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齡產品經理的出路在哪裡
首先,整個行業來看,目前互聯網產品經理這個崗位已經要求不高了。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任職產品經理。當然,並不否認年輕人的能力,只是大環境下已經把產品經理的工作泛化和細化。比如,從事需求調研的產品經理,從事產品功能設計的產品經理,產品文案書寫的,產品交互設計的,產品運營的等等。甚至一些公司多名產品經理分別從事著不同的工作。
再說大齡產品經理,往往都是經歷了產品的各個階段,有成有敗,這些人在眾多產品經理中算少數,有價值的是自身的經歷和對產品的認知。並不是局限在某一方面的技能上。這樣的產品經理,更適合去一些初創的產品公司,帶領團隊指導產品。當然,如果大齡產品多年的經歷都是從事同樣的工作的話,那麼確實會受局限,和年輕人比優勢不會太大,那就需要考慮自身的問題了。
這個行業還年輕,機會還有很多,同為大齡產品,共勉一下吧,加油!
2. 產品經理的職業發展前景怎樣
因為成為產品經理,能學到非常多的知識,在不同的層面
產品經理軟技能:
個人魅力:包括溝通能力,領導能力,願景能力,感染能力,審美能力等等;
產品修養:產品修養包括混跡產品社區,運營社區,優秀產品群;
互聯網修養:了解互聯網現狀,跟蹤互聯網熱點,跟蹤互聯網前沿,混跡互聯網社區。
項目管理
產品經理的一個重要角色是項目經理,產品經理需要對整個項目的結果負責,包括按時交付,合格交付,成本控制。
項目經理需要熟練項目的5大過程組和10大工作領域,對於互聯網產品經理來說,主要內容包括:
項目溝通:溝通是互聯網開發中產品經理最重要的工作,包括和上級,開發人員,運營人員等等;
總體進度計劃:項目的總體進度,例如產品設計,UI設計,各個模塊開發,測試進度,部署等等,產品經理必須把握整體的進度,針對節點進行審核;
開發詳細計劃:開發詳細計劃是總體進度計劃的一部分,一般來說開發計劃是技術經理維護,但是產昌消品經理必須進行整體把控;
項目控制:項目干係人,風險,進度,質量等等控制。
協助推廣
產品開發出來必須推廣到市場,否則產品就是一個實驗品。產品經理不需要完全負責運營推廣,但是必須對運營人員提供必備的支持。
基本工作如下:
基礎運營數據:獲取產品的基礎運營數據,例如下載量,用戶量,支付金額,留存;
埋點:埋點的一種獲取產品運營數據的重要方法,他可以分析頁面點擊,頁面轉化等等;
業務數據:業務數據例如訂單情況,售後訂單,銷量等等;
競品分析:和市面上相似產品對比分析;
Swot分析:了解本產品的優勢、弱勢、機遇、挑戰。
迭代開發
第一個版本做出來後,產品進入迭代開發階段,一般迭代周期是2個星期;迭代開發就是將從產品規劃到運營過程進行濃縮,每個迭代周期開發少量的功能。
基本的工作如下:
收集需求:收集產品的需求,哪些需求進行迭代開發;
需求排序:針對需求進行排序,高優先順序的盡快開發,優先順序低的稍晚開發;
細節功能設計:第一個版本的功能進行細化,例如效果細化,交互細化等等;
迭代計劃:維護整個迭代過程的項目計劃。
根植行業
產品都有很強的行業屬性,必須熟悉本行業才能設計本行業需要的產品,否則就是空想。
我們需要了解行業現狀,熟悉行業痛點,熟悉行業熱點,並且還得了解相關行業,此外需要熟悉相關的法規,道德,加入行業圈子,多逛行業論壇。
個人魅力
上述講的是產耐余知品經理硬技能,下面介紹一下軟技能,軟技能更多的是個人的修養問題,但是這些會影響到產品經理的整個職業生涯。
個人魅力包括個人領導能力,溝通能力,願景能力,洞察能力,審美能力,感染能力。擁有強大個人魅力的產品經理才能成為整個產品的領導者,才能激勵整個項目成員,提高團隊效率。
產品修養
產品經理需要提高產品修養能力。
產品修養包括:
與高人為伍:有時高人的一句指點勝過你苦思冥想一個月,產品經理需要向前輩,向領導,同級組織成員毀磨請教,請教他們你不熟悉的內容;
與實踐者為伍:不要和空想者為伍,而是和實踐者為伍,產品的使用對象均是實踐者,實踐者的想法將會提高你整個產品的境界;
產品社區:例如產品壹佰,pmcaff,多看一下帖子提高自身修養,此外多加入一些QQ群;
運營工具:例如應用雷達,酷傳,APP annie,ASO 100,網路指數等,運營工具可以用來分析產品的運營數據。
互聯網修養
一個互聯網人,必須熟悉互聯網,有一定的互聯網修養,多看新聞,多參加一些沙龍,提高自身的互聯網修養。
