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凈利潤一般是收入的百分之多少算是正常,也就是說工業企業利潤率一般是多少
(一)從事承包工程作業、設計和咨詢勞務的,利潤率為15%-30%;
(二)從事管理服務的,利潤率為30%-50%;
(三)從事其他勞務或勞務以外經營活動的,利潤率不低於15%。
工業企業的凈利潤率,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產品,不同的地方,不時期凈利潤率都有所不同。一般是5%-20%,相對來說低於3%是企業或行業是低利潤率,大於10%算較高掙利潤率。2011年1至3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率約為6%,而房地產企業20%。
(1)產品利潤率多少是正常擴展閱讀:
凈利潤增長率=(本年凈利潤-上年凈利潤)÷上年凈利潤×100%=(本年凈利潤÷上年凈利潤-1)×100%
對於企業的投資者來說,凈利潤是獲得投資回報大小的基本因素,對於企業管理者而言,凈利潤是進行經營管理決策的基礎。同時,凈利潤也是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管理績效以至償債能力的一個基本工具,是一個反映和分析企業多方面情況的綜合指標。
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B. 貿易公司利潤率多少合理
貿易公司利潤率一般在10%跟20%之間。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利潤率的計算方式是:利潤÷成本×100%=利潤率,利潤率常用百分比表示。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
拓展資料:
貿易企業經營難點:
1、中、大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少,綜合稅負壓力大,占企業利潤的45%以上。
2、企業常常面臨進項不足、隱形開支無法獲取票據情況,企業的真實支出要比能夠記賬的支出高得多。
3、高額的運營成本,企業不僅面臨昂貴的辦公室租金,貨品倉儲費用,還有高端銷售人員的大筆薪資、社保費用就占企業毛利潤的30%-40%,為了打通渠道,常常有大筆的招待費用無法獲取進項,這部分又要佔5%-10%。
4、激烈的行業競爭 。
5、涉及食品、筆記本電腦生產、汽車、航空構件、高溫合金材料、航空內飾、等業務范圍,企業數量越多,競爭就越激烈。
6、面臨各類稅負經營壓力大,貿易企業經營體量都比較大,企業在高額的收益同時還要面對13%的增值稅、25%的企業所得稅、以及20%股東分紅所得稅,按照傳統的納稅方式,企業的利潤近一半都納了稅。
稅務籌劃優點眾多,不僅能夠解決企業高額的稅負壓力,還能拓寬企業經營的渠道,輕松解決企業進項少,沒有抵扣問題。通過個人獨資的方式,股東僅需繳納5%左右個人所得稅即可享受到靈活提取利潤,並且不用再繳納20%股東分紅。
貿易行業最好的節稅方法就是在採用總部經濟模式節稅,國家在重慶、湖北、江西、江蘇、上海等地設立總部經濟園區及產業園,歡迎服務行業、建築行業、文化傳媒、軟體行業、房地產行業、商貿行業、互聯網行業等等企業的入駐,通過享受一定比例的稅收扶持來緩解自身的稅收壓力。
此類園區國家和地方都大力支持,享有多種財政扶持政策,稅收優惠力度大、政策穩定性強。在業務真實的前提下,企業入駐園區後,園區將對企業增值稅按照地方留存的40%~70%進行扶持;企業所得稅按照地方留存的40%~70%給予扶持,無區域限制。個人獨資企業(小規模/一般納稅人)可以申請核定徵收,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核定徵收後為0.5%——3.1%,外省市的企業也可以享受園區稅收優惠政策。
C. 餐飲行業的凈利潤率達到多少才算是正常的
1、餐飲業凈利潤率一般為8-10%算是正常值。
2、餐飲業凈利潤率的計算方法:
凈利潤=毛利率69.35%-人事成本18%-水電成本5%-租賃成本25%-攤銷成本8%-其他成本5%=8.35%。
3、餐飲業食材成本為20%-30%。
4、人事成本一般占營業額的18%。
5、水電成本一般占營業額的5%。
6、攤銷成本,裝修及設備投入費用按5年攤銷,即占營業額的8%。
7、租賃成本一般占營業額的25%以內。
8、其他成本,物流費用及廣宣費用,占營業額的5%。
9、餐飲營業稅為5.65%,即:毛利率=營業額-食材成本-營業稅=69.35%。
(3)產品利潤率多少是正常擴展閱讀:
餐飲行業食品成本率的計算:
1、成本率=成本量÷營業額×100%
2、毛利率=毛利÷營業額×100%=1-成本率毛利率+成本率=100%=1毛利率毛利與營業額(銷售額)之間的比率,表示實現一定量的銷售額可以延伸出多少比例的費用覆蓋和利潤釋放區間。
