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時節吃甲魚好
春季是吃甲魚最好的季節。
因春季甲魚經過冬眠期的養精蓄銳,消耗大量體內肥油,肉長的結實,此時自然越冬的甲魚還沒有開食,正是菜花盛開之際,故稱為「菜花甲魚」。最為鮮美,營養價值最好的時候。
所謂「菜花甲魚」就是指每年三四月間,油菜花盛開時,這時候甲魚剛剛從冬眠中蘇醒,開始瘋狂進食,所以這一時期的甲魚食慾旺盛,生長迅速,最為肥壯,所以被認為是一年中吃甲魚的最佳時機。
甲魚的做法有很多種
有清蒸、燉湯、紅燒、生炒、醬爆、青鹽等等,最經典的自然就要屬白汁甲魚,也叫白汁元菜,是蘇錫菜系中的名菜。甲魚宰殺洗凈,切快,與豬肥膘一起入大鍋燜煮至酥爛,再加入冬筍、山葯、木耳等入小鍋復烹而成。
這道菜里的白汁,其實並不是甲魚煨煮出來的顏色,而是甲魚和豬骨湯、豬油膘一起用合適的火候燉煮出的顏色。裝盆前還要勾下芡,這樣做出來的白汁甲魚汁稠似膠,滋味醇厚,不愧珍饈之譽。
② 什麼季節吃甲魚最好
甲魚肉以春季最為壯實肥美,因春季甲魚經過冬眠期的養精蓄銳,消耗大量體內肥油,肉長的結實,此時自然越冬的甲魚還沒有開食,正是菜花盛開之際,故稱為「菜花甲魚」。最為鮮美,營養價值最好的時候。
我國自古把鱉作為美食,周代宮廷膳已有食用它的記載,以後歷代都把它當成筵席上的上乘名菜。
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磷、維生素a,還含有脂肪、糖、煙酸、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d以及動物膠、角蛋白、碘等物質,營養價值極高。不論是紅燒,還是清燉,味道都極鮮美,特別是它背甲周圍的柔軟表皮部分,肥而不膩,是其肉質中最美的部分。
鱉的肉、甲、頭、血都有很好的醫療作用,因而,它歷來被視為滋補佳品。鱉肉味甘性平,有滋陰、清熱、益腎健胃、養血壯陽、涼血散結等多種功效。夏季氣候炎熱,最易傷及人體陰津與氣分,此時吃些甲魚,可起到補益氣陰,健脾開胃,增進體質的作用。此外,還適用於陰虛發熱、久瘧、脫肛、子宮下垂、崩漏、帶下、慢性痢疾等症。癌症病人在手術切除後及放射治療或化學葯物治療中出現口乾內熱的陰虛血弱表現時,食用甲魚,可起到輔助治療作用,有益於恢復健康。甲魚的殼(也稱鱉甲)有較強的清熱作用,且能通血脈、散疲結,對於肝脾腫大、月經不調或月事不通等症,極為適合。
現代葯理研究還表明:鱉甲能抑制肝脾結締組織增生,提高血漿蛋白水平,用於治療肝脾腫大及肝炎合並貧血、血清球白蛋白倒置的病人頗為有效。甲魚頭炙研末,用米湯沖服,並以其末或鱉血塗直腸頭上,可以治脫肛;甲魚血為滋陰退熱良葯,肺結核伴有低熱的患者,可取甲魚血(一隻),以熱黃酒沖服,當日服完,多能退熱,口眼歪斜(面神經麻痹),可用甲魚血外敷,以增強局部血液循環,加速面部表情肌的功能恢復。
食用甲魚須知:
甲魚營養雖好,滋味雖美,食用時更加註意:一、死鱉不可食用,以免發生中毒。二、甲魚肉一次不可多食,多食會敗胃傷食,導致消化不良。三、脾胃陽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者,不宜食用。四、孕婦及產後泄瀉者忌食。五、失眠的人不宜食用。
