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核算成本
一、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以下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例1:貨品A,期初結存數量10,加權價10,金額為100,發生業務如下:
銷售11;
采購10,采購價格11;
成本計算過程如下:
銷售時,成本金額為11*10=110;銷售後結存數量:-1;加權價:10;結存金額:-10;
采購後,結存單價位:(-10+10*11)/(-1+10)=11.111111
二、個別指定法:
個別指定法又叫個別計價法,是指定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計算該件或該批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採用個別指定法計算商品成本,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按照批號來分別計算,計算出來的的商品成本最為准確,主要適用於能分清進貨件別獲批次的庫存商品的企業,比如醫葯銷售企業、食品銷售企業。
個別指定法的業務流程:
1、進倉類單據上面指定該批貨品的批號,該單據上的進倉價格就是該批貨品的成本價;
2、出倉類單據必須選擇貨品對應的批號,出倉成本就是該批貨品的成本;
3、對應的報表可查看「報表」菜單下的「批次報表」;
注意:
1、個別指定法的貨品每批的成本是按照進倉單確定的,它不會自動加權平均計算,所以查看個別指定法的貨品資料的加權價是沒有意義的;
2、個別指定法的貨品在做單據的時候必須有批號;
3、存貨調價、組裝拆卸、庫存變動三種單據不支持個別指定法貨品;
4、個別指定法貨品不支持零庫存出庫;
三、全月一次平均法:
全月一次平均法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用戶可以自己選擇,比如移動加權平均法
由於各企業費用分攤所採用的方法不盡相同,因此,用戶可以手工進行計算,然後再將計算結果輸入到各個產品入庫單中。
㈡ 產品成本怎麼算
產品成本演算法:通過設置「生產成本」明細賬戶核算,按生產的產品所需進行計算。
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動力(電費)、燃料(煤、柴油)、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等等。按實際使用記賬,月底合計就是當月生產成本。有的企業還有直接成本外的記「製造費用」。
生產成本主要包括:
1、直接材料。本月生產線領用的原材料金額全部計入該科目
2、直接人工。本月給直接產線工人發放的工資、福利、五險一金等薪酬支出全部計入該科目
3、製造費用。與生產有關的所有費用,無法直接歸集到哪種產品上的,都先計入製造費用,月末將所有製造費用結轉到「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科目。
(2)核算產品成本多少錢擴展閱讀
根據不同的企業,其生產過程有不同的特點,其成本管理的要求,對成本計算的具體方法帶來了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成本管理的不同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才能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
為了反映費用的發生及按用途分類的情況,需要作一筆會計分錄,即:
借:有關成本費用賬戶
貸:有關資產負債賬戶
㈢ 如何計算成本價
成本價計算方法:
1、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費用。
2、 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費用,銷售費用包括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
3、 期末成本=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
4、 產品總成本=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產品總量。
5、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測的出廠價格×(1-稅率)-利潤目標/預測產量。
6、 產品單位成本=(固定成本總額÷產品總量)+單位變動成本=產品總成本÷產品產量。
7、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產量×分配率。
8、 股票成本=買入股票的價格+券商的手續費用+印花稅+過戶費用。
拓展資料:
1、成本價原指商家購入商品的價格,成本價並不是出廠價,成本價中含有一定的手續費用,有時還會加上其他費用,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有運費的話還會加上運費,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2、但是在股票市場中,成本價指的是實際買入股票的價格,股票的成本價是買股票的價格和券商的手續費以及印花稅和過戶費的集合。股票中的成本價格是指用戶在購買股票時花費的一部分。大陸的股市規定用戶買入時不需要收取印花稅的,只有手續費。無論投資者投入多少費用,只要有產生交易,就會產生成本。股票購買和商家購買商品是不一樣的,商品的價格不會出現快速的變動,但是股票價格會在短時間內產生波動。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
3、相關性原則;
4、分期核算原則;
5、權責發生制原則;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
7、一致性原則;
8、重要性原則。
㈣ 產品的成本怎麼計算
(1)製造費用主要包括工資及附加費(車間管理人員)、折舊、水電費(不能直接劃分到產品的)、修理費、低值易耗品等。結轉時: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2)如果要核算在產品的成本,要估計其完工程度,按約當產量分攤成本,假如,在產品是40件,完工程度50%,則約當產量是20。 單位產品成本=36000/(100+40*50%)=300 完工產品成本=100*300=30000 在產品成本=20*300=6000 借:庫存商品30000 貸:生產成本30000 具體計算時要考慮比如:原材料的投放方式等,從而合分配更加合理。
㈤ 企業產品成本核算
比如企業剛投入生產.本月原材料購入1000元,領用500元,工資200元,製造費用100,銷售A產品800元,B產品500元.月末如何計算A.B產品成本?
