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各產品稅率是多少
擴展閱讀
南京人力資源軟體怎麼樣 2025-05-13 23:07:15
中石油為什麼活動很多 2025-05-13 22:12:34

各產品稅率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4-04 10:20:26

『壹』 製造業稅率是多少

法律分析:製造業稅負率如下:稅負率一般指企業在某個時期內的稅收負擔的大小,一般用稅收占收入的比重來進行衡量。常用的稅負率為增值稅稅負率和所得稅稅負率。製造業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負率是3%。一般納稅人增值稅負率是2%-8%。企業所得稅負率都是1%-3%。不同類別稅負率不同,需以實際為准。現行增值稅實行產品比例稅率,分為8%,12%、14%、16%、18%、20%、21%、23%、26%、30%、43%、45%12個檔次。多數產品的稅率是在原工商稅、產品稅稅負基礎上換算確定的,部分產品的稅率,在原稅負的基礎上作了適當調整。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下列貨物,稅率為11%:農產品(含糧食)、自來水、暖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食用植物油、冷氣、熱水、煤氣、居民用煤炭製品、食用鹽、農機、飼料、農葯、農膜、化肥、沼氣、二甲醚、圖書、報紙、雜志、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貳』 銷售農產品的稅率是多少

從2017年7月1日以前,農產品的增值稅稅率為13%; 從2017年7月1日起,農產品的增值稅稅率調整為11%。經過深加工的農產品增值稅稅率17%。增值稅是以商品(含應稅勞務)在流轉過程中產生的增值額作為計稅依據而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銷售農產品的增值稅適用稅率有11%、13%和17%三種,小規模納稅人按3%的徵收率徵收增值稅。從2017年7月1日以前,農產品的增值稅稅率為13%;?從2017年7月1日起,農產品的增值稅稅率調整為11%。經過深加工的農產品增值稅稅率17%。

增值稅稅目有哪些?

1、增值稅稅目指的是增值稅稅法對課稅對象分類規定的應稅品目。各稅目的具體征稅范圍,按國家稅務局有關增值稅稅目注釋的規定執行。增值稅稅目按大類產品設置,並根據稅收政策需要規定若乾子目與細目。

2、增值稅的稅目主要包括:銷售和進口貨物,提供加工及修理修配勞務。這里的貨物是指有形動產,包括電力、熱力、氣體等,不包括不動產。加工是指受託加工貨物,即委託方提供原料及主要材料,受託方按照委託方的要求製造貨物並收取加工費的業務;修理修配是指受託對損傷和喪失功能的貨物進行修復,使其恢復原狀和功能的業務。

『叄』 農產品稅率9還是13

農產品增值稅稅率為9%。納稅人從農業生產者手中購進農產品,按銷售發票和收購發票註明的買價和9%扣除率計算進項稅;如果購進的農產品用於生產13%稅率的貨物的,在領用當期加計扣除1%的進項稅,即相當於實際扣除率為10%。
蔬菜及鮮活肉蛋:對從事農產品批發、零售的納稅人銷售的部分鮮活肉蛋產品免徵增值稅。蔬菜流通環節免徵增值稅。目前流通環節水果不屬於免稅范圍。
納稅人經銷蔬菜免徵增值稅,只能開具免稅的增值稅普通發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農業生產者銷售自產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其成員自產的農產品免徵增值稅,只能開具免稅的增值稅普通發票,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購進的免稅農產品收購發票金額可按規定的扣除率計算抵扣進項稅額,農副產品收購發票的開據和使用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農民銷售自產的農副產品,由收購企業開具的農產品收購發票,
第二種是:非農戶企業、農場、林場、開發公司銷售自產農產品或經過對農產品生間加工後銷售農產品使用的貨物銷售發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