③ 一年中什麼時候甲魚最豐產
一年中秋、冬二季甲魚最豐產。甲魚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為多。
由於各地氣溫及培育方式的不同,鱉的成熟年齡也不相同。一般的成熟年齡,北方是5~6齡,長江流域是4~5齡,珠江流域是3~4齡。鱉性成熟後,雌雄也較易分辨,雌鱉尾部較短,不能自然伸出裙邊外,選擇親鱉時搭配的比例一般雌雄為3∶1或4∶1。在選擇親鱉時應注意選擇鱉體健壯豐滿,雌體為1公斤,雄體為1.5公斤以上的,最好是野生鱉種,市場上出售帶傷的不能入選。捕捉後殺死,置沸水中燙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剝落時,取出,剝取背甲,除去殘肉,曬干。
④ 甲魚最佳的養殖季節,是從幾月份開始最好
一般是年初2月份,或者8月份的時候。。但是深秋到冬天最好不要投放魚苗。特別是冬天,因為哪時候投放成活率要低點。甲魚一般從11月上旬開始冬眠,到第二年的左右。甲魚喜歡鑽進松軟的沙子里冬眠,需要准備好沙子。加水的話用小石子鋪成斜坡,水放到石子的一半。在冬天,水質的管理要比其它季節嚴格。
水質好壞直接影響到甲魚的養殖效果,池水過肥甚至有臭味,不但對甲魚生長不利,而且影響到其肉質味道。一般情況下,每隔一星期左右往池裡注一次清凈的河水,總量約占原池的四分之一。甲魚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上等筵席的優質材料,還可作為中葯材料入葯。其具有諸多滋補葯用功效,有清熱養陰,平肝熄風,軟堅散結,對肝硬化,肝脾腫大。
⑤ 甲魚一般在什麼時候吃食
甲魚中午、晚上都可以吃。
甲魚食譜
清燉甲魚湯
民間有「鯉魚吃肉,王八喝湯」的說法,意思是吃鯉魚目的在食其肉,而吃甲魚(俗名「王八」)目的則在於喝湯,因為甲魚營養全面,最適宜於做湯喝,這樣更能起到大補的作用,所以甲魚的一般吃法是做湯。
甲魚湯的基本做法是,取湖產活甲魚1隻(約1公斤左右)。取生雞半隻(約200克)蔥、姜、蒜片各少許作為配料。准備清湯50克,料酒10克,精鹽3克,味精2克,花生油30克,香油5克,八角2粒,作為調料。
將活甲魚剁頭,控凈血,洗凈後放入沸水中稍燙撈出,刮凈黑皮,再放入沸水煮約5分鍾撈出,揭開硬蓋,取出五臟,剁去爪尖,將甲魚、雞剁成方塊,用沸水氽過。颳去硬蓋上的臟物薄皮。
勺內放入花生油,用旺火燒熱,下入蔥、姜、蒜片、八角熗鍋,出香味後烹入清湯、料酒,下甲魚、雞塊,燒沸去浮沫,改用中火燒約45分鍾,至甲魚、雞塊熟爛,湯呈乳白色時,移至旺火,放入精鹽、味精、香油,調好口味即成。
風味特點:湯汁白中透黃、鮮香異常。
烏雞燉甲魚
所需材料
甲魚 500克 烏骨雞 1000克。 鹽 2克 味精 2克 胡椒粉 2克 料酒 25克 姜 25克 大蔥 25克 各適量。
烏雞燉甲魚的製做過程
1. 將甲魚宰殺放血後,先用70℃的水燙一下
2. 再放在90℃的水中燙一下撈起
3. 颳去頸、爪、裙邊上的粗皮,順著裙邊將其劃穿,除去內臟漂洗干凈
4. 用刀將甲魚爪尖宰去,然後用沸水焯,出水後洗凈,烏雞洗凈宰成塊,用沸水除盡血水.
