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組織開發幼兒園的樹資源
擴展閱讀
石油醚適用於什麼膠墊 2024-04-20 08:37:34

如何組織開發幼兒園的樹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7-06 15:21:31

1. 如何做好幼兒園資源整合

●利用自然環境資源,開展教育活動
我們在院內安裝了各種大型器械,修建了塑膠操場、體育走廊、游泳館等,為幼兒開展體育鍛煉創造了條件。多年來,我們堅持每周舉行體育大會。教師經常帶領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休育游戲活動。孩子們可以滑旱冰、玩沙、玩水、走粉胎、攀岩,或者去北海公園遠足。這些活動培養了幼兒感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增強了體質,鍛煉了意志。更具特色的是,我們在游戲中開展了「大帶小」活動。教師引導大班孩子與中小班孩子自願結成好朋友,從而培養了孩子的互助與交往能力。
我們還在院內飼養了+余種鳥類,此外還有松鼠、兔子、刺猜等小動物。許多野鴨也來此覓食,許多野鳥也來此安家。對這些小動物,孩子們接觸多了,觀察多了,提出的問題和引發的思考也就多了。於是,教師就抓住機會,引導孩子開展多種活動。例如,中一班的大同近來對樹上的鳥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只要有空就去看看有沒有小鳥飛進去。看了幾天之後,他就讓媽媽找人做了一個精緻的鳥窩帶到幼兒園來了。小朋友們看見大同帶來的鳥窩,便圍攏過來問個不停。原來大同一連幾天也沒有見一隻小鳥回窩,以為是原來的鳥窩太破了,小鳥不願回來,所以想給小鳥准備一個漂亮的新家。就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開展了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鳥窩的活動。活動中,孩子們自發地分工合作,每個人都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了對小鳥的愛。
幼兒園的樹木種類繁多。可到底有多少種,多少株呢?這是孩子們在戶外開展「樹」的寫生活動中產生的疑l問。帶著這個疑問,孩子們以小組的形式,用他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統計了全園樹木的種類和數量,查明了分布的位置,畫出了幼兒園的地形圖,並把這些樹標在了地圖上。他們統計出的數字-70種126棵樹,與實際相差無幾;他們集體繪制的全園地形圖,准確標出了各個院落、各個班級以及每一裸樹的位置。通過活動,孩子們認識了各種樹木花草,學會了看地圖、畫地圖,懂得了丈量與統計,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分工合作,學會了學習,學會了關心自己生存的環境。·
●利用來賓資諫,培養交往能力
作為北京市示範幼兒園,我園每年要接待大量的國內外來賓。對來自祖國各地、世界各地的來賓,孩子們能主動與他們攀談,請他們介紹各地的自然風光、風土人情,和他們互贈禮物、建立友誼。來賓們都稱贊這里的孩子活潑、開朗、大方,樂意與人交往。
來賓來這里參觀、訪問、學習、交流,也成為了我們的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有一次,從貴州來了三位代培教師,要在這里和孩子們共同生活、學習三個月。她們來的時候,為幼兒園帶來了貴州特產:』蠟染壁畫。當她們把這珍貴的禮物送到園長辦公室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是:禮物如果放在班上供孩子們欣賞,會發揮更大的教育作用。果然,孩子們被這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藝術作品深深地吸引往了。面對新老師和新老師帶來的禮物,孩子們對貴州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教師緊緊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在貴州來的老師的參與下,及時開展了認識貴州的活動。孩子們在地圖上標出了貴州的地理位置,了解了貴州的民族、特產、名勝,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利用社區資源.帶孩子走向社會
我園地處市中心,周邊環境也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在走向社會的活動中,孩子們豐富了社會經驗,增長了見識,使多種能力得到了發展。
有一次,孩子們去天安門廣場參加升旗儀式。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庄嚴的國歌響徹廣場的時候,孩子們對國旗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但與此同時,他們也發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比如,在廣場上有人依然在忙著放風箏,馬路上的車輛依然來來往往。孩子們認為這種現象是一種對國旗的不尊重。回來後,孩子們紛紛發表一意見,一致認為應該杜絕這種現象。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給天安門廣場管理處寫信,提出了他們的建議:在升旗期間,廣場上的行人都應該立正,行注目禮;汽車也應該停下來,待升旗儀式結束後再行駛。孩子們的純真和熱情,以及對社會生活的關注,深深感動了有關方面的領導。不久,天安門廣場管理處的負責同志親筆給孩子們寫了回信,對孩子們的建議一一給予了認真的答復,並表達了對孩子們的感謝。這次活動增強了孩子們參與社會生活的自信,增強了孩子們做社會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的意識。
●利用專家和.園內教師資源.提高自身素質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師素質的提高除了自身努力之外,也離不開專家的指導和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
多年來,我園堅持參加科研活動。尤其是北師大馮曉霞教授主持的北京市「九五」重點課題「幼兒主體性發展與教育」,使我園教師受益匪淺。「+五」期間,我們除了在馮教授的帶領下繼續深人開展「促進幼兒主體性的幼兒園課程與教學研究」以外,還將作為實驗園,參加由中央教科所劉占蘭博士擔綱的國家教育部「十五」重點科研課題「改善在職幼兒教師培切阻程與方式的研究」。此外,我們還獨立承擔了北京市教科所「十五」課題「通過園內保教研究,提高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研究」。在專家的指導下,研究活動的開展對我園的教育教學、師資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各課題活動的觀摩研討、同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如幼兒園經常組織老師們開展觀摩活動,同時圍繞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研討。在研討的過程中,大家以誠相待,談自己的活動設想、,心得體會、困惑與不解,幫他人解疑難、出主意、提建議,甚至就一些問題、看法相互「爭執」,進行思想碰撞。老師們感到,一次研討就是一次合作學習,大家相互啟發,不僅開闊了思路,加深了對一些問題的認識,而且提高了教育技能。
幼兒園有濃厚的教育研究氛圍,教師們對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有迫切的需要,和幼兒園積極為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是分不開的。幼兒園經常組織專門的學習交流活動、青年新秀評選活動、各種專題研討活動。當然,老師們也都能自覺加強學習,如大家利用業余時間主動到優秀教師的班上去看活動,然後共同研究。
