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精細產品的色彩要求多少
擴展閱讀
鑽石怎麼總扒了 2025-07-26 16:10:34
計程車怎麼按路程計費用 2025-07-26 15:49:38

精細產品的色彩要求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8-05 12:48:39

Ⅰ 現代印刷品質量檢測的方法有哪些

1,外觀
外觀是首要的,必須版面干凈,無明顯的臟跡;其次是色調,應基本一致;然後是文字,應完整、清楚,位置准確;最後是尺寸要求,精細產品的尺寸允許誤差要小於0.5mm,一般產品的尺寸允許誤差要小於1.0mm.
2.層次
各階調應分明,層次清楚.
3.套印
多色版圖像輪廓及位置應准確套合.精細印刷品的套印允許誤碼差小於等於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許誤碼差小於等於0.20mm.
4.網點
網點作為印刷的基本單元,應清晰,角度准確,不出重影.50%網點的擴大值,精細印刷品為10%-20%;一般印刷品為10%-25%.
5.顏色
顏色應符合原稿,真實,自然,豐富多彩.指標應包括兩方面;一是同批產品不同印張的實地密度允許誤差,青(C)品紅(M)小於等於0.15黑(BK)小於等0.20,黃(Y)小於等0.10;二是顏色符合印刷樣品.(備注)符合印刷樣品與電子文件和是否是傳統打佯有著密切的關系.
彩色凹版印刷品質量檢查
質量檢查方法
1.外觀
成品應整潔,無明顯臟污,殘缺,刀絲;文字印刷清晰完整,5號字以下不誤字意;印跡邊緣光潔,無斷劃少點;網紋清晰均勻,無明顯變形及殘缺;圖像顏色自然,協調.
2套印
畫面主題部位,實地印刷誤差應不大於0.5mm,網紋印刷誤差應不大於0.3mm;畫面次要部位,實地印刷誤差應不大於0.8mm,網紋印刷誤差應不大於0.6mm.

Ⅱ 標准黃墨精細產品實地密度范圍是多少

標准黃墨精細產品實地密度范圍是0.85-1.15。
我國行業標准規定:精細印刷產品(一般用銅版紙印刷)的密度范圍:黃墨是0.85-1.15,品紅墨是1.25-1.55,青墨是1.30-1.60,黑墨是1.40-1.80。
實地密度:均勻且無空白地印刷出來的表面顏色密度稱為實地密度。
還有一種印刷密度,印刷密度簡單的說就是表示油墨吸收光線的能力,你知道印刷都是減色原理實現的,(比如黃色油墨來說,它的補色是藍色,也就是說吸收光線里的藍光,密度計就是利用測量反射到人眼中藍光的含量來判斷黃墨的多少,密度計裡面都有濾色片相關設置的,當你測量黃墨時,儀器自動切換到相對應的濾色片)在印刷監控時,需要用密度計測量不同顏色的密度值,比如黃色的密度值,它反映了黃色油墨的厚度以及顏色的深淺,是判斷色彩再現的依據,不同顏色有不同的標准密度范圍,黑墨的最大,黃色的最小。

Ⅲ 用精緻思維打造精緻的產品的產品要求是

產品的形體美
產品的形體美是指用戶使用產品時最直觀的感受。

產品的形體美包括產品的信息結構、界面布局、色彩、色調、圖標、字體以及字型大小等等。,除此之外,更需要產品經理費盡心思去重點打造的是用戶體驗路徑、操作流程和產品閉環等。

作為產品經理,深入產品的前端細節,讓產品更具鮮活,體現產品的形體美。

1. 最佳的體驗路徑
用戶第一次接觸產品,在驚訝於精美的視覺表現之後,會按照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操作習慣去體驗產品,因此,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需要遵循常理,研究用戶的操作習慣和使用心理。

比如,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用戶重點關注那些事情?用戶會才能何種方式體驗產品?重點的內容如何展示?信息結構的設計是否清晰等等。

