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陝西農業30年的發展(種植業,畜牧業,現代農業,農村發展等方面)
省農業廳副廳長胡小平在直播間
(文娟攝影)
一是糧食連續四年獲得豐收。糧食播種面積達到5210萬畝,糧食單產進一步提高,總產達到1194.4萬噸,是歷史上第四個豐收年,單產創歷史最好水平。
二是果畜兩大產業強勁發展。以蘋果為主的果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水果面積達到1340萬畝、總產940萬噸,優果率達到70%,高出全國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陝西蘋果已成為中國蘋果第一品牌。肉、蛋、奶產量大幅增加,畜產品總量達到391萬噸。
三是一村一品全面鋪開。實施了「一村一品」千村示範萬村推進工程,1000多個村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特色鮮明的產業格局,這些村從事從事主導產業生產的農戶超過70%,來自主導產業的收入占農民收入的70%。
四是農民收入實現較快的增長。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64元,比上年增加300元,增長13.3%。
五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建成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14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96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銷售收入達到200億元。產業帶動能力顯著增強。
六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高。已認證無公害產品165個、產地面積500萬畝,認證有機食品43個、產地面積3.3萬畝;認證綠色食品215個。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在去年全國36個大城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蔬菜農葯殘留檢測合格率達到97%以上,列全國第三;畜產品瘦肉精、磺胺類葯物檢測合格率為100%,全年綜合指標列全國第一。
2、在剛剛結束的全省農村和全省農業工作會議上,省委省政府就2008年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了全面安排部署.我們知道,省農業廳也就如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確保市場有效供給,明確了目標任務,提出了工作措施,廣大農民朋友極為關注。那麼胡廳長,2008年,全省的農業發展究竟有哪些新的思路和目標?
胡廳長:今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我們將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堅持「穩糧、優果、興牧」,大力發展一村一品經濟,以提高單產為重點,穩定發展糧油生產,以擴大規模為重點,大力發展畜牧產業,以優質高效為重點,增強果業綜合競爭力,以發展蔬菜產業為重點,不斷壯大特色產業,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
主要目標是:全省糧食播種面積要穩定在5000萬畝以上,總產達到220億斤以上;水果總產達到1000萬噸以上;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60萬噸、54萬噸和190萬噸;農產品出口創匯達到7億美元以上。
3、那麼,要完成以上目標,我們農業廳要抓好哪些主要工作呢?
胡廳長:重點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是全力抓好農業生產,切實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以提高單產為重點,穩定發展糧油生產,認真貫徹落實各項發展糧食生產政策措施,保護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廣優良品種和適用技術,提高糧食單產水平。以擴大規模為重點,大力發展畜牧產業,建設奶牛、奶山羊、白絨山羊、秦川牛、瘦肉型豬五大產業基地,形成具有陝西特色的優勢畜牧產業體系。以優質高效為重點,增強果業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優化果業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普及四項關鍵技術,推廣果、畜、沼、窖、草循環農業模式,建設100個生態果園示範村。以發展蔬菜為重點,不斷壯大特色產業,在關中、漢中盆地和陝北能源重化工開發區建設三個特色蔬菜基地,推廣糧菜間作立體模式,提高土地產出率。
二是扎實推進一村一品,促進農民增收。做大優勢區域產業規模,培育優勢名牌產品,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推進現代農業發展。
三是切實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進一步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水平。全年認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100個,無公害農產品100個,無公害農產品標志使用率達到75%,積極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廣秸稈綜合利用和保護耕作技術,加快農村戶用沼氣池建設,全年建設戶用沼氣池15萬口。
四是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加強農業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和新品種的引進選育,深入開展農業科技入戶活動,加強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提高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此外,我們還將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切實維護農民權益。加快農業法制化進程,規范執法行為。並強化農業基礎建設。
5、從2004年起,農業廳每年都要為農民辦十件實事,深受農民朋友的歡迎。那麼,今年我們是不是還要繼續為農民辦十件實事呢?
