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票標價380元,實際支付多少
如果是含稅實際支付就是380元。
如果不含稅實際支付是430元。
如果是國際票就得加上稅。
B. 不含稅成本怎麼算
問題一:含稅成本如何計算 含稅成本=不含稅成本*(1+增值稅稅率)
不含稅成本=含稅成本/(1+增值稅稅率)
含稅成本 732 /1.17=不含稅成本625
比如我銷售價是728 進價是380 商場扣點23% 出去稅點 我利潤是728-728*23%-728*0.17/1.17-380=74.78
註:成本是按照不含稅成本計算的。如果是含稅成本,可自行換算。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問題二:算內部成本,計入成本的數是含稅的還是不含稅的? 「我要計算每月生產產品的盈虧點,每個月矗算出成本和產值(不含稅)的比率。計算成本的直接材料等是否含稅?」
因為你的產值是不含稅的,自然成本也不含稅,不然不昌賣殲匹配。
問題三:不含稅成本/不含稅收入求的是什麼 一般都是指付款或收入標價為含稅(含增值稅)金額的情況下,求扣除增值稅的成本或收入的金額。對於一般納稅人開具的發票來說,
不含稅成本/不含稅收入一般等於:含稅成本(含稅收入)/ (1+17%);
如果是低稅率貨物,如農產品等,不含稅成本/不含稅收入等於:含稅成本(含稅收入)/ (1+13%);
對於小規模納稅人開具的普通發票來說,
不含稅成本/不含稅收入等於:含稅成本(含稅收入)/ (1+3%)。
問題四:一個含稅價格怎麼算出不含稅是多少錢,要公式 含稅價格計算不含稅價格的計算公式為:銷售額(不含稅)=含稅銷售額÷(1+稅率)
例如:一般增值稅納稅人取得含稅銷售額為117元。那麼不含配姿稅銷售額=117÷(1+17%)=100元。
問題耐沖五:增值稅的不含稅銷售額如何計算 10分 1、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2、增值稅屬於價外稅,計算增值稅時,要將含稅銷售額換算成不含稅銷售額,這是規定。
計算公式:
應交增值稅=不含稅銷售額*增值稅稅率
其中: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嘩(1+增值稅率)
問題六:結轉銷售成本為什麼是不含稅價 因為銷售貨物是不含稅價,對應的成本也必然是不含稅價,會計上是配比的。再說進貨的進項稅不計入存貨的成本,本身就雞不含稅的,結轉時自然是不含稅價
問題七:不含稅收入的個稅怎麼計算呀? 納稅義務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計算交個人所得稅時,第一步應該將不含稅收入換算為含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准-速算扣除數)/(1-稅率)
第二步再計算應納稅額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撫
這樣用文字表述比較抽象,現舉個例子說明。
如某員工在2011年10月份取得不含稅收入6000元。那麼該員工本月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為:
應納稅所得額=(6000-3500-105)/(1-10%)=2661.11
應納稅額=2661.11×10%-105=161.11
那麼該員工2011年10月份取得6000元不含稅收入,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為161.11元。
說明:這是按新修訂的《個人所得法》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6號規定的新稅率為計算依據的,如果是今年9月份前的收入,則原修訂前的《個人所得稅法》和原稅率表計算。
願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問題八:按不含稅材料核算成本,售價含稅怎麼算? 5分 含稅成本=5*(1+17%)+5=10.85
希望能幫助到你!
問題九:企業損益表中,收入和成本為什麼要以不含稅金額入賬? 首先!先不要急,大家來幫你解決。1、「為什麼收入不以含稅金額入賬」這個稅是指的17%的增值稅,科目是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是負債類科目,也就是說這不是企業的資產,是負債,而且是最終要交出去給國家的部分;
2、為什麼會計法規沒有規定 結轉本年利潤的時候沒有結轉增值稅一項?只結轉損益類的科目?因為增值稅與企業利潤沒有直接關系。我只是直接收了這個環節貨物增值額部分的17%稅金,而且實際理解是代收,代國家收,是最終不屬於企業的收益。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而我們進項和銷項都是17%,在稅金這點上企業沒有收益。舉個例子一個東西不含稅進價3元,不含稅售價5元,那麼增值額為5-3=2元(增值稅是針對增值額部分交納的稅金所以才叫增值稅),增值稅為(5-3)*17%,也就等於進項稅減去銷項稅 5*17%-3*17%=0.37,那麼公司應交稅0.37元,實交稅0.37元,沖平,也就是說這0.37元不屬於企業的收益,不屬於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所以在利潤表上不體現,如果在出現,那再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就是重復征稅,這與稅法是相抵觸的。
不為得分,只希望大家的意見湊在一起可以幫到你!
