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行情 » 銷售產品價格包括哪些
擴展閱讀
繪本會用到哪些繪畫工具 2025-07-11 02:47:29
烤豬肉成本多少 2025-07-11 02:45:51
信息資源豐裕是什麼意思 2025-07-11 02:45:04

銷售產品價格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14 15:54:32

『壹』 企業在營銷中常見的價格問題有哪些

第一步:確定定價目標。企業價格的制定是一種有計劃有步驟的活動,是實現企業營銷目標和總體戰略的具體工作。因此,必須首先明確企業的定價目標。
第二步:估計市場需求。商品價格與市場需求一般情況下是成反比關系的。價格會影響需求,在正常情況下,市場需求會按照和價格相反的方向變動。價格提高,市場需求就會減少。企業商品的價格會影響需求,需求的變化會影響企業的產品銷售乃至企業營銷目標的實現。因此,估計市場需求狀況是制定價格的重要工作。
第三步:估算成本。企業在制定商品價格時,要進行成本估算,這是任何企業都不能例外的。企業商品價格的上限取決於市場需求及有關限制因素,而最低價格不能低於商品的經營成本費用,這是企業價格的下限(這里不包括短期的,由於某種原因個別品種的價格低於成本費用的例外情況),低於這個限度,企業無法維持再生產和繼續經營。
第四步:分析競爭狀況。企業價格的制定除取決於需求狀況、成本狀況之外,還受市場競爭狀況的強烈影響。對競爭狀況的分析,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五步:選擇定價方法。

『貳』 請問產品的銷售價格是怎樣算出來的,最好是公式

銷售價格=成本*(1+行業利潤率)

不知道你說的是什麼產品,所以成本有不同的計算辦法

成本=原料價格+加工費+管理成本(3-5%) (自己買料生產)
成本=購買價格+運費 (其他地方買過來轉手賣)

行業利潤率,顧名思義,就是一般同行的利潤率;如果是新產品,比方說新款式的服裝,新花型的窗簾面料,新奇的玩具,可以利潤高一點,因為仿製品還沒出來.

『叄』 在市場營銷里產品價格公式是什麼

159.產品總成本

產品總成本=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

=固定成本總額+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產品總量

或=期初在製品和半成品成本+本期支出的生產費用-期末在製品和半成品成本

160.產品單位成本

產品單位成本=(固定成本總額/產品總量)+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或=產品總成本/產品產量

161.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

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1~9月份累計實際總成本+第四季度預計總成本)/(1~9月份累計實際產量+第四季度預計產量)

=(1~9月份實際產量×1~9月份實際平均單位成本+第四季度預計產量×第四季度預計單位成本)/(1~9月份實際產量+第四季度預計產量)

162.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

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平均單位成本-計劃期可比產品單位計劃成本)×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或=可比產品計劃產量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計劃總成本-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163.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

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率=[可比產品成本計劃降低額/(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單位成本×可比產品計劃產量)] ×100%

或=100%-[∑(本年計劃產量×本年計劃單位成本)/∑(本年計劃產量×上年實際單位成本)]×100%

=100%-(可比產品本年計劃總成本/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計劃總成本)×100%

164.單位產品目標成本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測的出廠價格×(1-稅率)-利潤目標/預測產量

165.成本降低目標率

成本降低目標率=(單位成本降低目標額/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100%

單位成本降低目標額=上年預計平均單位成本-單位產品目標成本

166.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單位產品變動成本=變動成本總額/(最高產量-最低產量)

變動成本總額=最高產量的總成本-最低產量的總成本

167.可比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可比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各種可比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種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68.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各種可比產品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各種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69.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

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100%-[本期可比產品總成本/(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單位成本×本期實際產量)]



100%

=[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上年可比產品實際單位成本×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產量)]×100%

可比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可比產品按上年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可比產品本期實際總成本

可比產品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各企業該種產品上年實際平均單位成本×各企業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70.全部商品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的總成本

全部商品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總成本=∑(各種商品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種商品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商品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企業該種產品本期計劃單位成本×各企業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各企業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171.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

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率=(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基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 ×100%