胡廳長:是的。今年我們還要繼續為農民辦十件實事。
這十件實事具體為:
①實施一村一品「千村示範萬村推進」工程。樹立一批先進典型村,創建一批一村一品品牌。
②實施奶牛良種工程。對全省能繁母奶牛人工授精實施冷凍精液補貼,補貼高產奶牛細管60萬支,改良奶牛30萬頭,提高全省奶業生產水平。
③實施二元母豬良種繁育示範村建設。抓好二元基礎母豬良種示範村建設,提高我省商品仔豬繁育能力。
④實施糧食高產創建示範活動。在關中小麥和陝北玉米、馬鈴薯主產區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實現示範區小麥、玉米、馬鈴薯畝產分別達到450公斤、800公斤和3000公斤,提升糧食單產水平。
⑤實施生態果園示範村建設。推廣「果、畜、沼、窖、草」循環農業模式,建設100個生態果園示範村,進行出口認證,提高果業生產質量與效益。
⑥實施沼氣建設工程。全年新建戶用沼氣池15萬口。
⑦實施農業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擴大村級信息服務站點建設,健全農業信息收集和發布制度,提高農村信息覆蓋率和實際應用水平。
⑧實施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建設。在全省開展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試點工作,發展成員1.5萬人,帶動農戶10萬戶,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⑨實施小麥良種統繁統供。實施小麥良種補貼,統供面積達到1200萬畝,增加農民種糧收益。
⑩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新增補貼農機具3萬台,加快農機化步伐。
6.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第30個年頭,我們知道我國改革開放首先發端於農村,取得成效也首先來自於農村。那麼,30年來,我省農業工作都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
胡廳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中央作出了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重大決定,拉開了農村改革開放的帷幕。1982—1986年,中央就「三農」問題連續發了五個一號文件,2004年到今年,中央又連續五年一號文件講的是「三農」問題。可以講,這30年是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30年,也是我省農村改革與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30年。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比如:糧食總產量由1978年的800萬噸增加到2007年的1194萬噸,增長49.3%,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蔬菜、水果、畜產品等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極大的滿足了市場需求。我省的蘋果是個什麼狀況?我省蘋果的種植面積、產量、質量分別居全國第一位;果汁加工能力突飛發展,蘋果汁已成為我省第一大宗出口商品。全省畜牧業總產值達到248億元,較1978年增長58.3倍,肉類總產量由14.2萬噸增加到157.4萬噸,增長10.1倍,奶類產量由4.55萬噸增加到180.3萬噸,增長38.6倍,禽蛋產量由2.37萬噸增加到53.7萬噸,增長21.7倍。蔬菜面積由118萬畝增加到553萬畝,增長3.7倍,蔬菜總產達到1022萬噸,是1978年的2.44倍,特色產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縣域經濟的發展。
三是農業科技取得了歷史性進步,特別是以現代科技廣泛應用為標志的現代農業快速發展。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和畜禽良種普及率分別達到95%和7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45%。有效的提高了農業的單產水平和抗災增收能力。
四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農業從以種植業為主轉變為種植業和林牧漁業共同發展,農村經濟結構由以農業為主轉變為農業與非農產業協調發展。在全省初步建成了關中平原、漢中盆地優質糧食產業帶,渭北旱原優質蘋果產業帶,關中奶畜、秦川牛產業帶,陝南、關中瘦肉型豬產業帶,陝北肉羊、白絨山羊產業帶等五大產業帶,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9400個,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1399家,其中,規模以上575家。同時,我們大力實施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加快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的轉移,農民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增長明顯。據統計,2007年全省外出務工的勞動力達457.7萬人,占農村富餘勞動力總數的64%,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已達30%以上,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改變了由傳統農業獨撐天下的局面,培育了農村經濟的增長點,增強了農村經濟的整體實力。
五是農業投入明顯增加,基礎建設顯著加強。2007年全省各級農業投入16.27億元,較1978年增長11.5倍。全省農業基本建設投資5.03億元,農業專項財政資金達到4.47億元。同時,農業補貼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在糧食直補、良種補貼、地膜玉米補貼、農機補貼、測土配方施肥補貼等原有補貼穩定增加的基礎上,新增了種糧農民生產資料補貼、奶牛良種補貼,共落實農業財政補貼資金5.79億元。農業投資的突破性增長,增強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六是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面貌發生了實質性變化。農民人均純收入和人均生活費支出成倍增長,反映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的恩格爾系數由59%下降到39%,進入小康區間。2007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64元,較1978年增加2426元,增長18.3倍。
主持人:謝謝胡廳長參與節目,再見!
2. 1987年的世界50億人口日
1987年7月11日,世界上第50億個居民出生在原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他的名字叫馬特伊·加斯帕。後來薩格勒布市被定為第50億個居民城。當時世界各大報頭版都刊登了「全球人口闖入50億大關」、「50億意味著什麼」等非常醒目的發人深省的大標題。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宣布這一天為「50億人口日」。
