤炭資源比例是全國各省份中最高的。雙鴨山市集賢煤田順發煤礦存在潔凈潛勢差的高Cl煤。
江蘇省已發現煤炭資源37.88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3.69%,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66.54%,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4.64%,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6.80%,潔凈潛勢差的煤佔18.33%。江蘇省南部的江寧縣、錫山市、武進市、溧陽市、吳縣、江陰市、宜興市的煤炭資源基本屬於潔凈潛勢差的高硫煤,張家港市妙橋煤礦的煤炭資源是潔凈潛勢差的高硫、高As煤。
浙江省 已發現煤炭資源1.12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0.64%,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4.40%,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0.54%,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0.95%,潔凈潛勢差的煤佔93.47%。在全國各省區中潔凈潛勢差的煤所佔比例是最高的,並且全部為高硫煤。
安徽省已發現煤炭資源217.11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30.27%,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66.15%,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0.04%,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0.35%,潔凈潛勢差的煤佔3.19%。淮南市和淮北市的煤炭資源絕大部分為潔凈潛勢較好和好的煤,而宣州市、寧國市、涇縣的煤炭資源以潔凈潛勢差的高硫煤為主。淮南市李郢孜礦區存在高Ni的煤炭資源,蕭縣存在高Th煤。
福建省已發現煤炭資源11.47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12.65%,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25.80%,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1.07%,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1.84%,潔凈潛勢差的煤佔58.64%。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炭資源總和只佔38.45%,主要分布在明溪縣、清流縣、大田縣、將樂縣、永安市、安溪縣、德化縣、漳平市和連城縣。潔凈潛勢差的煤中,高硫煤並不多。大田縣大田煤礦上京井田、永春縣天湖山煤礦、龍岩市的各煤礦、永定縣各煤礦均是高Pb煤,
江西省已發現煤炭資源13.48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12.24%,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39.87%,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9.66%,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24.96%,潔凈潛勢差的煤佔13.27%。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炭資源總和佔到52.11%,萍鄉市、新余市、分宜縣、信豐縣、龍南縣、於都縣、宜豐縣、上饒縣、橫峰縣、弋陽縣、余干縣、波陽縣和永豐縣的煤炭資源基本屬於潔凈潛勢較好和好的煤。潔凈潛勢差的高硫煤零星分布於高安市、萬載縣、萬年縣、豐城縣、武寧縣、樂平市、進賢縣、瑞昌市和瑞金市等地。
山東省已發現煤炭資源224.57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5.88%,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58.20%,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3.08%,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21.47%,潔凈潛勢差的煤佔11.37%。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炭資源總和佔到64.08%。潔凈潛勢差的高硫煤主要分布在濟東煤田、陶棗煤田、官橋煤田、坊子煤礦、滕南煤礦和新太煤田。聊城地區有部分高釷煤。
河南省已發現煤炭資源260.70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34.12%,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47.72%,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10.97%,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5.78%,潔凈潛勢差的煤佔1.41%。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炭資源總和佔到81.84%。鞏義市、登豐市、新密市、偃師市、平頂山市、郟縣、襄城縣、安陽市、鶴壁市、焦作市、濟源市、禹州市和永城縣的煤炭資源基本屬於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而義馬市千秋煤礦存在潔凈潛勢差的高Th煤。
湖北省已發現煤炭資源5.34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僅佔1.02%,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9.10%,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5.07%,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10.94%,潔凈潛勢差的煤佔73.87%。湖北省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炭資源總和僅為10%左右,5000 多萬噸,零散分布在大冶市、津門市、當陽縣、秭歸市、建始縣等地,其他絕大部分為潔凈潛勢差的高硫煤;而崇陽縣的煤炭資源既是高硫煤,又存在高Pb、高Cr、高Be煤,鶴峰縣黃家營紅蓮池煤礦岩灣礦區也存在潔凈潛勢差的高Cr煤。