或=100%-(報告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基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100%

單位產品實際成本降低額=基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報告期單位產品實際成本

172.單位產品成本計劃完成率

單位產品成本計劃完成率=(單位產品實際成本/單位產品計劃成本)×100%

173.全部產品總成本計劃完成率

全部產品總成本計劃完成率=∑(每種產品實際單位成本×實際產量)/∑(每種產品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100%

(全部產品實際總成本/全部產品按計劃單位成本實際產量計算的總成本)×100%

174.材料費用的分配

1、1、產品重量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該種材料費用/各種產品重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重量×分配率

2、2、系數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產量×系數)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產量×系數×分配率

3、3、產量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的產量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的產量×分配率

4、4、定額成本分配法,其分配公式為:

分配率=材料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產量×單位產品定額材料成本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該種產品的費用總額/材料定額成本)×分配率

5、5、定額耗用量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該種材料費用/∑(某產品產量×某產品的該種材料消耗定額)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材料費用=某產品該種材料定額耗用量×分配率

175.工資費用的分配

1、1、原材料成本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總額/各種產品原材料成本總額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該種產品原材料成本×分配率

2、2、產品實際工時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生產工人工資總額/各種產品的實用工時總額

學會計xuekuaiji.com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該種產品的實用工時×分配率

176.外購動力費用的分配

1、
1、生產工時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耗用外購動力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的生產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外購動力費用總額=該種產品的生產工時×分配率

2、
2、機器工時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耗用外購動力費用總額/各種產品耗用機器工時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外購動力費用=該種產品耗用機器工時×分配率

3、
3、機器功率時數分配法,其計算公式為:

分配率=各種產品耗用外購動力費用總額/各種產品的機器功率時數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的外購動力費用=該種產品的機器功率時數×分配率

177.在產品成本

在產品完工率=(單位在產品累計平均工時定額/單位產品工時定額)×100%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完工率

分配率=費用總額/(完工產品產量+在產品約當產量)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產量×分配率

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約當產量×分配率

178.計劃產品銷售量

計劃產品銷售量=計劃期初產品庫存量+本期產品生產量-計劃期末庫存量

179.計劃期末發出商品量

計劃期末發出商品量=(計劃期第四季度產量/90)×發出商品定額日數

發出商品定額日數=基年第三季度發出商品的平均結余額/(基年第三季度商品產品實際工廠成本/90)

180.產品銷售成本

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量×單位銷售成本

1、
1、先進先出法,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產品總成本+(本期計劃產量-期末計劃結存數量)×本期生產產品計劃單位成本]/本期計劃銷售數量

2、
2、加權平均法,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銷售成本=(期初結存量×期初結存產品單位成本+本期計劃生產數量×本期計劃生產單位成本)/(期初結存數量+本期計劃生產數量)

181.銷貨合同完成率

銷貨合同完成率=(本期實際交貨額/本期合同訂貨額)×100%

或=商品產值完成率×銷售系數×合同內銷售占銷售產值的比重

商品產值完成率=(實際商品產值/計劃商品產值)×100%

銷售系數=實際銷售產值/實際商品產值

合同內銷售占銷售產值的比重=本期實際交貨值/實際銷售產值

182.合同數量執行率

合同數量執行率=(本期已執行銷售合同張數/本期已簽訂應執行銷售合同張數)×100%

183.利潤總額

利潤總額=產品銷售利潤+其他銷售利潤+(或-)營業外收支凈額

184.保本點銷售量

保本點銷售量=產品固定成本總額/(單位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

=產品固定成本總額/單位創利額

保本點銷售=產品固定成本總額/(單位售價-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單位稅金)

185.目標利潤銷售量

目標利潤銷售量=(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單位創利潤

單位創利額=單位售價-單位變動成本額

186.保本點銷售收入

保本點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創利率

=固定成本總額/(1-變動成本率)

創利額=單位售價-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稅金

創利率=(創利額/單位售價)×100%

變動成本率=[(單位變動成本-單位稅金)/單位售價]×100%

187.目標利潤銷售收入

目標利潤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創利率

=(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1-變動成本率)