從人類誕生到19世紀初,經過幾百萬年的漫長歲月,世界總人口才達到10億。進入20世紀以後,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到1930年,世界人口達到20億,比19世紀初翻了一番。到1960年,世界人口增長到30億,又過了15年,到1975年進入40億,而從40億到50億僅用了12年時間。據人口學家推算,到本世紀末世界人口可望達乎橡到63億。世界人口正以每秒鍾3個人,每天25萬人的速度在迅猛增長著。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會呼籲各國都要認真思考和討論人口問題,因為人口的這種持續高速的增長,對世界經濟乃至世界政治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這種影響的表現:
一是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戰後初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人均國民收入方面的差距是10∶1,盡管戰後30年內,發展中國家頌肢工業生產和國民收入增長略高於發達國家,但發展中國家因人口增長過快,到70年代末,這一差距反而擴大到13∶1。
二是繼續阻礙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發展中國家由於人口增長過快,消費基金占國民收入的比例就很大,國內投資率不得不下降,致使經濟發展受到制約。同時,人口與糧食的矛盾也更加突出。
三是自然環境的惡化不斷加劇,這主要表現在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沙漠化嚴重和安全飲用水短缺。發展中國家由於人口的增長,為了生存,不得不毀林造田,由於毀林造田又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乾旱地區沙漠面積不斷擴大。
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過快不僅影響他們自身經濟的發展,也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影響了世界的和平與穩定。1974年聯合國在布加勒斯特召開世界人口會議,促使各國對世界人口的發展給予更大的關注。10年後,全世界控制人口增長的國家已有85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等人口大國先後實行了以避孕節育為宗旨的人口控制政策。
「50億人口日」又一次向全世界敲響了警鍾。統計公報
《關於198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公報》
1988年2月23日
1987年,中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國務院領導下,進一步貫徹執行改革和開放的方針,開展「增產節約、增收節支」運動,生產持續穩定發展,國內市場活躍,對外經濟交流擴大,科技、文教、衛生、體育事業有了新的發展。初步計算,全年國民生產總值①10920億元,比上年增長9.4%。國民收入9153億元,比上年增長9.3%。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是:社會總需求仍然大於社會總供給,部分商品特別是主要副食品供應偏緊,物價上漲幅度較大。 農業增產。1987年農業總產值4447億元,比上年增長4.7%。主要農產品產量中,糧食總產量40241萬噸,比上年增產1090萬噸,接近歷史最高的1984年。棉花、油料生產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茶葉、烤煙、蠶繭、水果增產,糖料和黃紅麻減產。
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
1987年 比上年增長%糧 食 40241 萬噸 2.8
棉 花 419 萬噸 18.4
油 料 1525 萬噸 -3.5
其中:油菜籽 673 萬噸 14.5
甘 蔗 4685 萬噸 -6.7
甜 菜 797 萬噸 -3.9
黃 紅 麻 96 萬噸 -32.5
烤 煙 164 萬噸 19.5
蠶 繭 39.7 萬噸 7.6
茶 葉 49.7 萬噸 8.0
水 果 1551 萬噸 15.1
林業生產由於進一步調動了廣大群眾營林、護林的積極性,營林質量有所提高。平原地區的造林和西北、華北、東北的防護林建設取得新的成就,用材林、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有所進展。但有些地方亂砍濫伐林木的現象仍有發生。森林防火工作薄弱,大興安嶺林區發生了特大火災。
畜牧業生產中,草食牲畜穩步增長,大牲畜年末頭數增加,羊年末存欄數繼續回升。牛奶、綿羊毛、禽蛋增產。但生豬出欄數、肉產量、歲櫻旁存欄數有不同程度的減少。主要畜產品產量和牲畜頭數如下:
1987年 比上午增長%
豬 肉 1 780 萬噸 -0.9
牛 羊 肉 141 萬噸 16.9
牛 奶 319 萬噸 10.0
綿 羊 毛 20.8 萬噸 12.4
肉豬出欄數 25 513 萬頭 -0.8
大牲畜年末數 12 633 萬頭 6.2
豬年末數 32 640 萬頭 -3.2
羊年末數 17 835 萬只 7.3漁業生產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水產品產量940萬噸,比上年增長14.1%;其中淡水產品產量增長17.8%,海水產品產量增長11.5%。
農業投入增加,農田水利建設開始加強,生產條件有所改善。1987年末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472億瓦特,比上年增長7.7%;大中型拖拉機88萬台,增長2%;載重汽車56萬輛,增長11.8%;排灌動力機械679億瓦特,增長12.4%;化肥施用量2010萬噸,增長4.1%;農村用電量659億千瓦小時,增長12.3%。但農業後勁不足的狀況仍然存在,主要農產品生產不能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農村改革繼續深入,農村經濟發展較快。1987年農村社會總產值②9041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農村辦的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和商業總產值增長21.8%,所佔比重由上年的46.9%上升到50.8%,首次超過農業總產值的比重。 工業生產均衡增長。1987年工業總產值13780億元,比上年增長16.5%;不包括村及村以下工業為11820億元,增長14.6%。在工業總產值中,全民所有制工業增長11%,集體所有制工業增長25%,個體工業增長48%,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和外商獨資經營的工業增長98%。