通過反復思考和論證,不斷調整和優化用戶體驗路徑,直到確定最佳的用戶體驗路徑,增加用戶使用產品的舒適度和愉悅感。
讓用戶在一些關鍵的節點上觸手可得,比如購物車裡麵店鋪優惠券的領取;
讓用戶在一些可以變通的節點上有「後退一步」的機會,比如已付款訂單裡面可以修改收貨地址等。
2. 最短的操作流程
產品的操作流程越短,用戶接受的程度越高,這已成業界共識。

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流程時,需要盡可能地縮短用戶操作和使用產品的流程,拼多多就是很好的例子。
3. 最優的產品閉環
產品閉環是每個產品追求的目標和方向,一旦產品形成閉環,那麼產品就具備自我傳播和迭代的能力,並不斷引導用戶重復購買和使用,提升產品的實際價值。
1. 產品的邊界

同理,任何一款產品都是有邊界的,產品的邊界,留存於產品的戰略和規劃層面,普通用戶不一定能感知得到。但是,產品經理要很清晰地把握產品的邊界,避免產品在邊界無限擴大而導致產品失控。

Ⅳ 商品包裝設計過程中的色彩要求是什麼

在商品包裝設計過程中,除了造型的獨特創意,圖案的新穎以及文字的描述,色彩也佔有很大的比例。色彩的合理搭配能夠更好的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從而使其印象深刻,刺激消費。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包裝設計中色彩的幾大要求。
日本色彩學專家大智浩,曾對包裝的色彩設計做過深入的研究。他在《色彩設計基礎》一書中,曾對包裝的色彩設計提出如下八點要求:
1.包裝色彩能否在競爭商品中有清楚的識別性;
2.是否很好地象徵著商品內容;
3.色彩是否與其他設計因素和諧統一,有效地表示商品的品質與份量;
4.是否為商品購買階層所接受;
5.是否是較高的明視度,並能對文字有很好的襯托作用;
6.單個包裝的效果與多個包裝的疊放效果如何;
7.色彩在不同市場,不同陳列環境是否都充滿活力;
8.商品的色彩是否不受色彩管理與印刷的限制,效果如一。
這些要求,在商品包裝的色彩設計的實踐中無疑都是合乎實際的。隨著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商品市場的細分化,對品牌包裝設計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和細致起來。為了更准確地掌握不同種類商品包裝色彩設計的不同要求,我們可以將生活消費品劃分為三大類別,分別提出色彩設計的具體要求:
第一類,奢侈品。如化妝品中的高檔香水、香皂以及女性服飾品等;男性如香煙、酒類、高級糖果、巧克力、異國情調名貴特產等。這種商品特別要求獨特的個性,色彩設計需要具有特殊的氣氛感和高價、名貴感。
第二類,日常生活所需的食品,例如罐頭、餅干、調味品、咖啡、紅茶等。這類商品包裝的色彩設計應具備兩點特徵:
(1)引起消費者的食慾感;
(2)要刻意突出產品形象,如礦泉水包裝採用天藍色,暗示涼爽和清純,並用全透明的塑料瓶,充分顯示產品的特徵。目前國內這一類型的產品以廣東的食品、飲料、礦泉水等較為成功。
第三類,大眾化商品,如中低檔化妝品、香皂、衛生防護用品等。這類商品定位於大眾化市場,其包裝色彩設計要求:
(1)要顯示出易於親近的氣氛感;
(2)要表現出商品的優質感;
(3)能使消費者在短時間內辨別出該品牌。

Ⅳ 廣告設計有什麼色彩要求

1、象徵與色彩識別


廣告色彩設計應與商品的屬性相匹配,其色彩設計應使客戶能夠將產品的特性和性能聯系起來。也就是說,無論什麼顏色,它都應該基於商品的內容。當顧客看到海報上的顏色時,他們可以想到一些商品,如綠色反射罐裝綠豆,橙色表示橙汁。如粉色紫色具有溫柔、典雅、充滿女性柔情的特點,在女裝、化妝品、紡織品廣告設計中非常受歡迎。以及紅色、橙色、茶葉、棕色、黑色等顏色,常用於咖啡廣告設計。