總之,我們要本著「傾心於孩子的今天,著眼於孩子的明天」的辦園宗旨,積極地利用和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2. 結合實例談談幼兒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問題提出 幼兒教育資源是直接或間接影響幼兒教育,有利於實現幼兒教育目標,促進幼兒發展的各種因素。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但是筆者在幼兒園的見習中,認真觀察有關幼兒園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方面之後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1、利用的最多的是幼兒園園內、社區、節日文化的教育資源 2、自然資源、歷史名勝資源、民間藝術資源已經有納入到幼兒園課程資源建設中並做了不少實踐與嘗試,但在具體的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仍處於探索階段,而且普遍存在諸如開發與利用園外資源流於形式,資源開發不夠全面與比較零散,缺乏科學的整合模式等問題。本文就針對如何有效地把以上幾種源整合到現有的幼兒園課程資源之中,為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做一探討。 二、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老師從安全的角度出發,在組織幼兒的活動時,很少將幼兒帶出幼兒園的大門,讓幼兒走進大自然中、體驗自然、親近自然。因此,幼兒很難在大自然中獲得有意的生活經驗。我國著名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要擴大兒童眼界,豐富兒童,要指導兒童向大自然、大社會取教在這廣闊里,有著內容極其豐富、生動形象、富有生命力的活,這對於兒童認識自然、了社會具有無法替代的用。」 可見,大自然為教育提供了廣闊的資源。我國的幼兒教育家陶行知主張:「生活教育即以社會為學校,自然教室的范圍,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天地間。 確實,大自然為兒童提供了認識世界的環境,是他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源泉。 (一)帶領幼兒走進自然,認識自然、體驗自然、親近自然並融人自然 1、從根據季節的變化充分挖掘這一自然資源。 如在泉州,春天可以帶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尋找春天,觀賞森林公園五彩繽紛的桃花、泉州的市花「刺桐花」等等有代表性的花卉或只植物讓孩子們感受春天的氣息、春天的黯然生機。夏天,可以帶孩子們到東湖公園、或是西湖觀賞亭亭玉立的荷花或是在綠蔭地下暢想、講故事、聽故事。同時泉州也是一個沿海城市,教師還可以帶領孩子們到海邊、築沙堡、玩泥巴、撿貝殼石子、看海浪漁船。秋天,天高雲淡,是收獲的季節,也是色彩最豐富的時候,看漫天飛舞的各色樹葉,聽一地金黃的落葉踩在腳下的沙沙聲,還可以帶孩子們到果園參觀,到田間秋收,感受秋天的沉甸甸、喜洋洋。冬天,雪花翩翩飛舞,大地銀裝素裹,可以讓孩子們到戶外堆雪人、打雪仗。體驗下雪的快樂。 2、利用自然中的天然材料 自然界中的草一木、一土一石都可以成為激發兒童創作靈感的有用材料,一片葉子,一根樹枝,一把細沙,一顆石子,是兒認識、探索世界的憑借,也是他們進行操作和創造的絕材料。不同的天然材料具有不同屬性、質感,以及不同肌理效果。能給兒童帶來不同啟示。我們可以和孩子一收集周圍環境中的天然材料:石頭、樹葉、貝殼、蔬菜瓜果……讓孩子動手動腦進行操作、創造。如,秋天的樹葉,在語言活動中,是兒童發揮想像力創故事、兒歌的素材。在科學活動中,樹葉可以用來排序分類、比較。各種各樣的樹葉,在美工活動中可以作為種圖案的創作材料,製作出形象生動的圖案。同樣,石頭種子、貝殼等都是孩子們探索、創作活動的材料。兒童操作天然材料的過程中,了解了不同物質的特性,獲得豐富的感性經驗,體驗到了創作的樂趣。 二)在自然角和種植區中創設富有自然氣息教育環境 首先,在幼兒園中種植各種植物,供幼兒觀察、認識、游戲。這些植物應該是發芽周期短、生長迅速、變化顯著的花卉、樹木,這樣有利於兒童感受到季節的變化。其次,開辟種植園,讓兒童參加種植蔬菜、瓜果,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此外,還應在幼兒園飼養一些小動物,如小蝌蚪、小金魚、烏龜,供幼兒觀察、探究。 三、歷史名勝資源開發與利用 在幼兒園的見習中,幼兒園因為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影響,在對歷史名勝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上不是很多,而這些歷史名勝生動形象,是幼兒教育不可多得的寶貴的豐富資源。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講過:「幼稚園的程可以用自然、社會為中心」,「兒童的環境不外兩種:一種是自然的環境;一種是社會的環境。自然的環境就是各種動植物的現象。社會的環境就人、家庭、集社、市廛 等類的交往。」歷史名勝多歷史、自然、人文、社交等綜合特點,充分利用史名勝的這一綜合特點對於幼兒的德育、智力、育、體育的開發都是大有裨益的。 (一)結合當地特有的歷史名勝來開發教育資源 如,泉州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城市、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因而泉州擁有豐富的歷史名勝資源。如,開元寺、關帝廟、天後宮、東西塔、閩台緣博物館、鄭和下西洋的雕塑等等都是歷史文物建築。還有泉州著名的山川如,清源山、大坪山等都是幼兒園很好的教育資源。這些教育資源在幼兒教育中的功能,首先他具有節約教育成本的功能。其次有實物展示的功能和美學教育的功能。最後有文明社交教育和鍛煉幼兒體能技術的功能[]。因而幼兒的德育、智力、育、體育的開發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們知道幼兒的思維是直觀形象的,幼兒對事物的認識是直接體驗的。 有條件的話可以組織幼兒參觀、體驗這些歷史名勝建築,老師可以靜心策劃一些歷史故事,講述給孩子們聽,也可以作為孩子們的導游,向孩子們進行介紹文物建築、名人的故事。這樣孩子不僅有情感上的體驗、還有知識上的收獲。 (二)利用歷史名勝資源進行幼兒教育是需要的問題 組織幼兒去歷史名勝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雖然是一個非常有益的事,但也是一項非常細致、復雜的工作。一是由於歷史名勝大多是旅遊勝地,風光雖好但地形復雜,稍不留神就會發生危險;二是歷史名勝遊客眾多,人員成份復雜,組織不好容易發生幼兒走失情況;三是歷史名勝大多是文物保護重地和自然保護區,兒年齡小,控能力差,管不好容易發生在文物古跡上亂塗亂畫,在自然園林中遊玩時,生摘花、折草的現象。為此,組幼兒去歷史名勝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時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實踐教學前老師要對每次幼兒行走的路線進行精心的設計。確定出每個教學重點區域和重點引導幼兒實踐科目的內容、時間和目標。盡可能得做到「幼兒在無意中學」,「我在有意中教」。 2、每次實踐教學時最好有保健醫生與同行。帶遊玩,證幼兒的安全。 3、在遊人較多的地方組織幼兒活動時,盡能地組織幼兒手拉手排成路縱隊行走,以防止幼兒走失。 4、每次實踐教學前都要事先找好廁所的位置,幼兒需上廁所時一定要有一名老師引導、跟隨。不能讓幼兒亂拉亂尿,又不能讓幼兒在解手時發意外。 5、要注意利用社會實踐培養幼兒的社會意識公共道德意識。教育幼 四、民間藝術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它包括的內容十分豐富,有民間文學、民間音樂和民間美術等。民間藝術能培養幼兒敏銳的感知能力、豐富的想像力、透徹的理解力,能帶給他們以真的啟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 因而民間藝術資源對於提高幼兒教育質量具有重要作用。 當前有很多幼兒園已經意識到民間藝術對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的價值和重要意義,開展了幼兒民間藝術教育,努力創設民間藝術教育的環境,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依據民間藝術教育的目標、內容,充分挖掘、精心創設與民間藝術教育相適應的環境資源。例如幼兒園的藝術教育活動中,試圖探索如何使幼兒對戲劇、工藝、腰鼓、木偶剪紙、染紙、中國結、泥

