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自由競爭市場中,價格是如何調節商品供給和需求而最終實現均衡的
1、使市場需求量和市場供給量相等的價格稱之為均衡價格。
均衡價格有時又被稱 作市場出清價格,在這種價格水平下,買者願意而且能夠購買的商品數量正好與賣者願意而 且能夠出售的數量相等,既不存在過度需求,也不存在過度供給,市場處於均衡狀態。
需求量是隨著商品的價格上升而下降,而供給量是隨著商品價格的上升而上升,一個上 升、一個下降,則必定有一個均衡點,在這個均衡點上,其價格和產量既為需求方所接受, 也為供給方所接受,由此形成的是均衡價格和產量。
2、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供求關系中自發形成的,而均衡價格的形成過程就是市場價格機制的調節過程。
市場的價格機制是指價格具有的調節市場供求達到一致而使稀缺資源按需要的比例配置的內在功能。當市場價格偏離均衡價格時,市場上會出現 需求量和供給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狀態。一般來說,偏離的市場價格會自動地回復到均衡價格水平,從而使供求不相等的非均衡狀態逐步消失。如果社會上每一件商品和勞務都能實現供求平衡,按需要配置稀缺經濟資源這一基本的社會經濟問題就會自動地解決,而無須計劃和政府幹預。供參考。
『貳』 市場的均衡是怎麼實現的求詳細啊!!!
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決定的,需求等於供給時,市場達到均衡狀態。
當需求小於供給,即供過於求時,產品價格下降,廠商會自發減少產量適應需求,從而從供求失衡逐漸趨於均衡;
當需求大於供給時,即供不應求,產品價格上升,廠商會增加產量,直到供給與需求相等,即均衡狀態。
拓展資料:
一、均衡價格的決定
1.均衡價格的含義
所謂均衡價格(equilibrium price)是指一種商品的市場需求與其市場供給相等時的價格,或者說,一種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與其市場供給曲線相交時的價格。
根據市場需求規律和供求規律,分別確定市場的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而在這兩條曲線的交點,生產者願意出賣的價格和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以及生產者願意供給的數量和消費者願意買進的數量恰好相等,這時市場達到均衡狀態。
這種在需求狀況和供給狀況為已知和確定不變條件下,市場供求達於平衡狀態時的價格,就稱為均衡價格,與均衡價格相對應的供(需)量,稱為均衡產(銷)量。
2.均衡價格的決定
顯然,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並且是市場競爭的結果。通常,銷售者總想提高價格,購買者總想降低價格。但在價格高於均衡點時,就會出現超額供給,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將迫使銷售者降低要價,從而迫使價格下落。
反之,在價格低於均衡點時,就會出現超額需求,這種情況導致一部分准備買得商品的人提高其出價,從而迫使價格上升。買賣雙方的競爭,將最終趨於均衡狀態。
用經濟模型來表示,均衡價格決定的條件為:
Qd = f(P) (1)
Qs = g(P) (2)
Qd = Qs f(P) = g(P) (3)
(1)式是需求函數
(2)式是供給函數
(3)式是供求相等,即均衡價格決定的公式,也就是當D=S時,就可以得出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的值。
二、需求與供給的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供求定理
均衡價格由需求和供給決定,所以,需求的變動(不是需求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不是供給量的變動),就會引起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發生變動。需求與供給的變動對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的影響就是供求定理,其內容包括:
(1)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2)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叄』 什麼是均衡價格它是如何形成的
均衡價格使指一種商品需求量與供給量相等時的價格。這時該商品的需求價格與供給價格相等稱為均衡價格,該商品的需求量與供給量相等稱為均衡數量。
形成: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上供求雙方的競爭過程中自發形成的。當供大於求時,生產者之間的競爭會導致價格下降;當供小於求時,消費者之間的競爭導致價格下降;只有當供給量等於需求量,並且供給價格等於需求價格時,雙方處於相對平衡狀態,此時的價格就是均衡價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預(如壟斷力量的存在或國家的干預),那麼,這種價格就不是均衡價格。
拓展資料:
1.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需求增加,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增加;需求減少,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減少。結論是: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2.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供給增加,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供給減少,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結論是: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均衡數量同方向變動。
