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硬體產品毛利多少
擴展閱讀
日本皇冠什麼價格 2025-05-14 20:29:37
瑞士游泳池價格怎麼樣 2025-05-14 20:25:24

硬體產品毛利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7-24 13:35:26

❶ 請問商場里售電腦及電腦配件的商鋪,其銷售的毛利率大約為多少

現在硬體價格都比較透明,單件毛利不超過10%,大部分商家都是走量拿返點。
機箱的毛利率較高,一般50%-100%。高端的能到400%-600%

❷ 家電產品的毛利率是多少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毛利總額=∑[銷售數量×單位毛利]
=∑[銷售數量×(單位售價-單位成本價)]
=∑[分類銷售收入×對應毛利率]
=銷售收入總額×平均毛利率

毛利率大小通常取決於以下因素:
市場競爭
所謂物以稀為貴,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類產品,或這類產品很少,或這類產品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其質量、功能價值要佔有優勢,那麼產品的價格自然是採用高價策略,反之如果是經營大路產品或夕陽產業,市場比較飽和,那麼只能是取得隨大流的銷售價格,取得平均的銷售毛利。
企業營銷
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考慮,如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則可能採取先以較低價格打開市場,待市場占穩後再根據市場認同度重新調整定價策略,如果是為了盡快地收回投資,企業可能以較高的價格打入市場,再進行逐漸滲透之策,市場對成熟產品通常是實行價高量小,價小量大的回報方式,如何在價格與銷量之間進行平衡,以求得利潤最大化,是企業進行營銷策劃所必須面對,而不能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研發成本
現代經濟的一個特點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開發出具有新興功能的新產品,而產品在功能、使用價值及價格上存在優勢,誰就能佔領市場的最高點,企業的研發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發明創造成就多,受到專利保護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興產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極大的優勢,其產品毛利也大。
品牌效應
如企業有知名度,比方說其產品具有馳名商標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標,其產品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那麼這類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會比較高,反之對於雜牌商品,就算其質量很好,由於沒有知名度,其產品毛利率通常不如具有較高品牌價值的產品毛利率高,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知名品牌產品毛利屬於中等水準,主要是靠較高的銷售數量來賺取利潤,而有些雜牌商品由於不支出廣告投入費用,主要靠櫃台以及人力拓展,由於其價格中廣告成本不大,其毛利率反而很高。
固定成本
主要指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機器設備、廠房、廠租的投入,這些構成固定製造費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反映了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低,企業為收回此巨額投資成本,也會提高其產品的毛利,反之如果企業投入的機器設備不多,或大多採取代工的形式組裝加工,或委託加工,其銷售利潤要讓一部分給協力廠商,其產品毛利也可能只是平均化的;
技術成本
如企業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特別是發明專利和技術專利,而該專利產品無論在產品質量、產品功能方面比市場上原有同類產品均存有優勢,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具有競爭上的排他性,自然具有加價能力,此時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比較高;
技術工藝
用人的技術要求,人工成本的大小,產品生產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所用技工檔次等級較高,其產品的毛利也自然會高,反之對於工藝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大都實行普工操作的大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多高的毛利。
周轉率
因為應收賬款會佔用資金成本,而老闆通常會把這個資金成本打進銷售價格里去的,即是說如果是現銷,錢貨兩清的交易,其成交價格相對要低得多,但凡是賒銷,其成交價格相對現銷來說要高一點,而銷售價格高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大一點,而銷售價格低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小一點,如果說某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率較小,而毛利又不大,則是一個很不正常的情況,應對其成本或進銷價格進行實質性審查。
生命周期
一般來說,一種全新功能的新產品剛投放市場的前期毛利比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市場的擴大,競爭對手的加入,做的人越來越多,企業必然降價促銷,同時伴隨原材料及人工價格的走高,其銷售毛利也會逐漸下降,這在保健品行業或高科技行業比較明顯。
產品部件
是由企業自已解決還是委外加工,一般來說自行生產其毛利要高一點,主要零部件採取委外加工方式生產的企業,其利潤要分一部分給協力廠家,此時企業的毛利相對要低一點。
上述關於毛利率的分析僅就一般情況而言,實際上也有例外的時候。
對於毛利率的分布,通常是高科技行業的毛利率比普通產業的毛利率高,新興產業的毛利率比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的毛利率高,相對於同類產品,新開發的產品毛利率比原有老產品的毛利率高。

