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商品的價格是由什麼決定的
商品的價格是由成本、供需、效率和信息來決定的。
這4個因素,在不同層面上影響著價格的高低。
第1個影響價格的因素,就是成本。成本越高的東西,價格就會越高。生產成本,會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而降低,價格也就會隨之降低。
舉個例子:
法國皇帝拿破崙招待客人,用得都是非常精美的銀質餐具。而他自己,卻只用鋁制的餐具。你知道,銀可比鋁值錢多了。很多人認為拿破崙用鋁制餐具是因為他低調樸素,其實恰恰相反。
在那個時代,用鋁制的餐具,是身份高貴的象徵。因為鋁的煉製成本極高,鋁制餐具非常罕見,所以價格昂貴,甚至比黃金還貴。
而現在,煉鋁的技術突飛猛進,鋁也就變得非常便宜。而因為金屬銀本身的稀缺性,銀的價值,就大大超過了鋁。所以,成本,影響著價格。而科技,改變著成本。
第2個影響價格的因素,是供需關系。
我舉個例子:
中秋節的月餅幾百元一盒,節一過完,沒有了需求,月餅價格立刻大幅縮水。平常白菜2元一斤,過年的時候,因為供給變少,白菜變成5元一斤。年一過完,供給恢復正常,白菜又降到2元一斤。
假設一件物品,只生產10件。如果市場上,只有10個人需要,供需平衡,每個人都可以買得到。如果市場上,有100個人需要,物品的價格就會上升。如果市場上,有1000個人需要,物品的價格就會上升得更高。
供給稀缺,需求旺盛。這時價格就會上升。
所以,賣一種需求很旺盛,但是供給很稀缺的商品,就會比較賺錢。
比如,房子。蓋房子,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嗎?沒有。
但是,上海中環以內的房子,就這么多,但是價格卻非常貴。
中環、內環和外環,從蓋房子的角度來說,蓋房的成本是一樣的。
那為什麼,不同位置的房子能賣出不同的價格呢?是因為大家都想去市中心,需求非常旺盛,而中心地段的房源供給卻很少。供給稀缺,需求旺盛,價格就會非常昂貴。這是第2個影響價格的因素,供需關系。
第3個影響價格的因素,是效率。
潤米商城在賣小洞茶,銷量很好,但其實並不算貴。
為什麼呢?因為效率高。
我們直接從供應鏈源頭拿到茶葉,沒有開線下門店,沒有請售貨員,更沒有砸廣告,縮減了許多中間環節。
這就是用效率,降低了價格。
同樣的需求,同樣的生產成本,但是運營效率不一樣,價格就會不同。
為什麼互聯網上有些東西品質不錯,性價比很高?那是因為在互聯網上賣東西,效率更高,所以價格就會更便宜。
這是第3個影響價格的因素,效率。
第4個影響價格的因素,是信息。
你去批發市場買一件東西,通常情況下,售貨員會上下打量你一眼,然後給你報價。
然後,你們會開始討價還價。
最終,每個人買到這件物品的價格,可能是不一樣的。
換你媽去買,幾乎一定比你買到的價格更便宜。
為什麼?因為信息不對稱。
當信息不對稱的時候,就會有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
什麼意思?就是你的心理價位和賣家的成本之間,是存在一定空間的。
假如物品的進貨價是5元錢,然後你覺得這東西花20元錢,你都願意買。
而對於賣家來說,20元他能賣掉,但6元理論上他也願意賣。
最後以什麼價格賣出,就看你們倆討價還價的能力。
如果賣家的討價還價能力很強,最後15元賣給你了。
你覺得還不錯,比想像中便宜一點。這時你就佔有了5元的消費者剩餘。
而如果你的討價還價能力很強,最後你8元錢買走,你就佔有了12元的消費者剩餘。
雙方通過不斷討價還價,試探對方的底線,最終確定成交的價格。
所以,價格的高低,還和雙方的信息差有關系。
在市場經濟中,價格的作用主要有:
1、價格是商品供求關系變化的指示器
藉助於價格,可以不斷地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調節資源的配置方向,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
在市場上,藉助於價格,可以直接向企業傳遞市場供求的信息,各企業根據市場價格信號組織生產經營。與此同時,價格的水平又決定著價值的實現程度 ,是市場上商品銷售狀況的重要標志。
2、價格水平與市場需求量的變化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 在消費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市場上某種商品的價格越高,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商品價格越低,消費者對它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而當市場上這種商品的價格過高時,消費者也就可能作出少買或不買這種商品,或者購買其他商品替代這種商品的決定。因此,價格水平的變動起著改變消費者需求量、需求方向 ,以及需求結構的作用。
3、價格是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手段
價格所顯示的供求關系變化的信號系統,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了信息。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幅度預示著這種商品有缺口時,國家就可以利用利率、工資、稅收等經濟杠桿,鼓勵和誘導這種商品生產規模的增加或縮減,從而調節商品的供求平衡。