湖南省已發現煤炭資源29.12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僅佔5.34%,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69.27%,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6.97%,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8.05%,潔凈潛勢差的煤佔10.37%。湖南省的煤炭資源潔凈潛勢在南方各省中屬於最好的,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炭資源總和達到74.61%,它們主要分布在攸縣、衡山縣、常寧縣、邵陽市、邵東縣、武岡縣龍江礦區、冷水江市、漣源市、雙峰縣、新化縣、郴州市、資興市、郴縣、桂陽縣、永興縣、宜章縣、嘉禾縣、醴陵市、耒陽市。潔凈潛勢差的高硫煤主要分布在邵陽縣常樂區、新寧縣、澧縣、臨澧縣、石門縣、張家界市、慈利縣、桑植縣、江永縣、懷化市、黔陽縣、漵浦縣、芷江縣、會同縣、靖縣等地,辰溪縣的煤炭資源既是高硫煤,又存在高As、高Cr、高Sb煤。
廣東省已發現煤炭資源5.91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僅佔10.12%,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57.34%,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15.91%,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1.45%,潔凈潛勢差的煤佔15.18%。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炭資源比例也較高,達到67.46%。潔凈潛勢差的高硫煤主要分布在陽山縣、連南縣、連州市等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已發現煤炭資源 20.73億噸,其中潔凈潛勢較好的煤占 6.00%,潔凈潛勢中等的煤占 12.19%,潔凈潛勢較差的煤占 14.32%,潔凈潛勢差的煤佔67.49%,不存在潔凈潛勢好的煤。由此可見,廣西的煤炭資源中潔凈潛勢差的煤佔到2/3以上,除了南寧市、邕寧縣、隆安縣、寧明縣、鍾山縣、百色市、田陽縣、環江縣、荔波縣和上思縣的部分煤炭資源以外,其餘均為潔凈潛勢差的高硫煤。合山市的煤炭資源不僅是高硫煤,而且存在高Cr、高Mo、高U煤;田東縣存在潔凈潛勢差的高Sb煤。
海南省已發現煤炭資源 0.98億噸,其中潔凈潛勢較好的煤占 9.24%,其餘90.76%均為潔凈潛勢較差的煤,沒有潔凈潛勢好、中等和差的煤。
重慶市已發現煤炭資源20.45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僅佔0.65%,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8.99%,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3.55%,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11.22%,潔凈潛勢差的煤佔75.59%。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比例不足10%,僅分布於中梁山、永川市、梁平縣、雲陽縣等地。潔凈潛勢差的煤佔到3/4,大部分都是高硫煤。綦江縣松藻煤礦有高鈾煤,榮昌縣曾家山有高砷、高鉛煤,城口縣有高硫、高As、高Cr、高Ni、高Sb、高U煤,開縣有高Cr、高U煤,奉節縣有高As煤。
四川省已發現煤炭資源89.83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僅佔6.72%,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14.55%,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2.33%,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10.28%,潔凈潛勢差的煤佔66.12%。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比例為21.27%,主要分布於崇州市、大邑縣、都江堰市、榮縣、富順縣、攀枝花市、鹽邊縣、瀘縣、旺蒼縣、威遠縣、資中縣、隆昌縣、樂山市、犍為縣、峨眉山市、萬源市、達縣、宣漢縣、開江縣、大竹縣、滎經縣、天全縣、鹽源縣、會理縣、仁壽縣等地。潔凈潛勢差的煤佔到三分之二,大都是高硫煤。而筠連縣有高砷煤,江油市五花洞井田有高鈾煤,巫山縣有高硫、高Pb、高Cr煤,巫溪縣有高硫、高Co煤,古藺縣存在部分高Hg、高Be、高Th煤,安縣有高硫、高Cr、高U、高Th煤,理塘縣熱拉井田有高As、高Cr煤,鹽源縣合哨井田有高Cr煤,南江縣水洞井田和仁壽縣汪洋井田有高Th煤。
貴州省已發現煤炭資源538.98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僅佔1.39%,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22.04%,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11.23%,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44.58%,潔凈潛勢差的煤佔20.76%。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比例為23.43%,主要分布於盤縣特區、大方縣、納雍縣等地。潔凈潛勢差的煤佔到1/5,大都是高硫煤。水城縣有部分高汞和高釷煤;六枝特區、興義市有部分高硫、高As煤;興仁縣有高硫、高As、高Sb煤;織金縣分布有高As、高Cr、高Mo、高U煤;貴定縣洛邦井田存在高Mo、高U煤。
