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行情 » 九江甘棠湖周邊有哪些房產價格
擴展閱讀
看車價格在哪個app看 2025-08-04 22:43:40

九江甘棠湖周邊有哪些房產價格

發布時間: 2022-05-12 06:28:50

㈠ 九江煙水亭歷史

煙水亭位於九江市長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相傳為三國時名將周瑜的點將台故址。唐代詩人白居易始建亭湖中,取其《琵琶行》詩句 「別時茫茫江浸月」,稱「浸月亭」。宋代理學家周敦頤在九江講學時,又在湖堤上另建一亭,取「山頭水色薄籠煙」詩句,名「煙水亭」。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亭皆毀。至明末,重建煙水亭於浸月亭舊址。甘棠湖中,煙水亭樓台遠距世俗紅塵。走過九曲小橋,進入洞門,即到四周環水的煙水亭。在粉牆環抱、樓台高聳、綠樹濃郁、湖平如鏡的環境中。猶如到達世外桃源。亭為水榭式建築,有船廳、翠照軒、境波樓、純陽殿等。純陽殿左壁嵌石碑一方,上刻大草書「壽」字,由「九轉煉丹」四字組成,傳為呂洞賓手跡。殿內陳列文物,以有東林寺標記的砂缽最引人注目。亭前方丈地,石雕圍欄貼水而起,垂柳翠柏點綴其間。兩邊有石鑿「藏劍匣」,相傳因為廬山北雙劍峰之刃直對九江市,於是人們鑿石匣收藏。從煙水亭向南眺望,在湖面波光粼粼、水岸交接的極遠處,青黛色的山脈起伏迤邐,此即名聞中外的避暑勝地廬山。在煙水亭遠眺,別有一番景色。
唐時,江州司馬白居易曾盪舟至此眺望湖光山色,感興賦詩。北宋時,理學家周敦頤見此島狀如月,遂名「浸月」。後人在島上建「浸月亭」,寓景於白居易《琵琶行》詩中「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詩意,也寄託了後人對白居易、周敦頤兩位賢人的懷念。後來,周敦頤的兒子周壽從湖南來到江州為父守墓,見甘棠湖一帶「山頭不溝薄蘢煙」,遂在湖堤建一亭,名為煙水亭。明嘉靖年間,兩亭俱廢。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九江關督黃騰春於浸月亭故址重建煙水亭,這就是現今煙水亭的由來。明清時期煙水亭建築屢建屢廢,清同治七年(1868)由僧人古懷募捐重建。至清光緒間,煙水亭建築才形成現在規模。建國後逐年保養維修,並建九曲橋通向湖岸。
浸月島上的建築群分為左、中、右三部分。人們習慣上稱島上整個建築為煙水亭,其實每座建築各有名稱。左為翠照軒、聽雨軒、亦亭;右為浸月亭和船廳;中間依次是煙水亭、純陽殿、五賢閣、觀音閣。這三組建築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聯系。形式變化多樣,風格協調統一。庭院、天井內花木扶疏、秀石玲瓏,清新典雅,讓人賞心悅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園林。
煙水亭是歷代文人騷客宴遊之地。亭內有風格各異的楹聯匾額,或敘事繪景,或寫意抒情,聯由景出,文景交融,游亭觀聯,雅趣盎然。
舊時,煙水亭是本城民眾祭祀先賢的香火之居。五賢閣內紀念的五位賢士和賢吏是:田園詩人陶淵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馬白居易、宋、明理學大師周敦頤、王陽明。現煙水亭各廳室已改作九江文物陳列室,在這里可以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土文物。
據府志記載,「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曾當過潯陽縣令,為九江人辦過不少好事。純陽殿中的呂洞賓塑像早已毀於兵燹,殿後留下一塊相傳呂道人親書的「壽」字碑。斗大的「壽」字,一筆九轉,寓意「九轉成丹」。字體蒼古,初看是個「壽」字,細看則為「丹」字。據說這塊似「壽」似「丹」的字碑,寄寓了呂洞賓對九江百姓人壽年豐的美好祝願。
煙水亭石級兩旁有藏劍石匣一對,立於亭前石級兩旁,有納峰藏劍之意。據載:九江常遭屠城和匪寇騷擾,按陰陽家之說,皆因郡城面對廬山雙劍峰所致。「宋乾道間,郡守唐立方乃辟譙樓前地築為二城,夾樓矗其上,謂之匣樓,曰:匣實藏劍」。後遭毀。現石鑿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為知縣陳鼐擴建煙水亭時所鑿。
相傳浸月島又是東吳水軍都督周瑜的點將台。東漢未,柴桑為東吳屬地,吳主孫權的行宮就設於此處。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領83萬人馬,離開許昌,浩盪南下,追趕劉備,虎視東吳。孫權封周瑜為大都督,命令他率領水軍在甘棠湖中日夜操練,迎擊曹軍。
古時,甘棠湖與長江、鄱陽湖相通,水域寬闊,為東吳的一處水上要塞,當年,湖上戰艦雲集,雄師隊列。雄才大略的周瑜在此揮師點將,聯合劉備,大敗曹兵於赤壁,在我國古代軍事史上,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範例。因此,又名周瑜點將台。煙水亭內有「周瑜戰跡陳列館」,館中介紹了周瑜的生平,正中一座3米多高的周瑜塑像,攜書挎劍,再現了這位儒將的颯爽英姿。
從煙水亭前拾級而下,過橋,迎面有一座方亭,亭前有白石欄桿圍就的拜台,這就是三國時周瑜的點將台。1988年5月1日,市文化部門曾在此舉行過一次「周瑜點將」的仿古旅遊活動:一聲銃響,狼煙四起,一隊隊甲盔鮮明的東吳衛士,從牙旗獵獵的煙水亭內開出。緊接著8個身著漢服的侍女,手執宮燈,也從煙水亭中款款而出,一直走到拜台,分列兩旁。在拜台方亭的一側,一面杏黃色的「周」字大旗,迎風招展,「水軍都督」四個大紅燈籠高懸兩旁。周瑜頭著綸巾,腰挎寶劍虎步登場,高唱:「江東地廣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古老的潯陽城煙硝迷漫,金戈齊鳴,再現了當年周瑜點將,赤壁麈戰的歷史畫卷

