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產品加工成本核算
農產品加工成本核算可分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一、采購入庫:
借:原材料一甲原料
借:應交稅費一待抵扣進項稅額(農產品扣除率計算抵扣額)
二、原料進入加工車間結轉產成品原料成本:
借:產成品一原料成本
貸:原材料一甲原料
三、加工後產品進入成品庫,計算本批次加工耗費成本(如電費、人工費等):
借:產成品一甲原料加工成本
貸:待攤費用一A批次加工成本(電費、人工費等)
② 想去農村集市開個水果店,需要投資多少錢
賣生鮮便利蔬菜,首先選擇地段及人流量多的地方,但房租較高。必須有自己人幫助你運輸新鮮蔬菜,物美價廉,童叟無欺!資金具備房租.工資和日常周轉資金,首先把好接菜這一關。現在各個超市,商店,地攤都有賣菜的,而且竟爭特別大,各地消息都下降,我們不太支持在疫情情況下去投資個人安全防護意識提高,很多人都是寧可選擇去花高價店裡買東西,也不願意在街邊購買,畢竟街邊攤位流動人口更多,感染病毒的風險更大。再說拿各地政府治理城市佔道經營這點來說,門店經營也是大勢所趨。
同時還要關注線上生鮮的影響,這個可以前期調查了解周圍人的消費習慣,是習慣在線上還是實體店購買蔬果。先大概選擇自己心裡價位和品種。這樣才能更方便節約了解商品的時間。畢竟現在市場上的農產品非常多,就算是最普通的蘋果,從幾十元一個,到幾元一斤,有冰糖心,有紅富士,有陝西的黃肉,有花牛等。
③ 做農產品生意怎麼做才好呢
首先應該做好這些方面的分析:
一、經營成本
首先,比起大多數產品銷售行業,農產品的進購成本偏低,除了一些特色的中高檔產品之外,並不需要投入多少資金即可。其次,農產品的適用面廣、對於店內裝潢沒有多大要求,大大降低了場地選址和裝潢設計的支出費用。
最後,打造農產品品牌的推廣費用與其他行業相當,要想壓縮成本可以通過加盟山客生活等業內優質商家,利用它們的行業知名度和推廣渠道將能效果明顯。至於店面運營所需的人員情況,參照行業普遍薪酬水平及店面的職能分工即可。
二、收益分析
由於農產品本身成本較低,因此通常的銷售價格並不高;但農產品的定位是生活必需品,這一點確保了市場需求的充足。此外,農產品除了受到本身特點的限制外,並沒有明顯的旺季和淡季差異,有效降低了經營風險,這是為數不多的行業才具備的先天優勢。
而若是以特色的高品質農產品為主打賣點,則可以通過著重其產地環境、種植技術、生長條件等進行宣傳推廣,利用買賣雙方的信息差異展開銷售,能夠進一步激發它的利潤空間,收益自然能夠得到明顯的提高。
三、注意事項
由於農產品經營不同於其他百貨類項目,它的使用保質期較短,若是未能及時處理不僅會產生報廢成本,還可能因此影響其他產品的存儲,所以做好每日的庫存檔點、折價銷售、產品展示等操作,對於避免上述情況很有必要。
另外,根據銷售農產品種類特點,應該根據時下的價格情況進行產品展示,需求大、價格較高的應該放在顯眼區域,耐存放和保存的可以放在角落。這樣一來,才能最大程度利用空間布局來實現收益增長。
④ 在鄉鎮上開個農資店需要多少成本一年能賺多少錢需要哪些手續
在鎮上開一家農場商店要多少錢?你一年賺多少錢?縣代理:最具實力的代理,年利潤在200萬到1000萬之間。200萬是大多數地區前三位的農業代理利潤,約1000萬是一些種植結構良好的地區。平度、壽光、安丘、煙台等經濟作物比較多的地方,縣代理農葯和化肥銷售已超過1億。中級代理,年利潤50萬至100萬,年銷售額約1000萬。壞的基本上是20萬到30萬。更重要的一點是看資本,如果貸款多,利潤自然低。
開農資店主如果審批,去農業行政部門找,現在審批很難,營業執照很難辦理,我認為開店的關鍵是農業部門認可的資質。價格:縣代理利潤約為40%,如果終端不到30%,復混肥廠零售利潤為300-600,好品牌利潤低,也要銷售。供應和資金流動:早期可以加入一些大型農產品商店或批發商,做兩手,他們可以給你一些商店商品,讓你快速銷售,剩下的可以找到好的產品做縣市代理。
農業知識,做農資,了解植物保護和植物營養,建議你買一本植物病蟲害圖集,看地圖治療,買一些農業小冊子,放在你的葯店裡做一個小圖書館,看豐富的知識提高知名度,目前很受歡迎。在肥料上,你可以購買這種植物的營養和肥料,看,也可以研究配方施肥(農資店說的肥料就是測量土壤配方以配合各種單一元素自己成為復合肥料,NPK按一定比例)。未來的農資市場,如何才能賺大錢?小編認為,做農業生意,技術服務到位非常重要!
⑤ 線上銷售農產品的平台需要分析哪些成本
1、平台分成
2、農產品運輸成本
3、周轉倉庫成本
4、網路推廣成本
5、人力成本
⑥ 農民種植農產品會涉及到的成本是什麼
最主要的就是勞動成本和時間成本,還有其他的比如農具,化肥,澆水之類的都是
⑦ 去農村搞電商賣農產品,需要投資多少錢呢
有一位粉絲給我留言,他開網店賣葡萄。3斤葡萄順豐空運到廣東需要72元,20斤葡萄賣給雲南需要225元。別說先賺錢,新開的商場客單價這么高,生存都是一件難事。
我認為除了親朋好友和鐵桿消費者以外,我會買他的葡萄,如果是你,能拿出72元去買3斤葡萄嗎?(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家人)但是我們開網店賣農產品是為了賺錢。費用這么高,競爭這么激烈,我們的利潤點到底在哪裡?
除非是高級水果,否則農產品本身沒有多少盈利能力。我今年賣藍莓,一斤藍莓的利潤也是2元。其他普通農產品,如土豆、蔬菜,更低,只能掙1美元,真好。
幸好認識了東北的一個大哥,他的購物中心做得很好。經營東北土產,有人參、木耳等。但是你永遠想不到他賺錢的產品是什麼,是不顯眼的東北大麵包。而且主要銷往南方。南方的東北人很難吃這些東西,所以東北麵包成了他賺錢的核武器。
幾乎所有好的購物中心都不能只有一個產品。給顧客的選擇性太小,最終結果是他們不選擇。當然,商品要注意架子上的搭配,盡量選擇同類品種。如果你賣海鮮賣淡水魚,說明這不太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