多種產品目標利潤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目標利潤總額)/加權平均創利率

加權平均創利率=(全部產品創利率/全部產品計劃銷售收入)×100%

或=∑(單位產品創利率×該產品占總銷售收入百分比)

188.成本利潤率

成本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成本)×100%

189.銷售利潤率

銷售利潤率=(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成本)×100%

190.產值利潤率

產值利潤率=利潤總額/工業總產值

∑各企業該種產品本期實際產量

a

27. 材料成本差異率:

本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上月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的成本差異額/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28. 施工管理費的分配:

某類工程(或產品,勞務)應分配的管理費=實際發生的施工管理費總額×某類工程(產品、勞務)成本中人工費/各類工程(產品,勞務)成本中人工費總額

某建築工程成本核算對象應分配的管理費=建築工程成本應分配的管理費總額×某建築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直接費成本/各建築工程的直接費成本總額

某安裝工程成本核算對象應分配的管理費=安裝工程成本應分配的管理費總額×某安裝工程成本核算對象的人工費/安裝工程的人工費總額

29. 附屬企業成本計算的程序:

完工產品總成本=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發生的生產費用-期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完工產品總成本/完工產品數量

『肆』 產品銷售成本包括哪些

產品銷售成本:
在產成品被銷售後,由於庫存產品減少了,就需要將該產成品的產品成本從庫存成本中減少,而減少的這部分產品成本即成為了「產品銷售成本」。
產品銷售成本包括:
產品本身 加 稅收、運輸、人工、宣傳、管理組成商品的成本。

『伍』 產品定價策略都有哪些

常見的六種定價策略有:折扣定價、心理定價、差別定價、地區定價、組合定價、新產品定價。

1、折扣定價是指對基本價格作出一定的讓步,直接或間接降低價格,以爭取顧客,擴大銷量。其中,直接折扣的形式有數量折扣、現金折扣、功能折扣、季節折扣,間接折扣的形式有回扣和津貼。

2、心理定價策略就是企業在制定產品價格時,運用心理學的原理,根據不同類型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來制定價格,它是定價的科學和藝術的結合。

3、差別定價是指企業用兩種或多種價格銷售一個產品或一項服務,盡管價格差異並不是以成本差異為基礎得出的。

差別定價又稱「彈性定價」,是一種「以來顧客支付意願」而制定不同價格的定價法,其目的在於建立基本需求、緩和需求的波動和刺激消費。

4、所謂地區性定價戰略,就是企業要決定:對於賣給不同地區(包括當地和外地不同地區)顧客的某種產品,是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還是制定相同的價格。

5、組合定價是處理企業各產品價格關系的策略。當一種產品屬於企業產品組合的一部分時,其定價目標是整個產品組合的利潤最大化,而非單個產品項目的利潤最大化。

常用方法包括產品線定價法、選購配件定價法、附屬品定價法、二部定價法、副產品定價法和產品捆綁定價法等。

6、新產品定價是企業定價的一個重要方面。新產品定價合理與否,不僅關繫到新產品能否順利地進入市場、佔領市場、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且關繫到產品本身的命運和企業的前途。

新產品定價可採用撇脂定價法、滲透定價法和滿意定價。

『陸』 銷售人員所說的產品價格是否包含增值稅

包括,基本都是說含稅價的。
因為我們國家習慣上都沒有把價稅分離的,盡管增值稅已實行多年,但仍沒有習慣上去區分價格和稅金,一說到價格基本上都說含稅價。

只有財務核算和開發票時,會去做價稅分離,價和稅分開列示。增值稅是對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就其實現的增值額徵收的一個稅種。在實際當中,商品新增價值或附加值在生產和流通過程中是很難准確計算的。因此,中國也採用國際上的普遍採用的稅款抵扣的辦法。即根據銷售商品或勞務的銷售額,按規定的稅率計算出銷售稅額,然後扣除取得該商品或勞務時所支付的增值稅款,也就是進項稅額,其差額就是增值部分應交的稅額,這種計算方法體現了按增值因素計稅的原則。

『柒』 市場營銷中給商品定價有哪些方法

成本反推法,同行相比法,終端反饋法;