了解互聯網現狀:熟悉當前中國和世界上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多了解互聯網當前現狀,例如阿里巴巴,騰訊,網路,小米,華為,360等;
跟蹤互聯網熱點:當前互聯網熱點,例如項目熱點,投資熱點這些,可以查看36kr,虎嗅,這些社區提高了互聯網熱點現狀;
跟蹤互聯網前沿:例如vr/ar,物聯網,智能設備等等;
大數據平台:常見的例如易觀數據,talkingdata,這些互聯網大數據平台會提供部分免費的行業分析報告,了解互聯網大數據對產品整體把控有一定的幫助。
如果需要學習,可以看下這幾個軟體:
1.腦圖工具:網路腦圖
2.文檔共享:藍湖、Axure等軟體
3.項目管理:jira
3. 互聯網產品經理出路在哪裡
在知乎里動不動人均百萬,其實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未必要創業、做高管等等。對於一個普通人產品經理,只需要做到讓自己更有價值,在團隊里能夠站住腳,讓薪資和自己的年齡相稱就可以。年齡越大越焦慮,不僅僅是產品經理,其實除了鐵飯碗之類,現在幾乎所有職業都這樣。但是產品經理里的年齡危機,要遠小於其它很多職業。產品經理不是一個體力活,而是一個經驗密集型的職業。你以為產品經理靠的是加班?實際上靠的是專業知識和經驗積累。如果真在產品經理這個崗位上工作十年以上,你會發現他們在專業能力、行業知識方面的積累非常多,生產力可能是新手的十倍以上。畢竟在很多領域,你懂裡面的門道和不懂,有一道很大的鴻溝。所以你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持續積累,而且要有意識讓增加自己安全邊界的地方積累。
我之前寫過一些給年齡大的同行的建議,貼在下面:1.永遠貼近業務在工作中你會面臨一些微妙的選擇,是純做管理,搭團隊管人,還是更貼近業務。這兩者往往不互斥,但是很多人會不自覺的偏向前者。所以經常看到一些朋友的焦慮,雖然純做管理相對要輕松一點點(很多時候也未必有多輕松),但是自己的那把劍容易鈍。貼近業務是很考驗人的,也很累,但是能夠讓自己始終在一個好的節奏上。2.注意警惕自己的體制耦合度所謂體制,在各種地方都存在。比如你在一家大公司里工作,你會發現很多時間其實在處理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工作,這個比例不低。你在這里的時間越久,越是熟門熟路,知道該從哪些部門爭取資源,如何搞定各種各樣的關系。但是反過來,你也會讓你的體制耦合度不斷增加。等某一天你到了另一個地方,會發現自己原本得心應手的亂好殲工作,對於新的工作價值不大。3.平台能力不是個人能力在一個平台上,這個平台會讓你具備很多力量。需要明白這些力量未必是自己的能力。你在一個好的平台上能夠使用的資源,可能到了另一個相對小的平台上,就用不起來了,這時候自己真實的短板就出來了。
我見過一些在大企業工作的朋友,在創業公司時很痛苦,因為感覺自己很多地方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簡單的,招聘工作,你都會發現,原本大平台的品牌背書很強,而現在你的資源要少很多,但是還得做事情。需要持續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要被眼前被加成的能力蒙蔽。4.扎扎實實積累資源很多人不理解資源的含義,以為認識一些人就是資源。其實你得成為一個網路里的節點,不能是嘩沖單向的,得是雙向的。我見過一些人動不動說和這個人熟那個人熟,什麼叫熟呢?如果你請人幫忙,如果你需要找人合作,人家能否信任你?你做過什麼事情、有什麼積累值得對方信任?這是從內到外的積累,不取決於能說會道,長袖善舞。5.成為網路中的節點專業技能是一方面,對於很多人的工作,到一定階段會發現除了專業技能,年齡的優勢在於你能「搞定事情」。這樣搞定事情一方面是你能夠帶領團隊搞定,另一方面是能夠協調外部各種資源搞定。
