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出口產品成本占銷售額比例多少合適呢
出口產品成本占銷售額比例合適的范圍一般在50%-60%左右。如果比例太低,則表明升配出口商獲取的收入不足以進行正吵跡指常的經營活動;如果比例州穗過高,則說明出口商的利潤空間受到限制,無法提高收入和實現賺錢的目的。
Ⅱ 產品成本比例是怎樣計算的
單一產品的產品成本比例應該是成本項目中主要原料、輔助材料、燃料及動力、工資及福利、製造費用等占產品總成本的比例,先按費用性質分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分別用成本中一個成本項目的當月發生額合計除當月總成本合計,就得出一個成本比例。 多品種產品成本,除按直接費用直接歸集入各成本項目外,有些費用要根據各種產品的產量比重進行分配,分別計入每種產品的成本項目,這里的比例有兩個:1.每種產品成本占企業總成本的比例,即各品種產品成本與企業總成本之比得出產品成本比例尺;2.每種品種產品成本項目占該品種產品成本總額的比例,計算方法同單一產品。
Ⅲ 企業中的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比例是多少才合理呢
企業中的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沒有固定的比例,跟產品類型及生產規模有關。
不同的產品類型和生產規模會有不同的比例,例如餐飲服務行業,客戶量越高,變動成本就越高,所以比例是不固定的。
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
根據成本費用與產量的關系可將總成本費用分為可變成本、固定成本和半可變(或半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不隨產品產量的變化而變動的各項成本費用。可變成本是指隨著產品產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化的各項費用。有些成本費用屬於半可變成本,如不能熄滅的工業爐的燃料費等。工資、營業費用和流動資金利息等也都可能既有可變因素,又有固定因素。必要時需將半可變(或半固定)成進一步分解為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使產品成本費用最終劃分為可變成本和固定成本。長期借款利息應視為固定成本,流動資金借款和短期借款利息可能部分與產品產量有關,其利息可視為可變半固定成本,為簡化計算,一般將其作為固定成本。
可變成本:
可變成本(Variable Costs)又稱變動成本,是指在總成本中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動的成本項目,主要是原材料,燃料,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價值;當一定期間的產量增大時,原材料,燃料,動力的消耗會按比例相應增多,所發生的成本也會按比例增大,故稱為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等於總成本減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Fixed Cost),(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
Ⅳ 工業企業生產成本一般占售價的百分比在多少是合理的
工業企業生產成本一般占售價的百分比在多少是合理的的問題是沒有確切的數字,一般情況下與下列因素有關:
1,經營方式有關
2,經營品種有關
3,競爭能力有關
4,產品技術含量有關
但是要是按照正常生產情況下,和當前市場供需情況下,應該以下比例:
1,材料費占售價的50%、
2,人工費占售價的20%、
3,機械費占售價的10%、
4,管理費占售價的3%、
5,稅金占售價的5%
6,利潤占售價的12%
Ⅳ 原材料占成本比例
成本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指標是從成本費用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指標演變而來的,主要是反映企業收入中成本費用所佔的比重,該指標越低,說明企業的成本費用控制能力越好、主營業務盈利能力越強。其計算公式為:成本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營業費用是指按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要求編制的損益表中營業費用。營業收入是指按金融企業會計制度要求編制的損益表中利息凈收入與其他各項營業收入之和。