輕重工業協調發展。1987年輕工業總產值6560億元,比上年增長16.8%;重工業總產值7220億元,增長16%。電力工業和支農工業發展明顯加快,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等基礎工業穩步發展。在消費品工業中,以非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特別是名優耐用消費品增長更快。但工業生產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的矛盾仍然存在,能源和一些原材料供應緊張。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1987年 比上年增長%
紗 432 萬噸 8.7
布 167 億米 1. 4
呢絨 2.6 億米 3.0
機制紙及紙板 1 008 萬噸 1.0
糖 511 萬噸 -2.6
卷煙 2 881 萬箱 11.0
自行車 4 091 萬輛 14.7電視機 1 938 萬部 32.8
其中:彩色電視機672 萬部 62.1
錄音機1 863 萬部 6.O
照相機239 萬架 18.2
家用洗衣機 992 萬台 11.0
家用電冰箱 398 萬台 76.8
原煤 9.2 億噸 2.9
原油 1.34 億噸 2.6
發電量 4 960 億千瓦小時 10.3
其中:水電 995 億千瓦小時 5.3
鋼 5 602 萬噸 7.3
鋼材4 391 萬噸 8.2水泥1.8 億噸 9.2
木材 6 843 萬立方米 5.2
硫酸962 萬噸 26.1
純鹼237 萬噸 10.5
化肥(摺合有效成份100%) 1 703 萬噸 22.0
化學農葯 26 萬噸 27.9
發電設備 960 萬千瓦 32.9
機床14.6 萬台 -10.6
其中:數控和高精度機床 4 267 台 6.4
汽車47.2 萬輛 27.7
拖拉機4 萬台 39.2
鐵路機車 909 台 11.1
民用鋼質船舶 192 萬噸 12.7
工業企業產銷銜接比較好,經濟效益逐步改善。1987年預算內國營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和稅金1307億元,比上年增長9.9%;定額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由上年的109.1天縮短到105.4天;全員勞動生產率比上年提高7.6%;多數產品質量穩定提高;能源消耗下降,工業部門節約能源2000多萬噸,節能率達4%。但產品成本超支,虧損企業的虧損額增長4.6%,少數滯銷產品庫存上升。
工業企業改革開始轉向內部機制配套改革。據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國營工
業企業中,已實行廠長負責制的企業佔68%;大中型國營工業企業中,實行了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責任制的佔82%;小型國營工業企業中,改成集體經營、租賃和個人承包的佔46%。橫向經濟聯合向縱深發展,范圍越來越廣,形式越來越多。到1987年末,全國已有縣以上工業企業為主的橫向聯合組織6780個,投入資金125.7億元。聯合組織的產值和實現利潤分別比上年增長38%和38.1%,超過全國的平均水平。
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築業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趨緩。1987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518億元多比上年增加498億元,增長16.5%,低於上年增長18.7%的速度;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2262億元,增長14.4%;集體所有制單位480億元,增長22.4%;個人投資776億元,增長19.6%。但投資總規模仍然偏大,計劃外在建項目和新開工項目過多。
各地貫徹基本建設「三保三壓」方針,投資結構改善。全民所有制單位基本建設投資1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2.6%。在基本建設投資中,能源工業部門309億元,比上年增長25.5%;運輸郵電部門204億元,增長7.9%;原材料工業部門194億元,增長31%;輕紡工業部門67億元,增長15.9%。能源、原材料等基礎工業投資比重由上年的33.5%上升到38%。
重點建設繼續加強。國家按合理工期組織建設的206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62億元。重點油田、電站、煤礦、鐵路、港口建設的主要實物工程量都完成較好。全國建成投產的大中型基本建設項目102個、大中型項目的單項工程193個。
全國基本建設新增加的主要生產能力有:發電裝機容量810萬千瓦,是建國以來最多的一年;原煤開采1711萬噸,原油開采1631萬噸(包括更新改造和其他投資增加的能力),新建鐵路交付運營里程272公里,鐵路復線433公里,鐵路電氣化里程204公里,沿海港口吞吐能力984萬噸,乙烯30萬噸,水泥297萬噸,平板玻璃390萬重量箱。
企業技術改造穩步前進。1987年全民所有制單位完成更新改造投資743億元,比上年增長19.9%。其中用於增加產品生產能力的256億元,增長21.3%;用於增加品種的106億元,增長8.3%;用於提高產品質量的42億元,增長7.3%;用於節約能源的28億元,增長24.4%。全年建成投產更新改造項目4.2萬個,新增固定資產549億元。
建築業改革繼續深化。全民所有制建築施工企業實行各種經濟承包責任制的工程達11.7萬個,施工面積1.6億平方米,佔全部施工面積的83.9%;其中投標承包的單位工程為1.8萬個,施工面積3693萬平方米,佔全部施工面積的19%。改革促進了生產的發展,1987年全民所有制建築業總產值比上年增長7.7%,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6.2%。
礦產資源勘查喜獲豐收。1987年新發現礦產地366處,涉及64個礦種,新探明煤炭儲量310億噸,探明相當多的黃金儲量,還探明了一大批金屬、非金屬和能源礦產資源。深海遠洋地質調查的開展,取得了豐富的海洋地質米。 運輸部門深化改革,加強技術改造,提高運輸能力。各種運輸工具完成的運輸量全面增長。
1987年 比上年增長%
貨物周轉量 21 909 億噸公里 9.2
鐵 路 9 471 億噸公里 8.2
公 路 2 409 億噸公里 13.7
水 運 9 397 億噸公里 9.8
空 運 6.6 億噸公里 37.5
輸油輸氣管道 625 億噸公里 2.1
旅客周轉量 5 350 億人公里 11.0
鐵 路 2 843 億人公里 10.1
公 路 2129 億人公里 11.6
水 運 192 億人公里 5.5
空 運 186 億人公里 27.4
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 3.97 億噸 3.3
郵電通信事業有較大增長。1987年全國郵電業務總量完成38.9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年末全國城市市內電話用戶達到293萬戶,比上年末增加17%。全國有196個大中城市開展了國內郵政快件業務。
運輸部門經濟效益進一步改善。鐵路部門大包干進入第二年,運輸效率繼續提高,平均日裝車量突破7萬輛,比上年增長1.6%;鐵路貨運機車平均日產量82.1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9%;鐵路運輸收入和實現利潤,比上年分別增長8.7%和2.6%;鐵路運輸人員勞動生產率提高5.3%。交通部直屬輪船貨運噸船產量5.01萬噸公里,比上年增長7.4%。集裝箱運輸業務有較快發展,全年鐵路、海運集裝箱運量達1438萬噸,比上年增長27.7%。