3、銷售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100%成本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成本×100%一般只進行銷售毛利率計算,成本毛利率只是用來計算每單位成本產生的營業利潤。
D. 普通外貿公司的利潤一般在多少啊
這個需要根據行業和產品決定,是沒有具體價值。一般外貿公司通過改變訂單來賺取差價。普通公司將利潤控制在20%,這對於傳統產品來說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比例,而對於傳統製造產品來說,最低利潤將是10-15%;高新技術企業或資源性產品利潤翻番,利潤也正常;也有一些外貿公司不盈利,靠出口退稅賺些錢。畢竟,現在的競爭非常激烈,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是這樣。
拓展資料:一.外貿的特徵及目的
1.目的:對外貿易管制是為了發展國民經濟,保護國民經濟利益。對外貿易管制有時也被用來實現國家的政治或軍事目標。國家實現對外貿易管制,同時也實現國家職能。
2.特徵:貿易管制政策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體現;貿易管制不時會有所改變;對外貿易管制是以實現國內外政策目標為基礎的;對外貿易管制是國家管制;對外貿易管制是國家的一種強制性行政行為;對外貿易管制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屬於強制性法律范疇。
二.外貿的競爭模式
1.價格競爭
價格競爭是一種依靠低價爭奪銷售、佔領市場、擊敗競爭對手的競爭形式。當一個國家或企業和另一個國家或企業的產品在性能、效用、樣式、裝潢、提供的服務、生產者的信譽、廣告等各個方面都是一樣的,或冷漠,國家或公司只銷售貨物的行為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為了吸引顧客,要使自己的產品與市場接軌。競爭的影響可以通過產品功能或外觀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事實上,在我國的外貿企業中經常出現抄襲的現象,無疑使企業陷入惡性價格競爭。
2.非價格競爭
非價格競爭是指在產品價格以外或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利用產品、銷售服務、廣告等營銷手段的有形和無形差異,銷售產品並參與市場競爭的非價格形式。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生命周期的不斷縮短,單靠價格競爭難以獲得超額利潤。同時,生產力的提高,使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非價格競爭已成為擴大商品銷售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有:(1)採用新技術,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性能、包裝和外觀風格等;(2)提供優惠的售後服務。(3)通過廣告、商標、營銷手段造成公眾心理差異。非價格競爭是壟斷競爭的一種重要形式。
E. 商業企業利潤率指標是多少
商業企業項目利潤率一般為:20%,工業企業項目利潤率一般為:30%,投資利潤率,指項目建成投產後,產品產量達到設計能力的正常經營年份內,年利潤總額與項目總投資之比率。總投資額=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期利息+新增流動資金 年利潤總額=年銷售收入-(年總成本+年銷售稅金+年技術轉讓費+年資源稅+營業外凈支出 )。
拓展資料:
項目投資利潤率是擬建項目達到設計生產能力後一個正常生產年份的年利潤總額與項目總投資的比率。對於生產期各年利潤總額變化幅度較大的項目應計算生產期各年平均利潤總額與總投資的比率。總投資包括固定資產投資 (含建設期投資借款利息,但不包括生產期更新改造投資) 和流動資金投資兩部分。投資利潤率是反映企業運用投資所取得的財務效果及其經營狀況的一個通用的重要的綜合性指標。這一指標計算簡便,容易掌握;但未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也不反映項目整個壽命期的經濟效能,因而不夠全面與精確。作項目評估時,測算過投資利潤率以後,應同國家或主管部門規定的基準投資利潤率對比。一般說,從企業角度看,前者大於後者,項目可取; 反之,則不足取。同時有多個項目或方案可供選擇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則應選擇投資利潤率高的項目或方案。