如果你想要咨詢「原材料占成本比例」法,也給你解答一下。原材料成本比例法指製造費用按照原材料成本的比例作為標准分配到產品成本上去的方法。採用這種方法,計算比較方便。特別是有些生產車間,使用同一種原材料生產各種產品,或者原材料成本佔有較大比重,加工過程比較簡單。製造費用的發生主要用於原材料的加工處理,最適宜採用原材料成本比例法分配製造費用。但對機械化程度較高的生產車間,各種產品使用的原材料差別較大,則不適宜採用這種方法分配製造費用。
如果你還想了解,主營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率如何計算,主營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率計算公式如下:主營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本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上期主營業務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可以用來衡量公司的產品生命周期,判斷公司發展所處的階段.一般的說,如果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超過10%,說明公司產品處於成長期,將繼續保持較好的增長勢頭,尚未面臨產品更新的風險,屬於成長型公司,如果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在5%~10%之間,說明公司產品已進入穩定期,不久將進入衰退期,需要著手開發新產品.如果該比率低於5%,說明公司產品已進入衰退期,保持市場份額已經很困難,主營業務利潤開始滑坡,如果沒有已開發好的新產品,將步入衰落。
Ⅵ 完工產品成本是一般會是銷售收入的百分之多少
家用電器類快消品通常4倍關系,一些知名品牌可以做到7到8倍
目前市場,如果做純電商,2倍或者2.5倍
線下和線上同時銷售,3.5倍
舉個例子,一個電飯鍋,工廠生產出來物料成本是100元,那麼輸送給銷售公司是1.6倍也就是160元,這60元就是工廠人工工資,運營費用和利潤,發完工資和運營,利潤估計只有160元的10%也就是賺16元。銷售公司給經銷商也就是門店,理應是售價的5折或者6折,比如售價是400元,那麼給到經銷商是200元。40元就是銷售公司的人工工資,運營費用和利潤。多數情況,這一級得的銷售公司和工廠是同一老闆。
門店售價就是400,或者有些優惠打8折就是320元出售。多出的200,或者130就是門店收入,門店看上去一台能賺200,但是門店每月可能只賣出200台,並且需要店鋪租金,人員工資,餘下的才是利潤。 工廠看似差價只有60 ,利潤只有16元,但是每月可出貨幾千幾萬台,量多。
目前大部分快消品都接近這個數值,服裝比如T恤衫,多數可以達到10倍。成本20一件,賣200.
汽車15萬售價,物料成本也在3到6萬左右。 這是物料成本,不含人工和利潤,不是出廠價。
進口產品不能用4倍算,比如奧迪Q7 國內售價68到96萬,在美國售價是5萬美金起,差不多是30萬出頭起賣。 若推算物料成本,也僅僅是15到20萬出頭。物料成本不含運費,運營費,利潤
研發成本,就是在工廠那1.6倍裡面,不同工廠不同演算法,多數可以用1.6到2倍之間。
即便研發投入很多但是這一年沒出成果,但是產品出廠系數還是按照1.6到2倍之間算,因為貴了,你就賣不動,產品最終還是由市場決定,而不是你的運營成本。你這一年的利潤只能減少。
如果是高科技行業比如晶元,液晶屏,研發成本比較難算,或許投資數億無成果也有可能。這就需要大量融資,找人投資,國家幫助
以上是粗算,另外涉及到稅費和退稅,這里無法舉例
Ⅶ 正常食品零售價與成本價的比例是多少
比例應該為1.5:1。也就是說零售價應該是成本價的二分之三。這樣才能夠做到有利潤。
Ⅷ 餐飲各成本比例是多少
1、老闆利潤:15%-20%,低於20%說明管理不力,要調整。低於15%屬於投資失敗。
2、人員工資:17%-22%,高於22%需要減員增效,高於20%需要調整。
3、材料成本:20%-25%,高於25%會虧損。
構成:由於生產、銷售、服務統一在售價里實現,除了原料(主料、配料、調料)成本和燃料成本之外,其他費用,如職工工資、租金、稅金、水電費用、經營管理費用等,很難在售價里將其逐一劃分清楚。
餐飲業傳統的習慣是產品成本就只算主料、配料、調料、燃料費用。經營管理費用則另用百分比來表示,例如,用銷售毛利率30%、40%、50%、60%等來實現。
餐飲各成本比例特點:
1、變動成本比重大餐飲部門的成本費用中,除餐飲產品飲料外,在營業費用中還有物料消耗等一部分變動成本。這些成本和費用隨銷售數量的增加而成正比增加。這個特點意味著餐飲價格折扣的幅度不能像客戶價格那麼大。
2、可控製成本比重大除營業成本中的折舊、大修理費、維修費等不可控制的費用外,其他大部分費用成本以及餐飲原料成本,都是餐飲管理人員能夠控制的費用。這些成本發生額的多少直接與管理人員對成本控制的好壞相關,並且這些成本和費用占營業收入的很大比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餐飲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