而且,這種力量不應該完全依賴於你在哪一家公司、哪個職位上工作。比如你們要做一個產品、一個項目,需要各種資源,或者某一天你想找工作,除了獵頭外,是不是如果有其他朋友幫你介紹、背書,效果來的更好?你得成為一個網路中的一部分。狹義的說這個網路就是圈子,但是更廣義的來說,各種各樣的信息網路、協作網路,都是你需要的網路。你要成為這個網路中的節點。6.熟人之間降低交易成本熟人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合作夥伴等等,熟人之間做事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或者說合作成本等等)。長期來說,你需要盡可能降低交易交易成本,讓大家能夠快速達成共識。這需要你自己重視口碑,作為網路的節點,獲得其他節點的背書。為什麼別人會信任你?因為你靠譜,或者其他靠譜的人認為你靠譜,所以大家就信了。太側重短期利益,往往會提升自己這個節點長期的交易成本。7.注重復利型的積累機會「復利是指一筆資金除本金產生利息外,在下一個計息周襪穗期內,以前各計息周期內產生的利息也計算利息的計息方法。」也就是說,利能生利。有一些機會,你不斷往下做的時候,以往的積累,能夠成為未來新的資本基礎,而不是過去就過去了。這樣的機會可能是你的工作本身,也可能是一些小的工作,或者就是業余愛好。例如在網上分享知識和專業經驗,往往都是我在各種碎片時間完成的,持續了很多年,這樣的事情就產生了復利,做各種事情,都能用在這樣的基礎上,有更多的人願意支持。當我做知群的時候,已經自然有一批朋友願意支持,包括很多公司的高管都願意提供資源。復利能夠讓我們做的事情不斷增強,時間變成了朋友。8.講原則與結善緣首先在公司里工作,要做好事情,講原則,這是基礎。
在這個基礎之上,在行業里能夠順手幫忙的,盡量能夠幫忙,這是結善緣。因為很多時候你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可能今天別人是找你幫忙,過兩年,就變成你要找別人幫忙了。有些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認為自己今天的積累已經足夠,但其實如前面所說,很多時候是公司和平台的能力,而不是個人的能力。在這種認識下,一些人甚至會有意為難、做一些損人未必利己的事情,現在可能還覺得挺好,某一天就會吃虧。當然這里有個最基本的點,就是要有原則,在為公司、產品做好事情的前提下去結善緣。9.要獲得幫助的時候,多想想如何對等以前有一位好友做的很好,他在和其他公司合作的時候,總會說,在這個合作里我們有很多好處,但是不能讓對方吃虧,也得多想想如何能夠幫到對方。這和前一點結善緣類似,需要強調的是不要短時,每次都只以自己為出點。總是自己有好處才上,總想讓別人能幫到自己,給人感覺目的性太強,但是又是單向的。這樣下來,很難有持續的積累。其實會發現類似的積累,在某一天都能夠反過來幫到自己。10.避免高估自己的專業或者職業需要清楚公司真正的核心是什麼。
很多人會說某某公司是技術驅動的、很多公司是產品驅動的,等等。往往做專業工作的人,容易陷入到一個固定的視角里,認為自己的專業非常重要。做技術的覺得技術最重要,做產品的覺得產品經理最重要,做設計的覺得設計師最重要,等等,其實大家都是整個公司的一個環節。驅動公司前進的,往往是一些更底層的商業驅動力。正確看待自己在公司里的作用和位置,積累在這個方面的能力和資源,並繼續核心業務,提升自己。11.分的清時和勢對自己的影響很多人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而低估時和勢對自己的幫助,以至於做職業的決策時產生偏差。有一次和一個兄弟,拉勾的創始人馬德龍一起反思,有一個很好的問題:到底是我們在成就這個時代,還是這個時代在成就我們?很多人認為自己做的好是因為自己能力強,但是這是全部原因么?其實很多人是因為在正確的時間點跟上了正確的趨勢,或者進入了正確的公司。當然能力肯定不會差,但是要明白很多加成其實來自時和勢。如果今天再重復一遍以往做的事,還會如之前一樣順利么?未必。所以有空正確認識這一點。一方面,尋找時和勢,讓自己順流而上,另一方面,避免判斷錯誤的時和勢,認為參考以往,自己的能力已經足以駕馭。該保守估計的時候要保守,不要因為自己以前能做得好,就認為自己今天一定能做得好。12.找到一些機會,往往是概率事件張穎有一次給我們分享了他的早期經歷,挺值得借鑒。在投行工作時突然整個機構遇到問題,他被裁員了。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在兩個星期的時間,投出了兩千份簡歷,最終他拿到了一個 Offer,後來一路成了投資圈的佼佼者。這里的重點,是兩千份簡歷,拿到一個 Offer,這就足夠了。
