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行情 » 投入產出表的價格有哪些
擴展閱讀
鑽石戒指多少分的好 2025-07-03 23:32:52
資源被利用後會怎麼樣 2025-07-03 23:12:37

投入產出表的價格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01 11:13:19

Ⅰ 中國各省投入產出表包括哪些年份的

國家逢2逢7會有投入產出表,逢5逢0會有投入產出延長表,也就是說92年97年02年07年12年等年份有投入產出表,95年00年05年10年15年等年份有延長表。各省也是一樣的

Ⅱ 投入產出表的產生

投入產出表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產生於美國,它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Leontief)在前人關於經濟活動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礎上首先提出並研究和編制的。
列昂惕夫從1931年開始研究投入產出技術,編制投入產出表,目的是研究美國的經濟結構。1936年他撰寫的「美國經濟制度中投入產出數量關系」在《經濟學和統計學評論》上發表。它是世界上有關投入產出技術的第一篇論文,標志著投入產出技術的誕生。1953年列昂惕夫與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國經濟結構研究》一書。通過這些論著,列昂惕夫提出了投入產出表的概念及其編制方法,闡述了投入產出技術的基本原理,創立了投入產出技術這一科學理論。正是在投入產出技術方面的卓越貢獻,列昂惕夫於1973年獲得了第五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Ⅲ 投入產出表都是按當年生產者價格計算的嗎

是的。

投入產出表肯定包含按當年生產者價格計算的結果。有時候,也會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而包括其他年份價格為基年的實際投入產出結果。

但按當年生產者價格計算的結果是肯定有的。

Ⅳ 投入產出表的介紹

投入產出表又稱部門聯系平衡表,是反映一定時期各部門間相互聯系和平衡比例關系的一種平衡表。投入產出簡表如下。表中第Ⅰ象限反映部門間的生產技術聯系,是表的基本部分;第Ⅱ象限反映各部門產品的最終使用;第Ⅲ象限反映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第Ⅳ象限反映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因其說明的再分配過程不完整,有時可以不列出。投入產出表根據不同的計量單位,分為實物表和價值表;按不同的范圍,分為全國表、地區表、部門表和聯合企業表;按模型特性,分為靜態表、動態表。此外,還有研究諸如環境保護、人口、資源等特殊問題的投入產出表。

Ⅳ 投入產出表怎麼看

投入產出簡表中第Ⅰ象限反映部門間的生產技術聯系,是表的基本部分,第Ⅱ象限反映各部門產品的最終使用,第Ⅲ象限反映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第Ⅳ象限反映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因其說明的再分配過程不完整,有時可以不列出。

投入產出表根據不同的計量單位,分為實物表和價值表,按不同的范圍,分為全國表、地區表、部門表和聯合企業表,按模型特性,分為靜態表、動態表。此外還有研究諸如環境保護、人口、資源等特殊問題的投入產出表。

(5)投入產出表的價格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投入產出表是運用投入產出技術,將國民經濟各部門生產中投入的各種費用的來源與產出的各種產品和服務的使用去向,組成縱橫交錯的棋盤式平衡表,全面而系統地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在生產過程中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經濟技術聯系。

投入產出表的投入是指各部門在生產貨物和服務時的各種投入,包括中間投入的最初投入。產出是指各部門的產出及其使用去向,包括中間使用和最終使用。

Ⅵ 投入產出表的分類

按計量單位分:價值型和實物型;
按表式結構分:對稱型(純部門)和U-V型(UV表法);
按資料范圍分:全國表、地區表和企業表;
按時間期限分,靜態表和動態表;
按考察領域分:產品表,固定資產表、能源表、人口表、教育表、環境污染表,等等;
按產品的可替代性分:競爭型表和非競爭型表。

Ⅶ 投入產出表格之間的關系是什麼呢

什麼是投入產出法?

投入產出法,作為一種科學的方法來說,是研究經濟體系(國民經濟、地區經濟、部門經濟、公司或企業經濟單位)中各個部分之間投入與產出的相互依存關系的數量分析方法。
投入產出法,是由美國經濟學家瓦西里·列昂惕夫創立的。他於1936年發表了投入產出的第一篇論文《美國經濟制度中投入產出的數量關系》;並於1941年發表了《美國經濟結構,1919——1929》一書,詳細地介紹了「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內容;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國經濟結構研究》一書,進一步闡述了「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發展。列昂惕夫由於從事「投入產出分析」,於1973年獲得第五屆諾貝爾經濟學獎。
列昂惕夫的「投入產出分析」曾受到二十年代蘇聯的計劃平衡思想的影響。因為列昂惕夫曾參加了蘇聯二十年代中央統計局編制國民經濟平衡表的工作。
按照列昂惕夫的說法,「投入產出分析」的理論基礎和所使用的數學方法,主要來自於瓦爾拉斯的一般均衡模型(瓦爾拉斯在《純粹政治經濟學要義》一書中首次提出(1874年))。因此,列昂惕夫自稱投入產出模型是「古典的一般均衡理論的簡化方案」。