3. 怎樣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

(一) 利用農村自然物。
大自然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物質世界。農村的自然物很多很多,可以說每一樣都有著它極好的價值,只要我們去充分的挖掘它、利用它。它將成為極好的美術創作材料和內容。
1、泥土的運用
泥土是農村中最豐富、最富變幻的一種自然資源;可以說在農村是隨處可見的,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隱含著不可估量教育價值。首先從他的功用看,可設計讓幼兒進行搓、捏、壓
等動作練習。其次,可以幼兒在探索操作中研究水與泥的比例關系以便更好的塑造東西,再次,可以拓寬到泥土製品等等。如:玩「泥和水」找朋友的游戲,因為孩子都喜歡玩泥巴,在玩的過程中會發現水加得太多或太少都捏不攏,這是為什麼呢?孩子們就會有探索的興趣,通過探索也就掌握了水與泥的比例知識,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充分展開想像,捏造各種泥塑作品。
2、種子的利用
農村具有豐富的種子資源,可以說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今年用完明年又會有。種子可分為農作物(稻穀、小麥、米、玉米、各種菜子);蔬菜作物(花生、絲瓜子、芝麻、黃豆、綠豆、花生、玉米、扁豆、刀豆、虹豆)種子不但可以裝飾物體,做種子畫,還可以進行分類、探索聲音等多種用途。如:玩「給瓶子娃娃戴帽子」,讓幼兒把大小、顏色不同的塑料瓶集中在一起,瓶身與瓶蓋分開,並在瓶蓋和瓶身上貼上數量不一的實物圖片點子或數字,要求幼兒為瓶身與瓶蓋配對,再讓幼兒接瓶子身上物體的數字,放上一些種子,這樣就有數字與實物,數字與點子,點子與圖片的訓練,又有按數量取物與物體的多少和聲音不同的探索。
3、蔬菜水果的利用:
蔬菜是農村一年四季都有的農作物,夏天是瓜果水果成熟的季節,而秋天正是各類水果豐收的季節。這些五顏六色蔬菜水果真是孩子活動的好材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南瓜、黃瓜、茄子、土豆、紅薯等一些蔬菜,添加一些輔助品,塑造一些活潑可愛的蔬菜娃娃。製作蔬菜拼盤,水果拼盤。
4、自然物的作用
在農村各種自然物到處可見,蘆葉、茭白葉、蘆秫葉、樹葉,還有常被廢棄的稻草等,這些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可真是件寶呀。不僅可以培養他們動手能力如包東西,製作小製作,裝飾物品,還可以發揮孩子的創造力。如:取新鮮蘆秫若干,去葉一片一片分好,請幼兒均勻撕成八次,用剪刀把它剪尖,再播在蘆秫上這樣一隻可愛的蘆秫燈籠便做好了,即可以裝飾教室,又可以獲得成就感。
5、碎布的應用
碎布質地柔軟溫和,可塑造性強。又不用花費錢,農村大部分家庭都有;不但可用來製作可愛造型的布玩具,還可以進行印染、扎染、臘染。如:利用碎布料做成小衣服、小衣褲。讓幼兒給小寶寶穿脫衣服,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二) 利用農村自然景色。
在農村這個廣闊的天地里,五彩繽紛的景物隨處可見。碧綠的麥苗,金黃的油菜花,小河裡鴨子結伴而行,使人賞心悅目,而對於身在此景中的農村孩子來說,正是美術創作的一個大好天地。
春天,萬物復甦,小草開始探出了腦袋,樹枝上長出了嫩芽,花兒們也爭相開放,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里,領著孩子,帶上他們的畫板,讓他們翱遊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去尋找春天,去感受春天。將他們看到的、聽到的用畫筆畫下來。從他們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燕子歸來」、「蝌蚪寶寶的出生」、「春江水暖鴨先知」、「樹寶寶長頭發了」等等,這些作品可以讓孩子們感受到春天來了,它就在我們的身邊。還可以在美工區角中放上了貝殼、螺絲、樹枝、花瓣等,讓幼兒裝飾成盆景;放上了竹枝、竹片等,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自製風箏,看著自己製作的風箏飛上了天,孩子們歡呼雀躍。
夏天,到處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小樹在一天天長高,小麥已經成熟了,鳥寶寶們出生了,大蒜已開始長出了蒜苗。這些對於我們來說,是經常看到而又忽略的事。但在充滿好奇的孩子們眼裡,這些是顯得那麼的神奇。每天孩子們都會用他們的小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事物,我們可以鼓勵他們用圖畫將這些變化記錄下來。於是,一幅幅新的作品又誕生了。如「菜寶寶的經歷」、「比高低」、 「知了流浪記」、「毛毛蟲和蝴蝶」、「蒜寶寶的小辮子」等,每一幅作品都包含了孩子們對生命的熱愛。田野里瓜果累累,長的龍豆、圓的西瓜、扁的扁豆,紫的葡萄、綠的黃瓜、紅的辣椒,真可謂形狀各異、五彩繽紛,將這些形狀各異、五彩繽紛的水果蔬菜放在美工區中,讓幼兒裝飾成各種人物、動物、小玩具等,既好玩,又可以裝飾教室。