這就是個概率事件,你不需要到處受歡迎,你又不是人民幣,你只需要一個機會就足夠了。13.設定合理的期望值自己的下屬現在比自己做的好?曾經認為不如自己的人現在成長速度更快?接受這一點,對自己更好。有朋友動輒就是誰誰誰以前是我的下屬,我應該如何如何,言語中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其實,很多時候只是時間上比人家早一點而已,總有一些人成長速度非常快,把自己放的位置太高,一方面不利於外部的合作,畢竟大家都成長到一定程度了,幹嘛要覺得自己比人高?另一方面也給自己太大壓力,在後續的求職等等過程中,徒增困擾。14.在核心業務的基礎上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我自己做過設計師、產品經理、用戶增長和市場,所以有時會在不同的圈子裡和一些朋友交流。比如一些設計圈裡非常資深的朋友,基本上是在各大公司設計這個領域已經做到最高的位置上了,然後聊天的時候會聊些什麼呢?不太會聊通常意義上的設計,這些已經默認你能夠做好、搞定,或者你能做招到人去做好。大家經常感興趣的,是聽我聊聊線上的用戶應該怎麼獲取、整個大的流量趨勢是什麼樣的、流量的成本結構、如何低成本的推動增長等等。這些話題未必是這個職位的人現在直接負責的,但是為什麼大家感興趣?因為未來很可能用的到。圍繞著核心業務,總是有很多機會可以挖掘,而這些機會往往需要的能力是復合型的,越是往前走,越是需要融會貫通。當然一門心思鑽一個深的專業領域,同樣也可以,只是存在的風險是有可能領域本身不存在了。這在做技術的人當中非常典型。對於大多數人,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是個好的選擇。基於核心業務來有意識的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很可能今天的收益不是特別明顯,但是到了未來某個時候,就會成為你新的競爭力。15.你的人未必是你的人一位在大公司做中層的朋友說,我出來可以帶一個團隊出來。其實大部分時候,很可能帶不出來幾個人。大家聚在一起,是因為有這個平台作為紐帶。人可能是你招的、帶的,但是當時人家看重的不僅僅是你,還有這個平台。明白這一點,不要產生錯誤的認識。如前面所說,大多數時候,我們的能力是建構在平台基礎之上的。16.保持危機感重點是針對IT和互聯網行業的朋友,這個行業最大的特點就是變化。曾經在甲骨文工作是非常好的事,我有朋友聊起來,說他們在美國每次都感覺甲骨文是很舒服的公司,本身也很賺錢,員工的工作和生活也平衡的很好,聽起來很理想,這樣的公司是能夠工作一輩子的地方。但是現實是殘酷的,甲骨文也開始裁員,盡管有補償,但是很多人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其實從一開始就要有這個意識,在這個快速變化的領域,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會被這些變化裹挾其中。危機感是客觀存在的,早點認識到這一點,在心態上做好准備,比有一天危機突然來臨要好。
4. 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前景如何,能否預測下何時會被淘汰
產品經理這個職位前景如何,能否預測下何時會被淘汰?產品經理是做什麼的?Martin Eriksson用這張圖來定義的產品經理,非常的形象。
產品經理就是站在用戶體驗、技術和商務中間的那個人。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產品經理,你需要明白用戶想要什麼,怎麼給用戶好的體驗,你也要懂技術,知道如何通過技術將這些需求實現,還要懂商務,就是這個產品如何賺錢。同時,你需要協調各方資源,將技術、設計、運營融合為一體,讓各個不同的慎鎮褲板塊能夠有效的協作,完成同一個產品的生產到發展。可以說,產品經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崗位,也是不可缺少的。也正因為同質化的產品越來越多,才更需要一個合格的產品經理,不僅僅是會抄別人的東西,還要會思考自己的產品如何突破重圍。寬簡
