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自然保護的自然保護區的作用
自然保護區是為了保護各種重要的生態系統及其環境,拯救瀕於滅絕的物種,保護自然歷史遺產而劃定的進行保護和管理的特殊地域的總稱。在這些自然保護區中,既包括各種自然地帶中各種生態系統的代表,又包括一些珍貴、稀有動植物品種的集中分布區,候鳥繁殖、越冬和遷徙的停歇地,以及飼養、栽培品種的野生近緣種的集中產地;還包括風光綺麗的天然風景區;同時也包括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質剖面、化石產地、冰川遺跡、喀斯特、瀑布、溫泉、火山口以及隕石所在地等。此外,在傳統的農業實踐中創造出的一些成功地保護自然的範例,也屬於自然保護區的特殊的類型。盡管保護區的類型很多,保護和管理的方式各異,但它們都是自然界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它們象一顆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星散地分布在急待修補的地球上。
自然保護區究竟有什麼作用,為什麼人們如此重視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呢?下面就讓我們來回答這一問題。
首先,自然保護區能為人類提供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各種生態系統是生物與環境間長期相互作用的產物。現今世界上各種自然生態系統和各種自然地帶的自然景觀,正在迅速地遭到人類的干擾和破壞。森林無限制地採伐,草原的開墾,荒漠的過度放牧,熱帶的農業開發以及城市不斷擴大和大工程的建設等,使得許多地區生態平衡失調,有些地區的自然面貌已難以辨認。為了研究這些地區的自然資源和環境的特點,以便提出合理的利用和保護措施,不得不藉助於古代的文獻記載、考古材料、自然界殘留的某些特徵(諸如孑遺生物種類、土壤剖面、地貌類型等)和古生物學的研究資料,來推測已不復存在的自然界的原始面貌。由此可見,在各種自然地帶保留下來的、具有代表性的天然生態系統或原始景觀地段,都是極為珍貴的自然界的原始「本底」,它對於衡量人類活動結果的優劣,提供了評價的准則,同時也對探討某些自然地域生態系統和今後合理發展的方向指出了一條途徑,以便人類能夠按照需要而定向地控制其演化方向。
第二,自然保護區是各種生態系統以及生物物種的天然貯存庫。現今世界上物種的確切數量究竟是多少,直到目前還不十分清楚,盡管生物分類學家們在研究物種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但由於多種原因,迄今對生物種類還缺乏系統可靠的資料。目前認為世界物種為500~1000萬種,其中只有150萬種是在科學文獻中有記載的。人們從這些物種中獲取生活的原料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自新石器時代以來,人類的農業育種工作就一直把注意力集中於少數已被馴化或栽培的動植物種。現在育種家們發現要對現有品種進行改良和提高生產潛力,其難度愈來愈大。因此除了對現有少數的物種進行育種改良外,必須挖掘新的食物來源,從而又開始轉向到大自然豐富的寶庫中,尋找野生的物種資源。
人類利用生物物種的歷史證明,我們不能預言哪一種生物將對我們有用。有些似乎最無用的物種突然變成醫葯、工業、農業育種和科學研究方面有用的甚至是不可代替的原料,這方面的例子在國際和國內都是很多的。例如許多原始的、分布區局限的野生植物,它們本身的產量可能是很低的,但往往卻是培育抗病蟲害品種的唯一來源。利用野生的近緣植物培育出的矮稈小麥和水稻品種,曾使栽培方式起了革新作用,並使許多地方的產量大大提高。
近年來意外發現的犰狳和北極熊的科研價值,可作為保護野生動物種質的例子。犰狳是迄今所知人類以外唯一能患上麻瘋病的動物,這就為尋求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幫助。最近還發現北極熊的毛是罕見的高效吸熱器,這一新的發現,為設計並製造禦寒衣物及太陽能吸收器提供了寶貴的線索。
現在人們已知近半數的葯物首先是從自然物質,特別是野生生物中發現而製成的,尤其是中國,直接應用野生生物作為醫葯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但世界上迄今為止,僅對不到1/10的植物進行了這方面的調查。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的需求不斷提高,許多過去從未用過的野生物種,已陸續發現它們在工業、農業、醫葯以及軍事方面的新用途。但遺憾的是由於人為干擾和自然環境的改變,許多物種正在迅速地遭到滅絕。有些物種在未深入研究它們的用途之前,甚至有的還未來得及定名就瀕於滅絕或已經消失,其數量之大是極其驚人的。據一些野生生物學家統計,大約在35億年以前,地球開始有生物,從那以後,種類逐漸增多,最多時曾達1~2.5億種。其後,減少的速率逐漸加快,到現在只有500~1000萬種了。僅以鳥類來看,從1600~1900年的300年間,共有75種滅絕,但進入20世紀以來,每年就有一個種滅絕。現在,平均每天就有一種生物從地球上絕跡,甚至加快到每小時減少一種。有人估計,如果目前的趨勢不受抑制地繼續下去,那麼到20世紀末,當前生存在世界上的物種中至少有1/6將要滅絕。
自然保護區正是為人類保存了這些物種及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現在許多重要的動植物資源及完整的生態系統相繼被發現,就是在自然保護區中調查研究出來的。特別是目前世界上許多物種,由於環境的變化或人為的干擾,過去曾經一度繁茂分布,現在瀕臨滅絕的狀態。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合理的管理,將有助於這些生物的保護及其繁衍。從這個意義上說,自然保護區無疑是一個物種資源及生態系統的天然貯存庫。
第三,自然保護區是科學研究的天然實驗室。自然保護區里保持有完整的生態系統,豐富的物種、生物群落及其賴以生存的環境。這就為進行各種有關生態學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成為設立在大自然中的天然實驗室。由於自然保護區的長期性和天然性的特點,對於進行一些連續的系統的觀測和研究,准確地掌握天然生態系統中物種數量的變化、分布及其活動規律,對自然環境長期演變的監測以及珍稀物種的繁殖及馴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特別有利的條件。
