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一個月完工產品多少錢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一個月完工產品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7-11 08:32:44

⑴ 要求: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本月完工產品總成本與單位成本

假設原材料在開始時候一次性投料
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的材料費用=(8700+27300)/(700+100)*100=4500(元)
完工產品材料成本=(8700+27300)/(700+100)*700=31500 (元)
完工產品人工成本=本期投入的人工費用=3000元
完工產品製造費用=本期投入的製造費用=1900元
完工產品總成本=31500+3000+1900=36400(元)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36400/700=52(元/件)

⑵ 完工入庫的庫存商品單價怎麼計算

在實際的賬務處理中,是應該先有1、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原材料 2、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燃料與動力 3、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工資再加上製造費用在產成品中按筏笭摧蝗詆豪搓通撣坤工時、按數量等分配後攤銷到生產成本,這四個數據後才有庫存商品,沒有原材料、燃料與動力和工資這些數據是如何先有了庫存商品呢?

⑶ 完工產品成本如何計算

一、完工產品成本(製造成本),會計學術語,是指產品已全部完工時計入該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總額。完工產品成本核算包括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完工產品成本的核算和完工產品成本結轉的核算。
二、方法:1、在清查中發產品盤虧和毀損時,應借記「基本生產成本」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科目。
2、經過批准,對在產品盤盈進行處理時,應借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科目,貸記「製造費用」科目。
3、在處理在產品盤虧和毀損時,一律應借記「營業外支出」科目,貸記「待處理財產損溢——待處理流動資產損溢」科目。
4、各月末的在產品數量變化不大的產品,可以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
5、採用按年初數固定計算在產品成本法時,某種產品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就是當月完工產品的成本。
6、約當產量比例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小、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也較小、產品成本中原材料費用和工資等其他費用比重相差不多的產品。
7、約當產量比例法適用於工資、製造費用等的分配,不適用於原材料費用的分配。
8、某工序在產品完工率=本工序工時定額+前面各工序工時定額之和×50%/產品工時定額
9、根據月初在產品費用、當月生產費用和月末在產品費用的資料,完工產品費用=月初在產品費用+當月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費用
10、採用約當產量比例法,測定在產品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平均計算完工率;另一種是各工序分別測算完工率。
例子:某企業某車間月初在產品成本為2000元,本月耗用材料40000元,生產工人工資及福利費是8000元,該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費4000元,車間水電等費用4000元,月末在產品生產成本4400元,廠部預付半年報刊費1200(含本月)。該車間本月完工產品生產成本總額是多少?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2000+本月耗用材料40000+生產工人工資及福利8000+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及福利4000+車間水電費4000-月末在產品成本4400=53600

⑷ 本月完工產品總成本如何計算

月末在產品成本=期末庫存的盤點數量*產品加權單價

產品加權單價=(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生產費用)/(月初在產品數量+本月投入生產數量)

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和月初、月末在產品及當月完工產成品成本四項費用的關系可用下列公式表達:

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生產費用=當月完工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成本

企業在進行成本計算時,應根據企業生產的特點和管理的要求採用適當的成本核算方法,分別按產品品別、產品批別、或產品步驟設置「基本生產明細賬」,並按成本項目設置專欄。

企業輔助生產車間,應按照車間、產品或勞務設置「輔助生產明細賬」,並按成本、費用項目設置專欄。

企業各生產單位為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各項費用,應按照生產單位設置「製造費用」明細賬,並按費用明細項目設專欄。

企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支出,凡是直接用於產品生產而發生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應根據有關憑證記入「基本生產明細賬」成本項目欄。

