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荔灣工業產品多少錢
擴展閱讀
小餐飲店產品定位多少好 2025-05-20 09:06:46
裝修的工具叫什麼 2025-05-20 09:05:30
怎麼區分石油和四氯外觀 2025-05-20 08:48:40

荔灣工業產品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2-21 09:03:51

⑴ 廣州都有那些服裝城

廣州都有一下這些服裝城:

1、廣州桃花江(國際)服裝城

廣州白馬服裝市場位於緊鄰廣州火車站的站南路,於1991年由廣州市城市建設開發集團投資建設,1993年元月開辦為廣州白馬服裝市場。現有建築面積約60000平方米,共10層,4層商場、5層寫字樓、1層地下停車場。市場配置中央空調、客貨電梯、安全監控系統、消防系統、寬頻網等現代設施。商場裝飾美觀,通道寬敞,附設時裝表演廣場、銀行、商務中心、托運站、停車場、餐飲等配套服務設施。

  • 市場地址:廣州市站南路16號(廣州火車站旁)

【(1)荔灣工業產品多少錢擴展閱讀】

廣東批發市場現狀:粵年產服裝45.27億件 佔全國1/5

廣東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服裝生產最牛的區域。根據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廣東服裝生產加工量穩居全國第一,一年總產量為45.27億件,佔全國產量1/5。出口服裝270億美元,連續多年蟬聯全國第一。

這個最牛的省份中,廣州無疑是重中之重,流花商圈、十三行商圈、中大商圈、沙河商圈是流通領域的重要環節。單單以流花路、站南路、人民北路構成的流花商圈為例,集結了專業服裝市場超過30家,經營面積近150萬平方米,商戶3萬多家,年銷售額突破400億元,當之無愧是我國影響力最大的商圈。

【參考資料】網易財經-廣東批發市場轉型難:50%開過淘寶80%沒能賺錢網路-白馬服裝城廣州世貿服裝城

⑵ 在廣州哪裡有電子零件批發市場

主營:電子元器件配件
地址:米市路31號
公交車站名:米市路站 省醫
公交線路車:6 8 66 74 82 3 106 124 204 217 541

德福電子配套市場
主營:電子元器件配件
地址:惠福西路208號
公交車站名:省人民醫院站
公交線路車:6 8 66 74 82 106 124 204 217 541 3 陵園西通訊城位於東山區陵園西路。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其二樓還經營二手通訊器材的交易。

新蒂電子通訊城位於東山區中山三路53號,中華廣場旁邊。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

廣州電子城位於荔灣區西堤二馬路16號,文化公園旁。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

中百電子城位於荔灣區西堤二馬路。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

德興西堤電子城位於西堤德興路,文化公園旁。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

廣州市日用工業品交易市場位於荔灣區西堤二馬路。主要經營通訊器材、日用電器、攝影器材。

南太日用工業品批發市場位於荔灣區西堤二馬路。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日用電器。

文園電器通訊器材交易市場位於荔灣區人民南路45號、文化公園右側。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日用電器等。

廣東省通訊產品交易中心位於越秀區東風中路,市總工會附近。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

廣州鴻運攝影器材城位於東山區大沙頭二馬路東船上街。主要經營攝影器材及其配套產品。

盛賢鴻運攝影器材城位於東山區大沙頭二馬路東船上街。主要經營攝影器及二手攝影器材。

⑶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實現微晶鋼(超級鋼)的工業化生產的國家,想知道有哪些企業生產,有上市公司么

寶鋼、鞍鋼、本鋼等企業都有生產,都是上市公司。

寶鋼、鞍鋼、本鋼等企業,已批量工業生產超級鋼數百萬噸,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些綠色化的鋼鐵產品,有力地支持了我國現代化建設。981鑽井平台、觀音岩大型電站、新一代艦船、南海荔灣深海油氣田厚壁管線、馳騁北冰洋的高技術船舶等等都是超級鋼的產物。

(3)荔灣工業產品多少錢擴展閱讀

超級鋼是壓軋時可以把壓力增加到平常的五倍,並且提高了冷卻速度以及嚴格控制溫度的條件下成功開發的,就它的精密直徑也僅有一微米,是一般高鐵的1/10到1/20,所以它的組織細膩,強度高,韌性也很大。

它的優點是沒有焊接痕跡,於是就不會產生強度硬化的現象,也就大大提高了各種鋼鐵加工產品的質量,更是解決了傳統鋼材的強度以及壽命的不足,而且和傳統鋼材相比超級高,還具有高性能以及低成本的特點。