我只好利用你題中的條件來計算了:加工甲乙產品的總成本為800(領用500元,工資200元,製造費用100)。因為你只給了兩個產品的售價,那隻好用售價作標准進行分配了:800/800+500=0.62(分配率),所以甲產品的成本為490(800*0.62),乙產品的成本為310(500*0.62),所以310+490=800。
也只能這樣計算了,相信我的回答對你能有所幫助
㈥ 如何計算產品成本
本月應由甲產品負擔的職工福利費=10000*14%=1400
完工產品成本=14300+31000+10000+12600+1400-9300=60000元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60000/500=120元
㈦ 產品成本核算方法
1、間接費用的歸集分配
有幾個爸爸車間,供電供水供氣維修(輔助車間),我熄火你們都別想干,雖然給每個兒子盡心盡力奉獻,但是計算的時候先扯皮:
直接分配法 : 爸爸們和氣,不考慮對方占沒占自己便宜,給兒子們按份分一分就行。(輔助車間用的,其他部門分)
交互分配法 : 都是爸爸,那就親兄弟明算賬,先搞清楚對方用了多少,把錢總一總,分一分,具體是哪個爹用了多少,再去給兒子算賬(進行兩次分配,分配結果准確但是麻煩)(輔助車間用的先扯清楚,「注意:總額是不變的」,輔助車間以外的部門分)
你爸爸掏了24塊錢買了8個蘋果,你媽媽掏了48塊錢買了8個梨;蘋果3塊錢一個,梨子6錢塊錢。
很清晰的直接分配法,爹娘吃的都算兒子頭上,算下來蘋果4塊錢一個,梨子8塊錢一個,明顯不準確。
第一次分配,弄明白這兩個到底用了多少錢,他爸花了24付出了兩蘋果吃了倆梨,就說6塊錢。(單價是總的耗用量除以提供的總量)
第一次分配結果(待分配費用) 26 46
第二次分配,把第一次分配的結果分配到輔助車間以外的其他部門。比直接分配更准確。
二、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
做好了的花錢了,做了一半的也花錢了,用各種方法准確計算出各自花了多少錢的過程。
倒擠法(先確定在產品成本再計算產品成本)+分配法(計算分配率分配)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忽略在產品
2、在產品成本固定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在產品成本的年初數滾動存續,不影響當期費用
3、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 根據定額和在產品數量計算在產品成本
4、約當產量法——1、加權平均法(月初和本月發生的合起來在月末在產品約當和完工產品間分配),2、先進先出法(本月發生的費用在月初在產的追加投入約當+完工產品+在產品約當間分配)。 把在產品按照給出的要求計算完工程度轉換成相當的完工產品數量
5、定額比例法 通用公式,以定額作為分配標准
6、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直接材料按照耗用材料計算分配率,其他費用按照「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方法計算,在完工產品之間分配。
注意:需要單獨考慮「直接材料」,注意題目的提醒,是一次性投入,分步驟投入,還是陸續投入,可能需要單獨算分配率。
三、聯產品和副產品的成本分配
一鍋出來兩個菜,是不是得分別算成本。
1、副產品——附帶生產的非主要產品
簡化處理先找出起成本,然後從總成本裡面扣除
2、聯產品——同時生產的主要產品
分兩塊,一是同時加工成本,二是分開後的成本
同時加工的也還是通用公式,分離點法就是分離點的售價作為分配標准,可變現凈值法就是分離點時的可變性凈值作為分配標准
四、產品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
