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最貴的古錢幣是什麼錢幣
中國最貴的古錢幣有以下幾種咸豐重寶、清代鎮庫祺祥重寶、遼代年號平錢27枚、戰國時期「下陽」背「十七·兩」大型三孔布等。
1、咸豐重寶字跡清晰深俊,銅材優良,呈金黃色,錢文細膩,沒一絲一毫拖泥帶水,比同版流通的錢稍大些、厚重些。咸豐重寶的直徑為36.9mm,緣厚為2.4mm,內穿為6.3mm,重為14.9g。
5、趙國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
重15.5克,此布也屬於大型三孔布,上世紀出於河北石家莊地區。其文字清晰,面、背周沿邊廓完整,澆口在首部,合范准確,鑄造精美;僅有極小微修,極美品。2010年5月12日,中國嘉德2010春拍古錢專場中,以352.8萬元人民幣落錘,刷新了當時中國古錢拍賣新記錄。
(1)哪個古銅幣價格高擴展閱讀
枚小小的古錢幣,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元素。如今遺傳在世的精品古錢幣雖然並不多,但是每枚精品古幣價值卻是不菲。古錢幣的價格是由存世量、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判斷的;
而且隨著市場供需關系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程度的波動。 古錢幣雖然經歷無窮歲月的洗禮,品相或許受到影響,所以收集到精品古錢幣難度就非常大。
Ⅱ 什麼銅幣最值錢
截至2020年3月,值得收藏銅幣的方向和一些值錢的銅幣:
1、收藏一些稀少的銅幣版本。比如川滇,雲,吉,奉天之類的。
2、收藏一些發行量少的版本。比如二十文,三十文,五文,二文,一文之類的。
每次鑄出,均須呈送財政處戶部化驗,並由財政處戶部隨時遵派要員前往稽查」,「各省所鑄銅幣,應令該省所設官錢公估等局,酌量市面情形定價,隨發隨收,持之以信」;「各省所鑄銅幣, 不得大宗販運出生活上,若各省需用銅幣,可備價至總廠領取」。
Ⅲ 目前最有價值的古銅錢有哪些
以下幾類古錢幣收藏價值較高:一是短命政權的錢幣: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如「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宋欽宗時期鑄造的,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國,「靖康」錢鑄量很少,「靖康通寶」更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五代十國時期的「開平通寶」等,年號短暫,是無價之寶。清代穆宗時期的「祥祺通寶」銅錢,發行不到一年,俗稱「短命錢」,相當難覓。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後鑄有「永昌通寶」,也相當珍貴。
二是存世數量少的錢幣:唐代叛軍史思明佔領洛陽後鑄有「得壹元寶」,後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改為「順天」,鑄「順天通寶」,這兩種錢幣傳世很少,「得壹元寶」尤其罕見。現僅存一枚的南唐「大齊通寶」及1972年在吉林庫倫旗遼墓中出土的「大康六年」紀念銅幣,都是珍品。
三是文化價值高的錢幣:漢代王莽新朝時的「貨泉」、「布泉」等錢文,用的是垂針篆。北宋仁宗時所鑄的九疊篆書體「泉體通寶」,是中國最早的美術字,為收藏珍品。北宋「元佑通寶」對錢,其篆文行草分別由司馬光和蘇東坡所書,飄逸勁拔,為古今一絕,收藏價值很高。
四是有背文的錢幣:古錢的鑒別往往以背文來區分鑄造年代和地址,品評其稀珍。一般來說,錢幣背面有月紋、星紋等記號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有收藏價值。
此外,用金、銀、白銅等精製而成的宮廷錢幣,鑄量少、質量佳,屬珍貴文物。在四川大學出版的《中國古錢幣目錄》一書里,遼「天顯通寶」被定為「孤品一級無定價」。但有些年代久遠,如秦半兩、漢五銖等,因出土數量多,所以價格低廉,有的只需幾毛錢便可買到。
Ⅳ 中國古代哪個朝代的銅錢最值錢
我想中國古代的銅錢相對來說如果你能夠找得到夏朝或者是商朝的,他的價位應該是最高的,也就是說歷史越悠久越值錢。
Ⅳ 中國哪個朝代的銅錢值錢
