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雷克沙產品的激光碼在哪裡
擴展閱讀
石油卡掛失了怎麼找到 2025-05-12 17:44:33
社交媒體產品哪個好 2025-05-12 14:24:51

雷克沙產品的激光碼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3-04-17 22:12:29

Ⅰ 雷克沙cf卡1066x鑒別

驗證防偽碼。
先驗證雷克沙cf卡1066x的防偽碼,可根據產品的二維碼掃描後,查看官方的真偽鑒定,或者用測速軟體測速,速度達到即可,最後將胡汪TF卡填得盡可岩做扒能滿,數據不出錯就是正版卡。
防偽碼是數碼防偽技術中的作為「專用資源」而加註到產粗昌品上的標識。防偽碼以被覆蓋的密碼形式印刷在防偽標簽上,同時,在標簽上印刷產品的查詢地址。

Ⅱ 5300MB/s讀速,溫控表現優秀,雷克沙NM760 PCIe 4.0固態硬碟評測

目前Intel與AMD的新推出的硬體平台已升級到PCIe 4.0,按照固態硬碟採用的PCIe 4.0 4標准介面,最大傳輸帶寬可達8GB/s,兩倍於PCIe 3.0 x4傳輸帶寬,讓固態硬碟讀寫性能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上,對硬體平台的性能提升自然是相當可觀,加快數據傳輸系統啟動軟體載入等速度。雷克沙NM760固態硬碟搭載了12nm製程工藝的慧榮SM2269XT主控晶元,支持PCIe 4.0 4標准介面NVMe 1.4協議,採用DRAM-less方案,搭配3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有512GB與1TB兩種容量可選,最高連續讀寫速度能到5300/4500 MB/s(1TB版),接下來看下它的實際性能表現到底如何。

包裝盒的正面印有雷克沙NM760固態硬碟設計圖案,在左下方標注了最大讀取速度為5300MB/s,這款固態硬碟目前共有兩個容量版本可選,分別是512GB與1TB,隨機附帶專用安裝的螺絲。

固態硬碟為標準的M.2 2280尺寸規格,沒有配置散熱模組,採用單面顆粒布局設計,正面有標簽貼紙覆蓋,主控晶元與快閃記憶體顆粒全孫漏位於貼紙下方,而背面只有型號、容量以及產品SN碼等各種信息的貼紙,並無任何電子元件。

雷克沙NM760固態硬碟支持PCIe 4.0 4匯流排,並支持最新的NVMe 1.4協議,官方標稱512GB容量版持續讀寫速度可達5300MB/s與4000MB/s,而1TB容量版的最高寫入速度提升到4500MB/s。

從宣傳的性能指標來看,取下固態硬碟正面貼紙後即可看到PCB板上的元件,在PCB板上僅有主控晶元與兩顆快閃記憶體顆粒。並沒有配備緩存晶元,固態硬碟採用DRAMless無外置緩存方案,支持HMB(主機內存緩沖技術)。

雷克沙NM760固態硬碟所搭載的主控晶元,是來自慧榮的SM2269XT主控晶元,支持PCIe 4.0 x4協議,12nm製程工藝,相比於之前28nm製程工藝的主控,工作功耗更低,慧榮的官網沒有收錄主控晶元資料,不過根據網上一些資料所示,讀取性能最高可達到5000MB/s。

固態硬碟搭載兩顆江波龍自封的512G的3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顆粒編號為RC72TAA1442256G,單個快閃記憶體顆粒的容量為256GB,共兩顆組成512GB容量。

從檢測軟體中可知,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是來自鎂光 科技 (Micron)的176層堆疊B47R快閃記憶體顆粒,不僅具備更高的堆疊層數,單顆快閃記憶體晶元介面速度高達1600 MB/s。

固態硬碟為單面布局設計,即便是安裝在筆記本電腦上也不會出現安裝兼容問題,能夠輕易地安裝在主板上,不過在安裝升級前需要留意介面是否支持PCIe 4.0 x4,假如主板上配備兩個M2插槽,一般第二個M.2介面僅支持PCIe 3.0 x4,以及做好輔助散熱則轎爛。

本次在台式機上進行性能測試,測試平台的硬體配置方面,處理器是英特爾的十帆喊一代酷睿i5-11500,內存是雙通道32GB(DDR4 3200MHz 8GB*4),搭配英特爾Z590晶元組主板,主板的M.2插槽支持PCIe 4.0技術。

主板配備了四個M.2固態硬碟插槽,第一個M.2插槽是直連處理器,第二、三個M.2插槽是與顯卡共享帶寬,第四個M.2插槽是走南橋,為了能最大的程度展現其性能,本次測試將固態硬碟安裝在第一個M.2插槽上。

從Crystal Disk Info軟體中的狀態信息可見,雷克沙NM760固態硬碟工作在PCIe 4.0 x4匯流排通道之下,支持NVMe 1.4標准協議,格式化後實際可用容量為476GB,由於固態硬碟並沒配備散熱模塊,待機溫度有點高,等下會詳細測試發熱控製表現。

從HWiNFO檢測軟體中可見,固態硬碟共有兩個溫度感測器且兩個溫度數據均可用,主控晶元溫度牆為90 ,溫度牆的閾值可以說相當的激進,假如主控晶元溫度達到閾值時,便會觸發過熱保護而降速。

接下來是性能基準測試環節,首先是跑CrystalDiskMark 8.0版本,實測固態硬碟最大連續讀寫速度分別為5232MB/s與3871MB/s,而4K隨機讀寫速度為78 MB/s與312 MB/s。