2、顏色應該明亮、簡潔和全面


由於色彩是在有限的空間內實現的,這就要求設計的色彩要高度細化和概括,通過獨特的色彩來增強視覺沖擊力,吸引顧客的注意力,增強識別記憶的作用。色彩不必追求一種非常豐富、眾多或先進的灰色色調,它不僅要滿足人們的視覺享受,而且要通過准確的色彩設計將商品賣給消費者。所有符合明亮、簡潔、整體設計原則的色彩,更容易給消費者留下深刻印象,吸引眼球,進而產生購買慾望。


3、顏色與商品的參照


從食品等行業的正常使用,其主要色調為橙色、桔紅色、黃色等顏色,這使人們想到麵包、橙子等食物的顏色,給人一種溫暖和親密的感覺。從性能特點來看,就食品而言,蛋糕小吃往往是用金色、黃色和淺黃色做的,給人一種清香的感覺;茶、啤酒等飲料常用紅色或綠色,這意味著濃重與芳香;番茄汁和蘋果汁大多是紅色的,這說明了產品的天然特性。

Ⅵ 求噴繪產品的檢驗標准

平版印刷檢驗標准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平版印刷品的質量要求及檢驗方法。本標准適用於以紙為承印物的平版圖像印刷品。其他平版印刷品也可參照使用。
2.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在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1-1990 印刷技術術語
CY/T 3-1999 色評價照明和觀察條件
3.分類
本標準的本章及其它章節採用GB/T 9851的定義。
3.1 精細印刷品:使用高質量原輔材料經精細製版和印刷的印刷品。
3.2 一般印刷品:除3.1外的符合相應質量要求的印刷品。
4.質量要求
4.1 階調值
4.1.1 暗調
暗調密度范圍見表1。 表1 印刷品密度范圍色別 精細印刷品實地密度 一般印刷品實地密度黃(Y) 0.85~1.10 0.80~1.05品紅(M) 1.25~1.50 1.15~1.40青(C) 1.30~1.55 1.25~1.50黑(BK) 1.40~1.70 1.20~1.504.1.2 亮調
亮調用網點面積表示。
精細印刷品亮調再現為2%~4%網點面積;
一般印刷品亮調再現為3%~5%網點面積。
4.2 層次
亮、中、暗調分明,層次清楚。
4.3 套印
多色版圖像輪廓及位置應准確套合,精細印刷品的套印允許誤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許誤差≤0.20mm。
4.4 網點l
網點清晰,角度准確,不出重影。精細印刷品50%網點的增大值范圍為10%~20%;一般印刷品50%網點的增大值范圍為10%~25%。
4.5 相對反差值(K值)
K值應符合表2的規定。表2 相對反差值(K值)范圍色別 精細印刷品的K值 一般印刷品的K值黃 0.25~0.35 0.20~0.30品紅、青、黑 0.35~0.45 0.30~0.40 4.6 顏色
顏色應符合原稿,真實、自然、協調。
4.6.1 同批產品不同印張的實地密度允許誤差為:青(C)、品紅(M)≤0.15;黑(B)≤0.20;黃(Y)≤0.10。
4.6.2 顏色符合付印樣。
4.7 外觀
4.7.1 版面干凈,無明顯的臟跡。
4.7.2 印刷接版色調應基本一致,精細產品的尺寸允許誤差為<0.5mm,一般產品的尺寸允許誤差為<1.0mm。
4.7.3 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確。
5.檢驗
5.1 檢驗條件
5.1.1 作業環境呈白色。
5.1.2 作業環境防塵、整潔。
5.1.3 作業間溫、濕度的要求
溫度:23℃±5℃;相對濕度:(60+15-10)%。
5.1.4 觀樣光源符合CY/T 3的規定。
5.2 檢驗形式
印刷過程中檢驗和產品乾燥後抽檢。
5.3 檢驗儀器或工具
——密度計(具體要求見附錄A)。
——30~50倍讀數放大鏡。
——常規檢驗用10~15倍放大鏡。
——符合規定的計量工具。
——網點增大值的計算方法見附錄B。
——相對反差值(K值)的計算方法見附錄C。
——測控條(見附錄D)。
——對光譜無選擇、漫反射、具有1.50±0.20 ISO視覺反射密度的黑色底襯。
5.4 檢驗方法
5.4.1 測量法:用規定的儀器和工具檢驗印刷品質量,印刷品應放置在符合要求的黑底襯上,如果印刷承印物透光程度很高,則應使用白色底襯。
5.4.2 計演算法:用專用的數學模型檢驗印刷品質量。
5.4.3 目測法:目測或藉助工具檢驗印刷品質量。
5.4.4 比較法:以常規條件印刷的色標、梯尺和測控條為參照物,檢驗印刷品質量。
5.4.5 專家鑒定法:由出版、設計和印刷專家檢驗印刷品質量。附錄A (提示的附錄)反射密度計密度計是用於測量產品的實地密度和網點積分密度的儀器。配合相應的測控條,還能測量圖像密度反差、網點增大值、相對反差值等,是檢驗圖像印刷產品質量的重要儀器。密度計誤差范圍如下:
1.單機對同一點密度重復數值的允許誤差為≤1%。
2.單機密度測量線性度的允許誤差為≤1%。
3.多機對同一點密度量度數值的允許誤差為≤2%。

