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史
中國古代手工業:
一、按照行業分類
1、冶煉
商周:青銅。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銅器;春秋戰國:冶鐵;東漢:杜詩 水力鼓風冶鐵工具;南北朝:灌鋼法。
2、陶瓷
東漢: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宋朝:五大名窯,景德鎮成為瓷都;明清:青花瓷、彩瓷、琺琅彩。
3、紡織
元:黃道婆推廣先進棉紡織技術;明:紡織工業大規模發展。
二、按所有制分
1、官營手工業:政府直接經營,技術先進,資金雄厚;產品精美,不進入市場,僅供皇室貴族,或武器。
2、民營手工業:明中葉後,紡織、制瓷、礦冶等行業,民營超過官營;明朝後期,蘇杭紡織業等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基本特徵:僱傭關系)
3、家庭手工業:農業的補充,主要供家庭消費和繳納賦稅,剩餘部分出售。中國古代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
(1)古代官營手工業的產品走向哪裡擴展閱讀:
早期手工業的發展和布局受自然資源分布影響較大,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商業的發展,區域性和全國性統一市場的形成。
手工業的發展突破了原料產地的限制,產品走向全國,這些都為手工業專業化生產中心的出現提供了條件。
如果沒有活躍的商品經濟,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各地區的手工業分工及專業性手工業的發展是不可想像的。
盡管中國古代手工業很發達,但由於統治者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業與農業相結合的場合,手工業服務於農業,始終處於農業經濟的從屬地位。
『貳』 中國古代官營手工業發展歷程
多種經營方式長期並存在商周時期,手工業由官府壟斷.到了春秋戰國,隨著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確立和小農經濟的形成,開始出現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此後,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和家庭手工業便成為封建手工業的三種主要經營形態.
一、官營手工業長期占據統治地位從西周到明代前,期,官營手工業一直占據主要地位.其特點是由官府統一經營管理,宮府按行業設工官管理,工匠集中在工官監督下生產,其資金雄厚,生產范圍廣、規模大,分工細致,對產品質量要求較高,管理嚴格,推動了手工業技藝的提高,代表中國古代生產技藝的最高水平.但是由於產品不進入市場,缺乏競爭,勞動者被強制勞動,因此生產效率低下,阻礙手工業進步.
二、私營手工業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因素私營手工業產生於春秋戰國,此後因封建國家的重農抑商政策,長期處於夾縫之中,在曲折中發展.明中葉以後在許多行業超過官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明朝中後期,僱傭眾多工人的大規模手工作坊或工場日益增多,並從中孕育出了「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計日授值」式的僱傭勞動關系,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的因素.
三、「男耕女織」式的家庭手工業家庭手工業是農戶的一種副業,產品主要供自己消費和繳納賦稅,剩餘部分才拿到市場上出售.從秦漢時期開始,「男耕女織」式的個體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緊密結合的形式漸趨穩定.家庭手工業成為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成為封建經濟相對穩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其阻礙商品交換而成為新經濟因素產生、發展的最大障礙.
以上內容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