價格還為國家調節和控制那些只靠市場力量無法使供求趨於平衡的商品生產提供了信息,使國家能夠較為准確地干預市場經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市場自發調節帶來的經濟運行的不穩定,或減少經濟運行過程的不穩定因素,使市場供求大體趨於平衡。
❷ 商品的價值是由什麼決定的
一、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1、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中是指"在現有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這里所說的現有的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現時某一生產部門大多數產品生產已經達到的技術裝備水平。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等於某一時期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當期該種使用價值總產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量綱是時間單位/使用價值數量單位。
2、這意味著,社會產品是不斷發展的物質的社會存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獲得了抽象勞動的量的規定性,而抽象勞動本身(一定歷史形態的商品生產勞動)則表達為一定的社會勞動時間的差別。這種同質基礎上的量的差別,說明的是總勞動的歷史生成性。一句話,抽象勞動是抽象規定的賦予,是勞動二重性發展規定的社會顯性化。
3、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有兩重性,其一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一種含義是在生產同種商品的不同生產者之間形成的,它涉及的是同種商品生產上的勞動耗費。其二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第二種含義是指在生產不同商品的生產者之間形成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它涉及的是社會總勞動時間在各種商品上的分配,其作用的是不同商品的價值量被社會接受的程度。
三、價值與使用價值:
1、商品是人們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其二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是價值和交換價值的承擔者,其特殊性在於它是社會的使用價值並通過交換來實現。
2、價值是商品的社會屬性,是本質因素,其實體是抽象勞動。商品二因素是使用價值和價值。
四、勞動二因素:
1、有兩種勞動,一個是有具體形式的勞動,有一系列勞動工具和形式;另一種是去掉具體形式只剩下人類體力和腦力凝結的勞動。
2、具體勞動是生產不同使用價值的不同性質和不同形式的勞動。由生產的目的、操作方式、勞動對象、手段和結果決定。從這一角度看勞動,它是具體的,故稱具體勞動。在商品生產條件下,具體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的一個方面。任何社會,人類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都必須從事各種具體勞動,改造各種特殊的自然物質,生產出各種使用價值,滿足生活和生產中的各種需要。也就是說對於具體勞動來說,
1.勞動的目的、操作方式、對象、不一樣(生產布,布是對象,種小麥,土地和小麥是對象)、手段、結果是不一樣的
2.也就是具體勞動就包含了這五個要素→具體勞動方式不一樣,就是這五個要素為區分。生產使用價值是具體勞動→具體勞動需要勞動工具勞動對象,當然不能離開自然物質和勞動→所以勞動不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不是物質財富的唯一源泉。
2、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是生產商品的同一勞動的兩個方面,而不是兩種或兩次勞動。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在時間上、空間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性質不同的具體勞動,生產性質不同的使用價值,它表明怎樣勞動,什麼勞動的問題;性質相同的抽象勞動,形成性質相同的價值,它表明勞動多少,勞動時間多長的問題。如:教師上課的具體勞動是採用集體或個體、講授或討論;抽象勞動是上了多長時間的課、教會了學生多少知識。
4、勞動二重性與商品二重性的關系是:人類勞動能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費為具體勞動,生產使用價值,人類勞動力在生理學意義上的耗費也就是相同的抽象的人類勞動形成商品的價值。
❸ 商品的價格高低由誰決定
當經濟行為已經變成是一種全民行為的時候,人們逐漸發現了一個問題:商家的商品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降價。那麼,這里便自然而然地出現了一個疑問題:商品的價格究竟是靠什麼決定的?是由誰決定的?