『捌』 商品定價有哪些方法

金牌店長羅雅霖老師店長培訓課程中有介紹: 一般商品定價的方法 制定價格時,所涉及的因素較為復雜,沒有什麼一定的標准方式。最重要的是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在分析自己實際情況的基礎之上,加以試銷,以確定最適當的價格。下面介紹的是一些常見的定價方式,提供參考。 (1)同價法 英國有一家小店,起初生意蕭條很不景氣。一天,店主靈機一動,想出一招:只要顧客出1個英鎊,便可在店內任選一件商品(店內所有商品都是同一價格)。這可抓住了人們的好奇心理。盡管一些商品的價格略高於市價,仍招徠了大批顧客,銷售額比附近幾家百貨公司都高。在國外,比較流行的同價銷售術還有分櫃同價銷售, (2)特高價法 獨一無二的產品才能賣出獨一無二的價格。特高價法即在新商品投放市場初期,把價格定的大大高於成本,使企業在短期內能獲得盈利,以後再根據市場形勢的變化來調整價格。某商店進了少量中高檔皮鞋,進價460元一件。店的經營者見這種鞋用料、做工都很好,色彩、款式也新穎,在本地市場上還沒有,於是定出1280元一雙的價格,竟然銷量很好。暢銷的東西,別人也可效仿,因此,想保持較高售價,就必須不斷推出獨特的商品。 (3)低價法 這種策略則先將產品的價格定得盡可能低一些,使新產品迅速被消費者所接受,優先在市場取得領先地位。由於利潤過低,能有效地排斥競爭對手,使自己長期佔領市場。這是一種長久的戰略,適合於一些資金雄厚的大企業。對於一個生產企業來說,雖然單個商品的銷售利潤比較少,但銷售額增大了,總的商業利潤會更多。在應用低價格方法時應注意:一是高檔商品慎用,二是對追求高消費的消費者慎用。 (4)整數法 對於高檔商品、耐用商品等應該採用整數定價策略,給顧客一種「一分錢一分貨」的感覺,可以用來樹立商品的形象。 (5)弧形數字法 「8」與「發」雖毫不相干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總是對的。據國外市場調查發現,在生意興隆的商場、超級市場中商品定價時所用的數字,按其使用的頻率排序,先後依次是5、8、0、3、6、9、2、4、7、1。這種現象不是偶然出現的,究其根源是顧客消費心理的作用。 (6)成本導向定價 最常見的是成本加定價方法,即按商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定出零售價。不同種類的商品,其毛利的加成比例不同。 (7)需求導向定價 它是依據購買者對產品價值的理解和需求強度來定價。百貨商場由於附加服務和環境氣氛為產品增加了價值,其商品價格可以高於小商店。另外,百貨商場可以對一些世界知名品牌實行高價策略。 (8)競爭導向定價 它依據競爭者的價格來定價——可相同,可高,也可低。價格調整主要看競爭者是否變動,隨市場定價。這處方法可在競爭中減少風險,並協調同行業間的關系。 (9)地理定價

『玖』 渠道價格一般包括哪些內容

銷售管理人員在新產品上市或是開發新市場時,經常會面臨著給產品制定價格的問題,由於出廠價一般是確定的,那麼各級價格的制定就主要是指在渠道中的價格和利潤分配。

1. 產品價格是從出廠價開始,逐步升高,到達消費者時(零售價)最高;
2. 產品在渠道中轉移的過程存在著價格差,價差是產品流動的原動力;

3. 價格差是遞增的,通俗說就是一批的價格差(利潤)最低,二批高於一批,零售的利潤最高,這是和它們的利潤差呈反比的銷售量差異所決定的;

4. 由於出廠價相對固定,銷售部門的價格政策主要包括一批出價、二批出價、零售價格三種(假設渠道無三批),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價格變化,都會引起其他環節的價格及利潤的變化,所以渠道的利潤政策和價格政策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那麼影響價格及利潤變化的因素有哪些呢?