第四,自然保護區是向群眾進行有關自然和自然保護宣傳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館和自然講壇。除少數為進行科研而設置的絕對保護地域外,一般保護區都可以接納一定數量的青少年、學生和旅遊者到保護區進行參觀游覽。通過在保護區內精心設計的導游路線和視聽工具,利用自然保護區這一天然的大課堂,增加人們的生物、地學的知識。自然保護區內通常都設有小型的展覽館,通過模型、圖片、錄音、錄象等設施,宣傳有關自然和自然保護的知識。因此人們把自然保護區又稱為活的自然博物館。
第五,某些自然保護區可為旅遊提供一定的場地。由於自然保護區保存了完好的生態系統和珍貴而稀有的動植物或地質剖面,對旅遊者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別是有些以保護天然風景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護區,更是旅遊者嚮往之地。在不破壞自然保護區的條件下,可劃出一定的地域有限制地開展旅遊事業。隨著人民物質生活的改善,自然保護區在這方面的潛在價值將日益明顯地表現出來。
第六,自然保護區由於保護了天然植被及其組成的生態系統,在改善環境、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持生態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河流上游、公路兩側及陡坡上劃出的水源涵養林,它是自然保護區的一種特殊類型,能直接起到環境保護的作用。當然,要維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僅靠少數幾個自然保護區是遠遠不夠的,但它卻是自然保護綜合措施網路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❷ 什麼是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就是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中的土壤、礦藏、氣候、地質和生物等。自然資源就是指土地資源、水利資源、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和以山水名勝、自然風光為主的旅遊資源等。自然保護區就是為了保護自然資源、瀕於滅絕的生物物種、自然歷史的遺產等,而人為劃定的、進行保護和管理的特殊區域。
自然保護區要對尚未開拓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綜合體進行保護。自然保護區按其保護的對象可分為動植物綜合性保護區和專業性保護區兩大類。綜合性保護區是對整體生態系統進行全面保護,例如:我國長白山、太白山等自然保護區。在這些保護區內,既保護具有特色的動植物,也保護土壤、水源、植被、岩洞等自然景觀;專業性保護區是以一些特定的動植物群落(如熱帶雨林等)、物種(大熊貓、水杉)、地區(鳥島、蛇島)、水域(水禽繁殖地及越冬地)等為保護對象,特別是對珍稀生物和瀕危動物的保護。例如:我國的大熊貓、東北虎、金絲猴等動物;植物方面有銀杉、珙桐等。
我國北京延慶縣的松山自然保護區,佔地6667公頃,主要保護對象是森林植被和野生動植物種。浙江省臨安縣西天目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珍稀樹種柳杉、金錢松、根杏等及一些珍貴野生動物。安徽省廣德縣揚子鱷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珍稀爬行動物揚子鱷及其棲息的環境。
建立自然保護區對於保護森林生態系統、保護瀕於滅絕的珍稀野生動物、改善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和促進科學研究,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❸ 自然保護區是為了保護什麼
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 (natural reserve)
自然保護區 為了保護珍貴和瀕危動、植物以及各種典型的生態系統,保護珍貴的地質剖面,為進行自然保護教育、科研和宣傳活動提供場所,並在指定的區域內開展旅遊和生產活動而劃定的特殊區域的總稱。又稱「自然禁伐禁獵區」(sanctuary),自然保護地(nature protected area)等。自然保護區往往是一些珍貴、稀有的動、植物種的集中分布區,候鳥繁殖、越冬或遷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飼養動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緣種的集中產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態系統;也常是風光綺麗的天然風景區,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質剖面、化石產地或冰川遺跡、岩溶、瀑布、溫泉、火山口以及隕石的所在地等。
沿革
世界各國劃出一定的范圍來保護珍貴的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已有很長的歷史淵源,但國際上一般都把1872年經美國政府批准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黃石公園看作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護區。20世紀以來自然保護區事業發展很快;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世界范圍內成立了許多國際機構,從事自然保護區的宣傳、協調和科研等工作,如「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劃」等。目前全世界自然保護區的數量和面積不斷增加,並成為一個國家文明與進步的象徵之一。中國古代就有樸素的自然保護思想,例如,《逸周書·大聚篇》就有:「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夏三月,川澤不入網罟,以成魚鱉之長。」的記載。官方有過封禁山林的措施,民間也經常自發地劃定一些不準樵採的地域,並制定出若干鄉規民約加以管理。此外,所謂「神木」、「風水林」、神山」、「龍山」等,雖帶有封建迷信色彩,但客觀上卻起到了保護自然的作用,有些已具有自然保護區的雛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建立自然保護區方面得到了發展。到1988年底,已建立各級自然保護區460處,其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2.4%。其中吉林省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廣東省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四川省卧龍自然保護區、貴州省梵凈山自然保護區、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自然保護區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與生物圈計劃」列為國際生物圈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的作用