我們要分析的應該是人們本來就存在的需求,看看這些需求有沒有什麼可能得到提升的,我們的產品能不能為這些用戶提供不一樣的體驗,這才是潛在的需求。作為一個產品經理,需要不斷的要求自己,如何才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樣就能夠產生最原始的需求。 溝通溝通,可以說一個產品在生產到運營過程中,最痛苦的過程。很多時候,分歧就出現在溝通上。而作為產品經理,就需要管理這些旅臘溝通的環節,保證每個環節都是順暢的,每個人都理解了。
時間可以說是管理時間,也可以說是管理目標。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們要做什麼知道了,那接下來就是什麼時候做出來,什麼時候做成什麼樣了。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做產品也是一樣,快人一步,就意味著多一份市場,多一個用戶,多一絲生存的機會。因此,如何讓效率最大化,如何在最短的時間推出最有價值的產品,就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功力了。
5. 產品設計就業前景怎麼樣
產品設計專業就業方向:產品設計專業畢業生可到產品造型設計公司、平面設計公司、模型製作公司、製造型企業(如文具禮品製造等)的設計部門等從事相關企業的產品外觀造型設計、廣告設計、電腦繪圖、模型製作、人機分析與測量、產品展示設計等。
產品設計專業就業前景:產品設計是一門集人文藝術和計算機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隨著商業化進程的發展,市場對產品設計專業的技術人才十分緊缺。產品設計專業主要培養掌握創新設計基本知識,具有設計能力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高級實用性人才。
學生畢業可在工業設計公司、工程公司、IT產品設計與製造、工業產品製造、影視動畫公司、游戲後期產品設計等企業從事產品三維造型設計、新產品開發、視覺傳達設計等工作,前景看好。
6. 產品經理干到35歲後,都去哪裡了
我身邊35歲以上的產品經理,現在幾乎都仍然在做產品經理或者「泛產品經理」,要麼在大廠工作,或者在中小廠做到總監以上,或者在創業。「泛產品經理」是指有一些人去做業務了,做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狹義的產品,甚至做的不是線上產品,但是仍然離不開產品經理這個大范圍。有朋友最近說他經常挎個小包、帶個小弟去線下到處談業務,很開心,覺得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我開玩笑說你應該買個大金鏈子,一定要淘寶的,最好裡麵塑料的 ^_^ 其實這些的底層能力,仍然是產品經理積累的。
中國的產品經理人數快速增加,主要是伴隨著過去十年的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從2009年、2010年開始。那個時候比較早入行的一批人,現在基本上是在35-40歲。所以在互聯網公司,35歲以上的人相對比較少,在傳統的 IT 軟體企業35歲以上的人多一些。
你以為產品經理是青春飯,產品經理35歲了真找不到工作,這是很多人願意傳播的說法,畢竟這樣沖突感更強。但是實際上,至少我認識的35歲以上的產品經理都過的挺好的。也有中年焦慮,也有各種煩惱,但是比起其他很多行業35歲以上的人,並不差。如果論收入,應該要高很多。
產品經理還有一個特點,特別吃經驗。一個新手和一個老手相比,在大多數領域老手的生產力可能是新手的幾十倍。因為產品經理本來就專業性強,很多技能要掌握,隨著工作時間的增加,還要對所在的行業和領域有很深入的了解。年齡越大(當然前提是真在一直工作,不是在劃水),積累的經驗越多,競爭力就越強。
7. 產品經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2.市場感覺是發展
我見過的很多產品,其實根本沒想好我們為什麼要做,市場定位和產品核心價值都不明顯,看別人都在做,於是跟風趨勢。比如之前的SNS熱和現在的微薄、團購門。
要做一個有天分的產品經理,其關鍵是必須要以市場為導向。要進行市場調查,做市場細分,這個市場大不大,有沒有前景,做的人多不多,進入這個市場有沒有堡壘,需不需要特定資源的優勢。通盤考慮了這些,然後利用SWOT,做競爭對手分析,了解各自的強項和弱項,找到機會在哪裡,威脅在哪裡,並進行分析,我們來做合不合適,合適的話如何制訂未來的戰略。
