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中國和印度哪個產品比較好
擴展閱讀
什麼叫路橋費用 2025-05-14 02:23:38
森林資源管護是什麼 2025-05-14 02:18:55
香蒲蘭產品多少錢 2025-05-14 01:46:26

中國和印度哪個產品比較好

發布時間: 2023-04-07 05:28:17

㈠ 蘋果充電器印度製造和中國製造哪個好

充電器都差桐桐不多,其實都是中國人做的,只是在印度生產而已。
應該都是原裝正品,蘋果手機由富士康代工,富士康在中國、印度都有工廠。
這個的話如果你不懂這個是正版還是次版的話,你可以直接把充電器寄到蘋果廠家裡面。或者咨詢一下蘋果廠家的人工。他們會幫你解答,而且還會幫你詳細的說明正版充電器的。特點,還有就是性能,如果你還是不懂的話,直接寄到蘋果廠家,叫譽慶他們慶輪握幫你辨認一下就可以了。

㈡ 中國和印度哪國生產的絲綢最好

印度,因為做氏掘的不管好壞外國人不會在商品上留下生產國家,一般指核旦寫有Mede in China的質量都不唯擾咋滴

㈢ 中國和印度,誰的基礎工業實力較強

當然是中國強

中國已經占據了世界產業鏈的下端,正在向中端延伸,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僅有的具有完整工業體系的兩個國家之一

在基礎工業方面,中國是世界工廠,印度基本依賴進口

中國的粗鋼、型鋼、水泥、電力等數字都甩印度人幾十條長安街那麼寬的大街,大家沒有可比性

糧食總產量(億噸)
時間 中國 增長 印度 增長
2008 5.29 73% 2.17

人均糧食產量(單位:公斤)
時間 中國 增長 印度 增長
2008 398 25.7% 186.1
印度的糧食數據很難收集,印度這方面很差,我也懶得再找。
糧食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質。也是生活水平的基本標准。無論是糧食謹蠢螞總產量還是人均,印度難以望中國項背。
如果按照印度的糧食消費標准,中國還可以養活13億人,當然那時可能一年就會餓死幾億人吧?


鋼鐵產量(單位:萬噸)
時間 中國 增長 印度 增長
2008 50049 1475% 5308(07) 433%
鋼鐵是最基本的工業產品,也是最基本的工業原材料。可以體現基本的工業水平。解放前印度的鋼鐵產量就高於中國,但是後來的增長根本不能和中國相比。這說明印度工業發展速檔稿度遠較中國低。

發電量(單位:億千瓦時)
時間 中國 增長 印度 增長
2008 34958 1262% 8343 726%
中國和印度在建國初期發電量相差不大,但在後來發展速度相差就太大了。
從這些比較可以看出,中國發展的速度遠比印度快,無論是30年前,還是現在。
大祥埋概就列這些吧。這些數據最能反映一個國家的基本情況。

㈣ 中國農業與印度農業相比,哪個更發達

印度耕地數量比中國多,日照和雨水比中國充沛。印度水稻一年三熟,其農作物亦盛產。這個國家發展農業的各項自然條件,都比中國優越。然而,印度農業遠不能和中國相比。
中國水稻和小麥的產量比印度高出將近50%,水果產量也是其產量三倍。從絕對農業人口數量看,印度超過中國,不過在主要農產品指標看,印度都不如中國。印度農業最發達的地區是西北邊境的旁遮普邦,不過其平均產量,只能和中國普通農業省的平均水平相當。
印度有傳統優勢的領域,比如棉花,堪稱印度最具代表性的農業產出,其生產能力也不如中國。相當長時期內,中國一直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產國。直到2015年以後,中國國內儲棉過量,主動大量削減棉產量,頭號棉花生產國的座椅,才由印度人來坐。至於茶葉生產,就更不用說了。今天的中國,是世界頭號茶葉生產大國。
印度人口和中國相當,農業人口比中國多,農業自然條件比中國好。為什麼印度農業不如中國呢?我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水利能力不如中國。印度農業水熱條件優越,不過真正要組織生產,卻需要復雜的灌溉系統。印度是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集中,需要蓄水和引水工程。傳統印度是一個分裂鬆散的國家,缺乏治水傳統——這說明傳統印度的農業水平低。一直到英國人治理印度,才大規模修建水利工程,並在近代超過中國。中國人有興修水利的傳統,一旦國家安定,往往就要治水,大興灌溉,農業生產的基礎能力一直很強,超過印度的底子很厚。
第二,印度工業化水平低。現代農業水平之高低,由工業水平決定。工業水平高,使用化肥和機械化的能力高,對人力依賴就低。數衡工業和服務業是農業生產的延長鏈條,這鏈條越長,延長得越遠,其創造的生產力再反哺農業,將極大提高農業生產率。
中國是製造強國,還是信息化大國,這對農業的現代化改造很有力。單單一項農葯化肥,就依賴於工業系統,並對農業有相當大的拉動作用。反觀印度,農業基本停留在人力時代。印度牛很尊貴,疏於參加農業生產(當然也不是全部),這也極大抑制印度農業發展。印度農業化肥的使用,也遠不如中國。要記住,使用化肥農葯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它是解決吃飯問題的最大功臣。
第三,印度市場化水平比中國低。所謂市場化,指農業人口飢喊的自由遷徙,轉農為工;資本可以進入農業領域;外國農產品進入本國。即各個資源要素的自由流動。
中國農業在這些方面雖有不足,但也做得不錯。單單一項農業人口轉移,就解放大量人力資源,這為農業生率提高引入其他要素,創爛畢野造了極好條件。中國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大量糧食——不是說中國人養不活自己,而是希望引入國外更便宜的糧食,從而優化國內糧食生產結構。落後體系不被淘汰,農業就難發展。
相比起來,印度農業的市場化水平就低得多。印度特色的種姓制度,限制了農業人口自由遷徙——雖說這種限制越來越少,但在傳統印度農村,傳統的限制仍不可忽視。印度政府對農業實行保護政策,既給予補貼,也對農產品進口有較多限制。印度社會有強大的農會勢力,這是中國所沒有的。
印度經濟比中國落後,原因是印度長期施行計劃經濟,國有經濟,其改革開放的施行要到1992年以後才開始,且阻力比中國大。印度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其實不如中國,這是他們農業落後的主要原因。