⑷ 廣州最便宜的手機批發市場在哪裡

一說到通訊產品,人們便會想到了手機。在廣州,銷售手機的商鋪令人眼花繚亂,到底有哪幾個通訊產品的專業市場呢?還有在攝影器材批發市場迅速發展的今天,又有哪幾家攝影器材批發市場呢?下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廣州到底有哪些通訊產品、攝影器材批發市場:
陵園西通訊產品專業街位於東山區陵園西路,中華廣場的對面,烈士陵園的旁邊。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其配件的批發零售。
陵園西通訊城位於東山區陵園西路。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其二樓還經營二手通訊器材的交易。
新蒂電子通訊城位於東山區中山三路53號,中華廣場旁邊。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
廣州電子城位於荔灣區西堤二馬路16號,文化公園旁。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
中百電子城 位於荔灣區西堤二馬路。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
德興西堤電子城 位於西堤德興路,文化公園旁。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
廣州市日用工業品交易市場位於荔灣區西堤二馬路。主要經營通訊器材、日用電器、攝影器材。
南太日用工業品批發市場位於荔灣區西堤二馬路。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日用電器。
文園電器通訊器材交易市場位於荔灣區人民南路45號、文化公園右側。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日用電器等。
廣東省通訊產品交易中心位於越秀區東風中路,市總工會附近。主要經營通訊機具及配件。

⑸ 玻璃鋼防腐生產廠家

玻璃鋼防腐生產廠家

1、上海廣志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全自動灌裝機,自動包裝機,噸袋包裝機,顆粒包裝機。

地址: 松江區 新拓路409號。

成立時間:2012-10-10。

⑹ 荔灣區的經濟概況

荔灣區是廣州市商業、飲食服務業、娛樂業、金融業最為集中的繁華市區之一,區內服務設施齊全,服務網路完善,如歷史悠久、商店林立的上下九路、第十甫路及著名的白天鵝賓館、廣州酒家、南方大廈、清平農貿市場、華林玉器墟等均就坐落其中。
荔灣自古以來商貿繁華發達,擁有清代唯一的外貿通商口岸十三行、廣州市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吸引著八方俊傑、九州商賈,被譽為「百貨之肆、五都之市」。全區現有專業市場222個,年成交額超過億元的有31個,年成交額超過10億元的有4個,涵蓋18個商品類別,行業結構齊全。我區著力建設通訊器材、成衣、鞋業、茶葉、珠寶玉器、醫葯、童裝、文化精品、傢具建材和花卉觀賞魚「十大專業市場」,茶葉、鞋類、葯材、花卉等批發市場在全國同類市場中處於領先地位。其中,芳村茶葉批發市場園區有18家茶葉市場,檔口五千多家,商品出口到美國、加拿大、東南亞等國家地區;站西鞋城園區匯聚了皮匠世家等眾多知名品牌,已形成國內規模最大、品種最全、輻射最廣的鞋業鞋材市場,占據了廣州鞋業市場的中心地位;清平中葯材市場是華南地區最大的葯材集散地和境外葯材貿易的轉口地,年成交額超過20億元,約占國內中葯材交易量的1/4。上下九商業步行街是廣州第一條商業步行街,年人流量過億,有陶陶居、蓮香樓、廣州酒家、皇上皇、平安大戲院等7家「老字型大小」,是廣州「老字型大小」最集中的商業街;華林玉器街早在清朝同治年間已有經營玉器的玉器墟,現已形成一條蜚聲中外、頗具特色的玉器珠寶專業街;廣州美食園現有12家中華老字型大小和廣州老字型大小 。
荔灣區地處廣州市城區的中心地帶,是廣州的商業重地。荔灣區自古以來商貿雲集,商業氣氛異常濃厚,人民南、西堤、上下九、十三行等是傳統的商業旺區,黃沙形成了大型海產批發市場,南岸路一帶是廣州最大的建材市場。行政區劃大調整後,新荔灣更是擁有上下九商業步行街,中山七八路、康王路和花地大道現代商業商務帶,以及廣州花博園、嶺南花卉市場兩個大型花卉市場。全國六成觀葉植物由芳村運出,全年交易額達到21.5億元,出口創匯450萬美元;廣州花博園內花卉的行情價格影響或者左右了全市、全省乃至國內許多地區的花卉銷售;廣州花卉交易中心是亞洲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
荔灣區以商業貿易著稱。在原荔灣區和芳村區合並後,新荔灣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200億元,商品銷售總額達1000億元以上。如今荔灣區現有各類市場214個,其中鞋業、花卉、茶葉等批發市場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型專業批發市場。以站西路為例,在不到0.5平方公里的范圍里,聚集十幾家有規模上檔次的大型鞋城,經營面積約27萬平方米,年交易總額超過10億元,形成了鞋業「金三角」。
1978年以來,特別是1985年以後,進一步深化企業的經濟體制改革,企業擴大了自主權,在管理體制上積極推行廠長承包責任制,生產經營方面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發展適銷對路的產品,這些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工業生產,提高了經濟效益。1985年,全區197家工業企業中的65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64家盈利,全區工業利潤達481萬元。1986年至1990年,由於原材料、燃料逐年提價,加上工資、獎金增長較快,有的工業產品降價,使企業盈利面下降。1988年,全區305家工業企業中的52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39家盈利,全區工業利潤為836萬元。1990年,全區303家工業企業中的57家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有43家盈利,全區工業利潤為544萬元。
2006年全地區實現生產總值383.63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12.5%,經濟增長速度比上年提高0.8個百份點,超出年初制定的預期目標2.5個百分點,在市屬老城區(荔灣、越秀、海珠)中排首位。產業結構繼續調整優化。按照優先發展第三產業,優化發展第二產業,優質發展第一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不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全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65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112.91億元,增長5.6%;第三產業增加值267.07億元,增長16.1%;三次產業的比例為1.0:29.4:69.6。三次產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6%、14.6%和84.8%,第三產業帶動作用突出。
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42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2.1%;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76億元,比上年增長17.9%;工業總產值完成350.67億元,比上年增長19.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全區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0.9:30.0:69.1,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傳統商貿業優化發展。加快優化特色街區,完成上下九步行街綜合改造第一期工程。以芳村茶葉批發市場群、站西鞋業城為試點,大力整合改造傳統專業市場,打造提升荔灣專業市場品牌。芳村茶葉批發市場園區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建設現已列入國家信息產業部試點示範項目。站西鞋業城電子商務完成一期建設。做大做強龍溪物流園,以煙草物流配送中心和瑞典宜家集團進入為契機,加快龍溪汽車物流帶整體形象策劃與發展規劃。成功實現文園通訊市場打假「摘帽」。完成全區52個室內肉菜市場、10個農貿市場和21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的改造任務。全區市場成交額361.42億元,比上年增長35.6%。廣東塑料交易所交易商品標准化制定工作全面完成,被評為「廣東省龍頭市場」。
荔灣區緊緊抓住國際服務業加速擴張的契機,引進了四洲貿易、澳美廣告、建富投資、卡拉汗商貿、萬科、南怡、星巴克、中石化華南分公司等一批商貿型內外資公司和企業總部,為增強稅基和發展總部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區內服裝鞋業、家居建材、茶葉等重點市場也成為業內企業爭相建立地區營銷中心和產品展銷中心的熱門板塊。全年合同利用外資2.2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2倍;實際利用外資1.8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9倍,完成市下達任務的293%。
2010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612.55億元,同比增長13.2%;稅收總額完成178.50億元,同比增長32.2%;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項目在地口徑統計預計完成188.23億元,同比增長2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9947元,同比增長10.8% 。
2012年面對經濟下行的不利局面,荔灣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45.65億元。盡管GDP增幅離目標10%尚有差距,但GDP「質量」不俗,其中民營經濟實現增加287.05億元,佔GDP比重達38.5%。
荔灣2013年計劃通過落實「3510」系列措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預期將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3510」指的是:「3個一」———制定一張《經濟指標任務分解表》,建立一支招商隊伍,完善「一條龍」服務平台;「5個庫」———項目庫、稅源庫、企業庫、招商引資載體庫、國有資產庫;「10個十」———十個稅收過億的街道、十大優勢產業、十大重點項目、十場專題招商會、十大招商載體、十大轉型升級市場、十項配套政策、十大稅收億元樓宇、十大百億企業、十件民生實事。