運輸能力擴大。鐵路擴大旅客列車編組並增開旅客列車20對,同時改革乘務制度,部分直快列車減掛了宿營車、行李車,提高了旅客運輸能力。公路運輸部門積極開發長途客運,減輕鐵路負擔,全國跨省公路客運線已達2500條,汽車零擔貨運量比上年增長10.5%。但運輸郵電不適應經濟發展的狀況,仍然比較嚴重。運輸事故較多。
國內商業和物資供銷
國內市場持續活躍。1987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82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9.6%。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農業生產資料零售額705億元,增長22.4%;消費品零售額5115億元,增長16.9%。由於有些機關團體和企事業單位鋪張浪費、公費請客旅遊之風屢禁不止,社會集團購買力增長過猛,全年售予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達553億元,比上年增長19.7%。
各種經濟類型的商品零售額普遍上升,其中全民所有制增長15.6%,集體所有制增長15.4%,合營經濟增長26.3%,個體經濟增長24.2%,農民對非農業居民零售額增長24%。
各類消費品全面增銷。吃的商品除豬肉、蔬菜、食糖等少數副食品供應偏緊外,大多數食品供應比較充裕,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8.1%(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7.2%),穿的商品增長13.9%,用的商品增長16.7%。
商業體制改革繼續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到1987年末,大中型國營商業企業有60%以上實行了承包經營責任制,小型國營商業企業有80%改為集體經營、轉為集體所有制和租賃給個人經營。供銷合作社已有90%以上的企業實行了各種形式的內部承包經營責任制。城鄉集市貿易點由上年的6.8萬個增加到6.9萬個;全年集市貿易成交額1100億元,比上午增長21.3%。商業經濟聯合體繼續發展,1987年末達6792個,比上年末增長20.3%;全年營業額155億元,利潤6.5億元。
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的經濟效益有所改善。1987年每銷售百元商品開支的費用比上年下降1.4%,實現利潤增長6.4%,流動資金周轉天數由上年的220天縮短到203天。
生產資料市場進一步擴大,國家統一分配的物資所佔比重下降。鋼材由上年的53.1%下降為46.8%;水泥由16.2%下降為15.6%;木材由30%下降為26.2%。物資部門銷售額1567億元,比上年增長32.5%;其中物資貿易中心銷售額268億元,增長69.6%。
物價上漲幅度較大。1987年全年零售物價總水平比上年平均上升7.3%(其中12月份比上年同月上升9.1%)。分城鄉看,城鎮上升9.1%,農村上升6.3%。分商品看,食品類價格上升10.1%,其中肉禽蛋上升16.5%,鮮萊上升17.7%,水產品上升17%;衣著類上升3.5%,其中純毛線上升18.1%;日用品類上升6.1%;葯及醫療用品類上升4.6%;燃料類上升3.6%;農業生產資料類上升7%。
1987年全年職工生活費用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8.8%,有些大中城市上升幅度已突破10%。
農副產品收購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12%。
市場物價管理中的主要問題是:有些壟斷性行業、企業擅自抬價爭購和提價銷售緊俏商品,中間轉手倒賣牟取暴利等現象相當嚴重。不少商店和個體攤販變相漲價、以欠充好、短斤缺兩現象,也屢見不鮮。
對外經濟貿易和旅遊業
出口大幅度增長,進口有所控制。據海關統計,1987年進出口總額達8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出口總額395億美元,增長27.8%;進口總額432億美元,上升0.7%。進出口逆差由上年的120億美元縮小到37億美元。
非貿易往來繼續擴大。1987年全國非貿易外匯收入53.8億美元,支出19.9億美元,收大於支33.9億美元。
1987年全國實際利用外資達75.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對外借款53.3億美元,增長6.4%;吸收客商直接投資22.4億美元,基本與上年持平。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取得新進展。1987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1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8.3%;完成營業額11.1億美元,增長13.5%。
經濟特區的經濟實力增強,外向型程度明顯提高。據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市統計,1987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12億元,比上年增長52%。出口貨物總額27.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4%。引進外資的投向已逐步轉向生產性項目,全年有100多家外資工業企業建成投產。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金額5.1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6%。
國際旅遊業興旺發達。1987年來自169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參觀、訪問以及從事各項交流活動的入境人數達269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7.9%。全年旅遊外匯收入18.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3%。 科技體制改革繼續深化,科技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1987年經國家批準的發明獎225項、技術進步獎807項多獲得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獎勵的科技成果9902項。獲得技術進步獎的微型中子源反應堆、國家激光波長標准系列、超精密軸系和超精密車床的研究等項目,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了跟蹤世界高技術的發展,1987年在生物工程技術、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等7個領域,落實課題近800個,總投資2億元。「七五」期間,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到1987年底已落實近4000項專題合同。以支持基礎研究和部分應用研究項目為主要對象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全年批准各類資助項目2777項,資助金額1.3億元。以振興農村經濟為宗旨的「星火計劃」,取得一批可喜的成果,近兩年共完成項目2800多項。群眾性科技活動廣泛開展。技術市場方興未艾,全年成交各類技術合同13.2萬項,成交額33.5億元。
