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電磁頻譜資源徵用有哪些要求
擴展閱讀

電磁頻譜資源徵用有哪些要求

發布時間: 2022-07-11 02:34:50

1. 電磁頻譜監測的基本環節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2-30

2. 那位高人告訴小弟我什麼是電磁波的頻譜

沒有頻譜的概念,所謂頻譜你可以理解為在某一應用目的下有效電磁波的頻率范圍。
比如,我們規定100-500赫茲是民用的,那麼也就是說,對於所有民用無線通信的人來說電磁波頻譜就是100-500,這個范圍其實是一直資源,假如說兩個個正常的通信需要用一個赫茲的差別才能被正確識別而沒有干擾,那我們民用無線通信頻譜就只能容納400個站點。這里的頻譜指的是一種資源,無形的資源。又好像汽車牌號,5位自然數,那就有最大100000個容納量,又好像跑道一樣,為了讓運動員不互相干擾就劃了1。5米寬的跑道,如果有8條道,那就說道譜是8,呵呵。

3. 電磁頻譜是一種自然資源,又是一種無形的特殊資源,是(+)的戰略資源,屬國家所有

摘要 您好!括弧里填寫:促進國家發展、推動社會進步

4. 復雜電磁環境下電磁頻譜管理

加把油再好好找找首先建議你先列一個提綱,明確自己的目標,到底方向在哪裡,想寫什麼,其實這是很重要的,即使你覺得你很難寫出一整篇論文,或者想用拼湊的方式完成論文,都必須要先明確你的論文想說什麼。
論文的內容都不清楚,又如何去找資料呢?

其次中國的畢業論文,就一大抄,我看過這么多網站,比較欣賞的有學生大(studa),感覺那裡做的還不錯,還有 http://www.papersempire.com/,其餘的不予評價。
當然,最好就是你自己寫,資料其實不必找別人的論文,既然是抄,你又明確了自己想寫什麼,那抄別的資料,新聞評論,各種論述也是一樣,最關鍵的是拼湊的技巧。其實別人的論文,大部分也是從各方各面抄來的而已,主題一明確,就好抄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無論什麼論文,最好能有自己的觀點,即使只是一點點,或者比較淺顯的觀點,也是很好的,會顯得新鮮,有創造性,容易得到老師的好評。