輔助生產車間發生的費用,根據有關憑證記入「輔助生產明細賬」有關成本、費用欄;屬於組織和管理生產而發生的製造費用,根據有關憑證計入「製造費用明細賬」的有關費用欄。

月終時,將各「輔助生產明細賬」所匯集的費用,按其所提供的產品或勞務的數量採用適當的方法進行分配,轉入「基本生產明細賬」和「製造費用明細賬。

然後,將「製造費用明細賬」所匯集的費用採用適當分配標准分配給各成本計算對象,分別記入各「基本生產明細賬」的製造費用欄。

最後將各「基本生產明細賬」所匯總的費用總額(期初的費用加上本期記入的各項費用),採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計算並結轉完工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4)一個月完工產品多少錢擴展閱讀:

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首先取決於生產類型的特點,還要考慮成本管理的要求。生產特點和成本管理的要求對成本計算方法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成本計算對象、成本計算期和在產品成本計算三個方面。這三方面的結合,構成了以成本計算對象不同為主要特徵的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成本計算對象的基本方法有三種:

(1)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的品種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單步驟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多步驟生產。

(2)以產品批別或定單為成本計算對象的分批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單件、小批生產。

(3)以各種產品及其所經各生產步驟為成本計算對象的分步法。這種方法適用於管理上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大量、大批的多步驟生產。

除上述三種基本方法外,為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和成本計算的要求,還可採用其他一些成本計算方法。如分類法、定額法或標准成本法等。

⑸ 怎樣把生產成本分配到每個產品里與及確定每月成本

有以下分配方法:

  1. 品種法;品種法是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種方法。由於品種法不需要按批計算成本,也不需要按步驟來計算半成品成本,因而這種 成本計算方法比較簡單。品種法主要適用於大批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

    如發電、採掘等。或者雖屬於多步驟生產,但不要求計算半成品成本的小型企業,如小水泥、制磚等。品種法一 般按月定期計算產品成本,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2. 分批法。分批法也稱定單法。是以產品的批次或定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來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批法主要適用於單件和小批的多步驟生產。如重型機床、船舶、精密儀器和專用設備等。

    分批法的成本計算期是不固定的,-般把一個生產周期(即從投產到完工的整個時期)作為成本計算期定期計算產品成本。由於在未完工時沒有產成品,完工後又沒有在產品,產成品和在產品不會同時並存,因而也不需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產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3. 分步法。分步法是按產品的生產步驟歸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分步法適用於大量或大批的多步驟生產。

    如機械、紡織、造紙等。分步法由於生產的數量大,在某一時間上往往即有已完工:的產成品,又有未完工的在產品和半成品,不可能等全部產品完工後再計算成本。因而分步法一般是按月定期計算成本,並且要把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進行分配。

確定每月成本:

將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期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是成本核算的最後一個步驟。企業應當根據月末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的大小,產品成本中各成本項目費用比重的大小,以及企業成本管理有關基礎工作的好壞等具體條件,選擇合理的分配方法。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在產品按固定成本計演算法、在產品按原材料費用計演算法、在產品按完工產品成本計演算法、約當產量法、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演算法、定額比例法等。

例:某食品加工企業採用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進行產品的成本計算。某月該企業共發生生產費用29074元,其中原材料費用19036元,直接人工費用6780元,

製造費用3258元,本月企業完工產品100公斤,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故忽略不計。要求:計算企業當月完工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由於該企業採用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進行產品的成本計算,所以本月企業發生的全部生產費用即為完工產品的總成本。

本月完工產品總成本:29074元(或19036+6780+3258=29074元)

其中,直接材料項目總成本:19036元

直接人工項目總成本:6780元

製造費用項目總成本:3258元

本月完工產品單位成本:29074÷100=290.74元

其中,直接材料項目單位成本:19036÷100=190.36元

直接人工項目單位成本:6780÷100=67.80元

製造費用項目單位成本:3258÷100=32.58元

拓展資料:

生產成本分配到每個產品里:不同的企業,由於生產的工藝過程、生產組織,以及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成本計算的方法也不--樣。不同成本計算方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成本計算對象不同。二 是成本計算期不同。三是生產費用在產成品和半成品之間的分配情況不同。常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主要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