㈤ 中國,印度,土耳其,印度製造,哪個質量最好

個人感覺中國製造最好:1.中國是個人口大國

2.人才眾多及經濟力量雄厚

㈥ 印度和中國誰的煤炭品質好

各有各國的特點 中國的煤炭品質固然不錯,印度也有高品質的煤炭。按所用途擇優而用,應該互補長短。

㈦ 和我國相比,印度主流車型的產品力有多低從汽車看印度(下)

在「MJ車談」的上一篇文章中(印度汽車產業,落後中國20年?),我們從整體規模、暢銷品牌以及車型的類別、價格等方面,分析了印度汽車市場的現狀,並與我國汽車市場做了簡單對比。

今天,我們就繼續深入,看看印度市場上最暢銷的那些車型,具體都是怎樣的產品。和我國相比,印度主流車型的產品力,究竟有多大的差距。森拿

印度主銷的廉價車,配置到底有多低?

過去二十年裡,我國的汽車市場,不論規模還是成熟度,都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和歐美日發達地區相比,我國的車市價格,特別是進口豪華車價格依然偏高、而安全、動力方面的表現,也略有差距,但是和印度、巴西、東南亞這樣的發展中地區相比,我國的汽車市場,實際上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以至於現在看到印度,我們彷彿有了回到二十年前的感覺。

看完這篇文章,你是否會對自己身處中國市場,感到一絲幸運呢?

—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為什麼很多印度人堅稱「印度製造」比「中國製造」質量好

有外國人在美版問答Quora上問:「為什麼很多印度人堅稱『印度製造』比『中國製造』質量好?」很多了解情況的網民給了他答案,摘要如下。

網民:Amit K Namdeo

這絕對是100%正確的,印度製造的產品質量更好。

產品質量主要取決於製造產品的專一性和專業性。

中國的公司生產各個領域的任何產品,但是沒有人能精通每一個領域。

網民:Sudip Paudel

在產品具有相同價格的情況下,中國製造的質量要好得多。

然而,如果你把高價格的印度製造和低價格的中國製造進行比較,肯定是印度製造更好。讓我們以手機為例,如果我們說售價10000盧比的Micromax(小編註:印度手機品牌)相比廉價的中國手機表現更好,那肯定沒問題。但是如果你拿它和售價同是10000盧比的聯想、華為、小米相比,那麼印度同行的產品只是可憐的碎片。

㈨ 印度飛機和中國飛機哪個好

中國能生產製造接近逗芹宏美國水平的殲20隱身戰機,還有大型運輸機運20、大型客機C919、轟6等大型轟炸機,還有殲10、殲16、艦載機殲15等,盡首亮管與美國、俄羅斯還山冊有較大差距,但遠遠超過印度的水平。