⑺ 荔灣區的歷史文化景觀寫作文

1. 荔灣區的歷史文化

1、十三行廣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聞名中外的千年貿易之都;而十三行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和見證地。

十三行大致的位置為東至仁濟路、西至杉木欄路,北至十三行路,南至珠江之間的區域。從1757年至1852年,十三行獨攬我國對外貿易85年。

當時的清 *** 既然要開放廣州對外貿易,但又要防止外國商人直接與中國商人做生意,於是建立和實施一種「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措施,即指定一些商人作為中介同外國商人進行貿易,這些中介商人所開設的對外貿易的組織稱為「洋貨行」,俗稱十三行。這樣,偌大的中國對外貿易就集中在廣州,由十三行行商居間貿易。

2、荔灣廣場荔灣廣場,位於廣州市最繁華的黃金地段----下九路。是一座佔地四萬多平方米、擁有六層共十四萬平方米的商場、兩千多間商鋪及八幢共一千六百多套豪華住宅,建築面積共三十一萬平方米,集居住、飲食、購物、娛樂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商住群樓。

從1995年開始有商家在此經營水晶半寶石產品,2001年開始形成專業半寶石水晶市場,目前發展成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半寶石系列商品專業批發市場。主要是以水晶半寶石為主,70%的商家來自海豐可塘,其餘有來自江蘇東海等地的。

主要以廠家直銷批發為主,其次是個體經營者,有商家表示正向成品批發市場轉型。種類齊全、產品豐富,有萬余產品在此展示,年銷售額達40—50億元。

3、上下九步行街上下九商業街全長800米,有騎樓式建築238間,建於20世紀初,是經國家商業部批準的廣州市第一條商業步行街。上下九步行街上布滿各中、高級百貨公司,附近還有西來初地、華林寺、玉器圩、酸枝街、古董街等歷史悠久的傳統專業街,全國最大的農貿雜市一條街清平路更是享譽國內外。