投入產出法的基本內容

編制投入產出表、建立相應的線性代數方程體系,綜合分析和確定國民經濟各部門之間錯綜復雜的聯系,分析重要的宏觀經濟比例關系及產業結構等基本問題。
投入產出表:是指反映各種產品生產投入來源和去向的一種棋盤式表格。
投入產出模型:是指用數學形式體現投入產出表所反映的經濟內容的線性代數方程組。

投入產出法的基本作用

通過編制投入產出表和模型,能夠清晰地揭示國民經濟各部門、產業結構之間的內在聯系;特別是能夠反映國民經濟中各部門、各產業之間在生產過程中的直接與間接聯系,以及各部門、各產業生產與分配使用、生產與消耗之間的平衡(均衡)關系。正因為如此,投入產出法又稱為部門聯系平衡法。此外,投入產出法還可以推廣應用於各地區、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各企業等類似問題的分析。當用於地區問題時,它反映的是地區內部之間的內在聯系;當用於某一部門時,它反映的是該部門各類產品之間的內在聯系;當用於公司或企業時,它反映的是其內部各工序之間的內在聯系。

投入產出表的一般介紹

理論上,投入產出表所反映的部門之間的聯系,是生產技術經濟聯系。因此,表中第一部分是投入產出表的核心部分,即所反映的主要是部門之間的生產技術聯系,(但也反映經濟聯系,特別是在價值形態表的條件下,因為這時表中各元素受價格和各種結構變動的影響。

投入產出法的基本特點

1、它從國民經濟是一個有機整體的觀點出發,綜合研究各個具體部門之間的數量關系(技術經濟聯系)。整體性是投入產出法最重要的特點。
2、投入產出表從生產消耗和分配使用兩個方面同時反映產品在部門之間的運動過程,也就是同時反映產品的價值形成過程和使用價值的運動過程。
3、從方法的角度,它通過各系數,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術和生產組織條件下,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技術經濟聯系;另一方面用以測定和體現社會總產品與中間產品、社會總產品與最終產品之間的數量聯系。
4、數學方法和電子計算技術的結合。

投入產出法簡化的表現

投入產出法是對一般均衡模型的簡化,這種簡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投入產出法將瓦爾拉斯模型體系中不勝枚舉的方程式(或函數式)和變數,簡化到可以實際應用和計量的程度。即用分類合並的統計方法,將成千上萬種產品及更多的生產單位合並為有限數量的產品部門或行業,使方程式和變數的數目大大減少,從而解決了實際計算的困難。
(2)在投入產出模型中省略了生產要素供給的影響。即假設生產要素的供給是相等的,這就進一步大大減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聯立方程的數目。同時,還省略了價格對消費需求構成、中間產品流量以及對勞動等生產要素供給調節的影響。另外,在投入產出模型中,仍沿襲了一般均衡模型中的假設,即假設各種投入系數是固定不變的。
這樣,列昂惕夫就較大地改變了瓦爾拉斯的以論證全部均衡理論為目的的模型體系,使投入產出模型成為一種以技術聯系為基礎、以研究經濟系統中各部分之間相互依存數量關系的分析方法。同時,也使這種分析方法有了實際應用的可能。

Ⅷ 投入產出表的成就

1980年,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要求,山西省統計局編制了山西省1979年投入產出表,為編制全國投入產出表提供了經驗。
1982年,國家統計局、國家計委及有關部門編制了1981年全國投入產出價值表和實物表。
1984年,在1981年全國投入產出價值表的基礎上,國家統計局編制了1983年全國投入產出延長表。
1987年,除個別地區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編制了本地區投入產出表;一些管理部門還編制廠部門投入產出表;一些企業也編制了企業投入產出表。
1987年3月底,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為加強國民經濟宏觀調控和管理,提高經濟決策的科學性,國務院辦公廳發出了《關於進行全國投入產出調查的通知》(國辦發[1987]18號),明確規定每五年(逢二、逢七年份)進行一次全國投入產出調查和編表工作。1987年,我國進行了第一次全國性的投入產出調查和編表工作。《1987年全國投入產出表》的編製成功和在宏觀經濟調控等方面的成功應用,標志著投入產出技術在我國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1992年,國家統計局在1987年全國投入產出表的基礎上,編制了1990年投入產出延長表。
1994年和1995年,國家統計局先後編制了1992年全國出價值表和實物表。1992年全國投入產出表為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全面轉軌提供了數據依據。
1996年,國家統計局在1992年全國投入產出表的基礎上,編制了1995年全國投入產出延長表。
1999年,國家統計局編制了1997年全國投入產出表。
到目前為止,除西藏以外,全國三十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與國家同步編制了1987、1992和1997年本地區投入產出表。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還編制了1990年、1995年和2000年本地區投入產出延長表。2013年第五次全國投入產出調查,並編制2007年全國投入產出表。
投入產出技術不僅在我國宏觀和微觀經濟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而且在微觀經濟領域的應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13年已有一些企業編制了企業投入產出表,並用於企業計劃、生產、成本等管理工作中。

Ⅸ 價值型投入產出表有哪些基本平衡關系其意義是什麼

總投入=中間投入+最終投入
總產出=中間使用+最終使用
全社會及各部門均滿足 總投入=總產出

Ⅹ 關於投入產出表的問題

單從數學意義上說是可以直接相加的,不過還是要看你新建的投入產出表研究的是什麼問題:是前相關系數和後相關系數還是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