㈡ 九江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九江旅遊十大必去景點

九江好玩的地方有廬山、鄱陽湖、東林寺、石鍾山、廬山西海、龍源峽、白鹿洞書院,必去景點白鹿洞書院、潯陽樓、廬山、鄱陽湖、煙水亭。

1、白鹿洞書

白鹿洞書院 ,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廬山五老峰南麓,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新中國成立後,白鹿洞書院得到很好的保護和利用,各級政府先後撥巨款進行三次大的維修,再度興盛。1959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潯陽樓

潯陽樓,江南十大名樓之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濱江東路,緊靠長江之濱。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初為民間酒樓,至今已有1200年的歷史,是溶名樓、名著、名酒為一體的景點。

現在的潯陽樓,為1987年由九江市人民政府重建。總體佔地2000平方米。主樓佔地300平方米,高21米,外三層內四層,九脊層頂,龍檐飛翔,瓦朱欄,四面迴廊,古樸凝重,建築面積為1000平方米。

5、煙水亭

煙水亭,位於江西省九江市長江南岸的甘棠湖中,為江西省九江市著名景點之一,相傳為三國時名將周瑜的點將台故址。

浸月島上的建築群分為左、中、右三部分。人們習慣上稱島上整個建築為煙水亭,其實每座建築各有名稱。左為翠照軒、聽雨軒、亦亭;右為浸月亭和船廳;中間依次是煙水亭、純陽殿、五賢閣、觀音閣。這三組建築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聯系。

形式變化多樣,風格協調統一。庭院、天井內花木扶疏、秀石玲瓏,清新典雅,讓人賞心悅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園林。