❸ 家電產品的毛利率是多少

各類家電的毛利率不一樣,根據相關數據:2014年毛利率平均為26.852%。
詳見:http://wenku..com/view/6edfaef08e9951e79a892737.html
毛利率簡介: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率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
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❹ 各行業的毛利率標準是多少

各行業的毛利率標准都不一樣,下面為兩種測算結果:
一、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稅源報表統計數據測算。各行業平均利潤率測算結果如下:工業:7%;運輸業:9%;商品流通業(包括批發和零售):3%;施工房地產開發業:6%;旅遊飲食服務業:9%;其他行業:8%。
二、分不同地區進行測算。為了慎重起見和准確掌握實際情況,選擇山西、山東、廣東、黑龍江、重慶、甘肅等6個不同經濟發展程度的省市,對各行業平均利潤率進行測算。測算結果如下:工業:5%-13%;交通運輸業:9%-14%;商業(批發):4%-7%;商業(零售):4%-9%;建築業:6%-15%;餐飲業:8%-15%;服務業:9%-15%;娛樂業:15%-25%。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分類方式:
按商品大類分: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
按行業分: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
按區域劃分: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
.

❺ 商品毛利如何計算

毛利率的計算是:(不含稅銷售收入-不含稅成本)/不含稅銷售收入。

假定某商品成本單價為12元(不含稅),售價為15元(不含稅),則該商品毛利率=(15-12)/15×100%=20%

商業企業商品銷售收入(售價)減去商品原進價後的余額。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因其尚未減去商品流通費和稅金,還不是凈利,故稱毛利。在中國,工業品進銷差價系指同種產品的出廠價與批發價之間的差額 (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差額稱批零差價),農副產品進銷差價是指同種農副產品的產地收購價格與產地批發或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

(5)硬體產品毛利多少擴展閱讀:

1、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毛利率=(1-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綜合毛利率資產凈利率,是凈利潤除以平均總資產的比率

綜合毛利率計算公式為: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凈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這樣可以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資產凈利率的增加或減少。

❻ 產品的毛利怎麼算的

毛利是指:商業企業商品銷售收入減去商品原進價後的余額。是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因其尚未減去商品流通費和稅金,還不是凈利,故稱毛利。
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稱毛利率。
毛利率一般可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毛利率和單項商品毛利率。
商品銷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大類、某種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
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❼ 商品毛利率計算,怎麼算

1、商品毛利率=(銷售價-進貨價)/銷售價x100%

進貨價為2元,毛利為20%,那麼銷售價2.5

2、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貨成本)]÷銷售收入]×100%

如果銷貨成本=3000,毛利率是30%,那銷售收入4285.71

❽ 數碼產品毛利率多少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企業所得稅稅源報表統計數據測算。各行業平均利潤率測算結果如下:工業:7%;運輸業:9%;商品流通業(包括批發和零售):3%;施工房地產開發業:6%;旅遊飲食服務業:9%;其他行業:8%。
毛利率(GrossProfit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❾ 硬體利潤控制在5%之後,小米憑什麼還值700億市值

雷軍說:「小米公司董事會已經通過決議,從今天起,小米向用戶承諾,每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我們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1、5%不是手機的邊際利潤率
對於雷軍所說的5%,一種常見的錯誤理解是將它簡單的等同於手機單品的利潤率。
比如小米今年3月上市的MIX2S,售價3299元,如果簡單的按照5%的利潤率計算,也就是每賣出一台 MIX2S小米可以賺到164.95元。這其實是混淆了邊際凈利潤率和綜合凈利潤率的概念。
邊際利潤是指增加一單位產品的銷售所增加的利潤,也就是所舉例子中的每賣出一台 MIX2S能賺多少錢。
邊際利潤反映了增加產品的銷售量能為小米增加的收益,而綜合稅收凈利潤是一個總體性的概念,由小米硬體業務總的營收扣除各項成本開支,包括研發、銷售、廣告等,這個概念更接近於小米硬體業務的毛利率。
因此,簡單的拿著小米手機的售價乘以雷軍所說的5%並不能得出小米准確的邊際利潤,前者是總體性的概念,要計算的結果卻是具體到每一台手機的。

