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理財產品哪個品牌好
擴展閱讀
洛克菲勒石油怎麼形成的 2025-05-25 20:12:16
hr成本怎麼算 2025-05-25 20:05:55

理財產品哪個品牌好

發布時間: 2022-06-27 14:25:32

㈠ 理財產品買哪家好

您好,理財選擇正規大平台很重要,獲得安心收益同時能更好的保障資金安全。度小滿理財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旗下的專業化理財平台,提供銀行存款產品、養老保障產品、公募基金券商資管計劃等多元化理財產品。度小滿理財幫助用戶嚴選優質理財產品,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風險偏好選擇適合的理財產品。目前,度小滿理財已持續安全運營近5年時間,往期「固收」理財產品也100%完成了本息兌付。
另外度小滿理財上優選合作的銀行存款產品,利率在4%-5.5%左右,而且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普通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即用戶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享受50萬以內本息100%賠付,所以度小滿理財上的銀行存款產品,還是十分可靠的。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金融APP」了解詳細產品信息,具體產品相關信息以度小滿金融官方APP實際頁面為准。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此回答由康波財經提供,看金融資訊,選康波財經,希望這個回答對您有幫助。

㈡ 哪家銀行的理財產品好,安全系數高,你知道嗎

有網友提問——「哪家銀行的理財,既收益高,又信譽好?」,我國的國民對銀行其實有一種天然的信賴。近幾年來,銀行業界更是發展態勢良好,大眾選擇在銀行進行的理財項目也越來越多,可以說,從銀行渠道進行理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像吃了定心丸。這主要也是由於我國有銀保監會對各個大小銀行的監管和監督,讓我們更容易產生信賴。


中風險的理財,最具代表性的是混合基金,主要投資的是佔比不大的股票,以及其他的一些高信用類別的產品。雖然有本金虧損的風險,但還算是可控,對於在投資中喜歡穩中求進的投資人,這類理財就比較合適。

而高風險的基金理財,基本投資股市較多,波動較大,但是相應的可以有較高的預期收益率,如果有足夠的資金基礎,也願意承擔一定的損失去追求高收益,這類投資人就可以選擇高風險的基金理財了。

總的來說,在所有的銀行中,國有銀行的安全系數相對是最高的,而具體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則是跟它們各自的類型有關系。

㈢ 保本型理財產品哪個銀行好

中國建設銀行是國有五大商業銀行之一,在中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中排名第二。建設銀行的理財產品類型相對較多,主流產品是非保本的乾元系列。地區差異較小,大部分產品在各省分行都有銷售。投資門檻最低5萬元,收益率相對較高。
例如:「乾元-日鑫月溢」按月開放資產組合型理財產品是中國建設銀行精選優質企業的股權(收益權)、信貸資產、應收賬款等資產,以及債券、同業存款等法律法規允許的投資工具。
通過資產組合管理實現安全性、流動性與收益性平衡,專門面向高資產凈值和法人客戶短期限需求量身定製的一款較高風險、較高收益、較高流動性的理財產品。
(3)理財產品哪個品牌好擴展閱讀
理財類型有以下:
1.債券型
投資於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
2.信託型
投資於有商業銀行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託產品,也有投資於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託的產品。
3.掛鉤型
產品最終收益率與相關市場或產品的表現掛鉤,如與匯率掛鉤、與利率掛鉤、與國際黃金價格掛鉤、與國際原油價格掛鉤、與道·瓊斯指數及與港股掛鉤等。
4.QDII型
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託給合格商業銀行,由合格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後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後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
5.電子現貨
新型的投資理財產品。
6.投資渠道通過商業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購買

㈣ 理財產品哪家好

根據各家銀行理財業務的產品研發、投資管理、產品銷售、信息披露等方面進行考察與分析得出了結果。

綜合理財能力:興業銀行第一

資管新規下,股份制銀行依舊強制

其實保險也能理財,想了解的可以看這里:【《2021年首篇理財險榜單,鎖定未來穩穩的幸福!》】

2018年2季度,全國性商業銀行中,理財能力綜合排名前五的銀行依次是興業銀行、中信銀行、中國光大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和華夏銀行。

在資管新規的沖擊下,興業銀行各單項指標仍然位列前茅,凸顯出該行穩健審慎的經營思路;

在資管新規後,不少銀行面臨產品結構的調整,進而造成整體規模的回落,而中信銀行憑借著合理的產品結構,保證了自身業務的穩步推進,帶動理財規模的進一步上漲,最終位居綜合理財能力第二位;

本季度排名中中國光大銀行名列第三位,該行在信息披露單項的出色表現,凸顯其對於客戶需求滿足的重視程度。

全國性銀行綜合排名前十強中,全國性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的比例為 9:1,凸顯資管新規並未影響股份制銀行拓展資管業務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