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菊花盛產地是哪兒
中山市小欖鎮為盛。
菊花產地有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島、天津、開封、武漢、成都、長沙、湘潭、西安、沈猛緩帶陽、廣州、中山市小哪知欖鎮等為盛。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
8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被推崇為日本國徽的圖樣。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中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此後中國菊花遍及全球。
(1)菊花是哪裡的產品擴展閱讀:
菊花養護注意事項
1、要及時抹去葉芽
對葉腋中出現的芽苞,每7天~10天就要將新枝、新芽用刀片除掉,以減少消耗營養,集中孕蕾開花。
2、要強化水管理
菊花在整個生長季節里,應始終節制澆水,可澆半水(不澆透),應在上午10時前後澆。
3、施肥
菊花喜肥,在8月立秋後開始追肥,每10天一次。進入9月每5天追一次肥。可施磷肥為主的肥。
4、及時疏蕾
進入深秋,花蕾很多,枝頂端稱主蕾,其下面的為副蕾,當主蕾有黃豆大小時,在梗略有伸長,主蕾與副蕾易於辨別時進行疏蕾,把副蕾剝去。最好留一副蕾備用,否則主蕾損壞了無法補救。疏蕾與枝蘆抹芽均應在晴天的下午進行。
Ⅱ 菊花哪個地方產的最好
菊花的產地是中國,遍布各城鎮與農前稿村,尤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島慧坦孝、天津、開封、武漢、成都、長沙、湘潭、西安、沈陽、廣州、中山市小欖鎮等為盛。目前在日本、荷蘭、法國、美國等國家也均有菊花的種植。
賞菊,一直是中國民間長期流傳的習慣,遠從古代的京都帝王宮廷、官宦門第和庶民百姓,近至當今中國各城市的人民群眾,每年都在秋天舉行菊花會、菊展和菊式等各種形式的賞菊活動。北京植物園每年秋季都會舉辦賞菊活動。廣東省中山縣小欖鎮菊花會始辦於宋代末年信橘,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延續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菊會之一,人數最多時可達一百萬。
Ⅲ 菊花的原產地位於中國的哪裡
菊花是我國傳統名貴花卉之一,原產於我國中部河南等地,已有3000餘年的歷史。
Ⅳ 菊花最早產於哪裡
中國 菊花(學名Dendranthema morifolium,常用chrysanthemum,拉丁文 Flos Chrysanthemi),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 ,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出的名貴觀賞花卉,也稱藝菊,品種已達千餘種。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中國菊花傳入歐洲,約在明末清初開始。中國人極愛菊花,從宋朝起民間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會。古神話傳說中菊花又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中國歷代詩人畫家,以菊花為題材吟詩作畫眾多,因而歷代歌頌菊花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和藝菊經驗,給人們留下了許多名譜佳作,並將流傳久遠。
Ⅳ 菊_產於什麼地方葯用有什麼作用
懷菊花,河南省焦作市悔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懷菊花有很高的葯用價值,屬於葯用菊。
中國傳統醫學認為,菊性寒,歷經寒暑,得天地之清氣,有清熱、解毒、祛風、清肝、明目等功效。
根據中醫的傳統經驗,白菊花長於平肝明目,黃菊花多用於散風清熟。
因此,明目多用懷菊花,清熱多用杭菊。
(5)菊花是哪裡的產品擴展閱讀:
懷菊花喜溫暖,耐寒冷,花能耐輕霜,根可忍受-17℃低溫。
但在幼苗發育至孕蕾前均適宜較高的氣溫,如氣溫過低,植株生長不良,分枝和花都少。
懷菊喜陽光充足,忌蔭蔽,怕風寒,喜濕潤。
過於乾旱,分枝少,植橡知株生長緩慢,花期缺水則影響產量和質量。
