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農產品稅率9還是13
農產品增值稅稅率為9%。納稅人從農業生產者手中購進農產品,按銷售發票和收購發票註明的買價和9%扣除率計算進項稅;如果購進的農產品用於生產13%稅率的貨物的,在領用當期加計扣除1%的進項稅,即相當於實際扣除率為10%。
蔬菜及鮮活肉蛋:對從事農產品批發、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部分鮮活肉蛋產品免徵增值稅。蔬菜流通環節免徵增值稅。目前流通環節水果不屬於免稅范圍。
納稅人經銷蔬菜免徵增值稅,只能開具免稅的增值稅普通發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其成員自產的農產品免徵增值稅,只能開具免稅的增值稅普通發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的免稅農產品收購發票金額可按規定的扣除率計算抵扣進項稅額,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開據和使用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農民銷售自產的農副產品,由收購企業開具的農產品收購發票,
第二種是:非農戶企業、農場、林場、開發公司銷售自產農產品或經過對農產品生間加工後銷售農產品使用的貨物銷售發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Ⅱ 農產品稅率9還是13
農產品稅率為13%。
根據我國最新的稅法規定,農產品的增值稅稅率為13%。這意味著,當企業或個人銷售或進口農產品時,應按照13%的稅率繳納增值稅。例如,大米作為一種常見的農產品,其適用的稅率也是13%。這一稅率適用於銷售或者進口的部分農產品,包括糧食、食用植物油等。需要注意的是,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關注最新的稅法變動,確保稅務處理的合規性。
農產品的稅收優惠政策:
1、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稅政策;
2、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免徵增值稅;
3、對農業生產資料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4、農產品加工企業適用的稅收優惠;
5、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稅收優惠政策。
綜上所述,我國最新稅法規定農產品增值稅稅率為13%,涵蓋銷售或進口的糧食、食用植物油等項目,且大米等常見農產品同樣適用,企業和個人需關注國務院的稅率調整以確保稅務合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二條
(一)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除本條第(二)項、第(三)項規定外,稅率為17%;
(二)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3%:1、糧食、食用植物油;2、自來水、暖氣、冷氣、熱水、煤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沼氣、居民用煤炭製品;3、圖書、報紙、雜志;4、飼料、化肥、農葯、農機、農膜;5、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貨物。
(三)納稅人出口貨物,稅率為零;但是,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納稅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下稱應稅勞務),稅率為17%;稅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Ⅲ 農產品加工專用設備增值稅稅率13%和9%怎麼回事
按《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農業機械適用低稅率,農產品加工專用設備中屬於農業機械的適用稅率為9%,其他適用一般稅率即13%。
比如農業用的拖拉機、打穀機等適用9%。加工廠里用農產品加工專用設備稅率就是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