問題十:如何將不含稅收入換算為含稅收入 一、一般比例稅率:
不含稅收入=含稅收入*(1-稅率)
含稅收入=不含稅收入/(1-稅率)
計算基礎是:含稅收入=不含稅收入+稅額
不含稅收入=含稅收入-稅額。。。。。這個邏輯相當重要。
二、超額累進稅率--薪金所得
應納稅額=含稅收入-不含稅收入。。。。。(1)
應納稅額=(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稅率-速算扣除數。。。。。。(2)
含稅收入-不含稅收入=(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稅率-速算扣除數
由此:含稅與不含稅收入關系為:
含稅收入=(不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稅率-速算扣除)/(1-稅率)。。。。。。(3)
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4)
由3,4得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關系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速算扣除)/(1-稅率)。。。。。(5)
也可得應納稅所得額與含稅收入關系
含稅收入=應納稅所得額+費用扣除標准。。。。。(6)
注意採用稅率的時候,一定要將不含稅收入先減掉3500,再看使用哪檔含稅稅率。
C. 含稅未稅怎麼算
主要的關鍵是所涉及的稅率,根據產品的稅率,若是給出的價格為不含稅價M,那麼含稅價格T=M*(1+稅率),反之,不含稅價格=含稅價格除以(1+稅率)。
例如不含稅價25元,增值稅17%的含稅價格則為25*(1+17%)=29.25;若25為含稅價,那麼稅率17%的不含稅價為25/(1+17%)=21.37。
含稅價格就是包括稅金的,不含稅價格就是不包括稅金的。
在流轉稅中,計算稅金都是:不含稅價×稅率=應交稅金,而在實際經濟業務中,客戶需要支付的價款是包括了稅金的價款。B公司不屬於一般納稅人,所以在計算時,一般就默認為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3%。
(3)380元不含稅價格怎麼算擴展閱讀
稅率
自2017年7月1日起,簡並增值稅稅率結構,取消13%的增值稅稅率。
當前,一般納稅人適用的稅率有:16%、10%、6%、0%等。
適用16%稅率: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提供有形動產租賃服務。
適用10%稅率:提供交通運輸業服務。
農產品(含糧食)、自來水、暖氣、石油液化氣、天然氣、食用植物油、冷氣、熱水、煤氣、居民用煤炭製品、食用鹽、農機、飼料、農葯、農膜、化肥、沼氣、二甲醚、圖書、報紙、雜志、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
適用6%稅率:提供現代服務業服務(有形動產租賃服務除外)。
適用0%稅率:出口貨物等特殊業務。
2017年4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7月1日起,將增值稅稅率由四檔減至17%、11%和6%三檔,取消13%這一檔稅率。中國第一大稅種增值稅稅率簡化合並將踏出第一步。
徵收率:小規模納稅人適用徵收率,徵收率為3%。
D. 個稅計算公式是什麼
工資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1、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費用減除額
2、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例】張某某在10月份稅前工資12000元,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
(1)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征點(5000)=12000-1100-5000=5900(元)
參照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3000不超過12000的部分,則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10。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5900×10%-210=380(元)
(2)如按照適用3500元的舊費用標准和舊的稅率表
張某某在10月份稅前工資12000元,需要繳納各項社會保險金1100元。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征點(3500)=12000-1100-3500=7400元
參照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4155元7755元的部分,則適用稅率20%,速算扣除數為555。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7400×20%-555=925元
資料擴展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