附錄B (提示的附錄)網點增大值的計算方法網點增大值是指印刷品某部位的網點面積與相應分色片上的網點面積之間的差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印刷品的網點面積
A(%)=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為印刷品上非印刷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Ds為印刷品上實地的反射密度值,
Dt為印刷品上網點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分色片的網點面積
A(%)=100×[1-10-(Dt-D0)]/[1-10-(Ds-D0)]
式中:D0為空白網目調膠片的透射密度值,
Ds為膠片上實地的透射密度值,
Dt為膠片上網點部位的透射密度值。
附錄C (提示的附錄)相對反差值的計算方法相對反差值,簡稱K值,是控制圖像階調的指標。計算方法如下:
K=(Ds-Dt)/Ds
其中,Ds為測出的實地密度值,
Dt為測出的網點積分密度值。
附錄D (提示的附錄)測控條測控條是用已知特定面積的幾何圖形作參照物來測控產品質量的,是供目測、測量、計算、專家鑒定使用的檢驗產品質量的工具。
D1 測控原理
D1.1 網點面積的增大與網點邊緣的總長度成正比。
D1.2 利用幾何圖形的面積相等,陰、陽相反來測控網點的轉移變化。
D1.3 圖形變化時,夾角處比弧長處變化明顯,起放大作用。
D1.4 利用等寬或不等寬的折線測控水平和垂直方位的變化。
D1.5 利用等距同心圓測控任意方位的變化。
D1.6 能夠提供測試單元圖形。
D2 使用條件
使用測控條的條件要與曬版、打樣和印刷的條件一致。
D3 使用方法
應使用長條測控條,放置在印張的末端,與印刷機滾筒軸向平行,以便測控圖像著墨的均勻性。

Ⅶ 產品外觀設計的要求有哪些

外觀設計亦稱「工業品外觀設計」。產品外部的藝術或裝飾性的設計。設計內容包括形狀、式樣、色彩或其組合等。不包括其構造方法或原理以及以實現產品功能為主要目的的外觀或形狀。2008年12月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規定的外觀設計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

