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麥價格下跌原因是什麼對市場影響有多大
我覺得現在小麥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囤糧主體不得不虧損被動出貨。首先,到了現在這個時間節點,需要去庫存為新糧的收購工作騰庫,其次,部分貿易商面臨還貸的資金壓力。這也是2~3月份小麥下跌幅度加深芹行的主嫌者嘩要原因。
長期來看價格回升空間小
其一、市場供應層面,根據去年小麥產量、商品量和收購情況,扣減預估的制粉消費和飼用消費,粗略估算當前社會面可供銷售的余糧在2200萬噸至2500萬噸左右,其中還不包括可供投放的托市小麥、正在開展的輪換小麥。小麥進口也會對市場產生影響。據海關數據,1月至2月共進口小麥302萬噸,同比增加38%。在今年接新之前,國內主產區的小麥依舊保持充裕態勢。
其嫌歷二、消費層面,從當前到新麥上市,小麥食用消費或呈現存量萎縮、增量缺乏的態勢,反映在市場上,則是制粉企業開機率維持較低水平。小麥的飼用消費或漸有起色,這主要得益於小麥和玉米間價差正逐步收窄。對於規模化養殖企業來說,所需的玉米價格相對堅挺,預計在新麥上市前,華北地區品質較好的飼用玉米不會低於每噸2760元,如果後期小麥價格落入每噸2860元以內,兩者間不高於100元的價差或將打開小麥的替代窗口。此外,豆粕價格是否繼續下跌,也會影響到小麥的替代進程。
小貼士:建議手中還有存糧的農戶,存糧應出盡出,後期隨著氣溫快速回升,雨水增多,糧食保管難度加大,受潮變質的風險提升,繼續留存意義不大;基層糧點、中小貿易商可以利用購銷靈活、紮根一線的優勢,通過先鎖定上家,再尋找下家的方式開展短平快式的貿易;去年通過第三方資金收購小麥的企業,如果存量還較多,建議合理有序出糧,畢竟距離新麥上市只有不足2個月的時間,同時也可以考慮走訪銷區省份,利用區域間價差來減輕損失 ,加工企業的關注重點應轉向下游的麵粉、麩皮等產成品銷售和貿易渠道拓展,同時加強庫存管理、維持現金流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