㈢ 關於九江甘棠湖

甘棠湖-歷史沿革
九江(潯陽城),山擁千嶂,江環九派,「士高氣清,富有佳境」。自古以來。就是舟車輻輳,商賈雲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處贛、鄂、湘、皖四省交界處,襟江帶湖,背倚廬山,是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
九江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九江之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九江孔殷」、「過九江至東陵」等記載,後據《晉太康地記》記載,九江源於「劉歆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長江流經九江水域境內,與鄱陽湖和贛、鄂、皖三省毗連的河流匯集,百川歸海,水勢
甘棠湖
浩淼,江面壯闊。九江稱謂的來歷有兩種,一是「九」為古代中國人認為的最大數字,「九江」的意思是「眾水匯集的地方」,「九」是虛指;二是「以為湖漢九水(即贛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澤也」,即九條江河匯集的地方,「九」是實指。長江流經九江水域境內,與鄱陽湖和贛、鄂、皖三省毗連的河流匯集,百川歸海,水勢浩淼,江面壯闊。
九江開發歷史較早,夏、商時期,九江屬荊、揚二州之域,春秋時九江屬吳之東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吳頭楚尾」之稱。九江作為行政區劃最早出現在秦代,秦始皇劃天下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後九江又有柴桑、潯陽、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稱。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潯陽、江洲著稱於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把全國劃為36郡,設有九江郡。西漢時,九江始建縣,稱柴桑,現在的九江城,是漢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車騎大將軍-灌嬰在此鑿井築城戍守,稱位城,又稱灌嬰城。三國時屬東吳,隸武昌郡。唐時,改九江郡為江洲,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河陽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江洲,五代十國時,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潯陽為德化,廢江洲,宋時,復置江洲。元代改為路,元末陳有諒自稱皇帝,以江洲為都,明代,改路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後廢除帝制,1914年設道領縣,將九江府改為河陽道,共領二十縣,其中德化縣因與福建省的德化縣同名,於1914年改為九江縣。
1917年設九江市,1921年3月,設九江行政廳,次年改設市政府。1932年2月,設立行政區制。1936年又改為九江縣,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設九江專員公署,原九江縣的農村劃九江縣,原九江縣的市區劃分為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專區革命委員會。1971年2月,改為九江地區革命委員會,1979年改為九江地區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從九江地區劃出,升為省轄市,市轄潯陽、廬山、郊區三區,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並,同時實行市管縣體制,現轄九江縣、武寧縣、修水縣、永修縣、德安縣、星子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等九縣、瑞昌市、潯陽、廬山兩區、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共青開發區和廬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局。

㈣ 九江南門湖 和 甘棠湖一圈分別有多長

南門湖大約3800米,甘棠湖大約2000米

㈤ 九江一院附近的湖叫什麼

九江市內有兩個湖,南湖和甘棠湖,兩個湖挨著,你自己看看哪個

㈥ 江西九江除了廬山還有什麼景點可玩

九江雄蟠贛北,瀕江扼湖,山水得天獨厚。匡廬奇秀,天下聞名,佳境美景奇詭瑰麗。其襟江帶湖之勢、懸泉雲瀑之勝、登臨旅居之便、中西合璧之風情集於一身,觀光旅遊與休養避暑的總體優勢雄冠諸山。鄱陽湖納贛江、撫河、信江、修水、饒河而注長江,浩浩盪盪,煙波萬頃,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向以魚米之利、舟楫之便、風光之秀而著稱於世。千里湖山之觀,美不勝收;或淼淼然橫無際涯,或欣欣然歸帆漁歌。石鍾山、鞋山、落星墩、軍山、印山、扁擔山隔水相望,各具姿態;冬季,吳城沙岸湖洲,萬只候鳥雲集,白鶴天鵝群蔚為稀世奇觀,尤其令人嘆為觀止,曾被海外客人譽為「中國第二座萬里長城」。九江不僅江山殊秀,而且座座「洞天」別開。彭澤的龍宮洞、沙河的獅子洞與湧泉洞、瑞昌的峨眉洞群,千奇百怪、鬼斧神工、渾然天成。置身其中,如夢似幻,撲朔迷離,恍如隔世而仙游。九江城北面長江,南屏匡廬,東臨湖口而西望幕阜,得盡山傍水抱之寵;城內甘棠湖水光瀲灧,岸柳成蔭;薄暮、輕煙漫籠,畫舫漣漪,可謂優雅之至。煙水亭、琵琶亭、潯陽樓、能仁寺、天花宮、九江長江大橋、浪井等景點可發思古之幽情,可觀今日之成就。誠如古人詩雲:九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