1、秦朝銅錢
秦半兩錢為秦代貨幣。銅鑄,圓形方孔,錢徑一般為2.5-2.77厘米,重 12 銖(我國古代規定 1 兩為 24銖)2.5-3.35克,個別有外郭,被平素,面文「半兩」二字。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規定以外圓內方的半兩錢為全國通行的貨幣,這是我國最早的統一貨幣。
Ⅵ 最值錢的古代銅錢圖片
銅錢名稱:咸豐重寶寶鞏當五十母錢
銅錢價值:2150000人民幣
咸豐重寶寶鞏當五十母錢:跡清晰深俊,銅材優良,呈金黃色,錢文精美,沒-絲一毫拖泥帶水, 比同版流通的錢稍大些、厚重些。
咸豐重寶的直徑為36. 9mm,緣厚為2. 4m,內穿為6. 3mm,重為14. 9g。咸豐重寶的鑄造材料主要是黃銅,也曾出現過鐵錢等其它材質的錢幣。
寶鞏局是清代甘肅省的鑄錢局。康熙六年開,不久停。雍正五年遷到蘭州改名寶鞏局,七年又停。咸豐五年重設,至同治三年廢止,因此,除乾隆、嘉慶外,歷朝「鞏」字錢均少,南昌康熙寶鞏更少。
其鑄幣面值有小平、當二、當五、當十、當五十、當五百、當千數種。銅質分紅銅和黃銅兩種。錢文有宋體、楷體,書法求異,特別是滿文「鞏」字多有變化。形成寶鞏局咸豐錢文書法獨特的風格。
(6)哪個古銅幣價格高擴展閱讀:
四類高價值銅幣:
1、銀幣大十珍價格,這類幣種的經濟價值和收藏價值很高,其中2013年時奉天光緒癸卯一兩,一級,可達200萬元以上;民國十八年孫中山西服像嘉禾壹元一級。
民國二十一年孫像金本位幣壹元一級和湖南省造光緒元寶七錢二一級的銅錢價格也可達170萬元左右。
2、銀幣小十珍價格,小十珍的市場價格低於大十珍,價格一般都在幾十萬元上下,據2013年的銅錢價格市場行情顯示,新疆造光緒銀元七錢二分一級,價格在50萬元左右。
光緒十四年貴州官爐造黔寶一元一級、庚戌春季雲南造宣統元寶七錢二分一級和四川光緒楷書缶寶七錢二分一級價格都在40萬元上下,2014年銀幣小十珍的價格又有部分上漲。
3、銅元大十珍價格,這類銅錢價格表在市場行情中比較穩定,據2013年數據顯示,吉林光緒通寶辛丑二十個一級和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一級,市場銅錢價格在30萬元左右;廣西造光緒元寶十文一級和廣東省造光緒元寶五文一級的銅錢價格在25萬左右。
4、銅元小十珍價格,由於銅元小十珍價格一般在10萬元左右,成為很多投資者熱議的幣種。數據顯示,淮字大清銅幣二十文一級和粵字大清銅幣二十文一級的銅錢價格都在10萬元上下。
其次大中華民國雲南銅元一仙一級和安徽方孔光緒元寶十文一級銅錢價格都在8萬元上下;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幣五文二級和大清銅幣中圓孔雙花二文二級的銅錢價格在5萬元左右。
Ⅶ 有哪些古錢幣值錢
1、大型「武陽」背「一兩」三孔布。戰國三孔布是先秦貨幣中最為珍貴的品種,是現今錢幣界公認的名珍之一,如今發現的「三孔布」大概有三十餘種,大多流失海外。因為存世量比較低,價格也比較昂貴,一旦拍賣就是搶手的大熱藏品。嘉德拍賣中曾拍出300多萬的三孔布。2、齊六字刀,齊刀為齊國鑄造的貨幣,主要流通在古代齊國,如今的山東地區。齊刀比較厚重,以厚大精美而著稱,基本形制是尖首、弧背、凹刃,刀的末端有圓環,面、背有文字或飾紋。3、共屯赤金圜錢,非常罕見,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一。1982年山西省侯馬市戰國墓中曾出土一枚。這類五十名珍的錢,肯定是非常稀少的,尤其是流傳到普通藏友的手中機率也是非常小的,所以一旦有些藏友說自己手中有這類藏品,呵呵一笑即可。4、「壯泉四十」是西漢末年王莽政權所鑄造的六泉之一,銅質精良,文字精美,懸針篆「壯泉四十」,因王莽政權不得民心,很快瓦解,「壯泉四十」流通時間也不長,鑄造量又不大,存世極其罕見,為中國古代錢幣之大珍。市價目前為200萬左右。5、「太夏真興」錢是我國最早的一枚國號、年號並鑄在一起的錢幣,存世稀見,為「華夏古泉一百名珍」之一目前僅發現共7枚(含博物館館藏),近年國內無拍賣紀錄。收藏界估價為460萬以上。6、永光錢,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鑄錢,錢體薄小,錢徑約18mm,重1.2g左右,鑄行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月,存世稀見。香港市場拍賣價為320萬左右。