怎樣寫論文
在整個讀研的過程中,你需要寫一到兩篇(這取決於你所在系的規定)畢業論文,以獲得PhD或者MS。
勤於寫作不僅僅給你練習的機會。
學術的規則就是要麼發表,要麼腐爛。在很多領域和學校,這通常開始於
你成為一名教授時,但是我們實驗室的很多研究生畢業之前就已經開始發表論文了。
鼓勵發表和分發論文是很好的政策。
寫下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調整思路的方式。你會經常地發現自以為很完美的想法一旦寫下來就顯得語無倫次。
如果你工作的目的是不僅為自己還要為他人服務,就必須把它發表。這也
是研究的基本責任。如果你寫得精彩,會有更多的人來了解你的工作。
AI但憑單打獨斗是很難做的,你需要經常地從他人那裡獲得反饋。對你的
論文作評論就是最重要的一種形式。任何事情,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閱讀有關如何寫作的書籍。Strunk和White的《Elements of Style》對基
本的應該如何不應該如何做了介紹。Claire的《The MLA』s Line By Line》(Houghton
Mifflin)是有關在句子級別如何編輯的書籍。Jacques Barzun的《Simple and Direct
: A Rhetoric for Writers》(Harper and Row, 1985)是有關如何作文的。
寫論文時,讀讀那些寫作高超的書,並思考作者的句法運用。你會發現不
知不覺地,你已經吸收了作者的風格。
要成為寫作高手,需要付出頗多,歷經數年,期間還要忍受和認真對待他
人的批評。除此之外,並無捷徑可走。
寫作有時候是很痛苦的,看起來好像是從「實際的」工作中分心了。但如
果你已經掌握了寫作技巧,寫起來會很快。而且如果你把寫作當作一門藝術的話,你
能從中得到很多樂趣。
你肯定會遇到思路阻塞的情況,這有很多的可能原因,沒有一定可以避免
的方法。追求完美可能導致思路阻塞:無論開始寫什麼,總覺得不夠好。要理解寫作
是一個調試的過程。先寫一個草稿,然後返回修訂。寫草稿有助於理順思路,如果寫
不出來正文,那就寫個大綱。逐步對之細化,直到已經很容易寫出子部分的內容。如
果連草稿也寫不出來,隱藏掉正在寫作的所有窗口,然後隨便輸入自己腦袋裡想到的
東西,即使看起來好像是垃圾。當你已經寫出了很多文本後,重新打開窗口,將剛才
寫的東西編輯進去。
另外一個錯誤是以為可以將所有的內容依次寫出。通常你應該將論文的核心內容
寫出來,最後才是介紹部分。引起作者思路阻塞的另一個原因是不切實際的以為寫作
是很容易的事情。寫作是耗時耗力的,如果發現自己每天只能寫一頁,也不要放棄。
完美主義可能會導致對本來已經足夠好的論文還在不停地打磨。這是浪費
時間。(這也是一種有意無意之間逃避做研究的表現)。將論文看作你與本領域其他
人交談時的一句話。在交談中,並不是每一句話都是完美的。很少有人會期待自己的
某次談話就是全部的故事,是與對方的最後一次交流。
寫信是一種很好的練習。很多技術論文,如果其風格更類似於給朋友的信
,那麼會有很大的提高。堅持記日記也是練習寫作的方法(也會使你試驗更多的文體
,不僅僅是技術論文)。這兩種方法還有其它的實質作用。
一個常見的陷阱是花很多時間去追求修辭而不是內容。要避免這樣。LaTeX
並非完美,但是它有很多你所需的修飾語。如果這還不夠,還可從其他從事這一研究
的人那裡借用一些詞語用法。很多站點(例如MIT)維護了一個寫作修辭的庫。
清楚自己要表達什麼。這是清楚的寫作中最難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你寫了
拙劣的東西,且不知道如何修改,這很有可能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要說什麼。一旦搞
清楚了自己要說什麼,說就行了。
論文的寫作要有利於讀者查找到你所做的工作。無論是段落的組織還是通
篇的組織,都要將最核心的部分放在前面。要精心寫作摘要。確保摘要已經反映出你
的好思路是什麼。確保自己明白自己的創新點是什麼,然後用幾句話表達出來。太多
的論文摘要只是一般性地介紹論文,說是有一個好思路,卻不說是什麼。