從傳統意義上來講,商品的價格是由商品的成本決定的。但是伴隨 著成本的不斷透明化,人們逐漸意識到商品的價格還受到別的因素的影響。
一般來講商品定價的依據通常是市場條件和企業目標,此外,消費者的心理也是必須參考的條件。
在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中寫到,王子總被「生存還是死亡」這一問題困惑著。其實,類似的問題也經常困擾著很多企業。定價問題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點,定高價還是定低價?到底定多少才合適?這讓企業往往感到困惑。
同種物品向不同消費者收取同樣的價格,這種定價方式屬於單一定價。也就是說,只要是同一種物品,無論賣給誰都是一種價格。在有些市場,如壟斷市場、壟斷競爭市場上,企業掌握著定價權,往往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定價。對企業來說,確定產品的價位十分重要。很多企業為了增加產品的銷量,往往採取降低價位的辦法。比如進貨是0.8美元的東西,僅賣1美元的商家很顯然比賣1.2美元的商家的銷量要大。
因此,定低價或者降價成為企業競爭中常用的一個手段。不過也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並不是任何時候降低價錢就一定有好處,有時候反而不如抬高定價。到底什麼情況下定高價,什麼情況下定低價,這需要根據企業的目標客戶和競爭環境等因素來決定。
一般來講,如果企業的目標客戶是高收入者,並且市場需求也不大,那麼採用定高價的策略來實現目標銷售是容易成功的。
名牌產品一般採用的都是這種定價方式,比如某名牌皮帶的定價是每條2000元,市場銷售依舊很好。因為這是炫耀性的商品,購買它的人主要靠品牌來炫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價格低了反倒沒法炫耀自己了,高收入者一般也就不會去買。
高定價的產品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價格缺乏彈性,供給相對有限。這個特點是很明顯的。還拿名牌皮帶來說,其對象就是極少數的高收入者,他們都希望用這種皮帶來顯示自己的身份,需求強度較高,並 且類似的替代品很少。特別是有的人對這種品牌具有一種特殊的偏好,他們寧願多花錢也要買這種皮帶,而不願意花低價去買別的款式,雖然別的皮帶也是名牌。對於這些高收入者來說,一條皮帶2000元在他們的總支出中所佔比例較小。因此,高收入者對這個品牌的皮帶就很缺乏彈性。而這種皮帶做工精細,供給很難增加,不必靠降價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這種名牌皮帶都是靠品牌而非低價來佔領市場的。一種缺乏彈性的產品,當降價時總收益會減少,當提價時總收益反而會增加。
由此看來,高定價還是低定價,首先要由市場條件來決定:產品是缺乏彈性還是富有彈性?目標客戶是哪一個收入階層?其次由企業目標來決定:企業追求在利潤率的最大化和利潤量的最大化之間是如何選擇的?一般的規律是這樣的,產品缺乏彈性,目標客戶人數少,卻是收入高者,企業目標是利潤率,就實行高定價;反之,產品富有彈性,目標客戶人數多,企業目標是利潤量,則實行低定價。因為高價必然和少銷有關,低價才能夠多銷。所以在確定價格目標以後,企業就要根據這個來決定產品的產量。因此企業在對某個產品定高價時要限量生產,在低定價時要增加產量。
另外,在定價時還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心理。國外大部分都用零數定價而非整數定價,例如有些產品定價為4.99元而不是5元。這正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心理。還有一點要注意,很多人認為便宜沒好貨,有的產品一味降低價格,反而會失去消費者。例如,汽車價格過低,讓人懷疑它的質量也下降了,即使很便宜,也沒有人會去買這種既不安全又經常出毛病的車。
在現代社會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定價也不能墨守成規。所以,到底是高價好還是低價好,還需要看同類產品或者相近替代品的定價,在市場競爭中這點十分關鍵。
定價高低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但卻不能像哈姆雷特對於「生存還是死亡」那樣去冥思苦想,而需要在實踐中累積經驗。
❹ 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
決定商品價格的因素有很多。從縱向上來看是由價值決定,從橫向上來看是由市場因素巨鼎的。
從縱向上來看,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商品的價格是由它的價值決定的,而價值又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而從橫向上來說,商品的價格則是由買賣雙方共同決定的,即是通過需求關系決定的。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反應的是一種橫向的比較。
拓展資料:
【政治經濟學】
政治經濟學是經濟學科的總名稱,廣義地說,是研究一個社會生產、資本、流通、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經濟活動、經濟關系和經濟規律的學科。
政治經濟學是以歷史的生產關系或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即是對社會生產關系及其發展規律生產和再生產中人和人的關系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學科。
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分成了兩派。一派是科學實事求是的實踐家,他們聚集在經濟學自由主義的最深刻的因而也是最成功的代表巴師夏的旗幟下。另一派是以經濟學教授科學研究的人,他們追隨約·斯·穆勒,辯證綜合理論,維護社會穩定。德國人在經濟學科學時期,也同在它的古典時期一樣,始終是嚴謹的科學研究者。