專利工作取得明顯進展,全年受理專利申請26077件,被批準的有6811件,比上年增長1倍多。
氣象、海洋部門對天氣和海況作了比較及時、准確的預報,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和信息,提高了社會經濟效益。
測繪部門為了經濟建設和資源開發,全年測繪了各種比例地圖2.6萬幅,出版公開版地圖223種,總印數達8222萬幅(冊)。
科技隊伍繼續擴大。1987年全民所有制單位自然科學技術人員868萬人,比上年增加43萬人。年末縣以上全民所有制獨立的研究和開發機構5580個,職工人數105萬人。
教育事業在改革中得到進一步發展。1987年全國招收研究生4萬人,在學研究生12萬人,畢業研究生2.8萬人。普通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61.7萬人,在校學生195.9萬人,比上年增長4.2%,畢業生53.2萬人。成人高等學校招收本、專科學生49.8萬人,在校學生185.8萬人。
中等教育結構趨向合理。各類職業技術高中在校學生516.9萬人(含技工學校學生104.6萬人),比上年增加37.7萬人,占高中在校學生總數1291萬人的40%,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168萬人,成人技術培訓學校學生736萬人。
基礎教育進一步加強。全國初中在校學生4174萬人,小學在校學生12836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由上年的96.4%提高到97.1%。已有1240個縣通過了普及初等教育檢查驗收。對弱智、殘疾兒童的特殊教育也有較大發展。
文化事業日益繁榮。1987年生產電影故事片146部,發行各種新片(長片)195部。全國共有各類電影放映單位16.3萬個,藝術表演團體3089個,文化館2980個,公共圖書館2432個,博物館826個,檔案館3238個。全國共有廣播電台385座,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624座,電視台365座,一千瓦以上電視發射台和轉播台719座。全國性和省級報紙全年出版206億份,各類雜志出版26.4億冊,圖書出版62.5億冊(張)。 衛生事業進一步發展,醫療條件繼續改善。1987年末全國醫院病床達到236.5萬張,比上年末增長3%。專業衛生技術人員360.9萬人,比上年增長2.9%;其中醫生148.2萬人(含中、西醫師77.7萬人),增長2.6%;護師、護士71.8萬人,增長5.4%。各種傳染病、慢性病的預防控製取得新的成效,傳染病的總發病數比上年下降20%。但城市「看病難」和農村缺醫少葯的現象仍較普遍,有12.2%的村無醫療點。
體育事業取得顯著成就。1987年中國運動員共獲得69個世界冠軍;41次打破和超過22項世界紀錄;392次打破171項全國紀錄。第六屆全國運動會取得歷屆全運會的最好成績。 城鄉人民收入繼續增加。1987年全國職工工資總額1866億元,比上年增加206億元,增長12.4%。據城鄉住戶抽樣調查,1987年城鎮居民平均每人可用於生活費的收入為916元,比上年增長10.6%;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7%。農民平均每人純收入為463元,比上年增長9.2%;扣除價格上漲因素,實際增長5.3%。在農民純收入中,平均每人生產性純收入419元,增長11.7%。但城鄉各階層居民收入增長不平衡,有21%的城鎮居民家庭由於物價上漲,實際收入水平下降;有8.2%的農民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在200元以下。
勞動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勞動就業增加。1987年全國城鎮安置待業人員349萬人。年末全國職工人數為131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81萬人。其中全民所有制單位實行勞動合同制的職工達726萬人,增加202萬人。城鎮個體勞動者為5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4萬人。
城鄉人民儲蓄大幅度增長。1987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307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838億元,增長37.5%。
城鄉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1987年城鎮新建住宅1.8億平方米,農村新建住房8.6億平方米。
社會福利事業繼續發展。1987年全國社會福利事業單位有3.7萬個,收養48.2萬人。城鄉由集體供養的社會散居孤老、殘、幼233萬人。城鄉的貧困戶得到了救濟和扶持,殘疾人就業學習的條件有了改善,老少邊地區扶貧致富工作有較大進展。 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略有提高。據全國1%人口的抽樣調查資料和下半年核查推算,1987年人口出生率為21.04‰,死亡率為6.65‰,自然增長率由上年14.08‰上升為14.39‰,年末全國總人口為10.8億人,比上年末增加1500多萬人。
注――
本公報各項數字是年度的初步統計,都沒有包括台灣省的數字。公報所列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和各項總產值數字,都是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增長速度是按可比價格計算的。
①國民生產總值是指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增加值以及來自國外的凈收入,不包括中間消耗的產品和勞務價值。
②農村社會總產值包括全部農業總產值,以及農村集體和個體工業、建築業、運輸業和商業總產值。
3. 申請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蛋雞養殖合作社其最小年存量擋應達到多少啊
綠色食品標志即單養殖合作社最小鎮早肢年產御世量應該達到一萬睜仿左右
4. 汾西縣高寒農牧專業合作社玉露香梨基地年產量
十三萬五千斤。產量的話一畝地在900斤,種了有150畝地,年產量十三萬五千斤。一般按照卜脊現在市場行情來說,這特等梨就是6塊錢1斤,空弊兆初步估算就是斗租40萬塊錢。
5. 如果橙子的畝產有2噸,那麼合作社2000畝地的總產量是
如果橙子的畝產有2噸,那麼合作社2000畝地的總產量是5000斤左右。據悉橙子的產量和樹齡、栽培方式和管理方式等有關,一般3到4年樹齡的植株畝產量為500斤左右,盛果期畝產凱返量可達2000到5000斤左右。橙子從種植到盛果期,一般需要7到8年,由於橙子每畝一般種40到50株樹租孫殲苗,盛果期一株產50到100斤。
畝地的具體說明
畝是中國市制土地面積單位,一畝等於六十平方丈,大約666.67平方米。十五畝等於一公頃。選取60平方丈是因為中國古代的計數方法。現在計數大都以十為一個單位進位,古代的進位則多以60為一個單位進位。比如一甲子為60年,一小弊沖時為60分鍾。
6. 50萬畝50億的產值畝產多少