秋天,意味著豐收。那高高的草垛,曬滿了稻穀的水泥場,被風吹亂的稻草殼,在孩子們的眼裡都是那麼的美。我們領著孩子到田野里,去看大片大片金黃的水稻,沉甸甸的稻穗,體驗豐收的快樂。我們領著孩子到果園里去,去看那掛滿了枝頭,又圓又大的水果。讓他們去採摘,去品嘗,去感受勞動的快樂,豐收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畫出一幅幅真實而又生動的作品。我們領著孩子到樹林里去,看看小樹的挺拔,聽聽小鳥的叫聲,找找被人遺望的野花。回去後,這些又成了孩子們創作的源泉。還可以將玉米、赤豆、黃豆、稻子等自然物運用到裝飾畫中去,通過拼貼、添畫、串連等形式,將它們做成了漂亮的衣服、掛毯、小包和首飾等。
冬天,當西北風呼呼刮來的時侯,孩子們則帶著畫板、畫筆在找冬爺爺。而他們找到的冬爺爺也是不同的。穿著厚厚的大衣里有冬爺爺,飄著的雪花里有冬爺爺,結著冰的小河裡有冬爺爺,落滿了霜的大地里有冬爺爺,沉睡的麥苗里有冬爺爺,就連堆滿雪的草垛里也藏著冬爺爺。萬物簫條,田野里到處是枯葉、草梗,不過,這也是進行美術創造的好材料,用撿來的枯葉、草梗粘貼成鳥窩,用稻草編、紮成了小動物等。三九嚴寒小河裡結了冰,還可以把冰放在美工區內,用麥管吹成各種造型。
(三) 利用農村風俗。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頗具生活氣息,風采各異的民間風俗。如:娶親時的熱鬧,過新年的喜氣洋洋,正月的合家團聚,春天裡放風箏,端午節吃棕子等等,這些是孩子們所熟悉而又
喜歡的風俗。遠比那些聖誕節,生日Party來的親切。於是我們就鼓勵孩子把這些風俗帶到我們的教室里來,讓他們來玩,來做,來感受。然後,用筆把它們畫下來。頓時,一幅幅喜氣而又具有民間特色的作品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我給奶奶做重陽糕」、「風箏飛的高」、「貼春聯」、「拜年」、「放炮仗」、「果樹紮上了辮子」等。每一副作品都體現了孩子心中的美好願望。
三、農村自然資源在建構區中的運用。
豐富的農村自然資源使區域活動蘊藏了更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動中幼兒猶如插上了想像的翅膀不斷地飛翔,陳鶴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著手玩的。必須有許多玩的東西來幫助才能玩得起來,才能滿足玩的慾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為重要。」這說明材料與幼兒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建構區中,可以設置樹枝、木片、蔬菜和沙、土、小石子等自然材料,引導幼兒運用各種自然材料和輔助材料,展開豐富的想像進行製作活動,豐富多樣的材料能引發幼兒豐富的思維活動,從創造學的角度講,它給幼兒帶來了更多的靈感和頓悟。活動中,「小小建築工」們會變戲法地運用各種自然材料及輔助材料,搭建出一座座高樓大廈、小橋流水、鄉間小路??在這些「建築師」的手中,土豆成了樓房、木片成了桌椅、樹枝成了飛機??幼兒的自主意識在這里得到了加強、創造能力在這里得到了培養。
四、農村自然資源在認知區中的運用。
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他們的好奇心強,認識依賴於行動。為幼兒選擇易見、可聞、易操作、可觸摸的自然物,能使他們從物質世界中獲得直接經驗和形象生動的具體知識,豐富了幼兒的知識,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對於自己感興趣的材料進行操作和擺弄,孩子們還會從中獲得一些知識,使認知活動變得更加自主有趣。在認知區中,可以投放了各種各樣的種子,高矮不同的木棍,長短不一的竹片??每次與自然接觸的活動中,我們把收集過來的材料都如數家珍的放在認知區,讓幼兒對這些材料進行擺弄,如對種子進行分類,對木棍進行排列,讓幼兒在玩中獲得各個領域的知識。
總之,大自然是一本讀不完的活生生的書,是一幅看不夠的美妙畫卷。當我們努力發掘這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獨特的自然資源時,我們已為孩子打開了一扇窗口,讓大自然的風和著課改的春風吹拂著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播撒下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家鄉的種子。

