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開個小超市,產品如何定價
一、可以參考大超市、參考競爭對手、或者根據需求價格彈性理論、價格分割、價格非整數法以及價格分層法來定價。
二、定價的方法:
1.參考大超市:可以去大超市用手機記下大超市裡你要了解的商品的價格,用手機錄屏會更快一些。看您目前的進度,應該是還沒有正式進貨吧?通過這波調查也可以對自己店內的商品進行一個粗略的規劃,了解超市都主打哪些商品,思考差異點在哪裡。如果還沒有買收銀系統,給您支個小妙招,用千帆掌櫃收銀系統的手機版本,在超市邊掃描邊邊錄入商品價格,回去之後,商品條碼、名稱和價格你都有了,可以在系統內直接修改價格,篩選您打算賣的商品即可。指的注意的是,大超市和小超市定位不同,價格也會略有不同,一般社區超市的價格會略高於大超市的價格。
2.參考競爭對手:小超市的對手主要是你隔壁商店的或者離你很近的小超市,怎麼了解他們的價格呢,一般同行之間認識的,又不好意思進人家店看人家價格啊,多找幾個對方不認識的親戚或朋友去吧,不用全部都記下人家的商品.
3.其他類的價格
1)食品類一般雜牌的百分之30的毛利就可以,名牌類的參考大小超市起先了解到的價格。
2)其他類別的就不具體說了跟食品類差不多,都是以大小超市的價格作為參考。
3)重點說說百貨類的定價,百貨類價格大家的區別較大,因為百貨類的單個的品種生產廠家都較多,價格無從比較。如,一個毛巾,批發市場里就有同款式的就有十幾個廠家在生產,而且百貨類基本沒有名牌和雜牌的區別,有的只是外觀上質量上的區別,所以一個毛巾你賣6塊能賣,賣7塊能賣,賣9塊也是能賣的,那就得掌握一個度了,比如,百貨類一般毛利都是百分之80左右,比如你進4.5元的一般賣到7.5元到9元都可以。定價時遵循一個原則,就是便宜的更便宜,貴的更貴。以毛巾為例,毛巾肯定有質量上的區別,批發的時候上百個品種供你選擇,比如你進了2.5的,2.8的,3.5的,6的,8元的這幾種,賣多錢呢,2.5的賣3.5,2.8的賣4.5,這是便宜的更便宜,3.5的賣7,3.8的可以賣8.5或9,這是貴的更貴。這么做呢,主要是用低價格的吸引住重實惠的顧客以促進成交,用高價格的吸引住重質量不怎麼在乎價格的顧客以提高利潤,這是因為顧客的消費心理。
三、四個定價技巧
1、依據需求價格彈性定價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價格的變動,當某商品的需求屬於富有彈性時,例如可口可樂,可以通過降低價格來提升銷量,薄利多銷;對於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例如一些日用品,可以抬高價格來獲取更多的利潤。
2、依據價格分割定價
這個是一種定價心理策略,最終的一個結果讓顧客「感覺實惠」,茶葉每公斤10元報成每50克0.5元,大米每噸1000元報成每公斤1元等等。巴黎地鐵的廣告是:「只需付30法郎,就有200萬旅客能看到您的廣告。」這就是分割定價的魅力所在。
3、價格非整數法和弧形數字法
非整數法是一種極能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的價格,這種策略的出發點是認為消費者在心理上總是存在零頭價格比整數價格低的感覺,此種定價在市面上是較為常見的。另外,弧形數字法,帶有弧形線條的數字,如6、8、10顧客更願意接受;而不帶有弧形線條的數字,如1、4、7等相比較而言受歡迎程度就低很多。
4、分級法
定價時要考慮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低檔商品適合低收入者的需要,價格要偏低,這部分人較多,商品要多進一些。高檔貨適合收入比較高的人群,定價高,進貨數量少。有些在市場上罕見的商品,定價不封頂,因為對有些人來說,只要是他喜歡的,價格再高他也會購買的。