上下九步行街自1995年9月30日開通後,經過10年的發展,日均人流量已達20萬人次,周六日的人流量可達三四十萬人次,每年黃金周日人流量高峰期可達60萬人次。據了解,上下九步行街實際包括上九路、下九路、第十甫路三條街巷,全長1218米,共有各類商業店鋪300多間數千商戶。

4、西關大屋八和會館,時尚跑酷一族和古色古香的西關大屋相映成趣。領略嶺南文化一定要到西關,到了西關一定要看「西關大屋」。

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這一帶建造的「豪宅」,如今在寶華路、多寶路、寶源路、逢源路一帶均能看到。從外至內,西關大屋的每一部分都頗有講究。

西關大屋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石腳。西關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磚石腳的外立面。

據說這些青磚產於東莞及清遠一帶,色澤以似碧玉者為貴。講究的西關大屋青磚可以經數百年不磨蝕,磚縫之間連刀片也插不進去。

而石腳從地面算起高70厘米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顯身家富貴。西關大屋的門廊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腳門)、趟櫳、硬木大門三重門扇。

趟櫳是一個活動的欄柵,用13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一般為紅木或硬木)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腳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為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製的建築構件。

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製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門腳藏石臼中,門後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西關大屋的結構可以用「三間兩廊」形容:正廳後面是頭房(或稱長輩房),是長輩們居住之所,以明瓦、高窗採光。

頭房後依次是二廳(飯廳)、二房(供兒子婚後與妻子居住)。二房又稱尾房,是中軸線上最後的房間。

廳與廳之間以小天井隔開,天井上加小屋蓋,依靠高側窗採光通風。中軸線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卧室和樓梯間等,大體上左右對稱。

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小庭院,內栽種名貴花木,布置石山、石景、魚池或荷花池,以供主人或來客遊憩觀賞。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意。

青雲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具有交通(女眷或僕役出入)、通風、採光、排水、晾曬、栽花、清運垃圾等多種功能。耀華大街是如今保存最好的西關大屋片區之一 。

5、竹筒屋:廣味不輸西關大屋竹筒屋由於面窄,進深大(兩者之比為1∶4至1∶8),形似竹筒而得名,產生於19世紀上半葉,隨著工商業發展和城市人口逐漸增多,廣州竹筒屋應運而生。據介紹,如今竹筒屋比較集中的地方多見於市中心區,惠吉西路、鹽運西、甜水巷和將軍東、西街段更為集中和典型。

由於竹筒屋有低層、高密度、節約用地、鄰里關系密切等優點,故成為廣州一個具有時代特色的民居建築。竹筒屋一般分前、中、後三部分,前部為門頭廳或前廳,設單層神樓,供奉佛道神像和祖先牌位。

廳後為卧室,中部為過廳及卧室,過廳設樓梯可通二、三層。後部為廚房、廁所。

前、中、後三部分用天井分開。大門設三道,裡面是雙扇厚木門,中間是趟櫳,外面是腳門,分別起著採光、通風和防盜作用。

室內地面鋪設大階磚,19世紀末竹筒屋仍保留傳統特色,外觀單層,內常置夾層,並設樓梯,石基磚牆,木構瓦頂。民國後由於西方建築技術的傳入,採用了混凝土梁和西洋建築的局部裝飾,出現了上設陽台的二三層平頂樓房。

2. 我心目中的荔灣區 作文800字

年,這個令人難忘的年份。在大年初二的早上,我們一家三口來到荔枝灣。只見沿街的樹上掛滿一串串燈籠,一座拱橋就像一道彩虹橫跨在河湧上,橋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橋下則溪水潺潺,一條條古船穿梭在河中,船上還不時傳來遊客的贊嘆聲。這時,一陣陣鑼鼓聲震耳欲聾,我循聲望去,只見荔枝灣涌邊人山人海,一群舞獅正在表演,好不熱鬧!看著荔枝灣一日千里的變化,我真是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荔枝灣又叫荔枝灣涌,荔枝灣涌嚴格來說不是一條孤立的河流,而是原廣州城西,現今的荔枝灣、中山八路、黃沙大道、(北段)、多寶路(西段)、龍津西路一帶的江畔濕地中縱橫交錯的水系的總稱。