50萬畝產值50億,那麼一萬畝就是一個億,一畝地收入1萬元乎租嫌,畝產就是一畝地的產量,一畝地的面積大概是667平方歲手米。667平方米面積上生產出的生物產量,在農業上是指果實的產量畝產是指每畝土地的產量,單產是指單位面積(包括每畝、每公頃、每平方米等等)的產量。所以單產包括的范圍要比畝產大。畝產是指一種作物一個生育季節內每畝所產的產量。從種植到採收整個過程。畝產量的指標以實物量表示的指標農作物畝產型坦量等於農作物總產量除以農作物播種面積或收獲面積草地牧場畝均畜產品產量載畜量等於畜產品總產量飼養牲畜總頭數除以草地牧場面積每畝養殖面積水產品產量等於水產品養殖產量除以養殖面積。
7. 湖北鍾祥的城市發展
城市建設
鍾祥市自1992年撤縣建市以來,以創建衛生城市和文明城市為契機,加大城市建設投入力度,先後投資4.6億元,修建城市道路25條,全長36公里,城市道路鋪裝率達到98%,城市道路總面積250萬平方米,人均擁有城市道路面積18平方米;完成了城區水廠二期、三期工程,城市日供水能力達10.5萬噸,城市供水普及率、水慶讓桐質綜合合格率達到100%,新建、改建排水管網30條全長44公里,城市排水管網密度達到4公里/平方公里;修建高標准水沖式公廁30座,興建垃圾處理廠和糞便處理廠各1 座,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糞便無害化處理率均達100%;興建了南湖公園、宮塘公園,修建花壇468個,綠化植樹60萬株,城市綠化率達40%,人均擁有公共綠地11平方米;城區現有各種公交車輛226台,開通營運線路6條,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6台。 莫愁湖
目前,鍾祥市城區規模不斷擴大,截止2005年鍾祥市郢中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7平方公里,城區人口近20萬人,城鎮化水平達到35%。2005年鍾祥市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省級衛生城市、省級文明城市,並連續第二次奪得全省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楚天杯」。一個整體功能明顯增強的明星城市正在江漢平原崛起。
2009年是鍾祥市城鄉建設任務最重、投入最大的一年,也是鍾祥市城鄉譽坦建設管理活動最多、亮點紛呈的一年。鍾祥市確立了打造「山水名城、休閑之都,湖北最美麗城市」的戰略定位,高標准修編了《濱湖新區概念性規劃》,形成了「一江兩湖四大新區」的發展新格局。完成了35平方公里的鍾祥經濟開發區、15平方公里的磷化循環產業園和20平方公里的明顯陵風景區規劃,搭建了三大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優勢平台,以創建「楚天杯」、「園林城市」為滑物抓手,完成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45億元,同比增長51%,創歷史新高。刷黑城市主幹道10公里,新改建城市道路23.8萬平方米、排水管網2.2萬米,硬化背街小巷道路3萬平方米,新增天然氣用戶3000戶。新博物館、體育館和南出口、承天西路等重點工程相繼啟動並順利實施,主街道臨街建築、莫愁湖和承天大道、莫愁大道等主幹道全面亮化。按照中等城市的發展要求,2010年鍾祥市規劃構建了「50平方公里、50萬人口」的城市發展框架,積極爭創國家園林城市,努力推動全市城鄉建設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階。
工業發展
鍾祥工業發展 迅速,經過多年的建設,已初步形成了以機械、建材、化工、輕工、紡織、食品飼料6大行業為支柱,具有鍾祥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工業主導產品600餘種,其中進入國際市場的20種,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45種,處於省內領先水平的130種。廣源餅干、首相箱包、祥澤鉚釘、華聯脫水蔬菜、宇興電機、文峰白酒、山靈葛粉、金漢江精製棉、鍾廈水泥等一批產品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截至2009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5家,當年工業總產值1956316萬元,銷售產值1897470萬元,出口交貨值30716萬元。[5]
農業發展
鍾祥是一個農業大市,地形多樣,平原土質深厚肥沃,丘陵崗地宜草宜木,加上處於亞熱帶季風性氣候的過渡帶上,光、熱、水同步,具有多宜性的生態環境,土地自然生產力高。全市土地總面積714萬畝,其中耕地200萬畝,可墾荒地50多萬畝,林地近200萬畝,水域74萬畝,草場190多萬畝。
鍾祥是全國小康建設百強縣市和全國十個小康建設示範縣市之一,農村小康建設連續四年名列全省第一,農村儲蓄總額、人均儲蓄額和農村拖拉機保有量、農機總動力均居全省縣(市)第一,先後被授予全國農村電氣化達標縣市、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全國果品產業示範縣市等榮譽稱號。全市農業綜合實力連年居全省前列,糧、棉、油、肉類總產量和農業增加值曾進入全國五十強和全省十強。現已形成糧食、棉花、油料、生豬、雞鴨、水果、蔬菜、食用菌等8大主導產業和中糧祥瑞、廣源、華聯、康輝、金林、華田等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 主要農產品有:水稻、小麥、蠶豌豆、玉米、黃豆、棉花、油菜籽、花生、芝麻、蔬菜、柑桔、梨子、葡萄、紅棗、桃子、茶葉等;主要林產品有:油桐、油茶籽、松脂、板栗、香菇、黑木耳、核桃等;主要畜牧產品有:豬、牛、羊、兔、雞、鴨、禽蛋等;主要水產品有鮮魚和蝦蟹等。
2009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817534萬元,糧食總產量81.65萬噸,棉花產量14.41萬噸,油料產量12.07萬噸;畜產品產量9.2萬噸;水產品產量11萬噸;水果產量19.33萬噸。[6]
經濟狀況
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55.54億元,增幅達到17%,是近十年來增幅最高的;地方一般預算收入達到8.15億元,增長35.1%,稅收收入達到4.98億元,稅收佔一般預算收入的比例達到61.1%,比去年提高3.1個百分點,是歷史上最好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749元,增長13.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373元,增長18.9%,是近幾年增長最快的。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125.2億元,增長41.5%;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62.3億元,增長40%;引進市外境內資金68億元,實施了241個投資過千萬元的項目,被評為全省擴大開放先進單位。