3.用戶意識是關鍵
所謂用戶意識,並不僅僅是把用戶拿在口頭上,把用戶體驗作為說服老闆和研發人員的武器。
產品設計最重要的是意識,了解和尊重用戶的意識;策劃最重要的是感覺。所謂感覺,特指你對用戶的了解程度,越了解用戶,感覺也就越准。這種感覺尤其體現在對特定用戶群,在特定應用情景下的了解。
4.文檔能力很重要
如果用時間刻度來衡量產品經理的工作,20%時間在思考,30%時間在溝通,50%時間在寫文檔。一般來說,產品人員所要求的專業技能,具體體現在產品所撰寫的各類文檔中。
說起文檔,MRD是市場部人員寫的;PRD文檔是寫得最多的,一份PRD文檔包括了項目背景、用戶說明、業務流程和原型;競品分析,狹義上的定義是理清好產品概念後,通常會去看看看市場上相對應的產品有哪些,有哪些功能和設計思路可以借鑒。廣義上的競品分析指的是針對競爭對手的情況做一個通盤的分析,包括市場、用戶、團隊、產品細節、運營手段等,然後形成一個報告;產品說明書指的是產品上線前、交付用的產品介紹說明書,用來做培訓和銷售賣點的特徵。培訓手冊,用來給內部人員培訓的,特別是給面對用戶的客服人員,產品人員也是客服支持人員。
5.技術能力
很多人都在討論產品人員需不需要了解技術,正常來說,產品經理部需要去了解技術的實現手段,但是對於基礎的技術原理一定要了解,比如基本的HTML/CSS知識,AJAX的原理、PHP的基礎、用戶規模對資料庫的要求。
6.團隊的力量
一般來說,剛入社會,人與人的差別並不明顯,學校里教的只是基礎的東西。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這個時候需要借用團隊的力量。產品經理很多時候都是在協調.
三、個人核心技能
如果說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那一定是產品規劃能力。
個人的核心技能是什麼?據我理解,個人核心技能一定是獨立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裡面可能涉及到已有實踐工作的經驗積累,工作方式和專業技能。時間管理、個人知識管理、等個人的方法和模式;以及學習能力,信息知識的獲取和成長。
雖然目前隨著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的逐漸退去,新產品的研發速度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在大數據和產業互聯網的推動下,未來產品經理的發展前景依然非常廣闊,以下幾個領域將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第一:消費互聯網領域的產品迭代。雖然目前在消費互聯網領域新產品的研發速度有一定的放緩,但是由於消費互聯網有龐大的用戶存量,所以已有產品的迭代速度將越來越快,這必然會需求大量的產品經理。在大數據技術的推動下,目前產品迭代正在走向以用戶群體進行劃分的並發迭代時代,同一個互聯網產品針對於不同的用戶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使用體驗。
第二:產業互聯網領域的產品設計。目前互聯網領域正在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覆蓋,相對於消費互聯網領域來說,產業互聯網領域的發展機會將在未來得到逐漸的釋放,而這個過程也必然需要有大量的產品經理進行參與。另外,產業互聯網領域的產品設計需要產品經理具有一定的行業經驗。
第三:物聯網領域的產品設計。在5G通信的推動下,未來物聯網領域將釋放出大量的機會,比如個人可穿戴設備就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在相關領域也會釋放出大量的產品經理崗位需求。
相關推薦:
解讀產品經理行業就業前景
學習產品經理培訓課程掙多少錢
產品經理從業成長指南
產品經理PM培訓課程大綱
產品經理培訓出來找不到工作是真的嗎
工程師轉行產品經理的心酸路程
成為出色產品經理的技巧有哪些
轉行產品經理後悔了
未來五年產品經理必死
8. 產品經理的最終出路在哪裡
國內的產品經理其實是從移動互聯網的爆發開始的,2009-2010年前後,有很多人開始做產品經理。如果一個人二十多歲開始入行做產品經理,現在這批人主要就是35歲前後,他們在幹嘛呢?