項目獲利能力分析是項目投資財務狀況分析中的主要方法之一,用以測算項目的盈利水平。任何生產性投資項目,都應盡可能爭取獲得最大限度的利潤。利潤越大,上交的稅利就越多,對社會的貢獻也就越大。不能盈利的項目,除了極少數關系國計民生的產品,由於價格因素發生政策性虧損外,一般都沒有建設的必要。這種項目取捨決策的重要依據就是獲利能力的分析。?項目獲利能力分析主要根據預計的財務平衡表和利潤表中的資料進行。根據這些表中的銷售收入、銷售稅金、所得稅、利潤等資料,測算一系列指標。如: 銷售稅前利潤率、銷售稅後利潤率、投資稅前利潤率,投資稅後利潤率等。
F. 商業企業的利潤率達到多少才合格
這要與當地的同行業、類似規模的商業企業比較才合理。
G. 合理利潤率一般是多少
行業不同利潤率也不同,一般毛利潤在10%-25%。
H. 利潤達到百分之幾就算暴利
通常,不同行業、商業和服務的一般利潤率是衡量暴利的標准,某種商品或服務的利潤率達到50% 乃至100%以上時,就可以認定為暴利。暴利的實質要件體現為:價格作為交易合約約定的約束條件非雙方自主形成,消費者一方的價格意願被強制扭曲,消費價格體現不了商品或服務行業的公開性、公正性、合理性。
(8)產品利潤率多少是正常擴展閱讀:
做生意多少利潤才算正常,超過多少利潤算暴利?
對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標准。有的超過30%就能算暴利,有的超過100%也未必是暴利。就像房地產,如果繼續有30%以上的利潤,絕對是暴利。
那麼,為什麼會相差如此之大呢?是要看什麼類型的企業,什麼產品。如果是高科技產品,且企業在為研發這款產品過程中,投入十分巨大,如新葯研發,有的投入超過幾十億。這樣的產品上市以後,當然需要利潤很高了,利潤低,什麼時候回本,誰還有興趣去搞研發。所以,超過100%、200%的利潤,也難以稱作暴利。再如蘋果手機,新款上市時,價格那麼高,消費者不僅不說人家是暴利,反而排隊購買。為什麼?不就是新款手機的功能多、款式漂亮、用起來有檔次嘛。
相反,一些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檔次、沒有品味的東西,哪怕利潤很低,也可能被當作是暴利,會受到消費者拋棄。做生意也是如此,如果銷售的是檔次很高、品質很好、消費者很歡迎的商品,利潤高點無所謂,縱然是暴利,消費者也沒有多少議論。相反,銷售的產品沒有檔次,利潤再低,消費者也會有議論。所以,在選擇議論點時,一定要看產品本身。
I. 利潤率多少合適
(一)從事承包工程作業、設計和咨詢勞務的,利潤率為15%-30%;
(二)從事管理服務的,利潤率為30%-50%;
(三)從事其他勞務或勞務以外經營活動的,利潤率不低於15%。
拓展資料:
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 如以p`代表利潤率,C代表全部預付資本(c+v),那麼利潤率p`=m/C=m/(c+v)。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
企業利潤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銷售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收入總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的利潤,反映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關系。
②成本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成本總額之比。它表明單位銷售成本獲得的利潤,反映成本與利潤的關系。
③產值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總產值之比,它表明單位產值獲得的利潤,反映產值與利潤的關系。
④資金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資金平均佔用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資金獲得的銷售利潤,反映企業資金的利用效果。
⑤凈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凈利潤(稅後利潤)與銷售凈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稅後利潤的能力,反映銷售收入與凈利潤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