不要用大話來販賣你的工作。你的讀者都是很優秀的人,正直且自尊。與
之相反,也不要為自己的工作道歉或者進行消減。
有時候你意識到某個子句、句子或者段落不夠好,卻不知道如何修改。這
是因為你鑽到死胡同里出不來了。你需要返回重寫這一部分。現實中這種情況很少發
生。
確保自己的論文中有中心思想。如果你的程序在10毫秒內解決了問題X,告
訴讀者你是如何辦到的。不要只是解釋呢的系統是如何構建的,是做什麼的,還要解
釋其工作原理和價值所在。
寫作是給人看的,而不是機器。因此光觀點正確是不行的,還要易懂。不
要靠讀者自己去推理,除非是最明顯的推論。如果你在第七頁的腳註上解釋了某個小
玩意的工作原理,接著在第二十三頁沒有進一步解釋就引用了它,此時如果讀者感到
困惑一點都不值得奇怪。正式的論文要寫清楚是很難的。不要模仿數學領域的文獻,
它們的標準是盡可能少的解釋,使讀者感到越困難越好。這並不適用於AI。
寫完一篇論文後,刪掉第一段或者頭幾句話。你會發現那是與內容無關的
一般性話語,更好的介紹語句在第一段最後或者第二段的開頭。
如果你等做完所有的工作後才開始寫作,會失去很多。一旦開始了某個科研項目
,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寫作解釋當前工作進展或者每幾個月學習所得的非正式論文。
從你的研究筆記中的記載開始。花兩天的時間寫下來——如果你花的時間更長,說明
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將論文與你的朋友分享。寫的是草稿——不是為了被引用的那
種。將論文復制數十份,送給那些感興趣的人(包括你的導師)。與寫正式論文相比
,這樣做具有很多相同的好處(評論,理清思路,寫作練習等等),而且從某種意義
上講,付出無需那麼多。經常地,如果你做得不錯,這些非正式論文以後可以作為正
式論文的骨幹內容,也就是從AI實驗室的Working Paper成為一篇期刊文章。
一旦你成為Secret Paper Passing Network的成員,會有很多人給你寄論文拷貝
要求評論。獲得他人對自己的論文的評論是很有價值的。因此你評論的論文越多,你
獲得支持就越多,也會收到更多人對你論文的評論。不僅如此,學習評價別人的論文
有助你的選擇。
為論文寫有用的評論是一門藝術。
要寫出有用的評論,需要讀兩遍論文。第一遍了解其思想,第二遍開始作
評論。
如果某人在論文中屢次犯同一錯誤,不要每次都標記出來。而是要弄清楚
模式是什麼,他為什麼這樣做,對此還可以做什麼,然後在第一頁清晰地指出或者私
下交流。
論文的作者在合並你的評論時,將會遵循最小修改的原則。如果可以,就
只修改一個詞,不行再修改一個片語,再不行才修改整個句子。如果他的論文中某些
拙劣之處使得他必須修改整個段落,整個小節甚至整篇論文的組織,要用大字體的字
母指出來,這樣他才不會忽視。
不要在論文寫毀滅性的批評如「垃圾」。這對於作者毫無幫助。花時間提
出建設性的建議。要設身處地地為作者著想。
評論有很多種。有對表達的評論,有對內容的評論。對表達的評論也可以很不同
,可以是校對打字稿,標點,拼寫錯誤,字詞丟失等。應該學一些標準的編輯符號。
還可以是校正語法,修辭,以及混亂不清楚的段落。通常人們會持續地犯同一語法錯
誤,因此需要花時間明確地指出。接下來是對組織結構的評論:不同程度(子句,句
子,段落,小節乃至一章)的次序混亂,冗餘,無關的內容,以及丟失論點。
很難描述對內容進行評論的特徵。你可能建議作者擴展自己的想法,考慮某個問
題,錯誤,潛在的問題,表達贊美等。「因為Y,你應該讀X」是一種總是有用的評論。
當被要求對論文作評論時,你首先想弄清楚哪種評論更有用。對於早期的論文草稿,
需要你主要對內容和論文的組織結構作評論;對於最終的草稿,需要你主要評論表達
的細節。注意,作為一種禮貌,在要求別人評論之前,應首先用拼寫檢查器對自己的
論文進行檢查。
你無須接受所有的意見,但是必須都認真對待。將論文的部分內容裁掉是挺令人
痛心的,但往往也提高了論文的水平。你經常會發現某個意見確實指出了問題,但是
解決方法你覺得不可接受,那麼就去尋找第三條道路。
要多發表論文,這其實比想像中的容易。基本上,AI出版物評審者評審論文的標