產品設計中的配色方案有哪些

色彩作為產品視覺傳達中的一個重要視覺元素,對於產品給消費者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一般來說,在產品外觀設計中的色彩方面應考慮以下兩個問題:(1)產品與使用者的色彩協調;(2)產品與使用環境的色彩協調。要想用色彩吸引消費者,就必須准確把握色彩的流行趨勢,產品外觀色彩的設計要與產品定位相一致。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優秀產品設計中的配色方案。  對比色搭配               對比色也就是撞色,是一種非常時尚的配色方式,它是運用對比色搭配,讓兩個或多個對比色組合。在時裝,飾品等時尚界產品使用較多,在產品中運用撞色搭配,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來展示產品的個性,非常容易體現產品時尚感的視覺沖擊。
         萬綠叢中一點紅是最吸引視覺的傳達方式,在產品上通過局部的小比例鮮艷色彩的點綴來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如在白色產品的局部點綴一點橙色,可以打破了產品的平淡,讓產品更加亮眼。這是產品色彩搭配中很常見的一種方式,在簡潔的產品造型和配色基礎上,利用局部亮色的點綴,產品瞬間年輕起來。   
  同色系的色彩搭配可以讓產品整體顏色形成統一感,同時又讓產品增加更多色彩的細節變化的層次,產品色彩既豐富又和諧,可以讓產品變得更加精緻。但這種色彩運用方式需要注意把握同色系的色彩變化程度,掌握好產品中的色彩對比,這就要求工業設計師對色彩要有很強的把控力。         黑白灰作為設計界的經典配色方案,一直被廣泛採用,特別在家電、家居產品和一些智能數碼電子產品使用非常頻繁,比如小米家居產品主要以白色為主,形成系列化的品牌調性,蘋果產品以黑白灰為主,形態統一的視覺語言,簡潔的色彩搭配更容易體現產品的高級感。

Ⅸ 品牌主色的選擇原則:如何為產品選擇標准色

由於不同的色彩可以通過知覺刺激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為了保障這種反應的一致性和統一性,我們通常選定一種或幾種顏色作為的專用色,從而表現出主體的以及載體的特質,體現出特定的內涵和情感。的專用色彩是用來象徵並應用在視覺識別設計中所有媒體上的特定色彩。專用色在視覺識別中具有強烈的識別效應。專用色的確定須要根據的內涵而定,突出與競爭者的區別,並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色彩效果,吻合受眾的偏好和表達個性。專用色的選用是通常以國際標准色譜為標準的,的專用色使用不宜過多,通常最多不超過三種顏色。它可以通過剔除的方式進行選定,下面簡要介紹專用色的三大選擇原則: 一、與眾不同 過去許多都喜歡選擇與競爭相近的顏色,試圖通過比附策略來表達自己的身份,這種方式鮮有成功者;至於那些試圖渾水摸魚、以假亂真來經營的則遲早會走向毀滅。的專用色一定要與競爭鮮明地區別開來,只有與眾不同、別具一格才是成功之道,這是專用色選擇的首要原則。如今越來越多的規劃者開始認識到這個真理,比如中國聯通已經改變過去模仿中國移動的色彩,推出了與中國移動區別明顯的紅黑搭配組合作為新的標准色。 二、吻合偏好 由於受眾的色彩偏好是非常之復雜,而且是多變的,甚至是瞬息萬變的,因此要選擇最能吻合受眾的偏好的色彩是非常困難,甚至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辦法是剔除掉那些目標受眾所禁忌的顏色,剩下的參與「競爭」。比如由於出賣耶酥的猶大曾穿過黃色衣服,因而西方信仰耶酥的國家都厭惡黃色;又如巴西人忌諱棕黃色和紫色,他們認為棕黃色使人絕望,紫色會帶來悲哀,紫色和黃色配在一起,則是患病的預兆;他們還討厭深咖啡色,認為這種顏色會招致不幸;再如衣索比亞人出 門做客時是絕對不能穿淡黃色衣服的,他們只有在對死者悼念是才穿黃色…… 三、表達個性 將通過前面兩大原則剔除剩下的顏色與個性一一對照,具體可以參見「幾種主要顏色的心理感受和聯想色彩的心理效應」,從中選擇一種或幾種的組合作為的專用色。一旦選定就要全面應用到所有可以合理使用的地方並長期堅持,也只有這樣才能成就的特別之色,像可樂紅、電信藍、郵政綠等那樣家喻戶曉、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