㈩ 中國與印度的各方面比較

中國和印度的國力比較是多大差距,經濟上從匯率GDP比較印度大約是中國的40%,即中國GDP為15000億美元,印度大約為6000億美元。PPP比較印度是中國的50%強。中國超過60000億美元,印度超過30000億美元。但我從另外角度觀察,印度的農業佔GDP的28%,中國佔12%。而印度糧食產量大約是中國的40%到45%,印度糧食產量2億噸左右,中國最高超過5億噸,去年為4.7億噸以上。另外在經濟作物和畜牧生產上中國遠遠超過印度,中國每年生產超過3億噸蔬菜,5000萬噸水果,5000萬噸水產品,另外各種肉類、糖、禽蛋、棉花等等中國都遠遠超過印度。印度基本上不生產蔬菜,印度教徒吃素,肉類生產非常少。印度的農業產值從好的方面估計也不會超過中國農業產值的30%,差的估計大約也就20%到25%。中國實際上GDP應該超過印度至少4倍。工業生產中國佔GDP的56%,印度佔30%左右。但實際上中國的工業超過印度大約6到8倍。中國在1978年其主要工業、農業和交通運輸、能源產業都遠遠超過2000年印度的產量。
在軍事上,首先看軍事技術。印度的畢沖導彈技術大約相當中國上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水平,差距在20年以上。印度的烈火導彈的水平達不到中國巨浪1的水平。當時中國已經擁有洲際導彈和核潛艇,而印度到現在還不具備獨立發展這兩項技術的能力。印度發展的藍天防空導彈其彈體來源於前蘇聯的薩姆6,三叉戟低空導彈存在嚴重技術問題,性能還不如中國80年代發展的紅7。中國在當時高空防空已經發展了TMD的「反擊」。
航空技術是印度與中國差距最小的軍事技術領域。因為中國主要精力投入導彈方面,相對航空技術投入少,獨立能埋數漏力比較導彈和航天技術差一些。但是來自國外的技術封鎖使中國的航空工業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獨立開發能力。印度航空工業一直依靠外國的技術援助,依靠外國產品生產許可證生產先進戰斗機,因此雖然在一段時期內印度裝備戰斗機比中國先進,但是印度一直沒有獲得完整的航空技術能力。在開放以後得到國外先進技術的支持以後,最近10幾年中國航空技術突飛猛進已經遠遠將印度拋在身後。這是綜合國力和綜合技術能力和工業能力的差距。中國出口技術給巴基斯坦的FC-1在近兩年不斷採用新技術升級使得其技術完全超過印度的LCA輕型戰斗機,在氣動設計、發動機、機載武器等方面優於LCA成為一型高性能中檔戰斗機。
在海軍裝備方面,印度根本沒有一個強大的造船工業,因此印度強大的海軍只能是沙灘上的大廈。印度的國產軍艦必須依靠外國提供全部技術,包括設計、船體材料和建造工藝、動力、武器、雷達以及總體等等。一旦失去外國技術援助印度立即一籌莫展。如核彎爛潛艇是印度一直夢寐以求的裝備,但外國由於防止核擴散條約的限制無法提供印度技術援助,幾十年印度只好乾等這毫無辦法。雖然印度已經特許生產過先進潛艇如德國209級和俄羅斯「K」級。但是現在印度還是要依靠外國來援助才能製造潛艇。中國核潛艇在1971年就下水了。現在中國海軍艦艇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達到歐洲的水平,超過俄羅斯。現在影響到中國軍工技術水平的主要是基礎工業水平。
在陸軍技術方面就更不用提了,印度到現在還不能生產155毫米重炮,自己搞的坦克陸軍不想要。進口重炮還要進口炮彈。總之在低技術的陸軍武器裝備上印度仍然沒有自主生產能力。
總體上看,印度的軍事技術主要依賴進口。只是在個別的方面如計算機方面可以自己生產,當然IC還要進口。
印度的軍事能力,依靠進口裝備和技術,印度保持了與中國相當的軍事技術裝備。因為中國龐大的軍隊不可能迅速全部換裝新裝備,同時也沒有這個需要。但是印度的軍事力量的發展極度不平衡。中國軍費使用上大致裝備采購、人員開支、訓練和裝備維護各佔三分之一。而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員和訓練、裝備維護的開支比例更大一些。而印度的軍費開支主要是人頭費和裝備采購費,而訓練和裝備維護費佔比例不和理。海軍航母艦隊基本上是駐港艦隊,空軍飛機事故率居高不下,陸軍坦克等裝備的完好率極低都是這種情況的體現。印度的裝備體系非常混亂,表現出缺乏軍事管理能力。印度陸軍光步槍的子彈就有7.7毫米、北約7.62X51毫米、俄制7.62X54毫米、7.62X39毫米、5.56毫米等多種體制,而且在部隊裝備5.56毫米步槍以後,居然沒有安排子彈生產。只好到國際市場上采購了幾千萬發子彈。
從歷史上看,印度從來是在戰爭發動前突擊在國際軍火市場上采購彈葯和武器零部件來提高裝備的完好率和戰備率。這樣的情況使得印度非常難以應付突發的大規模軍事沖突。下卡吉爾沖突就是例證。印度在這樣一場小規模的邊境沖突中,對手還是穆斯林武裝,幾乎用光了庫存的大口徑炮彈,戰後在國際市場突擊采購。從這種情況來看,印軍雖然裝備比較先進,但後勤和管理非常落後,這在1963年與中國的邊境沖突中已經表現出來了。但現在並沒有顯著改進,這是印軍的軟肋。印軍沒有能力進行一場較大規模的局部戰爭,如朝鮮戰爭規模,甚至如上甘嶺戰役這樣規模的戰役也沒有能力持續進行,上甘嶺美軍消耗炮彈130萬發,志願軍消耗炮彈40萬發,戰役持續40多天。
看起來印度的戰略是在印度設定的條件下,即在印度選定的戰場、時間、戰爭規模等條件下、進行一場預有準備的中低規模的高技術戰爭。如甲午戰爭日本突襲中國、日俄戰爭日本突襲俄羅斯遠東艦隊。採取先發制人的手段,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決定性勝利,而後依據有利的戰場形勢,通過談判和國際斡旋獲得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因此印度必然採取精兵主義,從印美空軍對抗演習看印度空軍的精銳有著不可忽視的戰鬥力。但是這個戰略存在著致命的缺點,就是如果對手不按照印度的設想出牌,印度缺乏應變的准備和能力。在1963年印度與中國的沖突中就發生了這種情況。中國的反應超過了印度的估計,結果印軍遭到慘敗。
從以上分析,印度的硬實力比中國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別是長期競爭的潛力方面差距更大。局部沖突中雙方的技術差距不明顯。但可以運用的戰術方面的差距和後勤能力仍然存在著顯著差距。