準是:(a)有新意;(b)在某些方面,符合標准。看看IJCAI的會議錄,你會發現論文錄
取的標准相當低。這種情況由於評審過程本身固有的隨機性而變得更糟糕了。所以一
個發表論文的訣竅是不停地試。
確保論文可讀性比較好。論文被拒絕的原因,除了沒有意義之外,就是無
法理解或者組織糟糕。
論文在投往期刊之前,應該交流一段時間,並根據反饋的評論進行適當的
修訂。要抵制那種急匆匆地把結果投往期刊的做法。在AI領域,沒有競賽,而且不管
怎麼說,出版周期的延遲要大大超過對草稿進行評論的時間。
讀一讀你想投稿的期刊或者會議的過刊,確保自己論文的風格和內容是適合的。
很多出版物都有一頁左右的「作者投稿須知」,仔細看看。
主要的會議都會在被接收的論文中評出內容和表達俱佳的獲獎論文,仔細
研究研究。
通常是向會議投交一篇篇幅比較短的有關部分工作內容的早期報告,然後
再往期刊投交一份篇幅長的最終的正式論文。
論文被決絕了——千萬不要沮喪灰心。
期刊和會議的論文評審過程存在很大的不同。為了節省時間,會議論文的
評審必須迅速,沒有時間細究或者交流。如果你被拒絕了,你就失敗了。但期
刊論文則不同,你可以經常地與編輯爭辯,通過編輯與評審人爭辯。
評審人一般都會對你有幫助的。如果你收到了令人生厭的評審報告,應該
向大會的程序主席或者編輯投訴。不能期望可以從會議論文評審人的報告那裡
得到多少反饋。但對於期刊論文,往往可以得到非常棒的建議。你不必完全按
照評審報告的建議去做,但是,如果你不按照報告去做,那麼就必須解釋原因
,並且要意識到這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負面評價。不管怎麼樣,無論是哪種的
評審,作為評審者都要有禮貌。因為在餘下的職業生涯中,你將會與被評審者
在一個學術圈子裡。
MIT AI Lab Memos大體上是或者接近發表的水平。實際上,Technical
Reports基本上都是這些Memos的修訂版本。Working Papers則更不正式,這是
很好的將自己的論文分發給同事們的方法。要出版這些內部文件,只需到
Publications Office(在活動樓八層)領一份表格,並有兩位教員簽字即可。
就像其它的科研活動一樣,論文寫作所花的時間總是比期望的要高。論文
的發表在耗費時間這個問題上則更嚴重。當你完成了一篇論文,投出去,等待
發表。數月後,論文以及評論被返回來。你不得不對論文進行修改。然後又是
幾個月,才返回對你的修改的確認。如果你同時發表了該論文的不同形式,如
有一篇短的投會議,一篇長的投期刊,這樣的過程將反復數個回合。結果有可
能是當你已經厭倦了,研究主題也已經令人生厭後數年,你仍然在修改那篇論
文。這啟示我們:不要去做那些需要熱情投入但是很難發表論文的研究——苦
不堪言。

5. 電磁輻射的國家標准

《電磁輻射防護規定》(GB8702-88),確定了電磁輻射的國家標準是:在30-3000MHz的頻率范圍內,公眾照射在一天24小時內,環境電磁輻射場的場量參數在任意連續6min內的平均值不超過0.4W/m2

舉例說,正在發射訊號的射頻天線所發出的移動電荷,便會產生電磁能量。電磁「頻譜」包括形形色色的電磁輻射,從極低頻的電磁輻射至極高頻的電磁輻射。

兩者之間還有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和 紫外光等。電磁頻譜中射頻部分的一 般定義,是指頻率約由3千赫至300吉赫 的輻射。有些電磁輻射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

我國的電磁環境標准制定原則

ICNIRP關於電磁輻射曝露限值的推薦標准,是在熱效應和即時效應的科學數據基礎上制定的。推薦給各個國家參考。世界各國參考該標准制定了等於或嚴於該標準的國家標准。我國電磁環境標準的制定,採取國際上對未知因素可能產生不利影響而推薦的「謹慎的預防原則」,參考ICNIRP標准並留有一定裕量,制定了比ICNIRP曝露限值更嚴格的標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電磁輻射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