相傳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派遣陸賈來廣州向趙佗勸降,當時陸賈在今天的西村為駐地,且開始經營這一名勝。其後經過千百年來人工與天工的巧妙結合,成為廣州著名的消夏遊樂地。到了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廣州城區的擴展,城市人口逐漸增加,荔枝灣河溪兩面成為菜農、貧民聚居之地,居民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樹,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灣附近成為了廣州市近代工業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質持續惡化,再也難以適應荔枝樹的生長。1958年。建立了荔灣湖公園,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橋,南至多寶橋,但水系的各條支流被填平變成街道;隨著周圍的工廠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灣水系已經淪為大污水池,1985年前後,荔灣湖至多寶橋的水道被覆蓋;1992年,隨著泮溪酒家至逢源橋的最後一段水道被覆蓋,荔灣涌的名稱徹底成為歷史。1999年,荔灣區政協提出了關於「復建荔枝灣故道」的提案,並在2009年正式實施,1992年填埋的最後一段河道重見天日。2010年10月16日凌晨,荔灣湖的湖水被引入河涌,曾經的荔枝灣涌迎來新生。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荔枝灣涌變得格外耀眼。湖邊的攝影師爭著留下這美好的一刻,也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我走在湖邊的小路上,一陣陣濃濃的花香撲鼻而來,我頓時感到心曠神怡、神清氣爽,我在這一天看到了荔枝灣涌悠久的古典文化,實在讓我流連往返。

復建荔枝灣涌是打造廣州嶺南特色最給力的一步,我相信,未來的廣州將會變得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3. 荔灣區的特色景物

荔灣,舊稱「西關」,因區內有「一灣青水綠,兩岸荔枝紅」美譽的「荔枝灣」而得名。明朝時,這里已是中國對外通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時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窗口,著名的外貿商埠---十三行的所在地。荔灣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悠久的歷史積淀了獨具特色和風格的地域文化,集古代近代和現代文明於一身,既是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產物,也是嶺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1)

荔灣區自古以來即是廣州市最有名的商業繁華區之一。如今的荔灣更擁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業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個重要的商業地帶。荔灣區是廣州市的一個重要行政區,位於美麗的珠江河畔。轄區面積62.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萬。悠久的歷史淵源,燦爛的嶺南文化,醇厚的人文風情以及豐富的旅遊資源賦予了荔灣令人神往的獨特神韻。

(2)

陳氏書院:俗稱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六年至二十年(1890-1894年),是當時廣東省七十二縣陳姓宗親合資興建的合族祠。1988年國務院公布陳氏書院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9年被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3)

海山仙館:海山仙館曾是當時坐落在荔枝灣的一座特大私人園林,是潘仕成的別墅豪宅。

(4)

西關古老大屋:是老廣州人對市中心荔灣區內北起西村,南瀕珠江,東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這一帶的稱呼,這里古時位於廣州城的西門外。這一帶有許多典型的傳統舊屋,人稱「西關古老大屋」。這些老屋過去多是豪門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裝飾精美。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雲巷,取平步青雲之意,這種巷又稱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風、防火、排水、採光、曬晾、交通、栽種花木等功能。

(5)

醉觀公園:位於芳村山村河東岸,佔地3.39萬平方米。1984年12月由花木生產場改成。以花卉、盆景見長。園內建有假山和休息亭廊,以及有40多個品種的茶花園。它一個綜合性區級公園,建園於1984年2月,全園由盆景園、茗木園、花卉園、兒童年游樂區等四個功能分區組成。

(6)

荔灣湖公園:是廣州城歷史悠久的水鄉名勝。據考證,公元前200年已有荔枝灣。明朝「荔灣漁唱」列為羊城八景之一。

特產

(1)

王老吉涼茶:廣州王老吉涼茶近200多年的歷史,它秉承傳統獨家生產的王老吉涼茶被譽為「涼茶王」,是涼茶的極品,暢銷海內外市場。

(2)

木雕:是廣州雕刻的一種,素以工藝精巧細膩而聞名。木雕分為建築裝飾和傢具雕刻兩類。建築雕刻多採用棒木製成,有廳堂花榻、門窗、屏風、神案等。

(3)

廣州玉雕:工藝形成於唐代中後期,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其玉雕工藝品主要分為玉器首飾和玉雕擺件兩大類。玉器首飾以名貴的緬甸翡翠玉料製作,目前已經形成光身碎件、花草和玉鐲等三大類產品。

美食

(1)

清 平 雞:被譽為「廣州第一雞」的清平雞,首創於1981年,日銷量從20隻上升到1000多隻,最高紀錄是1996年中秋節,突破一萬只大關。清平雞皮爽肉滑,骨都有味。

(2)

牛雜店:第十甫路經常人頭涌涌,為了一嘗牛雜的美味,人們不惜排隊買上一碗。

(3)

「娥姐粉果」創制於明代,歷史悠久。開始時是廣州西關的「茶香室」茶館聘用的娥姐所創制,故以其名命名。

(4)

「同記雞粥」:5元一碗的滑雞粥粥綿雞香,10元一小碟的白切雞(33元/斤500克)配兩碟蘸料,一碟是自製醬油調配的姜蔥,一碟是雞湯調的黃芥辣,凈吃皮爽肉滑,清淡中自有豐腴,蘸佐料吃則風味各異,更添香口。

等等

4. 寫荔枝灣的作文

荔枝灣文化休閑區處在荔灣老西關的核心位置,南漢以來在此設有不少離宮別苑。荔枝灣涌因「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美景而得名,周邊擁有眾多古跡名勝。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荔枝灣涌因生活和工業污水匯集變成臭涌,當時 *** 採取措施將其覆蓋,形成荔枝灣路,而周邊的古跡名勝則掩沒在破舊的民居中。