①為人類提供研究自然生態系統的場所。
②提供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對於人類活動的後果,提供評價的准則。
③是各種生態研究的天然實驗室,便於進行連續、系統的長期觀測以及珍稀物種的繁殖、馴化的研究等。
④是宣傳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館。
⑤保護區中的部分地域可以開展旅遊活動。
⑥能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詳見:http://ke..com/view/30757.htm
❹ 自然保護區作用是什麼
自然保護區往往是一些珍貴、稀有的動、植物種的集中分布區,候鳥繁殖、越冬或遷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飼養動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緣種的集中產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態系統;也常是風光綺麗的天然風景區,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質剖面、化石產地或冰川遺跡、岩溶、瀑布、溫泉、火山口以及隕石的所在地等。中國建立自然保護區的目的是保護珍貴的、稀有的動物資源,以及保護代表不同自然地帶的自然環境的生態系統。還包括有特殊意義的文化遺跡等。
其意義在於:保留自然本底,它是今後在利用、改造自然中應循的途徑,為人們提供評價標准以及預計人類活動將會引起的後果;貯備物種,它是拯救瀕危生物物種的庇護所;科研、教育基地,它是研究各類生態系統的自然過程、各種生物的生態和生物學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實驗的場所;保留自然界的美學價值,它是人類健康、靈感和創作的源泉。自然保護區對促進國家的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科技文化事業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中國自然保護區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地方級自然保護區,地方級又包括省、市、縣三級自然保護區。此外,由於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備的條件不同,而有多種類型。按照保護的主要對象來劃分,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生物物種保護區和自然遺跡保護區3類;按照保護區的性質來劃分,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科研保護區、國家公園(即風景名勝區)、管理區和資源管理保護區4類。不管保護區的類型如何,其總體要求是以保護為主,在不影響保護的前提下,把科學研究、教育、生產和旅遊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它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
❺ 為什麼要建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有什麼用的》
建立自然保護區有其重大作用:自然保護區是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建立自然保護區有以下7個方面的重大作用:一是為人類提供研究自然生態系統的場所。二是提供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對於人類活動的後果,提供評價的准則。三是是各種生態研究的天然實驗室,便於進行連續、系統的長期觀測以及四是珍稀物種的繁殖、馴化的研究等。五是是宣傳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館。六是保護區中的部分地域可以開展旅遊活動。七是能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建立自然保護區有其重大意義:建立自然保護區有保護自然資源、貯備物種、開辟基地和美學價值等四個方面的意義:自然保護區保留了一定面積的各種類型的生態系統,可以為子孫後代留下天然的「本底」。這個天然的「本底」是今後在利用、改造自然時應遵循的途徑,為人們提供評價標准以及預計人類活動將會引起的後果。保護區是生物物種的貯備地,又可以稱為貯備庫。它也是拯救瀕危生物物種的庇護所。自然保護區是研究各類生態系統自然過程的基本規律、研究物種的生態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環境保護工作中觀察生態系統動態平衡、取得監測基準的地方。當然它也是教育實驗的好場所。自然界的美景能令人心曠神怡,而且良好的情緒可使人精神煥發,燃起生活和創造的熱情。所以自然界的美景是人類健康、靈感和創作的源泉。
❻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職能是什麼
1、宣傳、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林業和自然保護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
2、保護和發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做好護林防火工作,依法查處破壞區內生物資源和自然環境的違法行為及其責任人。