㈦ 甘棠湖的物華天寶

九江地處江南古陸成礦帶與長江中下游成礦帶交匯地段,已發現的礦種有金屬,非金屬,能源礦產三大類80種,已探明儲量的有44種,其中金,銻,錫,螢石儲量居全省首位,銅居第二,鎢居第三,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崗石,瓷土等蘊藏豐富,礦產潛在價值在千億元以上.1990年起跨進全國萬兩黃金市之列,最高年產量達1.7萬兩,主要生產基地有瑞昌洋雞山,修水土龍山金礦.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九嶺,幕阜山脈,面積達8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6.3%,活立木蓄積量2538萬立方米,毛竹6196萬株,列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樹種37種;動物資源有候鳥類115種,兩棲類11種,哺乳類20種.永修縣吳城鎮鄱陽湖候鳥自然保護區有越冬候鳥126種,其中屬國家保護的白鶴有840隻,天鵝3000多隻,佔世界首位,被外國專家譽為中國的第二長城.彭澤縣桃紅嶺是稀有野生動物梅花鹿棲息之地,現有梅花鹿150隻以上.九江有魚類109種,名貴魚類有中華鱘,鰣魚,彭澤鯽,蝦虎魚等,中華絨鰲蟹也是特產之一.九江水資源十分豐富,地表水資源136.5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141.8億立方米,可開發的水力資源32.9萬千瓦.長江過境長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億立方米,直入長江的河流流域面積3904平方公里,境內主要有修河,博陽河,長河三大水系,萬畝以上湖泊有10個,千畝以上31個,全省最大的柘林水庫庫容達79.2億立方米.鄱陽湖是省內諸河入長江的總通道,又是長江水量的調節器,有53%的水域在九江境內,面積近300萬畝,沿湖12個縣區,其中九江有6個。

㈧ 九江市區有兩個湖,叫什麼湖

甘棠湖和南門湖。

九江古城,秀在一湖。甘棠湖古稱景星湖,由廬山泉水注入而成,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市中心,是江西省九江市市區最引人入勝的景點。後人為感念唐江洲刺史李渤德政,改名甘棠。湖周十餘里,面積千餘畝。 甘棠湖碧波盪漾,朝輝夕陰,匡廬倒影,景色優美。又有煙水亭、思賢橋等名勝古跡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

南門湖位於九江市中心,也是當地的風景名湖。

望採納~

㈨ 九江有哪些名勝古跡

大勝塔】

在江西九江市能仁寺大雄寶殿東南側。始建於東晉,後毀。

唐大歷年間白雲端禪師重建,殿、塔並起。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雖經兵禍,殿堂遭毀,但塔存完好。清咸豐年間,遭兵火破壞,塔毀三級。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九江關督白景福勸募修復。塔為磚石結構,通體呈六角錐狀,共七層,高42.26米,底層對角直徑長8.9米,門朝西南。左側底層鑲嵌石碑一塊,系同治十一年白景福所撰之《重修大勝寶塔碑記》。

【天花宮】

又名娘娘廟。在江西九江市南門湖與甘棠湖之間的長堤南端。據《德化縣志》記載,宮系清同治九年(1870年)所建。為磚木結構。宮內有娘娘殿、娘娘亭、左右禪房等建築。佔地面積約1.100平方米。該宮東臨南門湖,西濱甘棠湖,南傍甘棠公園,北與煙水亭相望,風景佳勝。尤以娘娘亭最著,通體木質結構,高12米,六角三層,飛槽畫棟,亭內有梯可上,六面均有窗欄,可憑欄遠眺湖光山色。