根據省、市領導同志關於加快推進荔灣特色文化商業街區建設的重要批示精神,荔灣區委、區 *** 從提升文化引領的戰略高度,整合嶺南文化元素,堅持將治理荔枝灣涌與發展經濟相結合,與修復水生態系統相結合,與改善民生相結合,與傳承嶺南文化相結合,大力推進荔枝灣文化休閑區建設。規劃建設的荔枝灣文化休閑區總用地面積約58萬平方米,通過對荔灣湖公園及周邊環境整治和升級改造,恢復荔枝灣歷史風貌,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荔枝灣隨著廣州城區的擴展,城市人口逐漸增加,荔枝灣河溪兩面成為菜農、貧民聚居之地,居民為建房屋砍掉了荔枝樹,再加上四十年代末期荔枝灣附近成為了廣州市近代工業的基地,造成了河涌污染,水質持續惡化,再也難以適應荔枝樹的生長。

荔枝灣在後來建立了荔灣湖公園,保留了部分湖泊和水道,河道仍能被通逢源橋,南至多寶橋,但水系的各條支流被填平變成街道;隨著周圍的工廠建立和人口聚居,荔枝灣水系已經淪為大污水池,1985年前後,荔灣湖至多寶橋的水道被覆蓋;1992年,隨著泮溪酒家至逢源橋的最後一段水道被覆蓋,荔灣涌的名稱徹底成為歷史。新生:1999年,荔灣區政協提出了關於「復建荔枝灣故道」的提案,並在2009年正式實施,1992年填埋的最後一段河道重見天日。為了迎接亞運,荔灣湖的湖水被引入河內,荔枝灣恢復了從往的美麗。

荔枝灣,流淌於龍津西路、逢源路和多寶路,它是西關歷史的見證,也是老廣州水上生活的真實寫照。

來到荔枝灣,最耀眼的當數它的水了。我玩賞過烏鎮的小河,觀賞過美麗的東濠涌,卻從來沒見過荔枝灣這樣的水。荔枝灣的水真美啊,猶如一條長長的綠絲帶,緩緩地飄向遠方;荔枝灣的水真清啊,小橋、石欄、長廊,柳樹、古榕倒映水中;荔枝灣的水真綠啊,微波漾起的綠波魚鱗般發光,讓人驚嘆。深綠、淺綠、翠綠、墨綠、碧綠……各種不同的綠色在水中交錯著,爭先恐後,你擁我擠。

坐上小舫船,小舫船激起的微波打破了水的寧靜——船開了,你彷彿就坐在水上,感覺到水的清涼。

這時,只要一抬頭,便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西關大屋。古老的木門,青色的磚牆,墨綠色的瓦片,這就組成了西關大屋——充滿了廣州特色的民居。荔枝灣,正是集嶺南水鄉文化和古樸特色於一體。

美麗的荔枝灣,亭台樓閣、小橋流水、古色古香,一個老廣州的生活場面。真不愧「一灣清水綠,兩岸荔枝紅。」

5. 廣州荔灣區芳村醉觀公園景物作文

醉觀公園不僅是一個景色秀麗、鳥語花香的公園,還是一個令人留連忘返的地方。

公園里分風景區和鴿子林兩個景區,風景區的中間是一個清澈透明的人工湖,水底里水草的游魚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湖裡的水草經常被風吹得翩翩起舞似的搖來搖去,水裡的魚蝦成群結隊游來游去,不時翻起一朵朵浪花兒,不時又聚在一起說悄悄話,讓人羨慕不已。

湖邊的美景真是太美了!湖邊長滿了許許多多、五顏六色的鮮花,它們吐蕊展瓣、爭奇斗麗。紅的象火焰一樣鮮艷,黃的像金子一樣耀眼,粉的像晚霞一樣迷人。我最喜歡的是那一棵三角梅,它長長的樹枝上長著一朵朵紅艷艷的花朵,一朵擠著一朵,一朵比一朵鮮艷,遠看象一個個火球在空中搖來搖去。走近看,像做錯事的小姑娘,漲紅著臉,含羞答答地笑著。

風景區實在。醉觀公園不僅是一個景色秀麗、鳥語花香的公園,還是一個令人留連忘返的地方。

公園里分風景區和鴿子林兩個景區,風景區的中間是一個清澈透明的人工湖,水底里水草的游魚都能看得一清二楚,湖裡的水草經常被風吹得翩翩起舞似的搖來搖去,水裡的魚蝦成群結隊游來游去,不時翻起一朵朵浪花兒,不時又聚在一起說悄悄話,讓人羨慕不已。