若土壤水份過多,則根部易腐爛,故每次澆水,水量不宜太大,雨季注意排水。
懷菊梁前消喜肥,宜選擇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栽培,粘重及低窪積水地不宜栽種。
土壤酸度以中性至微酸為好,鹼性土壤生長發育差。
忌連作。
否則病蟲害多,會嚴重影響產量和加大成本。
焦作的地理氣候環境適宜於懷菊花的生長生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懷菊花
Ⅵ 菊花原產於哪個國家
菊花原產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早在古藉《禮記》月令篇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之句,用菊花指示月令,意指秋季才有黃花菊開放。漢時以將菊花作為葯用栽培,至唐代發展為觀賞花卉,宋代種菊、賞菊盛極一時,南宋杭州京城,每年秋季還在宮庭舉行菊花賽會,飲酒,賞菊,賦詩。這時,劉蒙的《菊譜》收有菊花品種163個,至帶此清朝菊花品種已有300餘種,那是天然雜交變異經人工選育而成,所以發展是比較緩慢的。鍵野目前,全世界菊花有上萬個品種,人工培育手段大大加快了。1990年「中國菊花研究會」成立,並舉行了多次全國性菊花展,而地方性則有年年展覽。李鴻漸的《中國菊花》(1990)問世,可謂集我國菊花之大成並由中國菊花研究會統一定蠢亮迅名302個優良觀賞品種。
Ⅶ 菊花是哪裡的特產
菊花是經長期人工選擇培育的名貴觀賞清沒花卉,公元八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頃族至日本。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中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雀正弊。此後中國菊花遍及全球。
Ⅷ 菊花原產於哪裡
菊花原產於我國
學名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別名 鞠、壽客、傅延年、節華、更生、金 蕊、黃花、陰成、女莖、女華、帝女花、九華等
科屬 菊科、菊屬
栽培歷史 菊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在2,500年前的古籍中,就有關於菊花的記載。《禮記·月令》中,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黃華即黃花)的記載。戰國時,愛國詩人屈原的《楚辭·離騷》中,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至漢代,菊花又發展到作為葯用植物。《本草經》中有「菊花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的論述。以上所指的菊花,都是以野黃菊(D.indicum)為主的野生菊種。
自晉代起,人們將菊花作為觀賞對象。陶淵明(公元365~427年)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及「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的賞菊詩句,表明菊花已開始在田園栽種。至唐代(公元618~907年),有幾個不同花色的品種先後出現。如白居易、劉禹錫在詩中詠白菊,李商隱在詩中詠紫菊。在杜甫、韋庄和肖穎士的詩文中,不僅跡茄反映了唐代菊花花色品種漸多,而且說明栽培已較為普遍。
到了宋代,菊花由室外露地栽培發展到盆栽,並能用其他植物作砧木嫁接菊花,品種有了較大的發展。藝菊專著也相繼問世。劉蒙的《菊譜》(1104年)問世,這是我國第一部菊花專著。該譜記菊36品。分為黃色(17品)、白色(15品)與雜色(4品)等。書中還闡明菊花大朵、重瓣等變異之遺傳與育種的基本原理和途徑。此後藝菊專著漸多:有史正志的《菊譜》(1175年),記菊27品;范成大的《范村菊譜》(1186年),記菊35品。此外,還有沈競的《菊譜》(1213年),記菊58品,史鑄的《百菊集譜》(1242年),記菊品160個以上。
元代,菊花專著較少。楊維楨在《黃華傳》中記菊136品。
明代菊花又有發展,重要的菊花專著有:黃省曾的《菊譜》,記菊220品;王象晉的《群芳譜》(1630年),記菊270種,分為黃、白、紅、粉紅、異品等類,內有『五月』菊、『五九』菊與『七月』菊等品種出現;還有高濂的《遵生八踐》,記菊185種,並總結出種菊八法(分苗法。扶植法、和土法、澆灌法,捕蟲法、摘苗法、雨暘法、接菊法),很有參考價值。
