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廠產值是什麼比如一件產品,賣給客戶是100元,這一百元是產值嗎
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可以像你說的這樣理解,你生產的東西賣出去多少錢就是多少產值,企業總產值就是你的單價乘以生產數量,哪怕並沒有賣出去的庫存也要算上,把你的產量按貨幣的形式計算。 產值分為工業總產值和工業銷售產值;
工業總產值:指工業企業在本年內生產的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最終產品和提供工業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
工業銷售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本年內銷售的本企業生產的工業產品或提供工業性勞務價值的總價值量。
2. 產品產值的產品產值內容及計算方法
工業總產值包括本期生產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在製品半成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三部分。
1、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半成品)價值合計,包括企業生產的自製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活福利部門等單位使用的成品價值。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按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數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計算;會計核算中按成本價格轉帳的自製設備和自產自用的成品,按成本價格計算生產成品價值。生產成品價值中不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
2、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產品)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工業修理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對外加工費收入按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價格計算,可根據會計「產品銷售收入」科目的有關資料取得。
對於本企業對內非工業部門提供的加工修理、設備安裝的勞務收入,如果企業會計核算基礎比較好,能取得這部分資料,而且這部分價值所佔比重較大,應包括在對外加工費收入中。
3、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價值:是指企業報告期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減期初的差額價值,本指標一般可從會計核算資料中取得。如果會計產品成本核算中不計算半成品、在製品的成本,則總產值中也不包括這部分價值,反之則包括。
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
3. 請問商品產值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謝謝!
(2)工業商品產值。工業商品產值是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預定發售到企業外的工業產品的總價值,是企業可以獲得到的貨幣收入。利用商品產值和企業的銷售實際收入比較,可以體現出企業生產與市場需求的吻合程度。顯然兩者差距越少,說明生產越符合市場需求。商品產值包括:企業利用自備材料生產成品價值;利用訂貨者的來料生產成品的加工價值;完成承接的外單位的工業性作業的價值等。銷售總額十分重要,企業應高度重視。
4. 產值和銷售收入的合理比例是多少
你這是報統計報表要的吧,一般財務賬不需要這個的,統計報表要在95~100%
5. 產值怎麼計算
產值計算公式:產值=銷售價格(不含稅)×產量
銷售額=銷售量×平均銷售價格。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
產品產值指標是企業生產計劃指標的主要內容之一,是用貨幣表示的產量指標,能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成果,以便進行不同行業間比較。企業的產品產值指標有工業總產值、工業商品產值和工業增加值三種形式。
產值利潤率提高或降低
決定於利潤總額和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的增長速度快於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增長速度與產值增長速度的比值大於1),則產值利潤率必然提高;利潤總額與工業總產值同步增長(兩者的速度比=1),則產值利潤率持平;利潤總額增長速度慢於產值增長速度(兩者的速度比小於1),則產值利潤率降低,說明增產未增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產值
6. 產值和利潤的比例一般是多少
大約在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產值比例:
經營者利潤:在15%-20%屬於合理。低於20%說明管理不力,要調整。低於15%屬於投資失敗,高於25%難以持續發展。
人員工資:17%-22%之間比較正常。高於22%需要減員增效,高於25%面臨虧損的危險。
人均營業產值:低於人均1萬/月,門店沒有效益。1.2萬/月—1.5萬/月基本處於行業一般利潤。1.8萬/月—2.5萬/月處於行業較好利潤水平。3萬/月—8.4萬/月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產值利潤率(Profit ratio of proction)是指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總產值之比,它表明單位產值獲得的利潤,反映產值與利潤的關系。那麼產值利潤率要多少才合適呢?下面會具體說明。
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和提供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產值利潤率可以反映企業是否增產增收。
如果產值利潤率較高,則表明單位產值獲得的利潤較大,從而反映了企業的綜合效率較高。產值利潤率是衡量一個工業企業的重要指標,用此指標,我們可以初步判斷一個企業的經營狀況。
一個時期內,若企業的產值利潤率逐年增大,則表明企業的經營狀況良好,單位產值產生的利潤在不斷增多,反之,則企業的利潤在下降,從而企業的經營狀況在逐漸變壞。
7. 產品產值指標的分類
工業總產值是指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它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的指標,是計算企業生產發展速度和主要比例關系及其他經濟指標的依據。
工業總產值包括:成品價值、工業性作業價值和自製半成品、自製設備、在製品期末起初結存差額價值。價格根據不同需要採用可變價格和不變價格。 工業商品產值是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預定發到企業外的工業產品總價值,是企業可以獲得的貨幣收入。利用商品產值和企業的實際銷售收入比較,可以體現企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吻合程度。顯然,兩者差距越小,說明生產越符合市場需求。
商品產值包括:企業利用自備材料生產廠品價值,利用定貨者的來料生產成品的加工價值,完成承接的外單位的工業性作業的價值等。 工業增加值是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
工業增加值與工業總產值的區別在於他們確定最終成果的范圍不同。工業增加值一社會最終成果作為計算的依據,而工業總產值以企業最終成果最為計算的依據。以社會范圍確定最終成果,不包括企業之間、部門之間相互消耗產品的轉移價值,減少了工業總產值的一些重復計算部分,更加真實的體現了產值問題。
工業增加值包括:新創造的價值和固定資產折舊。
8. 產品產值的介紹
產品產值是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工業最終產品或提供工業性勞務活動的總價值量。表明工業企業工業生產總規模和總水平,反映的是生產總成果,並不說明經營狀況的好壞和經濟效益。企業是否增收,主要看利潤總額的增長。利潤總額是企業在報告期內實現的利潤(虧損以「-」號表示)。它集中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各方面的效益,是企業最終的財務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