說實話印度這些年發展很快,尤其是軍事方面。但是我認為不必太把印度放在心上。原因如下:
1.當前中印兩國經濟不存在過多沖突。中國經濟製造業較強,而印度經濟軟體和金融較強。根據馬克思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關系、也包括政治基礎),軍事是政治斗爭的延續」,中印兩國目前不存在太激烈的對立;

2.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國家主要矛盾都是人民內部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間的矛盾,說白了就是人民要先解決好衣食住行的問題(.印度人貧富差距世界第一,同一座城市,有人擁有直升機機坪。有人餓死,是地地道道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目前世界的主題是「和平」、「發展」,而且各國都想搭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快車發展自己的經濟,而不希望被戰爭托住發展腳步。在這一點上,中印兩國是相通的;

3.現代戰爭比拼的是綜合國力。印度的GDP是中國的1/3,而軍費開支是中國的幾倍,長此以往,印度沒准會像蘇聯一樣倒在自己的槍口下。

4.雖然印度和美國、韓國、俄羅斯、日本等國關系良好,但是和美國、韓國、日本加強關系的目的是牽制中國,想方設法讓對方為自己火中取栗,可以說他們是同床異夢。至於俄羅斯就更有意思了,印俄雙方是戰略夥伴關系,但中印也是戰略夥伴關系,如果中印之間出現不愉快,俄羅斯只能保持中立。一旦中印開戰,作為印度宿敵的巴基斯坦一定會在印度後院放火,一個巴基斯坦印度都難以搞定,再加上中國,那就……

5.中印兩國都是有核國家,雙方雖然會相互防範,但雙方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最多隻是邊境沖突,這就要看常規力量了,一般認為,中國常規力量強於印度;

6. 雖然目前中印邊界印度佔中國很多領土,但是制高點都在中國手上。一旦開戰,印軍將失去地利;

7.中國青藏鐵路的修建,讓內地與西藏的運輸大大加強,一旦開戰,中國將大量向西藏方向集結兵力、運輸物資,這對我軍作戰十分有利(由於青藏高原的高原效應明顯,在西藏養一個士兵是內地費用的五倍);

8.由於青藏高原的高海拔,中國在西藏部署的戰術武器對於印度來說就是戰略武器,只此一項就能抵消印度工業十年的艱辛努力。(中國在西藏部署的火箭炮、中程導彈能輕易打到距中國邊境500公里的印首都新德里,新疆的su30一個俯沖就能到達新德里)。;

9.由於當年對印反擊戰把印度打疼了,所以印度懷恨在心,就像我們對日本耿耿於懷一樣。印度與中國攀比的心理非常嚴重,但是印度工業水平不高、辦事拖沓世界第一(阿瓊坦克研製了30年,還沒有量產就要淘汰了),我認為這樣一直下去,吃虧的是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