2、5%很低了嗎?
據中國企業家雜志報道,目前智能手機整體利潤率還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水準,蘋果達到了35%,三星在15%左右,國產手機低一點,平均凈利率大約為10%。
與國產廠商10%的平均凈利率相比,5%的確很低了,但對於主打性價比但小米來說,5%更大的意義在於未來。
根據此前曝光的一份Pre-IPO融資推介材料,小米2016年硬體業務的凈利潤率僅為2.8%。
小米硬體業務的綜合凈利潤率其實並沒有達到5%,因此,雷軍此時說出的這個5%,是在給未來的小米定下一個目標,一個利潤率增長的上限。
小米目前的手機業務,依然是薄利多銷的策略。比如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銷量最高的手機單品中前四名均為蘋果三星的旗艦手機,而售價599元的紅米4A銷量也排到了第五名。
這種「小米模式」在印度也獲得了成功,數據顯示,先於國內上市的紅米Note5在印度開售1秒鍾就賣出了25萬台。
2017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印度的市場份額超過了三星,達到了23.9%,成為印度銷量排名第一的手機品牌。
因此,雷軍提出5%的上限,也有助於小米繼續保持這種高性價比、通過爆款迅速佔領市場的優勢。

3、5%不僅是手機業務的上限,也是生態鏈產品的上限
在內部信中,雷軍特意說明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相比手機,5%對生態鏈產品來說是一條更嚴格的紅線,一塊更容易觸頂的天花板。
以空氣凈化器為例,這種「風扇+濾網」的設備利潤空間很大,一位空氣凈化器生產商透露,空氣凈化器產品價格普遍虛高,部分品牌產品即使是降價60%之後依然有利潤,但實際上目前市面上空氣凈化器的產品差異並沒有價格顯示的那麼大。
在北京霧霾嚴重,空氣凈化器需要搶購的那一段時間里,淘寶上有不少商家索性直接兜售濾芯,配合視頻教程,用戶買到之後配合風扇就可以自製一個簡易的空氣凈化器。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小米的那款699元的空氣凈化器很快就成為了爆款。小米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小米空氣凈化器銷量為200萬台,在國內空氣凈化器市場中銷量排名第一。
掌握了生態鏈產品定價權的小米,通過這個5%的紅線,可以確保小米生態鏈企業提供的產品也有很強的「小米屬性」。
無論是空氣凈化器還是小米手環,這樣的定價使得「小米百貨」每推出一個新產品,幾乎就決定了這一品類的最低價格(在同等質量和易用性的前提下)。

4、小米在IPO前夕通過「5%」向資本市場「喊話」
如果是平時雷軍提出小米硬體業務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是對小米用戶的承諾。但這個時間點非常特殊,距離小米正式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請的時間越來越近了。所以雷軍在這個時段提出5%,更多的是在向資本市場「喊話」。
在這之前,關於小米上市最大的爭議是小米的估值,目前較為合理的數字普遍認為是在1000億美元左右。而從大量質疑小米估值的聲音中,不難找出背後的原因:大部分人質疑的是小米的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小米最終能不能達到高估值還要乘上一個合適的PE值(市盈率)。
我們來看一下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幾家公司的PE值:蘋果,最賺錢的手機廠商,2016年手機業務的毛利率高達36%,2017年的 PE值約為16倍。而對於互聯網公司BAT來說,蘋果這樣的市盈率就不算高了,騰訊和網路市盈率分別達到了33倍和30倍。講好小米硬體業務的故事不足以支撐起小米的估值。
在這個背景下,雷軍公開表示硬體業務的綜合凈利潤率不超過5%,背後的意圖就很明顯了——小米不是一家依仗硬體賺錢的公司,而是一家互聯網公司。為了IPO,為了估值,小米需要講好小米是互聯網公司的故事,向資本市場證明自己互聯網業務的盈利能力。
根據Pre-IPO融資推介材料,與小米硬體業務2.8%的凈利潤率相比,小米2016年互聯網服務業務的凈利潤率超過了40%。而且小米正在擴大互聯網服務業務收入比例:
在小米2016年的收入組成中,79%來自於硬體,21%來自於互聯網服務業務。2017年,預計小米收入為176億美元,其中硬體業務的收入佔比為68.3%。預計到2019年,互聯網服務業務的收入佔比將超過硬體收入。
這份材料也披露了小米互聯網服務的盈利來源,其中最賺錢的是游戲和廣告業務。
「我們不是一家純粹的硬體公司,我們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這或許才是雷軍的5%想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