『肆』 均衡價格是如何實現的它對於制定價格政策有何意義
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上供求雙方的競爭過程中自發形成的。當供大於求時,生產者之間的競爭會導致價格下降;當供小於求時,消費者之間的競爭導致價格下降;只有當供給量等於需求量,並且供給價格等於需求價格時,雙方處於相對平衡狀態,此時的價格就是均衡價格。如果有外力的干預(如壟斷力量的存在或國家的干預),那麼,這種價格就不是均衡價格。
均衡價格(equilibrium price)是商品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相交時的價格。也就是商品的市場供給量與市場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給價格與需求價格相等時的價格。
在市場上,由於供給和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市場價格趨向於均衡價格。如果市場價格高於均衡價格,則市場上出現超額供給,超額供給使市場價格趨於下降;反之,如果市場價格低於均衡價格,則市場上出現超額需求,超額需求使市場價格趨於上升直至均衡價格。
因此,市場競爭使市場穩定於均衡價格。在均衡價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數量被稱為均衡數量。從幾何意義上說,一種商品市場的均衡出現在該商品的市場需求曲線和市場供給曲線相交的點上,該交點被稱為均衡點。均衡點上的價格和相等的供求量分別稱為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市場上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的狀態。均衡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場經濟活動的內在聯系,特別是均衡價格理論中關於供給的價格彈性和需求的價格彈性的分析,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有重要實用價值。
價格移動
需求曲線的移動
要了解需求曲線的移動,必須區分需求量的變動和需求曲線的變動這兩個概念。它們的區別在於引起這兩種變數的因素是不同的。
需求量的變動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需求量的變動表現為商品的價格—需求數量組合點沿著一條既定的需求曲線的運動。
需求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需求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需求的變動表現為需求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
供給曲線的移動
要了解供給曲線的移動,必須區分供給量的變動和供給的變動這兩個概念。它們的區別在於引起這兩種變動的因素是不同的。
供給量的變動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時,由某種商品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供給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這種變動表現為商品的價格—供給數量組合點沿著一條既定的供給曲線的運動。
供給的變動是指在某商品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由於其他因素變動所引起的該商品的供給數量的變動。在幾何圖形中,供給的變動表現為供給曲線的位置發生移動。
均衡價格就是消費者為購買一定商品量所願意支付的價格與生產者為提供一定商品量所願意接受的供給價格一致的價格
市場均衡是指市場供給等於市場需求的一種狀態。當一種商品的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市場價格恰好使得該商品的市場需求量等於市場供給量,這一價格被稱為該商品的市場均衡價格。
『伍』 試述均衡價格的決定過程
均衡價格的形成過程為:1。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上供求雙方的競爭過程中自發形成的,市場上各種商品的均衡價格是最後的結果;2.在純粹的市場競爭經濟中,均衡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通過市場供求關系自發調節,決定市場的均衡價格。而均衡價格形成後,一旦市場價格背於均衡價格,必然形成供過於求或供不應求的失衡狀態。由於市場中供求雙方以及各方內部的競爭,產生自我調節的作用,促使失衡的市場價格重新回到均衡價格的水平。均衡價值形成機制:
如果把需求曲線D與供給曲線S繪制當市場價格為P1時,市場供給量大於市場需求量,出現商品競賣。急於將積壓商品脫手的生產者將降低商品價格,使市場價格趨於下降。當市場價格為P2時,市場供給量小於市場需求量,出現商品競買。急於購買到商品的消費者將提高商品價格,使市場價格趨於上升。以上商品價格的變動直至市場價格達到P0為止。此時市場上買賣雙方的力量處於均勢狀態,商品價格在此狀態下已沒有任何向上或向下變化的可能。這就是市場經濟決定商品價格的基本機制。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決定均衡價格的是供給與需求,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供求雙方的競爭過程中自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