【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之一,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馬克思是德國的思想家、政治學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革命理論家、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主要著作有《資本論》《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創立的廣為人知的哲學思想為歷史唯物主義,其最大的願望是對於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 馬克思創立了經濟理論《資本論》,馬克思確立他的闡述原則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認為,這是「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東西。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他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學說,被認為是指引全世界勞動人民為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想而進行斗爭的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
❺ 請問為什麼市場決定價格
首先,「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是針對以往「商品由國家統一定價」而言的,不是針對「價值決定價格」而言的。我國商品定價權的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體制正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商品的價格由價值來決定,是從商品價格的根本決定因素和商品總價格與總價值的關繫上講的,「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則是從商品的市場價格要反映供求關系等因素的影響的角度講的。考察問題的角度和層次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不同。
商品的價值量只能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掌握了商品的價值對象性。商品的價值不僅有質的規定性,也有量的規定性。商品的價值量即商品價值的大小,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人類勞動量決定的,而衡量勞動量的天然尺度是勞動時間。眾所周知,決定商品價值量的勞動時間不可能是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而只能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商品的價格歸根結底是由價值決定的.市場供求關系會對商品的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需求大於供給,價格趨於上升;需求小於供給,價格趨於下降。但是,供求對價格的影響是有條件的。如果某一種商品的價格在長時間內居高不下,該種商品就會被大量地生產出來,從而迫使該種商品價格降低;如果某一種商品的價格在長時間內只降不升,該種商品的生產者就會縮減生產,減少供給,從而迫使該種商品價格回升。價值決定價格是指商品交換過程中的一種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總趨勢,價值規律告訴我們,價值決定價格是從商品交換的總體上講的,是指價值決定價格變化的總趨勢,並不是指每一次具體交換價格一定要與價值相等。
拓展資料
在絕對公平自由競爭的環境下,市場價格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商家的定價能力由商品成本決定。價格無限接近成本。事實上,市場價格的決定因素非常多,因為商家會差異化自身的商品,增加產品特性和盡力減少成本。消費者對價格認知也不同 國家可以通過政治手段,干預市場,給予補助或者直接制定價格。
市場是各方參與交換的多種系統,機構,程序,法律強化和基礎設施之一,也是商品和服務價格建立的過程。市場促進貿易並促成社會中的分配和資源分配。市場允許任何可交易項目進行評估和定價。市場是社會分工和商品生產的產物,哪裡有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哪裡就有市場。決定市場規模和容量的三要素:購買者,購買力,購買慾望。
❻ 經濟學問題:商品的價格由什麼決定
商品的價格是由商品的價值決定的,會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
價格是商品的交換價值在流通過程中所取得的轉化形式。在經濟學及營商的過程中,價格是一項以貨幣為表現形式,為商品、服務及資產所訂立的價值數字。在微觀經濟學之中,資源在需求和供應者之間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價格是重要的變數之一。
在現代市場經濟學中,價格是由供給與需求之間的互相影響、平衡產生的;在古典經濟學以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價格是對商品的內在價值的外在體現。事實上,這兩種說法辯證地存在,共同在生產活動中起作用。
(6)商品的需求價格由什麼決定擴展閱讀:
價格的作用
1、價格是商品供求關系變化的指示器
藉助於價格,可以不斷地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調節資源的配置方向,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在市場上,藉助於價格,可以直接向企業傳遞市場供求的信息,各企業根據市場價格信號組織生產經營。
2、價格水平與市場需求量的變化密切相關
一般來說, 在消費水平一定的情況下,市場上某種商品的價格越高,消費者對這種商品的需求量就越小;反之,商品價格越低,消費者對它的需求量也就越大。而當市場上這種商品的價格過高時,消費者也就可能作出少買或不買這種商品,或者購買其他商品替代這種商品的決定。
3、價格是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手段
價格所顯示的供求關系變化的信號系統,為國家宏觀調控提供了信息。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幅度預示著這種商品有缺口時,國家就可以利用利率、工資、稅收等經濟杠桿,鼓勵和誘導這種商品生產規模的增加或縮減,從而調節商品的供求平衡。
❼ 商品的價值由什麼決定,商品的價格由什麼決定
商品的價值量取決於生產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其定義為: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這里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指的是體力或腦力勞動,不管製造商品的是哪一個行業,製造商品的人的勞動的質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