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注塑產品縮水怎麼調
注塑機調縮水:第一保壓壓力慢慢的加大,一邊加一邊試。第二保壓時間慢慢的加長,一邊做一邊度。第三材料是否進行烘烤。第四模具是否有排氣功能,冷卻時間加長一點。注意過程中適當降低料溫。
收縮(Sink marks,即縮水)是注塑成型缺陷之一。表觀:塑件表面材料堆積區域有凹痕。收縮主要發生在塑件壁厚厚的地方或者是壁厚改變的地方。
縮水的物理原因:當製品冷卻時,收縮(體積減小,收縮)發生,此時外層緊模壁的地方先凍結,在製品中心形成內應力。如果應力太高,就會導致外層的塑料發生塑性變形,換句話說,外層會朝里凹陷下去。如果在收縮發生和外壁變形還未穩定(因為還沒有冷卻)時,保壓沒有補充熔料到模件內,在模壁和已凝固的製品外層之間就會形成沉降。
這些沉降通常會被看成為收縮。
與加工參數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
1、保壓太低 增加保壓。
2、保壓時間太短 延長保壓時間。
3、模壁溫度太高 降低模壁溫度。
4、熔料溫度太高 降低熔料溫度,降低料筒溫度。
與設計有關的原因與改良措施:
1、料頭橫截面太小 增加料頭橫截面。
2、料頭太長 縮短料頭。
3、噴嘴孔太小 增加噴嘴孔徑。
4、料頭開在薄壁處 將料頭定位在厚壁處。
5、材料堆積過量 避免材料堆積。
6、壁/筋的截面不合理 提供較合理的壁/筋的截面比例。
⑵ 塑膠成型產品中的縮水是怎樣的現象,及怎樣解決
.縮水 由於體積收縮,壁厚處的表面原料被拉入,因化時,在成品表面出現凹陷痕跡。縮水是成品表面所發生的不良現象中最多的,大多發生於壁厚處,一般如果壓力下降則收縮機率就會較大。 1. 模具設計時,就要考慮去除不必要的厚度,一般必須盡可能使成型品壁厚均勻; 2. 如果成型溫度過高,則壁厚處,筋骨處或凸起處反面容易出現縮水,這是因為容易冷卻的地方先固化,難以冷卻的部分的原料會朝那移動,盡量將縮水控制在不影響成品品質的地方。 3. 一般降低成型溫度,模具溫度來減少原料的收縮,但勢必增加壓力。 縮水 表八 成 型 機 射出時間短(GATE未固化時,保壓就會結束) 保壓低 計量不足 保壓位置轉換太快 射出壓力低 射出速度慢 冷卻時間短 原料溫度高 逆止閥破損 灌嘴孔徑變形(壓力損失)或溢料 模具 模具溫度高 模具冷卻不均勻(模具部分高) GATE小 模具結構設計 頂針不適當 原料 原料收縮率大 9.不易脫模(頂凸) 模具打開時成品附在動模脫模,頂出時,頂破或頂凸成品。如果模具不良,會粘於靜模。 1. 模具排氣不良或無排氣槽(排氣槽位置不對或深度不夠)造成脫模不順利; 2. 射出壓力過高,則變形大,收縮不均勻,對以脫模; 3. 調節模具溫度,對防止脫模不順有效,使成型產品冷卻收縮後,以便於脫模,但是,如果收縮過度,則在動模上不易脫模,所以,必須保持最佳模溫。一般,動模模溫比靜模模溫高出5℃—10℃左右,視實際狀況而定。 4. 灌嘴與膠口的中心如果對不準,孔偏移或灌嘴孔徑大於膠道孔徑,均會造成脫模不順。 脫模不順 表九 成型機 原料溫度高 射出壓力高 射出時間長 保壓時間長 冷卻時間短 保壓高 模具 模具脫模角不夠 模具溫度高 模具排氣不良 模具冷卻不均勻 灌嘴孔徑大於膠口孔徑 灌嘴偏移 原料 原料流動性不足 原料收縮率小
⑶ 塑膠料的縮水率分別為多少
ABS:收縮率:0.5%;用途:是最能保持產品尺寸精度的材料,一般對精度要求高的產品都用它,例如:ABS+PC是手機外殼常用的材料;
POM:收縮率:2-5%耐磨和強度都是很高的,塑料齒輪都是常用的材料。
PS:收縮率:0.5%可做透明材料,但是比較脆,但是價格很便宜。
pp:收縮率:1.6-20%;,常用在尺寸要求不高的場合,如汽車上的座椅,基本都是用這些料的。
PMMA:收縮率:0.4-0.6%又稱有機玻璃,透明性能高,導光性好,但是極易刮花,汽車上的尾燈都是PMMA做的。
PE:收縮率:2-5%,常用吹塑,一般做軟齒輪。
PA:收縮率:0.8-1.4%,很高的任性,強度好。
PVC:收縮率:1-2.5%;易老化,價格便宜,現在一般都是無毒PVC來做產品。
PC:收縮率:0.5-0.7%,強度很高,耐高溫,價格也不菲。汽車上的前燈都是用這種材料。
MBS:收縮率:和ABS一樣,透明的ABS,但是要比ABS要脆一些。
還有一些,實在是沒有辦法一一列舉,有空我做一個excel發給你。
⑷ 注塑塑料件一般標准公差是什麼
注塑塑料件參考的一般標准公差是GB-T 14486-2008 塑料模塑件尺寸公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