4. 幼兒教師如何因地制宜地開發並利用各種課程資源的呢

隨著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開展,幼兒園再次掀起了課程改革的浪潮。我園作為市課程改革試點園之一,越來越認識到傳統的集體教學課程模式已不能滿足幼兒全面發展的需求。《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中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空間」。因此,從幼兒園的實際出發,以幼兒發展為本,因地制宜進行課程的開發與利用是我園近階段研究和探索的重點。
挖掘園內環境資源,保證課程順利實施
幼兒園的設施設備、活動場地等都是現成的課程資源。
第一,擴大已有館室的功能。活動室是幼兒在園期間的主要活動場所,合理、充分地利用活動室的空間,巧妙地與區角活動結合在一起,及時調整室內環境,不僅給幼兒提供更多動手、動腦的機會,還能讓幼兒主動地參與到課程建設中來。如:在「小司機」主題活動中,我們在活動室中間的地面上創設了馬路的場景,貼上了各種標志、線條等供幼兒進行游戲;寬大的窗檯變成了可供幼兒自主觀察和管理的自然角:窗上懸掛著玉米、花生,窗檯上放著孩子飼養的小動物,窗檯下是孩子們種植的植物;在鋼琴與門形成的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里,我拉上一塊布簾開辟了「心情小屋」,成為一個溫馨的小港灣,孩子們開心、不開心時都可以來這里。
第二,開辟新的活動區、室。將主題教學活動和生活活動有機結合,是我們開辟新區、室的主要目的。如「快樂小廚房」的開辟就來源於主題活動「我的小手真能千」。廚房一般是成人的天下,可孩子對廚房充滿了好奇。廚房裡面有什麼呢?好吃的飯菜都是怎麼做出來的?既然孩子們對自己操作這么感興趣,何不試著從這里入手呢。於是,一間原本比較雜亂的儲藏室變成了現在亮堂堂的「快樂小廚房」。微波爐、榨汁機、小鍋、大大小小的碗碟、造型可愛的可供孩子操作的小廚具讓孩子愛不釋手。老師們還准備了各種美食照片展示板,請家長配合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食物配料,快樂小廚房就這樣熱熱鬧鬧地開張了。在這期間,我們還讓幼兒近距離參觀幼兒園廚房,聽伙房師傅講解食物的。做法及營養,回家也向爸爸媽媽學個拿手菜等系列活動,不斷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終於在一次家園親子活動中,我班孩子在家長的指導下,向大家獻上了自己的第一份作品。當他們一起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時,每個孩子臉上都綻放出了幸福的笑容。現在孩子們每次經過「快樂小廚房」的時候,都會高興地談論:「我在這里做壽司了!」「我想到這里來做水果沙拉。」「我們一起來做西紅柿炒雞蛋吧!」……在親身體驗中,孩子們懂得了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一,樂意品嘗各種食物,甚至在家裡還成為父母的小幫手。
第三,創設動態的環境。如我園走廊的牆壁,以前是不允許孩子在上面隨便「作文章」的,隨著課程實施的需要,我們把走廊牆壁進行了改造和包裝,把這面牆的自主權還給了孩子。孩子們有的把自己的畫貼在上面,有的把剪紙作品粘在上面,還有的找來廢舊紙盒等材料在牆上做立體造型……整面牆從此「活」了起來,每一天你都會從上面發現新的驚喜,也生成了許多新的課程內容。
第四,挖掘幼兒自身的教育資源。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因此捕捉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給孩子以探索的機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例如:一次繪匭話動結束後,好多名幼兒待在衛生間里高興地大呼小叫,我過去一看,每個孩子手上都塗滿了顏料,牆上一顆碩大的成長樹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樹葉,孩子們興奮地告訴我,哪一片葉子是他的作品,誰和誰合作完成的樹乾和樹枝,比在畫紙上畫好玩、有趣多了。以前怕孩子弄臟衣服,我總是阻止他們亂塗亂畫,我班孩子的繪畫興趣一直不高。看來,放手讓幼兒自己畫畫,幼兒沒有了拘束和壓力,不僅敢畫而且愛畫了。這樣的環境,才可能讓幼兒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從此衛生間成為孩子自主創造的場所,瓷磚牆變成了「海底世界」「動物王國」,我們戲稱為「廁所文化」。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成為環境的一部分,他們更加積極地去感受、發現與創新。
有效開發和利用社區和自然資源。進一步拓展課程內容
第一,打破思想禁錮,嘗試開放教育。陳鶴琴先生說過:「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是孩子們天然的大課堂。為此,改變以往的封閉教學理念,向多元開放式教育格局轉變勢在必行。針對老師怕會出危險等心理顧慮,我們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當今社會已向著開放化、多元化方向發展,這也給我們課程改革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社區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周圍有利環境,整合我們的課程,將對幼兒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心動不如行動,我們嘗試著由點及面的做法。先從能力較強的大班級部入手,在世界地球日來臨之際,確定了第一個出行主題——「愛護環境,倡導低碳」。為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老師們先制定了一份關於出行的時間、游覽內容的計劃書,並組織幼兒對這一份計劃書進行討論:l:出行需要准備什麼;2.出行過程中會發生什麼,我們應該如何解決;3.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宣傳環保和低碳生活。同時邀請社區工作人員及退休家長作為路上的志願者,協商交警做好路上安全及秩序的維護等,讓孩子們在享受大自然美的同時增強環保意識,親身體驗並加入到低碳活動中來。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進而在全園推開,課程內容得以進一步完善和拓展。
第二,根據社區資源生成主題活動。我們分析了社區中可用的教育資源,選擇方便可行的資源利用來開展主題活動。如與即墨老酒廠和實驗第二小學手拉手開展的主題活動「家鄉老酒香」「我要上小學了」、以敬老院為基地開展的「我是小雷鋒」主題活動;再如以駐地部隊為資源開展的「解放軍叔叔真正棒」主題活動等。戰士們參與孩子們的各種游戲,孩子們跟著他們學站崗、操練,戰士們高超的技藝讓孩子們大開眼界,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也深深彰響著他們,使主題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在開展主題活動「我們的城市」時,老師帶領幼兒參觀周圍的小區。在參觀過程中,大家都感覺整潔漂亮的街心花園讓人很舒服很開心。於是,老師就適時引導幼兒觀察為什麼街心花園會這樣干凈呢,很自然地把「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教育融入其中。孩子們發現有了環衛工人的辛勤勞動,小區的街心花園才會這么干凈整潔。孩子們紛紛說,以後再也不亂扔垃圾了;有的說,要設計醒目的標記貼在花園里,提醒別人愛清潔,愛綠化;有的說,要把了解到的環保知識講給弟弟、妹妹聽。活動萌發了孩子們強烈的保護環境的意識。
人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第一,建立「家長資源庫」。家長來自各行各業,是幼兒園一份豐厚、寶貴的教育資源,它彌補了幼兒園某些方面資源的欠缺。因此,我園以鼓勵家長參與幼兒園管理、教育活動,及時了解每位家長的職業、文化背景、個人愛好、特長等相關信息,然後有目的地將這些信息加以歸類,建立起「家長資源庫」。目前庫中已備有各類人才資源六十多人,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和服務,把家長這一有利的資源予以開發利用,形成教育合力。如趣味運動會上的裁判、小廚房裡的美食達人、演出活動中的義務攝影師、博物館里的講解員等都是由家長生動擔任。
第二,邀請家長幫教進課堂。在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們根據活動需要。有計劃地從家長資源庫里邀請具有專業、技能優勢的家長直接參與教學活動,協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如我們請任小學體育教師的家長來參加幼兒關於「球」的主題活動,輔導、示範幼兒踢足球、打乒乓球等,孩子們興趣高昂。在「遇到火災怎麼辦」活動中,我們請消防員職業的麗麗爸爸利用多媒體、掛圖等向孩子們詳細介紹火災的危害、預防和自我保護措施。這種舉措變家長被動配合為主動參與,有效地提高了保教工作的質量。如今,家園共育已成為我園課程建設的一個重要資源和途徑。
第三,聘請社區中有專業特長的人士為孩子們服務。如在主題活動「神奇的風箏」中,為了讓幼兒更好地了解風箏的種類、製作過程,感受風箏所蘊含的藝術美和風箏手藝人的聰明才智,體驗放風箏的快樂,我們請來了一位會扎風箏的老藝人,讓孩子們親眼目睹風箏的製作過程,欣賞風箏獨特的藝術美並學習製作風箏。因此,適時地利用家長和社區人力資源,形成開放的師資隊伍,大大彌補了幼兒園師資本身的不足。
在多種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我們嘗到了|甜頭。但如何進一步系統地梳理課程資源、設計開發它們的方式策略,以使課程的潛在資源變為現實有效的課程內容,還需要我們深入研究。