【甘棠湖】

在江西九江市中心。面積約270畝。由廬山泉水注入而成。

清風徐來,碧波漣漪,景色優美。湖中築有長堤,長50米,堤上有宋代修建的思賢橋。湖中煙水亭為唐代建築。是九江市著名風景名勝。

【煙水亭】

原名浸月亭。在九江市甘棠湖中。建於唐元和十一至十三年(816—818)。相傳為三國時東吳部督周瑜點將台舊址。唐詩人白居易貶為江州(治今九江市)司馬時,建亭於其上。後人因其《琵琶行》詩中有「別時茫茫江浸月」之句,遂命名為浸月亭。北宋熙寧年間理學家周敦頤來九江講學,其子在甘棠湖堤上建樓築亭,取「山頭水色薄籠煙」之意,而名煙水亭。兩亭俱在明嘉靖前廢毀,明末於浸月亭廢址重建,將已廢煙水亭之名移此,稱以至今。明清多次復修增建,咸豐三年(1853年)又毀,清末重修。亭前有石劍匣兩座,亭內有船廳、純陽殿、翠照軒、五賢閣、亦亭、宴會廳、境波樓等。1972年全面修復,並建曲橋一座,自湖釁蜿蜒接於亭上,以便遊人參觀。

【浪井】

又名灌嬰井、瑞井。在江西九江市北部長江邊。為西漢名將灌嬰在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帶兵駐扎九江時所鑿,人稱灌嬰井。後堙塞。東漢建安年間,孫權常住此城,立標命人挖井,適得故處,發現井壁有銘雲:「漢高祖六年穎陰侯開此井」。權見銘欣悅,以為祥兆,故名瑞井。因井緊靠長江邊,每當大風吹起,江濤洶涌,井中有浪,故又名浪井。唐詩人李白曾在《下潯陽泛彭蠡寄王判官》詩中寫道:「浪動灌嬰井,潯陽江上風。」此井在大旱之年,江水下落,井水不枯。

【能仁寺】

舊名承天院。在江西九江市東部。建於南朝梁武帝年間,後廢。唐大歷年間由白雲端禪師重建,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建,弘治二年(1489年)改名能仁寺,後多次擴建。現存建築多為清同治九年(1870年)復建。系九江三大叢林之一(另二為龍池寺、舍利寺,已廢)。面積約3.000平方米。內有單層重檐、周體迴廊、氣勢雄偉的大雄寶殿及金剛殿,鐵佛殿、左右禪房、藏經樓等古建築。寺內還有大勝塔、雙陽橋、飛來石船、雨穿石,冰山、雪洞、誨爾泉等七景,是九江市現有最大的古建築群。

【鎖江樓寶塔】

在江西九江市東北,長江邊一小山坡上。據同治《德化縣志》記載,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在縣城東北三里處建樓三層,塔一座,並鑄鐵牛四頭。後地震,江水沖起數丈,岸磯崩潰,樓廢,鐵牛沉入江中,僅存寶塔。塔為磚石結構,通體為六畫錐狀。共七層,高約35米。塔內底層東面牆上嵌有明代碑記一塊。距今近四百年,雖經風雨剝蝕,地震搖撼,特別是1938年遭日軍兵船炮擊,中彈三處,但仍屹立長江邊。舟船上下,數十里可見塔影。在美術設計中,往往以此塔為九江的象徵。

【岳飛母姚氏墓】

在江西九江縣株嶺山東北端。面朝西北,長9.1米,寬3.2米,高1.7米,外殼為圓形拱頂,石灰石結構。墓碑直刻「宋岳忠武王母姚太夫人之墓」。另有石雕馬兩具,高與長各約1.5米,重約一噸,一具完好,一具斷首。還有秦檜夫婦跪勢石俑一殘塊。據墓側重修碑刻記載,岳母原籍河南湯陰,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始由飛迎來江州(今九江),隨軍奉養。六年春(1136年)病逝鄂州(今湖北武昌),四月由飛扶柩歸葬株嶺,並在墓山建疊翠亭。明正德間又建祠,後毀於兵,其子孫又建茅屋三間奉祀。現墓保存完好。