2012年我市經濟工作的主要奮斗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6%,達到296億元以上;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30%,達到163億元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達到210億元以上;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以上,達到10.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0%,達到93億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達到1440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4%,達到9545元。[1][1]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
繼續實施「五個一」工程,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79.93億元,可比增長3.1%。糧食總產81.65萬噸,增長2.9%;生豬出欄120萬頭、肉牛出欄3.93萬頭,分別增長9.1%和17.4%;家禽出籠1360萬只,增長10%;水產品產量13萬噸,增長23.6%。成片造林6.8萬畝,新建花卉苗木基地7000畝。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4家,達到12家;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430家,達到519家,居全省之首。農業機械擁有量11.52萬台,農機綜合作業率達到69%。
旅遊經濟加快發展
高標准編制明顯陵風景區和客店旅遊名鎮建設規劃,實施了明顯陵文物維修、顯陵公園建設、「農家樂」和臨街民居立面改造、八折河景觀帶建設等一批旅遊項目,舉辦了「鍾祥旅遊精品展」、「中原賓朋游鍾祥」等宣傳促銷活動,客店旅遊名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冷水北山紅色旅遊開發進展順利,郢中莫愁村和客店趙泉河村成功列入湖北旅遊名村創建名錄,鍾祥旅遊知名度不斷提升。全年接待遊客27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5億元,分別增長20.4%和23.5%。
融資形勢有所好轉
加強融資服務平台建設,爭取縣域經濟扶持資金1.1億元。金融機構年末各項存款余額144.29億元,增長23.7%;貸款余額42.71億元,增長29.4%。貸款增幅首次超過存款增幅。[1]
編輯本段科教文衛
全市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協調發展。全市共有各級各 鍾祥一中類學校171所,在校學生114526人,教職工12364人。鍾祥一中順利通過省級示範學校復評。
22所學校被荊門市政府授予荊門市示範學校。全市培養出6名湖北名師,25名湖北省特級教師,57名湖北骨幹教師,113名荊門市級學科帶頭人,264名市級學科帶頭人,918名市級骨幹教師。
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穩步發展。2009年,全市共有普通高中學校8所,在校學生21464人,教職工1254人,其中專任教師914人。全市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4.9%。2009年本科上線4653人,其中610上重點本科線,有10人錄取清華、北大,鍾祥一中錄取北大、清華人數居全省高中學校第四,名列縣市區高中第一。全市有初級中學40所,在校學生32323人,教職工3178人,其中專任教師2615人,校舍面積達到48.93萬平方米,95%以上的學校裝配了微機室,辦學條件得到較大改善。目前,全市適齡少年入學率達到100%,初級中等教育完成率達到100%,初中學生輟學率為0.49%。有小學117所,幼兒園51所,特殊學校1所。在校小學生49511人,在園幼兒18506人,特校學生125人。小學教職工3614人,其中專任教師3215人,校舍建築面積45.34萬平方米。全市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為100%,輟學率為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為100%,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5.4%。[4]
職業教育
職業教育生機勃勃。全市有中等職業學校4所,其中民辦2所。職業教育通過結構調整實現了由數量型向效益型的轉變,形成了職前與職後並重、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溝通、學校教育與遠程教育結合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學校專業設置日趨合理,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辦學實力不斷增強。職業學校與普遍高中招生比例大體相當,招生人數逐年上升。鍾祥市職業高中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職業高中,被評為首批省級示範中等職業學校,並被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表彰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志強職業中學被評為荊門市民辦示範學校。[4]
編輯本段本地方言
鍾祥方言,屬於中國北方方言區西南區,而在本地,又分有城關(即郢中)口音、冷水口音、東橋口音、舊口口音、柴湖口音(註:柴湖為移民大鎮,移民來自河南淅川,屬河南方言區)。本站所講述的鍾祥方言,將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郢中口音為主。
現代鍾祥方言的特點:
1.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普通話正大量滲透進鍾祥方言中,鍾祥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正逐漸縮小。1936年中國語言學大師趙元任曾在湖北鍾祥調查,當時的「拍、賊、抖、伸、批、騎、架、掐、瞎、削、掉、淹、輸、肉」等字,都是鍾祥的地方讀音。而20世紀80年代末,語言學專家再次到鍾祥調查發現,上述字的發音,已接近於普通話的發音。還有許多字的讀音,已從方言變為普通話了。
2.鍾祥話沒有北京話的甜亮輕脆、委婉親切,也不像上海話的細潤嬌柔、齊齒嗲氣,雖然口音與四川話非常相似,但卻又不像四川話那樣抑揚頓挫,鍾祥話非常朴實憨厚,聲調較平,起伏較小。
3.鍾祥話中有兩個獨特的重要助詞「噠」和「唦」。「噠」的功能有如普通話中的「了」,表示完成時態;而「唦」則除了在疑問句中相當於普通話中的「嗎」之外,通常還用於陳述句中,如「我對家鄉新聞了解達清楚得很,我經常上鍾祥之窗唦。」
4.鍾祥方言不含兒話音。(柴湖移民除外)如北京話「今兒」、鍾祥話音「幾滴」、北京話「啥兒」鍾祥話音「么噻」、北京話「明兒」鍾祥話音「么滴」、、北京話「這里」鍾祥話音(渣哈)等。
5.鍾祥方言中含有非常有趣的顫音/r/,而此種顫音/r/,多半是由詞尾「子」演變而來。比如羊子,包子,椅子,車子,老頭子等,幾乎以「子」結尾的詞語,在鍾祥方言中「子」都發顫音。俄語中經常出現的顫音令很多學習者頭痛,但是對於來自鍾祥的學子來說,絲毫沒有困難。
6.鍾祥方言一般不區分平舌和捲舌音,包括n和l,z和zh,c和ch,s和sh。這一特點在學習日語時會遇到一些障礙。另外,鍾祥方言中沒有與普通話eng、ing、ong、iong相對應的韻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