明末清初,日本菊花已經輸入,乾隆時鄒小山繪有洋菊圖,品種類型甚多。
清代藝菊之風更甚,專著有陳淏子的《花鏡》(1688年),記菊153品;汪灝的《廣群芳譜》(1708年),記菊192種。此後,還有陸廷粲的《藝菊說》(1718年)等,菊書、菊譜如雨後春筍,不一而足。民國時期(1912~1948年),專著甚少,僅有黃藝錫的《菊鑒》(1932年)與繆甫孫的《由里山人菊譜》等。但解放前夕,南京金陵大學園藝系為國家保存了良菊630品,是值得慶幸的。
1949年前後菊花品種散失很多,如當時杭州的菊花只存下70多種。1953年上海的菊花也只存下150多種。但後來藝菊事業迅速得到恢復,至1963年上海龍華苗圃菊花達1,200種,北京北海公園的菊花則達到1,381種。「文革」期間菊花又受到二次摧殘。但近年來菊花有了很大的發展。南京農業大學對中國菊花品種資源進團肆行了調查研究,整理出3,000多個品種。藝菊專著自1950年起又不斷出版,近年更向大型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在國外雜志,學報上也常發表有關菊花的文章和報告。如自1957年陳封懷等開始研究以來,陳俊愉等從1962年起通過野生種之間的大量雜交試驗,對現代菊花的起源問題有所突破。以下是幾點重要論斷:
(一)原始菊花是通過野生種之間的天然雜交,再經人工選育而成。毛華菊阻(D.vestitum),野菊(D.indicum)和紫花野菊(D.zawadskii,特別是前兩者為主要,均野生於皖西、鄂西和豫西,甚易產生天然種間雜種。它們之間的雜種苗,在形態上與菊花原始類型(『九華』菊、『杭白』菊、『杭黃』菊,『滁』菊等)均頗類似。而這些原始類型均產於安徽,浙江,河南等省,可見二者之間的地理根源,決非偶合。
(二)菊花品種的染色體數為45~71條,其中小菊系品種為45~姿或察54條。近年人工種間雜交創選出「合成菊」,染色體數也為45~54。故從染色體數目來講,合成菊已可躋身於菊花(D. x morifolium)的行列。
(三)盡管野黃菊和毛華菊是雜交的基本原種,但菊花的起源還是多元的。看來,六倍體的紫野菊(2n=54)等可能後又參加雜交,並結合多代的天然雜交、人工選擇和培育,然後才成為較定型的、色彩更豐富的原始菊花,同時染色體數也逐漸加多。
(四)過去中外學者常推論,原產華北的小紅菊(D.chanetii)與野黃菊(D.indicum),是形成菊花的兩個直接雜交親本。經陳俊愉等多年來進行人工雜交授粉,卻只獲得了十多個品種的『北京』菊(D. x pekinense),它們僅是四倍體(2n=36),未達菊花的低限。
(五)若干日本學者,提出包括多種日產野生菊花(D.japonense、D.makinoi)等在內的種作為菊花起源雜交親本的假說。但菊花最初是由中國傳到日本的,因此最早的D.x moriflium應由中國野生菊種為其雜交親本。
產地與分布 在菊屬Dendranthema 30餘種中,原產我國的17種。如野黃菊D.indicum全國均有分布,紫野菊D.zawadskii分布在華東、華北及東北地區,毛華菊D.vestitum分布在華中,甘菊D.lavenlifolium多分布於東北及華北,小紅菊D.chanetii多分布於華北及東北,菊花腦D.nankingense產於南京。
菊花品種遍布全國各城鎮與農村,尤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島、天津、開封、武漢、成都、長沙、湘潭、西安、沈陽、廣州、中山市小欖鎮等為盛。
8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我國傳至日本,被推崇為日本國徽的圖樣。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我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此後我國菊花遍及全球。
Ⅸ 中國哪裡的菊花最好
在和衫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地均有產。浙江桐鄉的杭白菊和黃山腳下的黃山貢菊(徽州貢菊)比較有名。
產於安徽亳鎮州州的亳菊、滁州的滁菊、四川中江的川菊、浙江德清的德菊、河南濟源的懷菊花(四大懷葯之一)都有很高的葯效。菊花功能主治: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御棚蔽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