【岳飛夫人李氏墓】

在江西九江縣株嶺西端太陽山。坐北朝南,長3.75米,寬1.5米,高1.7米。外殼為圓形拱頂石灰石結構。墓碑上刻「宋岳忠武王夫人李氏之墓」。墓前有狀如壇壝拜台,兩側分立「聲敘」、「封禁」二碑,已殘缺。墓旁原有岳王祠,現不存。

【獅子洞】

在江西九江縣獅子山山中,系岩溶洞穴。約有4萬平方米,分七個景廳四十多個景點,有洞府鑰匙、紫竹林、南海神柱,蓬台觀音等。廳廳貫通,景景相連,洞內鍾乳石晶瑩玉潤,步移景換。有的若珍珠瑪瑙,璀燦奪目;有的如瓊樹銀花,爭妍斗麗;有的似珍禽異獸,栩栩如生;有的如寶塔高台,氣派非凡:有的如遊仙神女,神形兼備:各種景物,千姿百態,交相輝映,維妙維肖,美不勝收。

【湧泉洞】

在江西省九江縣廬山西麓湧泉鄉,距縣城20公里。為大型石灰岩溶洞。因一股清澈的泉水流經整個洞窟而得名,全洞遊程1.5公里,面積約一萬三千多平方米。洞中有仙女迎賓、女蝸補天、清泉映月、群仙聚會等三十二個景點。

【陶淵明祠】

又名陶靖節祠。原在江西九江縣馬回嶺,面陽山,1982年遷建於縣城沙河街東北隅之蔡家窪。坐西北向東南,為一進兩幢磚木結構古祠建築,面積246.9平方米。明嘉靖年間重修。祠內上堂檐首及中堂原有匾額兩塊,各書「羲皇上人」、「望古遙集」,大門首直書匾「陶靖節祠」,耳門首橫刻匾」菊圃」、「柳巷」。祠外柳樹成行,風景優美。現存歷史文物,對於研究陶淵明生平事跡頗有參考價值。

【陶淵明墓】

在江西九江縣馬回嶺面陽山,坐北朝南。長7.9米,寬4.1米,高1.62米。外殼為長形拱頂磚石結構。墓碑首橫刻「清風高節」,中直刻「晉徵士陶公靖節先生之墓」,左為墓誌,右為《歸去來辭》。墓碑左右,各列碑刻一塊,左為《五柳先生傳》,右為修墓人姓氏、年月。墓前有「凵」形石欄。四周蒼松環繞,層林迭翠,自山下至墓,有石階沿山坡而上。陶淵明(365?—427)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縣)人,晉代傑出詩人,早年曾做過參軍、縣令一類小官,四十一歲時退隱歸田,安居潯陽柴桑(今九江馬回嶺境內)。該墓重修於清乾隆元年(1736年)仲秋,現原貌基本保持完好。

㈩ 九江市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九江人傑地靈,物華天寶,旅遊資源極其豐富,便利的水陸交通曾促進了中華經濟、文化的發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為天下「眉目之地」。發達的水陸交通使具有兩千餘年歷史的九江一度成為軍事重鎮及商業、文化交流中心。
1、 鄱陽湖納贛江、撫河、信江、修水、饒河而注長江,浩浩盪盪,煙波萬頃,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
2、廬山,秀麗的風景,多變的景幻,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199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6年被批准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另外,煙水亭、琵琶亭、潯陽樓、能仁寺、天花宮、九江江江大橋、在建的九江長江公路大橋,鎖江樓,98抗洪廣場等景點可發思古之幽情,可觀今日之成就。誠如古人人雲:九派潯陽郡,分明似畫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