5. 幼兒園應如何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幼兒園如何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立即打開
音樂
下載音樂

一顆長生果
關注
開發幼兒園課程資源 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
2018-05-30 閱讀4314
課程資源是課程實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獨立、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不僅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條件,而且也是體現教師專業權利的基本體現。2018年5月30日,句容市幼兒園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在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開展了「開發幼兒園課程資源 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主題研訓活動。

首先由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的俞同晶園長為大家分享幼兒園課程資源大書主題教研活動的學與思。在內容中,介紹了幼兒園課程資源大書的由來並回顧了之前開展的兩次有關課程資源大書的主題教研活動。

接著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圍繞課程資源大書提供了園本研訓現場供培育站學員觀摩。本次園本研訓圍繞以下兩個問題開展:
    Q1:經過之前的研討後,現在的課程資源大書有了什麼樣的改變?
    Q2:為什麼要這樣改變?
    接下來的半個小時里,茅幼以年級組為單位對這兩個問題進行討論並代表發言。

戴娉麗老師代表小班年級組為大家分享了她們的課程資源大書。

小班分享完後,主持人請大家談談對於本次改變的亮點與不足。
    張夢雅老師認為,這次小班最大的改變就在於內容的選擇上,比起之前,幼兒作品更豐富了,展示的形式也更多。仲衛珍老師補充小班在美觀上也有了改變。

楊燕老師針對小班的分享提出了建議:是否能夠在孩子作品旁邊增添一些教師或者是孩子的評價。楊帆老師提出了他自己的想法:在選擇內容的時候原先更多上是作品的展示,現在也有了一些過程性的軌跡。

張夢雅老師代表中班組談了談她們的改變。首先是在裝訂上的改變,更便於孩子去再回顧;在內容的選擇上更多樣,並增添了教師的評價;將活動的過程軌跡和作品都展示出來。

培育站的主持人吳玉娥老師針對老師評價為大家提出了一些建議:評價的形式基於課程建設的需要,可以靈活地開展,可以多樣化的呈現。向圓老師也為中班年級組補充了不足:可以增添一些親子的內容。

成芳老師代表大班年級組介紹了她們的大書。成老師認為以前她們的課程資源大書內容是零散的,經過改變,她們現在有一條主線,內容圍繞著主線開展。

聽了大班的介紹,楊燕老師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在小記者活動里,也可以將小記者的采訪問題添上去。戴慧老師覺得大班的大書更像是一個項目活動。

聽完各組的介紹,吳老師為我們提了一個小小的建議:課程資源大書既然是本書,那麼是不是應該盡可能的還原書的特點,比如:封面、扉頁、頁碼等。

觀摩完幼兒園展示的園本研訓現場,句容市幼兒園鄉村骨幹教師培育站的成員們針對吳老師就「開發幼兒園課程資源,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分組進行研討。並請每組的導師帶領學員就以下兩個問題選擇一個進行深度研討並製作小報。
Q1:根據資源大書的優化如何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Q2:談談幼兒園在課程資源大書中的實踐與思考。

最後,培育站的導師黃忠老師對我們本次研討活動進行了總結發言。在肯定我園課程資源大書的同時也為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比如說研討時問題的設置;課程資源大書到底誰來做?製作過程中我們更關注的是孩子的深度學習;在進行作品評價的時候要把評價的主體還給孩子;在內容的選擇上過程展示大於結果展示……同時也給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下期教研提出一個建議:在課程資源大書中如何體現孩子的多種表徵形式?

午飯後,大家就上午的小組研討進行交流。
第一小組認為,課程資源大書可以讓孩子參與製作,並在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現場教研的基礎上給出了一些建議:作品呈現不了的可以拍照,孩子的語言可以記錄等。

第二小組從資源大書的意義和優化兩個方面說起,大書的製作要有主題的脈絡,並加上評價和反思,幼兒、教師、家長的都可以。

第三小組從製作的主體、過程、內容以及大書的使用這幾個方面闡述了小組的看法,並提出了她們的困惑:幼兒的表徵除了繪畫和照片還有什麼形式?

