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06年07年世界農產品貿易年均增長率是
一、2006年我國農產品出口情況 2006年,我國農產品出口克服了國外技術壁壘影響和生產成本上漲壓力,雖經歷了較大的波動,仍然實現較快增長。1~10月,我國農產品出口總額245.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全年有望達到300億美元。前10個月,農產品出口主要情況和特點有: 一是農產品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1~10月,深加工農產品出口115.5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在農產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達47%,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2個百分點;而同期,初級農產品出的增長率僅為6.4%。在主要商品類別中,園藝產品、水海產品出口仍保持強勁勢頭,分別出口69.4億美元、70.6億美元,同比增長19.9%和22.3%。受主銷市場封關影響,畜禽產品出口增速繼續放緩,出口30.1億美元,增長3.4%。因國內玉米市場供求形勢發生變化,出口價格缺乏國際競爭力,致使穀物出口大幅度下降,1~10月僅出口7.5億美元,下降38%。 二是農產品出口的市場格局略有變化。日本、歐盟、美國、東盟、韓國、香港依然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六大主銷市場。受「肯定列表制度」影響對日出口增幅明顯下降,繼6、7兩個月連續下降後,8~10月出現恢復性增長,前10個月,對日出口65.9億美元,同比增長3.1%,對日出口在我農產品出口總額的比重降至26.9%,為近年來最低;在水海製品大幅增長的拉動下,對歐盟、美國出口增勢強勁,增速分別達到22.6%、33.9%;今年1月起中國—東盟早期收獲協議下的農產品全部實行零關稅,帶動我對東盟農產品出口實現較快增長,共出口23.9億美元,增幅高達28.4%;受玉米出口減少影響,對韓出口下降5.0%;對香港出口增長1.2%。前10個月,我對西亞、拉美、非洲、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農產品出口增幅均在20%以上,新興市場在出口總額中的比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個百分點。 三是主要出口地區增勢良好。前10個月,山東、廣東、浙江、福建、遼寧和江蘇等六大主要出口地區的出口額均超過10億美元,增速在9~33%,合計出口額占我農產品出口總額的68%。中西部地區的山西、湖北、陝西等10個省區增長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四是出口價格穩定上漲。1~10月,農產品出口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上升4.8(前3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價格下降0.3%)。商務部重點監控的30種出口農產品中,有19種產品的出口價格上升。大蒜、蘋果汁、番茄醬罐頭、蘆筍罐頭、蘑菇罐頭等價格漲幅在20~60%以上。在價格的帶動下,大蒜出口已超過11億美元,成為最大宗的出口農產品。 五是經營主體活力增強。1~10月,國內從事農產品出口企業1.89萬家,比去年同期16%。民營企業成為農產品出口新的增長點,出口增長超過40%。質量保證體系完善的大企業出口競爭力進一步加強,出口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農產品出口企業43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 二、2007年農產品出口形勢分析 2007年我國農產品出口面臨的國際形勢 1、世界經濟和貿易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有利於我農產品出口發展。據IMF等國際組織預測,2007年世界經濟增長較今年雖可能有所回落,但仍處於快速增長周期。其中,美國經濟增長將明顯放慢,但歐盟(歐盟秋季報告將2006年經濟增長率調高至2.8%)、日本經濟情況相對看好,發展中國家整體上保持較快增長。全球貿易快速增長勢頭也有望延續。 2、世界農產品貿易將保持較快增長。近3年來,世界農產品貿易持續較快增長。據WTO統計,2003年、2004年、2005年世界農產品貿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1.6%、14.8%和8.8%。據經合組織和糧農組織聯合編寫的《2006~2015年農業展望》預計,世界農業生產將穩步擴大,隨著收入和貿易的增長,人均食物消費也將提高,但發達市場更加關注食品成分和質量。這些將為我國農產品出口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由於能源緊缺,近期美國國內玉米乙醇業迅猛發展,玉米出口量減少,國際市場價格高企,生物能源的發展將對世界糧食貿易格局產生影響。 3、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技術性貿易壁壘有制度化趨勢。7月,因未能就農業和非農談判模式達成一致,WTO多哈回合談判中止。標志著農產品貿易自由化進程受阻,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近年來,我國的蝦、大蒜、桔子罐頭等優勢產品紛紛遭遇歐美反傾銷、保障措施等貿易爭端;今年6月,歐盟向WTO通報,擬修改3個禽肉產品減讓表:由單一關稅改為關稅配額。隨著,我國農產品出口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可能引發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貿易限制措施。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利用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不斷提高農產品的市場准入門檻,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標志著發達國家的技術壁壘已趨向制度化、法律化,進入宏觀層面,其影響將在今後一個時期持續存在。 (二)2007年影響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國內因素 1、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政策措施,將促進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提高。2007年國家將進一步強化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產業化經營,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促進農民收入不斷增長,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為農產品出口的持續增長打下堅實基礎。隨著農產品出口政策環境的逐步改善,經營主體活力不斷增強,企業的食品安全和質量意識日益提高,我出口農產品的比較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 2、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出口企業呈兩極化發展趨勢。在政府政策引導下,出口企業進一步擴大自有基地建設,增加在質量監控方面的投入,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將得到有效提升。部分自有基地規模較大、質量管理水平較高的優良出口企業,將獲得更多來自高端市場的訂單,出口價格和企業效益呈上升趨勢。而部分出口規模小、以收購貨源為主的中小企業如不及時從生產源頭加強質量建設,將出現經營困難,甚至退出國際市場。 3、出口成本仍呈上漲趨勢,出口效益受影響。今年以來,受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和能源、運輸費用普遍上漲,檢驗檢疫費用漲幅較大(對日出口增長50%以上),匯率波動導致換匯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農產品出口的綜合成本上升6-15%左右。雖然出口價格有所上升,但出口企業的整體效益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生豬、柑桔罐頭、部分蔬菜以及初級加工農產品的利潤下滑明顯。 預計明年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價格仍將呈上升趨勢。如果出口價格不能同步提升,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將進一步縮小。其中,勞動力緊張及工資上漲對東部地區和加工企業影響較大;而能源、運輸成本上漲對中西部農產品出口的影響更大;人民幣匯率升值對簽訂長單出口的行業、進口原料加工出口的水海產品形成較大壓力。與此同時,國內部分初級農產品「賣難」現象,將加劇出口競爭,降低出口效益。
❷ 歐美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罐頭,為什麼中國人卻不稀罕
一,生活習慣的不同。中國人對罐頭的理解還停留在不新鮮有防腐劑的認識上,歐美國家如今的罐頭生產時質量要求很嚴,超標的話根本上不了貨架。中國老百姓對罐頭思想觀念難以接受,所以即使超市擺放了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罐頭,消費人群還是比較少。大部分國人還是喜歡到超市或市場購買新鮮的肉類,心理上更加能夠接受。歐美人購買食品習慣把好幾天的買全了,放在冰箱里,啥時候想吃用起來也方便,他們更相信罐頭上的檢驗合格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