3、編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總體規劃,抓好自然保護區各項建設;制定管理規則和崗位責任制度,統一管理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和監督區內各項經營活動。
4、定期組織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調查,建立自然資源檔案制度;開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科學研究、科普宣傳教育,擴大對外科技交流,探索自然演變規律及合理利用、開發生物資源的科學途徑。
5、依法開展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和多種經營,增強保護區自我發展能力;扶持區內群眾發展經濟,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的關系,逐步建立自然保護區社區共管體系。
6、做好區內林地管理,完善界樁、界碑,穩定林地權屬。
7、承辦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職責及縣委、縣政府交辦的其它事項。
❼ 自然保護區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1.為人類提供研究自然生態系統的場所。
2.提供生態系統的天然「本底」。對於人類活動的後果,提供評價的准則。
3.是各種生態研究的天然實驗室,便於進行連續、系統的長期觀測以及珍稀物種的繁殖、馴化的 研究等。
4.是宣傳教育的活的自然博物館。
5.保護區中的部分地域可以開展旅遊活動。
6.能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❽ 什麼叫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指對一定面積的陸地或水體的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進行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區內嚴禁任何直接利用自然資源,嚴禁一切生產性經營活動。保護的對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瀕危動植物的主要分布區,水源涵養區,有特殊意義的地質構造、地質剖面和化石產地等。自然保護區不能有人為的直接干涉,任自然流程正常進行,包括特定時間內的-些自然作用,如自然火燒、群落自然演替、自然病蟲害、風暴、地震等。
❾ 什麼是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保護區有什麼意義
一般來說,自然保護區是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建立的以保護生物多樣性環境、地質構造以及水源等自然綜合體為核心的自然區域,在這塊區域內人的各種活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以使這一區域內的保護對象保持無人為干預的自然發展狀況。自然保護區不僅是一個國家的自然綜合體的陳列館和野生動植物的基因庫,而且是調劑環境的主力軍。所以,自然保護區的建設應該被看作是環境保護事業不可或缺的一項基礎建設工作,建立一個較為完備的自然保護區體系對一個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包含某個核心對象的陸地及水體為主要任務,所以,自然保護區應該保護的是有代表性的生態系統、珍稀瀕危動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區、水源涵養區、珍貴地質建造、地質剖面和化石產地等。一個國家的自然保護區體系,一般要求保護類型比較齊全、布局比較合理,這樣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才比較明顯。
一個管理和建設得較好的自然保護區體系,常常也是能夠直接產生持續的經濟效益的。國外許多保護區目前已在服務國家的生物醫學行業提供物種源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國這方面的例證也不少。
當然,我們應該看到,自然保護區產生經濟效益的方法和渠道迥異於通常的資源富集區,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更著重長期和宏觀的效益,對自然保護區的利用和開發,前提是保護,保護區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應該被放在首位,眼前的經濟效益不能作為保護區建設的工作重點。對這一點,世界發達國家莫不如是。
❿ 自然保護區具體指的是什麼
自然保護區是指對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義的自然遺跡等保護對象所在的陸地、陸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劃出一定面積予以特殊保護和管理的區域。自然保護區是一個泛稱,實際上,由於建立的目的、要求和本身所具備的條件不同,而有多種類型。按照保護的主要對象來劃分,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生態系統類型保護區、生物物種保護區和自然遺跡保護區3類;按照保護區的性質來劃分,自然保護區可以分為科研保護區、國家公園(即風景名勝區)、管理區和資源管理保護區4類。不管保護區的類型如何,其總體要求是以保護為主,在不影響保護的前提下,把科學研究、教育、生產和旅遊等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它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都得到充分展示。2016年1月13日~14日,就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河南小秦嶺、寧夏賀蘭山、山東長島、廣東丹霞山等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問題,環境保護部約談了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關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