具體分析如下:

一、 社會/自然環境

l 政府政策因素

在制定價格之前,一定要事先了解政府的相關政策的動態。比如最近國家宣布對達到歐洲3號排放標準的汽車減征消費稅,同時停止對歐洲2號的減征優惠,因我國的稅收是價內稅,政策最終體現在零售價格上,如果汽車產品定價時未能及時掌握政策變化,那麼不是價格變化頻繁,就是需要靠降低出廠價或者渠道環節的利潤來調整,給企業和客戶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另外,由於我國法制建設尚不健全,在一些區域地方保護還有存在,特別是針對煙、酒等高利稅產品更為普遍。銷售人員在制定批發、零售價格時一定要充分了解當地的特殊政策,即要知道對外來品的額外費用,也要知道對地產品的特別優待,因為優待最終也會轉換成價格優勢的。

l 相臨區域

相臨區域的政策以及市場環境(包括竟品和本公司的產品)對本地市場常常會帶來波動和影響,也是事先需要考慮的問題。河南省是很多產品的價格盆地,臨近河南區域的價格控制一直很多消費品公司所關注的問題。

二、 分 銷

l 分銷模式

採用的分銷模式不同,公司的銷售運營成本也不一樣,那麼相對的渠道內的經銷商的利潤水平也有差異。一般說:採用高成本的密集分銷方式的產品,經銷商的利潤會低於傳統銷售模式的經銷商。

l 結款方式

如果上級客戶需要給它下級的客戶(包括批發、零售)提供信用支持,則定價時該層級的利潤率要高與其他層級。這是因為信用額度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以及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

l 渠道的平均利潤水平/加價率

不同地區的客戶對產品的利潤率期待值是不同的,在一地適用的價格梯度在另一地區可能遭到客戶的強烈反對,對於新產品或新的銷售區域,保持客戶合理的利潤水平,以獲得客戶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加價率主要是指的針對高檔現場消費的客戶

三、 競爭環境

l 竟品價格

競爭品的價格無疑是我們制定價格的最重要的參考依據,這里不僅是零售價格還要包括一批、二批等渠道價格。一般來說,如果我們希望在某一環節獲得更多的支持,那麼相應的利潤空間就適當的向這一環節傾斜。比如,新產品剛上市時,需要更多的客戶分銷時,就可以適當增加一批的利潤,以吸引客戶經營興趣,而當產品進入穩定銷售時期,則可以減少批發利潤,增加零售終端的利潤,以得到更多的陳列空間和機會,將銷售的重心向消費者轉移。

l 市場投入
市場投入大的產品,必然要有高的回報率。現在很多廠家採用高開高走的策略,既高零售價格,高市場投入,高經銷商利潤,但是,零售價格的虛高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也受整個市場競爭的制約,不一定可以維持很長時間,最終往往可能損害到生產廠商的自身利益。

如果公司的市場投入相對較大,可以適當的減少經銷環節的利潤空間(當然也可以不減),因為公司的高額投入,往往意味著客戶的銷售會相對輕鬆些。從長期看,市場投入形成的品牌資產是公司不宜用短期的銷售收入來彌補的,所以也不宜以虛高零售價格的形式來操作。

四、 消費者因素

l 需求/購買力

市場需求大的,或者預計銷量可以很快增長的產品,可以在經銷環節的利潤制定時,設置短期的特別鋪市返利,待銷量穩定後再逐步取消,這樣即可以保證在上市初期的客戶積極性,有可以避免公司無謂的支出。

購買力高的地區或產品零售價格可適當上浮。

l 品牌知名度

知名品牌或知名公司的產品在零售價格上一般會有溢價,而在經銷商利潤上則又會少於其他品牌,普通品牌的產品則相反。經銷商的銷量、營業額來源於知名產品,而利潤則來源於普通產品,消費者購買知名產品可以得到心理滿足,但額外支付了費用,公司創立品牌花費的巨額資金,逐漸通過溢價得到收回。綜上所述,在具體設計價格、利潤政策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具有上述不同的類型,實際操作時,既要考慮全面,又不能被這些條件所限制,一個滿足所有參數的價格政策是不存在的,我們只能根據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制定對於達成我們目標最有效的價格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