湖邊的美景真是太美了!湖邊長滿了許許多多、五顏六色的鮮花,它們吐蕊展瓣、爭奇斗麗。紅的象火焰一樣鮮艷,黃的像金子一樣耀眼,粉的像晚霞一樣迷人。我最喜歡的是那一棵三角梅,它長長的樹枝上長著一朵朵紅艷艷的花朵,一朵擠著一朵,一朵比一朵鮮艷,遠看象一個個火球在空中搖來搖去。走近看,像做錯事的小姑娘,漲紅著臉,含羞答答地笑著。

風景區實在是令人陶醉,但鴿子林的鴿子更是惹人喜愛。

鴿子林是一個小公園。那裡有山有水,有花有樹。。我們還沒走進鴿子林,林內就傳來熙熙攘攘的人語聲、唧唧喳喳的鳥聲和隱隱約約的流水聲,濃郁的花香也撲面而來。這里有許多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他們穿著色彩繽紛的服裝。有的像一隻蹦蹦跳跳的小猴子在草地上玩耍,有的像一隻只的蝴蝶撲來撲去地跟小鳥玩耍。首先出來迎接我們的是一群鴿子,它們對著我發出「咕咕」聲並不停點頭,好像是在說:「歡迎你,小朋友」。它們有白的、黑的、灰的、黑白相間的。我把早准備鳥食拿了出來,雙手慢慢地托起鳥食,再輕輕地散落在地上。一群鴿子蜂擁而上,張開嫩紅的小嘴大口大口地吃著,不一會兒鳥食吃完了,小鴿子們都不情願地飛向了藍天,它們把我的心也帶上了藍天,留在了醉觀公園。

醉觀公園這里是潺潺流水,那裡是鳥語花香;這里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築,那裡是茵茵的野草欲滴;這里是花兒遍地,那裡是。。如此美麗誘人的醉觀公園,怎麼不讓人留戀、如痴如醉呢?

6. 荔灣的歷史建築及介紹(多少字都行,不一定原創)

荔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嶺南文化的中心地。荔灣作為廣州市的中心城區,文化是最大的優勢。它位於廣州市西部,地處廣州老城區范圍,因歷史上位於廣州城西門之外,故俗稱「西關」。秦漢以來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孕育了輝煌燦爛的西關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

西漢大夫陸賈為勸說南越王趙佗歸漢南來羊城,其建造的泥城是荔灣歷史上較早的地名。「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的千年名勝荔枝灣,留下了歷朝王侯將相的足跡,「荔灣」也由此而得名。

歷史留存為數眾多

西關歷史上因其地理位置而成為嶺南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和重點發展地,現代保留有較多的嶺南文化歷史留存。清末民初廣州傳統民居西關大屋、百粵祠冠陳家祠、西方古典建築的巨型博物館沙面等為代表的建築文化中外聞名;廣州酒家、陶陶居、蓮香樓等百年老字型大小為代表的飲食文化使荔灣享有「食在廣州,味在荔灣」的美譽;上下九商業步行街、清平中葯材市場,各色古玩街延續著昔日商貿的繁華;印度禪師達摩來華登陸傳教的西來初地標示著禪宗文化的開端;名伶薈萃、演出活躍使荔灣享有「粵劇曲藝之鄉」的贊譽。

麻石街巷凸顯嶺南特色

走入荔灣,展現在面前的是基本完整的舊城風貌和大量嶺南特色歷史建築。麻石鋪砌的街巷裡,中西文化交融的開放性和多元兼容的嶺南建築比比皆是,西關大屋、竹筒屋、騎樓茶樓、西式建築、廟宇宗祠建築等多種類型的傳統建築。轄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內控文物單位12處,其中陳氏書院是嶺南文化上升期的嶺南建築代表作。傳統的城市格局和傳統建築為保護和弘揚嶺南文化提供了重要載體。

7. 周記寫歷史、文化、景色的旅遊景點400字

陳家祠 (歷史博物館)。如果你姓陳,可以免門票。門票好像是20 廣州石室教堂 寶墨園:位於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建於清末,佔地五畝,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歷時六載,擴至一百多畝,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

旅遊景點周記歷史,文化,景色

陳家祠 (歷史博物館)。如果你姓陳,可以免門票。門票好像是20 廣州石室教堂 寶墨園:位於番禺沙灣鎮紫坭村,建於清末,佔地五畝,毀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歷時六載,擴至一百多畝,集清宮文化、嶺南古建築、嶺南園林藝術、珠三

8. 寫荔枝灣的作文

游荔枝灣我和媽媽一起去荔枝灣遊玩。

感受到的不僅是那種傳統的民間小吃風味,還有的是那種古代的民族氣息。 吃飽喝足後最適合散步了,荔枝灣湖公園再適合不過了。

公園中有一個特別大的湖,這個湖便是荔枝灣涌的中點站。你可以沿著湖邊往上走,你就會被碧綠的樹林迷住。

你也可以沿著湖往下走,隨著水流,也會被清澈的湖水和小河左右兩邊的古代風格的建築所迷住。 河的兩邊都是一些民國時期的一些大老闆、有錢人建的房屋,牆寬厚約三分米,還有許多當代的稀世珍寶。