成本計算對象不同分為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掌握不同方法的適用范圍,優缺點)
分步法:
大量大批多步驟(相對品種法需要分步驟計算)
也就是分品種、分步驟、分是否完工。看到就覺得麻煩,就是要考,計算麻煩,但是掌握了這個的計算,這章基本沒啥計算上的問題了。
分步法-逐步結轉法:需要計算各個步驟的半成品成品。 依次結轉,順序累計,直至最後一個步驟。(每個步驟的半成品如果對外銷售的話,我們能准確知道這個步驟下半成品的成本)
綜合結轉分步法——分步驟的料工費以半成品作為整體結轉,完工後如果需要知道產品的實際料工費構成需要再逐步的成本還原(按照本月所產的半成品成本構成進行還原)。
分項結轉分步法——分步驟的按料工費分項進行結轉,完工後能及時准確的知道產成品的料工費構成。
平行結轉分步法——不計算半成品成本,直接各步驟結轉到最終產品。注意分為完工產品、本步驟在產品、本步驟完工產品(本步驟之後步驟的在產品和完工產品對於本步驟來說都是本步驟完工產品),三個數量要考慮到,根據題目要求確定使用約當產量或者定額,
㈧ 怎麼核算單件的成本是多少
:一般的加工製造企業計算長成品的單件成本(也稱單位成本),通常採用品種法核算。品種法核算把全部費用分為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直接費用主要指原材料的成本,可以根據各該產品的「領料單」直接計入。而費用成本如工人的工資、工資附加費、水電費、外加工費和製造費用等都是為生產產品發生的共同費用,要用加工工時作為分配標准,求出分配率,之後用分配率乘以各該品種的工時,這樣就把費用分配到產品成本中去了。為了直觀的說明這個辦法,現在舉個例子說說:假定你單位生產兩種電子產品,既甲產品和乙產品,甲乙產品各消耗的原材料為500元和480元,當月產量甲產品50件,乙產品120件,已知生產甲乙產品的工時分別為120個和240個,全部費用為2400元(包括動力費、人工費和製造費)。根據以上資料計算甲乙產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首先計算兩種產品應分攤的費用:2400/120+240=2400/360=6.67元,所以甲產品應承擔的費用=120*6.67=800.40元;乙產品應分攤的費用=6.67*240=1600.80元。再加上原材料成本構成總成本,則甲產品的 總成本=500+800.40=1300.40;乙產品總成本=480+1600.80=2080.80。其中甲產品為50件,單位成本=1300.40/50=26.01元;乙產品為120件,單位成本=2080.80/12017.34元。以上成本計算完畢。如果還要分析甲乙產品的生產經營情況,還要主料成本、費用成本和同期對比,採用統計分析和財務的連環替代分析等方法去分析材料、費用等對於利潤的影響。在計算原材料成本時還要計算在產品成本,由於篇幅所限,在這里不做介紹了
㈨ 如何核算產品成本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個行業,我拿銷售舉例。
第一:原材料的費用(賣東西也得需要有東西來賣)
第二:二次加工的費用(原材料進貨後是否需要二次加工三次加工等等)
第三:人工費用(是否僱人銷售僱人加工僱人進貨等這些都是人工成本,說白了就是人工工資,這里有一點需要注意,你本人的工資也要計算進去,不要忘了)
第四:環境配置(如房租水電配置等,這些都是需要錢來運轉的)
第五:營銷費用(你在電視上網站上投放廣告,請人發傳單等等)
第五:報稅(這是成為你收入的最後一筆支出。也要計算好,不要看著剛好夠本,一交稅就會虧)
以上基本就是成本的由來,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歡迎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