Ⅱ 為什麼很多商品要統一零售價
統一零售價不能自定價格銷售,穩定市場價格。必須保證各個通路有合理的利潤空間,產品才能很好地流動。廠家的定價原則是:零售商毛利>分銷商毛利>總經銷商毛利>品牌製造商毛利,同時兼顧當地市場的同類產品競爭情況作為參考依據。
一般商品的建議零售價與實際銷售價格相近,但更多情況是實際價格遠遠低於建議零售價。這一特殊價格出現之初的本意是避免商家擅自抬高商品零售價格,用以維護產品的品牌形象,也能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參照價格,它的制定屬於一種提議性質的企業行為。
(2)如何讓零售價格統一擴展閱讀
代理商或者銷售商和生產廠商協商、簽約、例行法力程序後,產品和服務享有特權,那麼代理商或者銷售商所持有的產品和服務再和消費者交易的過程中,代理商或者銷售商要謀取一定的利潤,這利潤涵蓋代理商或者銷售商在產品銷售的過程中所支付的「成本費用」;
和勞動,那麼這個產品在出廠的價格上提高一部分,調整的空間就是代理商或者銷售商獲得利潤。這種賣給最終消費者把成本和銷售利潤算在一起的價格就是「零售價」。
Ⅲ 我想去菜市場賣青菜,但不知道怎麼定價也沒認識有賣菜的人,怎樣才能定的價格和別人的一樣
可以先裝做是顧客去考察下,這就是一個比較花時間的方法。選擇同一家門市進貨,然後按照上浮100%的價格進行出售定價。進貨渠道貨比三家之後,再按照上浮100%的價格進行出售定價,讓其他人根據你的價格定價。
菜市場指一區域內用於銷售蔬菜、瓜果、水產品、禽蛋、肉類及其製品、糧食及其製品、豆製品、熟食、調味品、土特產等各類農產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經營為主的固定場所。
菜市場,即農貿市場,是指在城鄉設立的可以進行自由買賣農副產品的市場。如今的農貿自由市場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產物。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在農村和城市恢復了曾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的農貿自由市場。飽受短缺經濟困擾和國營菜店冷落的老百姓,以一種欣喜的心情接受農貿自由市場的到來。在農貿自由市場上,可以買到新鮮的農副產品,允許顧客自己挑選偏好的農副產品,可以議價;在攤販之間形成了競爭關系,價格可以隨行就市。
隨著農貿自由市場在全國的發展,很快就把國營的蔬菜店和副食店擠垮了。菜市場具有明顯的經濟屬性,作為城鄉居民「菜籃子」商品供應的主要場所,它也具有社會性和很強的公益性。
就其社會地位而言,菜市場與其他商業業態的功能相比,社會價值的取向更能體現政府形象,政府通常將其作為「民生工程」、「再就業工程」、「三農問題」等工作的平台,以此促進城市發展,展示城市形象,構建和諧社會。
Ⅳ 同一產品,在不同消費水平區域怎麼做到零售價統一
按照消費水平中高的統一定價,
允許消費水平低的經常搞滿減滿贈等促銷活動,
Ⅳ 怎麼能讓門店與網店價格統一呢
有贊零售的商品通可實現一鍵上架到門店銷售。同時,總部可授權門店定價或使用統一售價。可以先去官網試用下的,反正是免費試用。
Ⅵ 中國什麼東西統一零售價答案
全國統一零售價的應該是火車票和飛機票。
資料擴展:
生產商不給產品定出統一零售價的原因:
除了運營成本的理由,不傳統企業生產商其實還有更痛心的理由,表面上看是經營成本(場地、商圈租金、運輸成本等)決定零售價格,但現實生活中,其實是渠道問題;如果深挖零售行業的內幕,我們會發現像你提到的牛奶也好,其他品類也好,價格的掌控權其實不在生產商,而是在終端,尤其是KA大賣場,基本上價格是由促銷(業務代表)和科長私下就可以決定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外資做不起來,在中國做零售不是翻翻幾本MBA,請幾個牛X的咨詢公司就能搞定的事,要研究市場,還是要深入一線。
那麼生產商不給出統一價,原因其實是有的,但即使有統一的市場指導價,一放到市場,還是市場說話。具個普遍的例子,典型像京東,很多開始做3C的人都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價格都這么低了,京東還比我低,難道他拿貨價比我還低,其實有些京東是有拿貨優勢,但有些未必;但京東之所以能給出低價,是因為傳統供貨體系裡有一個叫返點的東西。
為了激勵渠道,生產商往往會選擇一個方式,就是給予優質的銷售渠道一定的返點;舉個例子,也就是原本供應商A給渠道B100元每件,結果B不到一周幫A賣了一萬件,而上個季度,A在另一個10多年渠道夥伴C也才賣了100件;這個時候為了鼓勵這種現象,A就適當給予B返回10萬元貨款,以做獎勵,也就是說B的拿貨價事實上是90元;
而在傳統渠道這種現象更為復雜,一般會增加多一個業務代表D,A給予的獎勵是給D的,而D在私底下跟C分成;這就為什麼你會發現在一些賣場,為什麼XX牌子的牛奶可以賣得那麼低,而那個地段卻是消費水平極高的黃金商圈;
所以這個問題並不是生產商不想去給產品統一零售價,只要是做自己做品牌的朋友都知道,你生產一個東西,開一個模要多少錢,要用多少條生產線,每條線上要請多少個工人,甚至水電費要多少等等都要算得一清二楚,怎麼可能允許市場上有眾多不同定價的東西?合理的解釋就是上面提到的,他們控制不了,不是不想控制。
其實還應該增加多一個問題,就是生產商如何制定及控制你的渠道統一價格,這個問題相信很多零售業都會很感興趣。
Ⅶ 怎麼可以讓一個市場的銷售價格統一大家都可以賺到錢,顧客可以得到實惠
這個基本是不可能的。除非大家達成協議或組建價格聯盟,但由於都是相互競爭,矛盾重重,往往這種協議或聯盟很脆弱。其實這就是市場競爭的弊端:競爭的無序性
Ⅷ 一般零售葯店如何定價
1成本加利潤定價法
比如,一個商品的成本價是50元,你想要30%~40%的利潤,定價時就要在成本價的基礎上加30%(即至少65元出售)。然後再根據品牌的影響力、參考公司在行業中的地位以及消費者對你的商品的認知度,最後做出一個定價。這樣定出來的價格,既能獲得利潤,又能在市場中具備一定的競爭力,還能讓顧客對你的價格有認知度。
2目標利潤定價法
這個方法首先要考慮你的預期目標是什麼?也就是說,商品出來以後,你預期要賺多少錢,然後根據目標利潤將成本控制在某個范圍之內。比如說,你的商品准備賣100元,目標利潤是50元,那麼你就要想辦法將相關成本控制在50元以內,這就是所謂的目標利潤定價法。
3需求導向定價法
這種方法是以顧客的需求為著眼點,分析顧客在什麼情況下能夠接受你的價格。比如,顧客能接受的價格大概是20元以內,超過30元就很難賣,那麼就把價格定在30元以內,如果超過50元顧客很難接受,就賣48元。在目標消費群體當中,根據顧客的年齡、收入、購買習慣以及他對價格的認知度、敏感度等做一個需求導向的調查,分析顧客能夠接受的價格範圍,然後在這個范圍之內做定價。
4競爭導向定價法
這個方法要關注競爭對手如何定價。在定價時可以保持和競爭對手的價格相差無幾,也可以比競爭對手的價格高一點或低一些。如果你的品牌、品質、推廣能力和渠道都比競爭對手強,那麼可以定得比他高。如果你的品牌價值、推廣能力、運作市場的能力和顧客群的購買力都不如對手有優勢,這時,你的定價就要比他的低。
Ⅸ 淘寶店調價時把一口價和零售價改成一樣怎麼辦
摘要 可以修改一口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