5. 鍋洗凈摻入鮮湯,放入烏雞、甲魚、鹽、胡椒粉、姜、蔥、料酒,用小火慢燉至雞塊與甲魚質地軟透
6. 揀去姜、蔥,調好味即可。
貼士:
1. 燙甲魚時,不能用沸水,不然甲魚上的黑膜不易刮凈
2. 甲魚與烏雞中一種的質地軟時,就得先從湯中撈出,留下另一種繼續燉制
3. 待其亦軟時,再將撈出的放入,燒沸後即可
4. 這樣的目的是保持二種原料的質地一致,形態完整
5. 摻入的湯量應與原料的用量吻合,湯要一次性加足,否則湯味不好。
⑥ 什麼季節釣甲魚
甲魚攝食和生長的適宜水溫是20--33攝氏度。15度以下停止進食。因此釣甲魚適宜的季節,大約是每年4--10月。夏秋之間最好。
甲魚又稱團魚,它有冬眠的習慣,所以釣甲魚的季節性很強,一般立夏後開始咬鉤,小滿至立秋最活躍,夏季是垂釣甲魚的黃金季節。
甲魚喜歡在沙石結合處覓食,未受污染、流動的河中甲魚較多;多年未清淤、未乾的湖泊、深潭、水庫及大型池塘中也有較大的甲魚。
(6)什麼季節甲魚價格最好擴展閱讀
釣位
春天應在楊柳岸邊,夏天在河灘處,所以有「春釣楊柳、夏釣灘」的說法,甲魚晝伏夜出,以夜間垂釣最好;同時甲魚常在有鯽魚的魚窩中出現。
1、針釣法
用一根3厘米長的縫衣針,在其中間部位銼一個圓槽,每根針中間拴一根3×3規格的錦綸線(不要尼龍線,否則易被咬斷),線長1.5米,另有一組竹簽,每根長約20厘米,再准備一根長3米的細竿,竿的一頭做一個鉛絲小鉤。
操作時,將線從竹簽上放開,針上拴生豬肝或蚯蚓,豬肝切成長條形,將針從豬肝條的中段先戳進豬肝條的一頭,針刺出肝條一小半,使線扣還保持在針上;接著用手捏住豬肝條上面的針尖,把線結插入肝條的中部,將多餘的針體刺入豬肝條的另一頭。
這樣整個針都穿入豬肝條,只有中間拴線露出,然後用一條黑線把豬肝條在針上纏結實。垂鉤時,將帶豬肝餌食的針用細竹竿前面的鉛絲鉤住,伸竿到釣位,另一頭插在河岸,在一個水域中投放多點,來回檢查上釣情況。
2、鉤釣法
釣其他魚的魚窩中常有甲魚光臨,在魚窩發現甲魚星後,可立即下鉤。甲魚吞鉤時常是吞吞吐吐達到3次-5次之多,待第三次吞時立即提竿,否則它覺得咬不動後會棄鉤而走。
摘鉤應快,一般用腳踩住甲魚背脊,從口中摘下魚鉤,速將甲魚放入魚簍。退鉤時,腳踏緊背部,再?出其頭,待全部拉出時,一手捏住甲魚頭,使其不能活動,另一手摘鉤。
鱉為水生雜食動物,喜食動物性餌料。幼鱉以水生昆蟲、水蚯蚓、蝌蚪、小蝦等為食。成鱉攝食田螺類,蛤蜊等軟體動物、魚、蝦以及動物屍體(因追不到魚),也食蔬菜、水果、雜糧等植物性飼料。
⑦ 甲魚哪個季節最貴
冬季是進補時節,人們需要量較大,甲魚也不好捕捉所以價格相對高一些。
⑧ 請問甲魚在什麼季節吃最好
春季是吃甲魚最好的季節。
因春季甲魚經過冬眠期的養精蓄銳,消耗大量體內肥油,肉長的結實,此時自然越冬的甲魚還沒有開食,正是菜花盛開之際,故稱為「菜花甲魚」。最為鮮美,營養價值最好的時候。
⑨ 甲魚什麼月份是最好 的
六月份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