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主要進口美國那幾種農作物
主要是大豆、棉花和豬肉等大宗農產品。
目前國內大豆的產需缺口為9000多萬噸,需要依靠國際市場補充。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產量在1億噸左右,但其國內消費量有限,一半左右依賴出口國際市場。
2018年度全球大豆供需基本平衡,美國大豆產量11779萬噸,比上年減產1.5%。2015—2017年,美出口我大豆占其出口總量的59%。據此估算,如無貿易摩擦,2018年度美對我大豆出口量將在3000萬噸以上。
2016年,我國進口棉花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澳大利亞、美國、烏茲別克、印度、巴西作為我國棉花進口量排名前五位的國家,進口總重量佔全部進口量的88.5%,總貨值佔全部貨值的88.9%。
對美國來說,雖然美國豬肉位列中國進口的第六位,但中國卻是美國豬肉的第三大市場。過去十年間,美國的豬肉及製品出口到中國的量增加了近4倍。2017年,美國對中國出口近200億美元農產品,其中美國的生豬產業對華出口11億美元。
(1)美國出口中國多少肉食產品擴展閱讀:
2017年,我國自美國進口農產品241億美元,占我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19.2%;向美國出口農產品77億美元,占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的10.2%;我國對美國農產品貿易逆差達164億美元。
2017年,我國從美國進口大豆價值139.5億美元、畜產品價值29.2億美元和穀物價值15.1億美元。我國向美國出口的農產品主要是水產品價值32.2億美元、蔬菜價值11.5億美元和水果價值7.7億美元。
在水產品方面,美國是我第二大水產品出口市場,2017年我對美出口水產品分別占我水產品出口總量的12.8%、出口總額的15.2%。水產品是我輸美主要農產品,出口額占我輸美農產品總額的42%。
果蔬產品方面,美國是我第五大蔬菜出口市場和第三大水果出口市場,2017年我蔬菜和水果對美出口額分別為10.7億美元和7.7億美元,分別占我輸美農產品總額16.4%和11.7%,占我蔬菜、水果出口總額6.9%和10.9%。
人民網-怎麼看中美經貿摩擦中的農業問題
人民網-2016年度全國進口棉花質量狀況白皮書發布
② 中國進口的美國豬肉都銷往那些城市
中國進口的美國豬肉都銷往除去回族自治區外的所有中國一線城市。中國的豬肉需求量很大,國內生產的豬肉無法完全供給。中國每年會從境外進口豬肉,今年肯定也會從國際市場進口豬肉調劑供需關系。
2013年,我國進口豬肉58.49萬噸,豬肉產品來進口絕大多數是豬雜。對比龐大的消源費量,不難發現,我國豬肉自給率接近99%,進口豬肉數量對我國豬肉的供需平衡影響很小。
巴西作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及主要的玉米生產國,其低廉的飼料原料及較高的養殖水平,使巴西豬肉在全球具有顯著的價格優勢。隨著中國豬價進入「牛市」,全世界養豬的國家都盯上了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生豬生產及消費國,由於今年生豬產能下降,豬肉供應緊缺,豬肉進口量創歷史新高已成為板上釘釘的事情。
(2)美國出口中國多少肉食產品擴展閱讀
2018年,中國進口豬肉的全球購買總額為20.7億美元。以下是2018年中國進口豬肉價值最高的前15個供應商。括弧中的是自2014年以來每個供應國的價值變化百分比。
1、德國:3.92億美元。
2、西班牙:3.85億美元。
3、巴西:3.173億美元。
4、加拿大:2.493億美元。
5、荷蘭:1.454億美元。
6、丹麥:版1.404億美元。
7、美國:1.294億美元。
8、法國:1.053億美元。
③ 美國出口中國商品多少億
據國內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4298億美元;從美國進口1539億美元,中美貿易順差為2758億美元。
而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全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6359.7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1303.7億美元,自中國進口額5056.0億美元,美方貿易逆差3752.3億美元。
你可以看到,中美之間由於統計口徑的不同,造成數據上的巨大差異。如果按照全球價值鏈的角度,美國逆差的數據要打一半左右的折扣。此外,中國海關總署1月12日公布的中美貿易數據並不包含兩國間的服務貿易數據。如果計入中國對美國在服務貿易上的巨大逆差,這個逆差數據也會小很多。
造成貿易逆差的因素是非常多的。除了統計口徑因素的影響,主要原因在於國際產業轉移和中國貿易模式。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由於生產成本相對較低而存在明顯的比較優勢,許多國家或地區的製造業逐漸向我國轉移,將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對美貿易順差轉移到中國,如很多外資企業或跨國製造業進入中國等。簡單說,就是製造業轉移到我國的結果。
從貿易結構看,中國主要向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鞋、玩具、家用電器和旅行箱包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則主要向中國出口飛機、動力設備、機械設備、電子器件、通信設備和化工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以及糧食、棉花等農產品,以及服務貿易。實際上,美國通過進口廉價的日常消費用品、出口附加值較高的高新技術產品,享受到了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帶來的巨大利益。同時,美國經濟和美元的霸權地位,不僅使美國能夠充分享受這種利益,而且可以獲取巨額的「鑄幣稅」收益。
④ 美國對中國出口有那些產品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植物產品和化工產品。
長期以來,美國在軍品、軍民兩用品以及無線、晶元、軟體、安全、雷達等高科技領域均對中國採取限制出口政策,導致中國從美國進口相關高新技術產品份額持續下降。
此外,美方還承諾通過適當的雙邊活動提高兩國運輸類飛機的適航性等。
中方承諾將加強知識產權執法,推進中央國有企業和大型國有銀行軟體正版化;適時啟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修訂程序;
平等對待外資企業,給予外資機構與內資機構相同待遇等。中美雙方還同意,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貿易、農產品貿易、法律交流、貿易統計、交通運輸、葯品和醫療器械等領域開展對話與合作。
(4)美國出口中國多少肉食產品擴展閱讀:
2018年1-6月美國貨物貿易概況: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礦產品和化工產品,1-6月出口132.3億美元、125.0億美元、70.9億美元和61.1億美元,增長7.7%、1.5%、72.9%和13.5%,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0.7%、19.5%、11.1%和9.6%。
運輸設備中,航空航天器出口68.6億美元,增長18.4%;車輛及其零附件出口56.1億美元,下降13.5%。
美國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1-6月進口1262.5億美元,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50.6%,增長10.3%。
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683.8億美元,增長8.4%;機械設備進口578.7億美元,增長12.7%。傢具玩具、紡織品及原料和賤金屬及製品分別居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
1-6月進口額275.6億美元、172.9億美元和135.3億美元,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1.0%、6.9%和5.4%,增長6.0%、0.3%和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