美國著名會計學家查爾斯·T·霍恩格倫認為,成本分配是「把一項成本或者一組成本分配和再分配給一個或幾個成本目標」。 進行成本分配,主要是基於企事業單位的經濟決策、成本計算和財務評價的需要,也是基於財務報告和合理確定成本補償標準的需要。縱觀成本會計的發展史,成本會計的每一次重大發展都與成本分配有關。

成本分配 網路

⑹ 如何計算工業企業的生產成本,完工產品的成本以及材料成本和工資成本

1、如果該單位為一般納稅人,那麼它的原材料價格就不應該包含增值稅,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那麼它的增值率不應該為17%。至於材料占的比例,依你的題意應該是計劃成本,實際成本你確沒有給出來,如果是計劃成本材料中就應該包含材料成本差異。至於工人工資是小時制,還是計件制,還是月薪制?
2、上月的原材料你肯定要加在這個月加上哦,至於製造費用、應付工資科目根本不可能從上月轉過來啊,你是否弄錯了。 如果有在產品你可以按約當比例法進行分配。
3、這個問題的范圍大廣了,建議再說明白點。

⑺ 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成本=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期末在產品成本」是成本計算中的確定完工產品成本的公式。意思是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如何確定或是怎樣計算來的,根據已知的部分資料來求得本期完工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成本即製造成本,是指產品已全部完工時計入該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總額。完工產品成本核算包括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完工產品成本的核算和完工產品成本結轉的核算。
完工產品成本結轉的核算:生產費用完成了在各產品之間以及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橫向與縱向的分配和歸集之後,完工產品的單位成本已計算出來,可據以結轉入庫完工產品成本。工業企業的完工產品,包括產成品、自製材料、工具和模具等。
完工產品經產成品倉庫驗收入庫以後,其成本應從「基本生產成本」科目和各種產品成本明細賬的貸方轉入到各有關科目的借方,其中:完工入庫產成品的成本,應轉入「產成品」科目;完工自製材料、工具、模具等的成本,應分別轉入「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等科目。」
「基本生產成本」總賬科目的月末余額,就是基本生產在產品的成本,也就是佔用在基本生產過程中的生產資金,應與所屬各種產品成本明細賬中月末在產品成本之和核對相符。

⑻ 期初在產品成本是什麼,期末在產品成本

你的公式寫錯了,應該是:
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生產費用=本期完工產品成本「+」期末在產品成本
七月份銷售成本(2):30000-7000=23000
七月份完工產品:23000+7000-5500=24500
七月份生產費用:10000+15000+1000=26000
七月份期初在產品(1):24500+3000-26000=1500
八月份銷售收入(5):2000+27000=29000
八月份期初在產品(3),等於七月份期末在產品:3000
八月份生產費用:3000+7500+13500=24000
八月份完工產品:3000+24000-300=26700
八月份期末庫存商品(4):7000+26700-27000=6700

⑼ 希望高手指點

用約當產量法核算成本

約當產量法是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的一種計算方法。它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化大,產品成本中直接材料和各項加工費用所佔的比重相差不大的情況。它在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中應用很廣泛。