第四小組從課程資源大書何時做、怎麼做和誰來做三個方面促進幼兒發展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她們認為,大書的製作要結合地方資源,之前要了解孩子已有經驗,找到切入點,讓每一個孩子參與進來。

最後一組從回顧反思、優化提升和實踐操作三方面來進行闡述。大書中要體現主題活動過程的軌跡,比如:對孩子的調查、課程審議、主題脈絡和活動過程呈現及反思。

接著,二聖中心幼兒園的陳小娟園長為我們帶來了《讓資源建設落地生根》的主題培訓,從「為何要建設資源」、「如何建設資源」、「資源怎麼用」和「資源建設後有哪些變化」這四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她們園是怎麼建設課程資源的,讓我們受益良多。

活動結束後,吳老師為我們總結了本次活動,感謝茅山風景區中心幼兒園為學員們提供了這么好的現場,希望大家通過今天的活動,能夠真正的推進課程的進程,聚焦孩子的發展。並向學員們布置了本次研訓活動的作業:針對本園的課程資源制定園本研訓方案。

經過一天的研討、培訓,讓我們明晰了課程資源大書建設的內容,梳理了課程資源大書的脈絡。盡管還有很多不足,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但我們一定會帶著今天的教研思路,從問題著手,扎實前進。

6. 如何利用幼兒園現有資源開展有效的戶外體育游戲

挖掘農村資源,開展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

作者:黃純純

隨著國家對農村幼兒教育的重視,農村幼兒園體育教學改革也蓬勃展開,如何提高農村幼兒園體育活動的質量這一問題迫待解決。實踐表明:農村幼兒園要提高幼兒體育活動的質量,必須立足農村,自我發展,克服觀望等待的思想,依託鄉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優勢,充分利用好大自然這一天然的體育訓練場;充分開發利用農村現有資源,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活動器材,深入挖掘和利用好民間幼兒體育游戲資源,逐步走出一條有農村特色的幼兒體育教學之路。

一、直接利用自然資源開展體育鍛煉

雖然農村幼兒園的辦園條件與城市幼兒園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農村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活動天地大,自然資源豐富,動植物繁多,一年四季變化明顯,這些都是農村幼兒園的優勢,是城市幼兒園望塵莫及的。陶行知先生說「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環境,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因此,要優化農村幼兒的體育活動,首先必須充分挖掘和利用大自然的優勢,經常帶領幼兒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充分利用各種自然條件進行體育鍛練,發揮自然環境的教育價值。農村一年四季都是一個天然的體育場,廣闊的田野、茂密的樹林、連綿的山丘、斜斜的陡坡、冰凍的小河、彎彎曲曲的小道,坑坑窪窪的山路等都是能讓幼兒進行體育鍛煉的理想場所。春天,帶領幼兒到田間去踏青、去遠足、去放風箏……,讓幼兒在大自然中盡情地追逐、嬉鬧、打滾、爬、跑、蹦、跳,這不僅鍛煉幼兒的體能也讓他們感受春天的氣息。夏天,組織幼兒到小樹林玩「捉迷藏」、「走迷宮」的游戲,到河灘邊做玩沙、玩水的游戲,到土堆上玩滑梯、攀登的游戲,到小水溝旁練習跨越,到田埂上練習平衡……,讓幼兒盡情享受體育活動帶來的身心愉悅。秋天,帶領幼兒走進田野,去參加一些農忙期間力所能及的勞動,如拾稻穗,這不僅鍛煉了幼兒腿、腰、手等部位的肌肉力量,又能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質及養成珍惜糧食的好習慣;還可以帶領幼兒去爬山,到山上去摘野果,撿樹籽……。冬天,帶領孩子們在操場上堆雪人、打雪仗,或和孩子一起「擠油」、「老鷹捉小雞」……,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寓教於樂。讓幼兒在大自然中積極開展體育鍛煉,既鍛煉了幼兒體能,又學到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開拓了幼兒視野,陶冶了幼兒情操。

除此之外,在農村有許多自然物都是天然的運動材料,可以直接用做幼兒體育活動器材,還有的稍作加工、改良就會成為孩子們喜歡的體育活動器材,這種自創的體育器材與城市用高價買來的體育器材一樣,具有同等的教育價值,有的甚至更好。如用舊木桶進行鑽爬游戲,用大樹樁當跳台,用廢舊塑料瓶裝滿沙做打仗游戲用的手榴彈,用竹竿做成游戲棒,可供幼兒玩「接力賽」、「趕小豬」游戲,用斗笠,拋接球、跳「田埂」、「騎馬」…用竹片做成竹圈,可使幼兒玩「套圈」、「滾圈」、「跳圈」等游戲,用樹藤在大樹上綁結做繩梯供幼兒攀登;用長凳或易拉罐做成平衡樁用於幼兒走平衡,蛇皮袋套在身上可學習袋鼠跳,用碎布做「沙袋」,用算珠做「陀螺」,用塑料袋做「降落傘」,用樹杈做「彈弓」,用舊掛歷做「風車」……還可以用輪胎、木頭、繩索等為材料製作許多大型玩具,如在大樹丫上系兩根麻繩,下端連上一塊木板就成了幼兒樂於光顧的「鞦韆」;以土堆或田埂為支撐點,放上木板就成了幼兒流連忘返的「蹺蹺板」;在傾斜的小山丘上訂一塊木板就成了「滑梯」;用枯果樹製作攀登架;用木板和鐵圈自製籃球架,用廢輪胎製作鑽爬洞……總之,不花錢就能創造出各具特色又豐富多採的體育活動器材。可以說農村能夠用於製作體育活動器材的自然材料和廢舊材料無所不在,「人盡其職,物盡其用」,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肯動腦筋,因地制宜,就能創造出更豐富、更實用的體育器材