7、景和是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的年號,政權共計4個月,期間所鑄造的景和錢幣雖形小輕薄,重不過兩銖,但是,鑄造十分精美,因該錢鑄行時間很短,存世極少。香港市場曾拍出680萬高價。8、開平通寶錢據傳為五代後梁太祖朱溫開平年間所鑄造,存世僅有一枚,由於系孤品,且無具體史料記載,真偽難辨。市場估計780萬。9、天成元寶為五代時期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年間的貨幣,其材質為廢鋁錫鑄造。「天成元寶」製作精整,字體清晰,錢徑約2.3厘米,重3.4克左右,"天成元寶"幾個字從上往右依次旋讀。「天成元寶」因所出甚少,在五代十國的錢幣中屬珍稀之品。目前市場價格在235萬元左右。10、永平元寶是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高祖王建,永平年間所鑄造。「永平元寶」四字隸書旋讀,書法疏朗雋秀,王建所鑄五種年號錢中,永平元寶傳世獨少,極為罕見。目前暫無市價。
Ⅷ 什麼樣的古銅錢最值錢啊
幣具有重要的歷史考古和藝術鑒賞價值,深受收藏者的喜愛.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收藏錢幣不失為一種較好的保值增值投資途徑.那麼,到底那些古錢幣有收藏價值呢? 錢幣形制 我國的錢幣有近五千年歷史,大體可分春秋戰國的刀、布、蟻鼻(其文字如蟻之多足,且似人鼻,故得名)等舊形體制,秦代的外圓內方錢、唐代的通寶、宋代的年號錢、一直延續到清末「宣統通寶」,品種約有數萬至數十萬種。齊燕趙等國的刀幣、韓魏秦等國的布幣,楚國的蟻鼻等,年代久遠、比圓形錢稀少,價格昂貴。南宋的腰牌錢,因形狀怪異,每枚千元以上。 鑄幣年代 一般地說,歷史時間愈久的錢幣價值愈高,五代十國以前的錢比唐以後的珍貴。但也有例外,如秦半兩、汗五銖出土數量多,價格低廉,有的只需幾毛錢便可可買到。當然,同時代的錢幣因造型、圖案等因素,價值也有天壤之別,同是漢代五銖錢,貴的也達上千元。鑄幣政權 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的鑄幣,流通時間短、發行量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靖康通寶」「靖康元寶」是宋欽宗趙恆鑄造,他在位16個月就被擄往北國內禁,故「靖康」錢鑄量很少,特別是「靖康通寶」更為罕見,屬國家一級文物。五代十國的「開平通寶」「天成元寶」,因年號短嶄,其幣是無價之寶。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鑄「永昌通寶」,流通時間短彌足珍貴。 存世數量 物以稀為貴,發行量較少的錢幣就較有收藏價值。如唐代安史之亂判軍史思明佔領洛陽鑄有「得壹元寶」,不久發現「得壹」兩字不吉利,便鑄「順天通寶」,這兩種錢幣在小范圍內流通,傳世很少,尤其「得壹元寶」更稀罕。現如今僅存一枚的南唐「大齊通寶」,及1972年在吉林庫侖旗一遼墓中出土的「大康六年」紀念銅幣,都是罕見珍品。1984年在寧夏銀川賀蘭山發掘的西夏「光定元寶」篆真書體對錢,一時轟動泉界。 鑄造材料 古錢幣鑄造主要用黃銅,還有用金、銀、玳瑁、白銅等材料精緻而成的宮廷錢幣,形狀較大,錢體較厚,當屬皇家喜用錢,這種錢幣鑄量少、質量佳,屬國家文物。紅銅幣多為上品,白銅幣多為母錢或近代機制錢,而清代黃金亮色的幣材多為優質佳品。如清康熙帝在西藏平判時,因軍餉不足向當地喇嘛借了銅佛和十八尊金羅漢,銅金共熔鑄為錢幣,當時考慮它的價值超過面值,且金又需歸還,故在錢幣正面留一標記,「康熙通寶」的「熙」字少一豎,以便日後識別收回,因錢是金羅漢所鑄,民間喜歡珍藏它,稱為「羅漢錢」。 文化價值 一些鑄幣因文化藝術價值而受青睞,如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等錢文,用的是玉箸篆,篆文端莊流暢,勘稱魏晉南北朝錢文書法藝術精品。北宋的「元佑通寶」對錢,篆文行草分別由司馬光和蘇東坡所書,鐵畫銀鉤,飄逸勁拔,為古今一絕,收藏價值很高。 錢幣背文 古錢幣背文豐富多彩,有紀年、紀地、紀值、錢局。古錢的考證和鑒別往往以背文來品評其稀珍程度。一般來說,錢幣背面有月紋、星紋、祥雲紋等特殊記號的,要比背部光面的錢幣更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