所謂"約當產量比例法",就是把月末在產品的數量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相當於完工產品的產量(即約當產量),然後把完工產品的產量和在產品的"約當量"相加,構成"約當總產量"。再和發生的生產費用相除,得出費用分配率,用分配率去乘完工產品產量和在產品約當量,從而計算出完工產品應負擔的成本和在產品應留存的成本。簡稱約當產量法。
[編輯本段]實務及計算公式
從上述概念我們得出計算約當產量可分四步,
第一步、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公式1;
第二步、計算費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產品應分配的費用)
費用分配率=(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生產費用)/(完工產品產量+期末在產品約當量) 公式2;
第三步、求出在產品的成本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 公式3;
第四步、求出完工產品的成本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數量×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 公式4
例:某廠生產某產品,月末完工8件,在產品4件,完工程度50%,已知本月生產費用發生1800元,月初在產品200元,請用約當產量法分配月末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
約當產量=4×50%=2(件)
月初在產品(200)+本月生產費用 (1800)=全部生產費用(2000)
費用分配率 =2000/(8+2)=200
完工產品成本=8×200=1600(元)
在產品成本=2×200=400(元)
從以上可知,約當產量法的實質是把在產品數量折算為產成品數量,換句話說是在產品的數量相當於多少產成品的數量。只要計算出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根據公式2、公式3和公式4就可順利求出在產品成本和完工產品成本。而計算約當產量的關鍵是完工率(根據公式1)。
在計算完工率時,要注意實際生產中在產品耗用的原材料和加工費用(直接工資、製造費用等)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必須分開討論加工費用的完工率和原材料的完工率(也稱投料率,下文用投料率表示)。因此,實際工作中在產品約當產量一般要求分成本項目計算,即算出直接材料的月末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直接人工的月末在產品和完工產成品成本、製造費用等加工費用的月末在產品成本和完工產品成本,然後匯總得出月末在產品全部成本。即
月末在產品成本=直接材料月末在產品成本+直接人工月末在產品成本+製造費用等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成本=月末直接材料完工產品成本 +月末直接人工完工產品成本 +製造費用等完工產品成本
首先我們看加工費用的完工率的計算。在產品完工程度的測定,對於費用分配的正確性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問題在於在產品完工程度的確定比較復雜,一般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的數量,用技術測定或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的完工程度。在具備較健全的產品的工時定額的情況下,可以按每道工序累計單位工時定額除以單位產品工時定額計算求得。
某工序在產品完工程度=(前一道工序的工時定額 + 本道工序的工時定額×本道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 工時定額
上列公式中,本工序的工時定額乘以50%,是因該工序中各件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不同,為了簡化完工程度的測算工作,都按平均完工50%計算。
例:長城工廠乙產品的工時定額為40小時,經兩道工序產成,這兩道工序的工時定額分別為24小時和16小時,求兩道工序的完工率。
第1道工序完工率=24×50%/40×100%=30%
第2道工序完工率=24+16×50%/40×100%=80%
為什麼第二工序完工率要加上第一序的定額工時呢?
原因是第二工序在產品是第一工序完成加工後轉到第二工序的在產品,所以應該加上,以此類推,假設上例第三工序工時為40,則第三工序完工率:
第3道工序完工率=24+16+40×50%/80×100%=75%
其次我們看原材料的投料率(完工率)的計算。
如果原材料在開工時一次投入,那麼在產品耗用的材料同完工產品耗用的相等,即投料率100%。此時費用按完工產品的數量和在產品數量比例分配
如果直接材料分工序在每工序開始時一次投入,則每一工序內的在產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與該工序完工的半成品所耗用的直接材料相同,因而
某道工序在產品完工率 = (前一道工序投料定額 + 本道工序投料定額)/ 材料消耗定額
假定長城工廠丙產品的材料消耗定額為80千克,經兩道工序產成。這兩道工序的材料消耗定額分別為32千克和48千克,直接材料在每道工序開始時一次投入。其完工率計算如下:
第1道工序完工率=32/80 ×100% = 40%
第2道工序完工率=(32+48)/80 ×100%=100%
如果直接材料隨著生產進度陸續投入,且在第一工序也是陸續投入的,則直接材料費用的投料率可按下式計算:
某工序在產品直接材料完工程度 = (前一道工序的投料定額+本道工序的投料定額×本道工序的平均完工程度)/ 材料消耗定額
假定前述長城工廠乙產品的直接材料投入為:第1道工序材料消耗定額32千克,第2道工序材料消耗定額48千克,與加工進度不一致(第1道工序工時定額24小時,第2道工序工時定額16小時)。按材料消耗定額計算的在產品完工程度為:
第1道工序完工率=32×50% / 80 ×100% =20%
第2道工序完工率=(32 + 48×50%)/ 80 ×100%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