例如說,一座涼亭。裡面的椅子、桌子、柱子都是用十分細膩的漢白玉建造的。

而且,椅子和桌子的底部都與亭子相接。這說明了這個亭子是用一塊特別大的漢白玉所建的。

經過雕刻、打磨等過程才造出來的。 跟著小河走就可以到達地鐵站,你的荔枝灣游便到這里結束了。

9. 請介紹一下荔灣湖公園的歷史

荔灣湖公園位於廣州市西關荔枝灣泮塘地區,東至龍津西路;南至西關上支涌下游;西至黃沙大道;北至中山八路。歷史上此地曾廣植荔枝,河涌交錯,名園勝跡薈萃,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地,至今附近仍保留不少古跡,有仁威廟、文塔、陳伯廉公館、小畫舫齋以及一九九八年在公園內(原址)復建的清代名園海山仙館。

公園建於一九五八年春,總面積27.8公頃,湖面佔60%。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組成。經過四十多年的建設,已形成一個集游覽、文體、娛樂、休息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日益成為群眾喜愛的優美園林,是荔灣區人民情有獨鍾的綠化寶地,現每年進園人次950萬人次,平均每天進園人次2.6萬人次,其中又以老人居首位(均是優惠或免票進園)占進園人次的86%。

近兩年,在市、區 *** 的大力支持下,乘著"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的東風,公園的面貌發生很大的變化,不少因為資金缺乏而荒蕪數年的地方,今天已隨"一變"、"三變",而舊貌換新顏。

為充分利用荔枝灣豐富的人文景觀,發展荔灣區商貿旅遊事業。荔灣區 *** 投資數百萬元,在公園五秀湖畔復建清代名園海山仙館,海山仙館設計融匯了中西建築精華,更顯新穎、別致,整座建築與湖濱林木渾然一體,令人感覺面目一新。館內常年舉辦各種花事、文化藝術展覽。

荔枝灣素以景色優美,地方色彩濃厚而聞名遐爾。近數十年,由於生活污水及工業廢水的污染,荔灣涌逐步變成一條臭涌,嚴重污染了環境,破壞公園景觀。一九九九年,荔灣涌列入市 *** "一年一小變"的整治項目,經過整治的荔枝灣涌,截斷了污水的流入,保留了公園段600米的明涌(沿涌可出珠江),涌兩岸重新進行綠化規劃,以種植荔枝為主,共種荔枝樹200多棵,營造"一江溪水綠,兩岸荔枝紅"的旖旎風光,並種上一定數量的嶺南特色鄉土樹,如細葉榕、大葉榕、木棉、紅花楹、龍船花等,使今日的荔枝灣既保留原有的歷史風貌,又具有現代園林的特色。

位於荔枝灣風情街的公園南門內庭,面積4800M2,西臨荔枝灣風情街,玉翠湖環抱內庭,今年為配合荔灣區民俗民居風情區的建設,進行全面的改造,拆除溜冰場及大型仿古火車等游樂項目,維坡填土進行綠化造景,並鋪砌花崗岩廣場,安裝古色欄桿,滿洲窗門,使改造後的景區充滿濃厚的西關風情,成為名副其實的西關風情島。

我園如意湖九畝塘位於黃沙大道內環路沿線,面積7000M2,由於資金缺乏,一直荒蕪著。今年,為配合市政"三年一中變"的內環路沿線景觀整頓,在區 *** 的支持下,對九畝塘環境進行改造,全部是綠化植物造景,種植荔枝樹40多棵,突出了荔灣特色,種木棉樹、橡樹、大王椰子等高大的喬木,形成美麗的天際線;到處綠草如茵,奇花爭艷,昔日的荒地,今日成為內環路沿線一道美麗的風景。

⑻ 廣州哪裡的工業區最多最集中

廣州白雲區工廠最多,因為是以城帶郊的中心城區,工作機會是很多的。

白雲區是廣州第一生產製造區同時也是珠三角中基層人才最密集的工業區,其中有大小工廠4萬多家,可以說是廣州工廠最集中一個區。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8)荔灣工業產品多少錢擴展閱讀

白雲區,隸屬於廣東省廣州市,位於廣州市城區北部,東鄰增城區,西界佛山市南海區,南連荔灣區、越秀區、天河區、黃埔區4城區,北接花都區和從化區。總面積795.79平方千米。

白雲區名稱來源於境內的白雲山。三元古廟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第一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三元里人民在三元古廟前誓師抗英,寫下了近代史上中國人民反對外來侵略自發斗爭並取得勝利的第一頁,為廣州市、廣東省以及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截至2016年,白雲區下轄18個街道、4個鎮,戶籍總人口94.36萬人。實現地方生產總值1640.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7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34.0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71.02億元。

2017年12月14日,獲評中國工業百強區。

參考資料白雲區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