雲南省發現煤炭資源240.64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10.30%,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18.59%,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31.33%,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8.25%,潔凈潛勢差的煤佔31.53%。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總和佔28.89%,潔凈潛勢差的煤比例不到1/3,煤炭資源的潔凈潛勢比貴州省、四川省和重慶市都要好,在西南四省市中是最好的。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主要分布於麒麟市、沾益縣、宣威市、富源縣、羅平縣、師宗縣、祿豐縣、紅塔縣、江川縣、彌勒縣、瀾滄縣、祥雲縣、保山縣、龍陵縣、昌寧縣、華坪縣等地。潔凈潛勢差的煤主要為高硫煤。蒙自縣有部分高硫、高As、高Ni煤;華寧縣和富源縣老廠煤礦有高As煤;官渡縣松華煤礦有高Pb煤。
西藏自治區已發現煤炭資源0.43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8.76%,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31.34%,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13.87%,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14.70%,潔凈潛勢差的煤佔31.33%。潔凈潛勢差的煤全部為高硫煤,主要分布在安多縣、噶爾縣等地。
陝西省已發現煤炭資源1621.30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34.17%,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30.35%,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27.58%,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6.41%,潔凈潛勢差的煤佔1.49%。潔凈潛勢差的煤炭資源的比例在全國屬於較低的省份。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總和佔到64.52%,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低灰、低硫煤分布在彬縣、榆林市、神木縣和府谷縣。潔凈潛勢差的煤的比例非常低,在銅川市、韓城市、淳化縣、蒲城縣和澄城縣零散分布有部分高硫煤;子長縣有部分高Th煤。
甘肅省已發現煤炭資源86.32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33.34%,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43.14%,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2.33%,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3.39%,潔凈潛勢差的煤佔17.79%。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總和佔到76.48%,主要分布在窯街煤礦、靖遠縣、肅南縣、肅北縣、民勤縣、天祝縣、平涼市、華亭縣、環縣等地。但潔凈潛勢差的煤的比例在西北五省區中也是最高的,在景泰縣、金塔縣主要是高硫煤;在崇信縣、華亭縣有部分高Mn煤。
青海省已發現煤炭資源45.07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34.14%,潔凈潛勢較好的煤佔57.93%,潔凈潛勢中等的煤佔0.25%,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3.13%,潔凈潛勢差的煤佔4.55%。煤炭資源潔凈潛勢屬於全國較好的省份之一,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總和佔到92.07%,主要分布在天峻縣、剛察縣、大柴旦鎮以及大通縣、門源縣、祁連縣、瑪沁縣、都蘭縣等地。潔凈潛勢差的煤全部為高硫煤,零星分布於烏蘭縣、祁連縣等地。
寧夏回族自治區已發現煤炭資源308.72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占 11.60%,潔凈潛勢較好的煤占 73.75%,潔凈潛勢中等的煤占 5.44%,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6.74%,潔凈潛勢差的煤佔2.46%。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總和佔到85.35%,主要集中於靈武縣、大武口區、石炭井區以及平羅縣、惠農縣、鹽池縣、彭陽縣。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已發現煤炭資源958.90億噸,其中潔凈潛勢好的煤佔76.79%,潔凈潛勢較好的煤占 20.53%,潔凈潛勢中等的煤占 0.35%,潔凈潛勢較差的煤佔0.37%,潔凈潛勢差的煤佔1.96%。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總和佔到97.32%,潔凈潛勢差的煤的比例很低,也是煤炭資源潔凈潛勢最好的省區之一。潔凈潛勢好和較好的煤主要分布在烏魯木齊市、石河子市、吐魯番市、托克遜縣、哈密市、巴里坤縣、昌吉市、呼圖壁縣、阜康市、庫爾勒市、伊寧市、和布克賽爾縣等地。
㈦ 東北三省哪個地方出煤炭
遼寧省:煤:產地(井田)144處,保有儲量60.2億噸,其中工業儲量53.9億噸,占總量85%。全省煤礦產地主要分布於沈陽、鐵嶺、撫順、阜新、北票、錦州、朝陽等地區。省內煤種以氣煤、長焰煤及長褐煤為主。
黑龍江省:煤炭是黑龍江省的第二大能源礦產,資源總量約408億t,主要分布於東部的雞西、鶴崗、雙鴨山、七台河煤礦區吉林:分布於長春、遼源、通化、白城。
吉林:分布於長春、遼源、通化、白城。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歷了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固體可燃性礦物。
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它是十八世紀以來人類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