在AS SSD Benchmark基準性能測試中,選擇1GB數據容量測試,固態硬碟的持續讀取速度為4384MB/s,而寫入速度為3507MB/s,讀寫延遲時間也只有0.021ms,得分為5993分。

10GB數據容量模式下,固態硬碟持續讀取速度為4459MB/s,寫入速度為3527MB/s,讀寫延遲時間也只有0.022ms,4K隨機讀寫速度為44 MB/s與182MB/s,得分為5275分。

在AS SSD Benchmark不同數據容量模式下讀寫速度都差不多,基本上沒有明顯變化,在基準測試軟體Anvil's Storage Utilities中,總得分為18819分,固態硬碟持續讀寫速度分別為3856MB/s和3121MB/s。

基準測試軟體ATTO,在0.5KB小文件讀取速度為60MB/s,而寫入速度為15MB/s,從1MB開始的大文件讀寫速度可以達到4.8GB/s與3.6GB/s,順序讀寫的成績都比較穩定,差異並不是太大。

基準測試軟體HD Tune Pro,測試數據量為200GB混合模式,從測試結果來看,空盤狀態下的SLC緩存空間約為90GB,在緩內寫入速度為2700MB/s,當SLC緩存空間耗盡後寫入速度降至750MB/s。

接下來是PCMark8基準測試軟體,考察固態硬碟在程序應用啟動與 游戲 中的性能表現,雷克沙NM760固態硬碟讀寫性能項目分數為5075分,存儲帶寬為558MB/s。

先跑AS SSD Benchmark基準測試軟體,選擇1GB數據容量模式,固態硬碟的連續讀寫速度分別為4375MB/s與3409MB/s,得分為5959分,與空盤狀態相比並沒有明顯的波動。

在基準測試軟體HD Tune Pro中,將數據量設為40GB混合模式,從測試結果來看,SLC緩存空間降到約23GB,緩外寫入也降至500MB/s,不過這個測試結果好像與200GB數據量模式下有明顯的差異,無論是讀取速度或者緩內寫入速度,速度均明顯高很多。

在PCMark8基準測試軟體中,這款雷克沙NM760固態硬碟的成績同樣沒變化,測試總成績為5085分(在空盤狀態下為5075分),存儲帶寬為607MB/s。

在這里先說一下,固態硬碟共有兩個溫度感測器,本次測試的溫度數據是從AIDA64軟體中導出,同時避免溫度數據出現差異,對比了雷克沙自家軟體Lexar SSD Dash,以及第三方檢測軟體Crystal Disk Info,並進行壓力測試,三者溫度數據變化均一致。

由於固態硬碟並沒配備輔助散熱模塊,本次加入搭配主板散熱模塊情況下的溫度變化,首先是高強度讀寫狀態下的發熱情況,使用基準測試軟體HD Tune Pro,設定為混合模式與200GB數據量讀寫測試,在無散熱模塊輔助散熱的狀態下最高溫度為75 ,安裝散熱模塊後最高溫度降為59 。

實際的持續寫入 游戲 文件數據測試,從SATA固態硬碟往雷克沙NM760固態硬碟連續復制數據,數據量約為469GB,在無散熱模塊輔助散熱的狀態下,整個數據寫入過程中主控晶元溫度最高只有61 ,整體發熱量並不大。

針對200GB數據量模式下緩內讀寫速度有點低,而40GB數據量模式下讀寫速度正常的問題,曾考慮過是否因高強度持續讀寫而導致主控撞溫度牆而降速,在安裝散熱模塊並清空固態硬碟內的所有文件後,重新再測試一次,緩內讀寫速度依然是沒有變化。

(個人猜測僅供參考)應該是主控晶元的保護策略所造成的,當讀寫超大體積的數據文件時會主動降速,以避免主控晶元長時間滿負載而過熱,其實在對實際使用影響並不大,先不說少有單文件體積會超過200GB,即便是有固態硬碟也提供2.2GB/s的讀取速度,對絕大多數使用場景已經足夠了。

總評:

雷克沙NM760固態硬碟搭載慧榮SM2269XT主控晶元,搭配3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基於DRAM-less方案,支持PCIe 4.0 4標准介面NVMe 1.4協議,讀寫性能相當的強勁,實測連續讀寫速度可達5232MB/s與3871MB/s,非常接近廠商所公開的速度值,相比起旗艦級的PCIe 4.0固態硬碟,屬於中高性能水平,不過這個讀寫性能已是PCIe 3.0固態硬碟所完全無法觸及,結合其價格來看性能相當突出,減少 游戲 的載入時間提高 游戲 體驗,而且固態硬碟的溫度控製得十分到位,在長時間滿載讀寫狀態下主控也能處於合理溫度區間,即便沒有散熱模組下全程沒有觸發高溫警告,當然,最好還是使用散熱模塊來輔助降溫,固態硬碟採用單面布局設計並配合優秀的溫控,對兼容性和溫度有相當高要求設備,如輕薄筆記本電腦或 游戲 主機,無疑是升級擴容的合理選擇。

Ⅲ 怎麼辨別雷克沙U盤的真偽

去中國物品編碼中心點進去,然後找到綜合服務點皮螞擊,找到綜合查詢,圓禪根據提示輸入產品條形碼。國內外的相關產品信息資料庫一般都會有的,沒有就建議退貨。

中國物品編碼中心這個機構是中國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旗下相關機構,與國外機構相關機構進行合作,國內外正品信息在這里都是有據可查的。這個信息只有商家能夠錄入到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你查詢的信息都是從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數據中查詢的,信息可靠燃腔埋性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