二、挖掘民間游戲、閩南童謠開展戶外體育活動

民間游戲源遠流長,具有易學、易會、易傳,較強的趣味性、娛樂性、隨機性和簡便性的特點,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有獨特的作用。我們收集了一些民間游戲,閩南童謠,把它加以改進後,使之更適合幼兒,例如:跳房子,材料只需一塊瓦片或石片,一隻粉筆即可,地面畫格,人數2至4人、6人不等,分成兩組,規則是單足立用足尖前踢瓦塊,有過關規則,兩組輪換。蘊涵的教育價值十分明顯:幼兒要順利過關,就要精心選瓦,大小輕重合適,邊角不能太銳利;准確扔瓦,力度合適、目測准確;耐心踢瓦,不能出界、不能越格。既鍛煉了幼兒腿部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又培養了幼兒手眼協調能力、堅持性和合作意識。又如:「丟沙包」、「踢毽子」、「老鷹捉小雞」、「跳房子」、「跑長繩」、「跳皮筋」、「丟手絹」、「切西瓜」、「開鎖」、「舞龍燈」、「炒黃豆」、「丟丟銅」、「天黑黑」等等,再把這些民間游戲和體育活動結合起來,

7. 談談幼兒園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你怎麼看呢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在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我們認真學習《綱要》的精神後,進一步清醒地認識到,幼兒教育不等於幼兒園教育,幼教實踐工作者必須樹立大教育觀,更新教育資源觀,讓教育跨越幼兒園的圍牆。我園本著發掘、拓展、整合的原則,努力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融入大社會

教育要培養造就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就必須走向社會,融入社會。近年來,我園充分利用社區中的人力、物質環境等教育資源,來拓展幼兒學習的空間。

8. 如何充分利用幼兒園各種教育資源

一、充分了解家長的資源優勢,確定可開發利用的家長教育資源。

首先改變家長對幼兒園教育的看法,改變家長本身的教育觀,使家長認識到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對優化幼兒成長環境是十分重要的。由於他們在家園合作中得到了實惠,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孩子的發展,加上他們在與教師合作的過程中,充分地感受到教師把他們當成了教育孩子的合作夥伴,也深切的體會到教師對促進孩子發展的高度責任心,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熱情才會越來越高。要充分了解家長的資源優勢,確定可開發利用的家長教育資源,應先了解家長的原籍、地方特色、風俗習慣,參與幼兒教育的積極性、個人優勢、特長及願意為幼兒園教育投入哪方面資源等基本情況,為此我們有目的、有計劃地與家長進行溝通,了解每位家長。

二、利用各種有效形式,最大限度地開發和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

要使家長的教育資源得到很好的開發和利用,必須通過教師組織和開展特定的活動來實現,做到既能讓活動同幼兒園日常的教育教學緊密結合、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又能使家長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自身資源得到有效利用。順應活動的需求,組織家長參與其中,有效利用各種資源。在制定實施方案和活動計劃時,我們細致地分析了班級每一種活動可以利用家長的哪方面資源、以及如何引導家長發揮自身的資源優勢,把課題研究與班級活動計劃有機地密切聯系起來,使科研與日常教育活動同步。這樣,既避免了單純的為研究而研究,使科研植根於日常教育教學,發揮科研真正為教育服務的功能,也避免了教師為科研所累而影響日常保教工作的後果。這樣,在教師精心安排的每一種活動中,都能夠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

三、有效把家長教育資源引進課堂。

幼兒家長來自各個省市,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民俗民風,為激發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了解各地的文化特點,萌發他們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從而加快幼兒的社會化進程,我們組織了一系列家長走進課堂的活動。這些活動以家長為主體,家長做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做教師密切的合作夥伴,自身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在家長走進課堂的活動中,都把家長請來,給孩子演示工作程序,讓孩子更好地進行模仿和再現。由於他們是是幼兒所熟悉的家長,因此,幼兒對活動更加感興趣,教育效果也更加明顯。有時候由家長提供資料,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家長發揮了教師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是社會生態環境中的一分子,是一個有生命力和生長力的好動的個體,愛主動去探索一些問題,作為老師和家長,我們需要為孩子創建一個能夠發揮其巨大潛力,使其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並積極主動參與到環境中。家長作為一種教育資源,有挖掘不完的潛力,孩子的發展依賴於身邊的這些資源,合理利用這些資源,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並有效地促進幼兒生動、健康、活潑、和諧地發展。

9. 幼兒園教育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措施有哪些

1、全面利用社區資源。 社區的教育資源分有形和無形兩種,有形的教育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組織等;無形的教育資源包括社區意識、社區歸屬感、良好的社區氛圍、社區互助的倫理規范等。還有人把社區教育資源分為三大類:自然物質資源、社會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社區的自然物質資源是指社區中的山川河流、動植物等,自然存在於家庭的生活環境中,構成家庭存在的自然背景;社區的社會物質資源包括社區的物質設施與服務機構,具有一定的社會性,包括農貿市場、樓房、街道、建築工地、超市、醫院、銀行、圖書館、少年宮、敬老院等這些是與家庭經常發生聯系的社會機構或社會設施,構成幼兒成長的社會物質背景;社區中的人力資源是指具有某種專業知識、技能的個人或組織,能為幼兒傳授或提供某一種專業技能知識。家長應通盤考慮,充分、合理地運用社區資源,把社區中的普通事物轉化為幼兒學習內容、學習材料或學習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 2、整和社區資源的優勢。 社區教育是一個大的教育系統,其中既包括正規教育機構,也包括非正規的教育機構(如社區圖書館、文化館以及其他的教育基地等)和非正式教育機構,家長在利用開發社區教育資源時,要主動與掌握優勢資源的單位進行聯系,以增強家庭教育的效果。比如,現在許多大城市的社區都建有社區圖書館,並根據少兒好動、興趣轉移快等特點,專門為兒童設置了陳列趣味性較高、安全性比較好的少兒閱覽室,家長可以在休息日帶幼兒來閱讀,開拓幼兒的視野,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使孩子初步掌握利用圖書館的能力,為孩子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充分體現社區資源的特色。 不同的社區在教育資源上有不同的特色,在城市中心的社區往往有更多的商場、超市、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等文化財產,而居住在郊區的家庭,則可以更多地接近接近農村,讓孩子了解自然風光等。 在開發社區教育資源上,家長要從社區的實際出發,依靠社區,因地制宜地運用社區資源,發揮有利因素,轉化不利因素,讓社區資源充分發揮作用,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