答案:80%的人還在做產品經理。
不然做什麼呢?你有看到周圍真的有很多35歲以上的產品經理失業了么?沒事就在網上炒35歲危機,是35歲以上都去滴滴了?還是去送外賣了?
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老闆,你這里有一個30多歲經驗豐富的產品經理,你一看他超過35歲了,把他開掉吧?你是傻么?你再去招三個新手,看看能不能替代這個產品經理?然後再慢慢交學費等著這三個人犯一堆錯誤,增加你的成本?
產品經理和別的工作沒什麼不同,正常干就行了。再過幾年,沒人會提35歲,他們會提40歲,45歲。有活就得有人做,還真以為搬磚呀?看誰力氣大么?正正常常做一份工作就行了。
9. 產品設計就業方向有哪些 前景怎麼樣
產品設計專業學生在畢業後可以在廣告公司、設計公司的平面設計部門擔任平面設計師;在電視台、報社、雜志社、大型網站等媒體單位的平面設計部門擔任美術編輯;在企事業單位的策劃部門擔任平面設計師等。
產品設計專業就業前景
我國的產品設計正處在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折點上。各種新產品都希望以新穎獨特的外觀和性能,吸引大眾的目跡皮光。各行各業對設計人才的需求日漸凸顯。
產品設計是一門集人文藝術和計算機技術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隨著商業化進程的發展,市場對產品設計專業的技術人才十分緊缺。產品設計專業主要培養掌握創新設計基本知識,具有設計能力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的高級實用性人才。
學生畢業可在工業設計公司、工程公司、IT產品設計與製造、工業產品製造、影視動畫公司、游戲後期產品設計等企業從事產品三維造型姿納差設計、新產品開發、視覺傳達設計等工作,前景看好。
產品設計專業課程
主幹學科:產品設計方法學、人機工程學、材料與工藝學。
核心課程:工業設計史、產品設計方法學、產品設計效果圖表現技法、人機工程學、制圖、模型 製作與工藝、產品調研方法、產品設計報告書製作、數字化產品設計及產品設計相關軟體等基礎 理論知識以及基本方法、中外工藝美術史、設計學(美學、心理學、公關關系學)、造型基礎、構成 (平面、色彩、立體構茄察成)、世界工業設計發展史等相關課程等。
10. 產品經理有前途嗎
產品經理有前途。
產品經理也是一遲碰個非常重要的崗位,絕大部分企業每年都會招聘產品經理,提升自己的人才貯備隊伍。產品經理作為客戶和程序員溝通的橋梁,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這個崗位比較缺人,但是真正有能力當產品經理的人,也不是遍地都是的。
像是會畫原型圖和寫需求文檔這些都是基本要求,產品經理對於邏輯思維能力也有一中絕定的要求,能否將客戶的需求用簡單明了的文本展現在程序員面前,是產品經理一直需要提升的事情。
而且產品這個崗位缺口很大,因為企業很難招到這方面的人才,原因在於:
1、一是求職者學歷不高,對於產品經理的工作職責不明確
像是從程序員轉產品經理的還好,畢竟和他們平常都有接觸,也熟悉產品經理的一些日常工作。但是一些沒有技術,當不了程序員,卻又想當產品經理的人,常常會吃到閉門羹。
根據一些內行人說,想要成為一名產品經理,很多企業都會先看求職者的學歷,普通一本不一定有機會,從982/211畢業的學生更容易勝出。如果在應聘之前沒有好好准備,都不知道產品經理需要做什麼,也不會拿到offer。所以在這種條件下,hr想招到一名合格的產品經理非常難。
即使開出了不低於上一家的工資,但是考慮到自己的職業規劃,在這些沒有發展前景的公司意味著自己還是得跳槽,求職者當然不願意來,這些公司也就很難招到人了。
因此,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未來市場對產品經理這一職位的需求將是非常地大,另外,越是在發達的城市,產品經理的發展前景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