雖然煤炭的價值大不如從前,但畢竟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煤炭還是我們人類的生產生活必不可缺的能量來源之一,煤炭的供應也關繫到我國的工業乃至整個社會方方面面的發展的穩定,煤炭的供應安全問題也是我國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環。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歷了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固體可燃性礦物。一種固體可燃有機岩,主要由植物遺體經生物化學作用,埋藏後再經地質作用轉變而成。
俗稱煤炭。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國家。遼寧省新樂古文化遺址中,就發現有煤制工藝品 ,河南鞏義市也發現有西漢時用煤餅煉鐵的遺址。
《山海經》中稱煤為石涅,魏、晉時稱煤為石墨或石炭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首次使用煤這一名稱。希臘和古羅馬也是用煤較早的國家,希臘學者泰奧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約300年著有 《石史》 ,其中記載有煤的性質和產地;古羅馬大約在2000年前已開始用煤加熱。
㈧ 吉林地理概況有哪些
地理位置:
吉林省簡稱「吉」,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東北地區的中部,地處北溫帶,在東經121°~131°、北緯41°~46°之間。全境東西長650公里,南北寬300公里,總面積18.74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2%。南鄰遼寧省,西接內蒙古自治區,北與黑龍江省為鄰。吉林省是邊疆近海省,處於日本、俄羅斯、朝鮮、韓國、蒙古與中國東北部組成的東北亞的腹心地帶,東部與俄羅斯接壤,東南部以圖們江、鴨綠江為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望,邊境線總長1438.7公里,其中中俄邊境線232.7公里,中朝邊境線1206公里。
東部琿春市處於東北亞地理位置的幾何中心,距日本海15公里,距俄羅斯的波謝特灣僅4公里。省會長春市位於東北亞十字交通線的交匯點上。
自然狀況:
東部山區吉林省是中國六大林區之一。長白山脈連綿千里,素有「長白林海」之稱。全省林業用地面積982.86萬公頃,佔全省土地面積的52.03%,列全國第12位;其中林地面積788.25萬公頃,占林業用地面積的80.19%,列全國第8位。全省活立木總蓄積量為8.18億立方米,列全國第6位;林木年均生長量2324.36萬立方米,生產率2.88%;森林覆蓋率為42.1%。全省最高點為長白山白雲峰,海拔2691米。礦產資源豐富,發現的礦藏136種。已探明有儲量的礦產78種。有22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前五位。石油、天然氣、煤炭的儲量也很豐富。吉林省山地資源豐富,尤以長白山區野生動植物資源為最。吉林省是聞名中外的「東北三寶」人參、貂皮、鹿茸的故鄉。靈芝、天麻、不老草、北芪及松茸、猴頭蘑、田雞油等都在國內外很有影響。長白山脈,森林、水利、礦產、動植物、葯物等特產資源豐富。
中部平原松遼平原平均海拔在110米-200米之間。吉林省土質肥沃,氣候條件優越,平均年降水500~600毫米,日照2200~3000小時,無霜期120~160天,具有雨熱同季特點,對各種農作物生長十分有利。特別適宜種植糧豆、油料、甜菜、煙、麻、薯類、人參、葯材、水果等各種作物。播種面積為395.9萬公頃。
糧食人均佔有量、糧食商品率、糧食調出量、玉米出口量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吉林省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盛產玉米,大豆,水稻等。松遼平原土地肥沃,我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世界著名的玉米帶。
西部草原西部地處松嫩草原中心,是我國著名的草原之一,以盛產羊草而馳名中外,生長以多年生根莖禾草和叢生禾草占優勢,覆蓋率達50%?70%,屬平原草甸草場類。也是國家北方商品牛、細毛羊主要產地之一。
吉林省草原可利用面積達437.9萬公頃,主要集中於西部和東部地區。
吉林西部是歐亞草原的最東端,水源豐富,草質良好,是科爾沁草原的一部分,是我省畜牧業發展基地。
氣候:
吉林省處於北半球的中緯地帶,歐亞大陸的東部,相當於我國溫帶的最北部,接近亞寒帶。東部距黃海、日本海較近,氣候濕潤多雨;西部遠離海洋而接近乾燥的蒙古高原,氣候乾燥,全省形成了顯著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並有明顯的四季更替。全省大部分地區年平均氣溫為3~5℃,全年日照2200~3000小時,年活動積溫平均在2700~3600℃,可以滿足一季作物生長的需要。全省年降水量在550~910毫米,自東部向西部有明顯的濕潤、半濕潤和半乾旱的差異。全省無霜期中部以西160天左右,東部山區120天左右。初霜期在9月下旬,終霜在4月末5月初。
民族:
吉林省是個多民族的省份。全省共有44個民族,除漢族外,在43個少數民族中朝鮮族、滿族、蒙古族、回族和錫伯族為世居民族。1999年末,少數民族人口251.7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10.21%,其中朝鮮族118.2萬人,滿族104.8萬人,蒙古族15.7萬人,回族12.3萬人,錫伯族3476人,壯族1293人,苗族478人,達斡爾族396人,土家族376人,白族293人,維吾爾族253人,赫哲族232人,彝族185人,瑤族143人,侗族121人,布依族103人,藏族100人,其他少數民族都在百人以下。
在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中,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東部的延邊、吉林、通化、白山等市;蒙古族和錫伯族主要分布在西部的白城和松原市;滿族、回族以長春、吉林、通化、四平市居多。
全省有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長白朝鮮族自治縣、伊通滿族自治縣4個民族自治地方。有34個民族鄉(鎮),其中蒙古族鄉10個,滿族鄉(鎮)10個,朝鮮族鄉(鎮)7個,回族鄉2個,滿族朝鮮族鄉3個,朝鮮族滿族鄉2個。全省少數民族人口數和占總人口比例,分別位於全國第9位和第11位。
㈨ 吉林省產煤城市
舒蘭市。
當地的礦產資源十分充足,以煤炭的蘊藏量最為可觀,高達4.96億噸,已經探明的基礎儲量也有2.71億噸,是工業發展的寶貴資源。此外,當地煤矸石、球黏土、硅石等的儲量也十分可觀,在省內也是屈指可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