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百度科介紹波紋裸胸鱔是生活在淺海里,珊瑚礁里,可是我朋友上個星期是在河裡釣到的啊!我是貴州黔東南
類似的圖片網上有好幾張,經網友證實最先把該圖網上下載後發微信只是為了好玩,並未想到有後來的「轟動」。現已公開道歉。
鯙科 (海鱔科) Muraenidae 裸胸鱔屬 Gymnothorax 魚類
下圖為 波紋裸胸鱔 Gymnothorax unlatus (疏斑裸胸鯙)
雖味美但肉有強毒,其鮮肉、干肉及烹煮過之魚類均有毒,食用時須注意。曾發生過雪卡中毒事例。
Ⅱ 這是什麼魚
這個問過好多次了。上一次我也回答了
但是提問者好像不是真提問, 根本不想採納
這個就是波紋裸胸鱔,是鰻鱺目、海鱔科裸胸鱔屬的一屬魚類,體形似鰻,較側扁。
圖片來自網路圖片
Ⅲ 波紋裸胸鱔的介紹
波紋裸胸鱔,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從紅海、東非至法屬波里尼西亞,北起日本,南迄大堡礁海域,棲息深度9-110米,體長可達150厘米。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礫石底質的潟湖、礁坡,夜間覓食,屬肉食性,以魚類、章魚、甲殼類為食,具有侵略性和領地性,口具利齒,會造成創傷。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Ⅳ 這是個什麼海鮮
這是大海鱔。
1、科屬
綱: 硬骨魚綱
目: 鰻鱺目
科: 海鱔科
種類: 波紋裸胸鱔、網紋裸胸鱔。
2、產地
熱帶、亞熱帶地區。主要生存在太平洋熱帶地區。地中海地區也有,海倫海鱔產於地中海,被古羅馬人視為美味,並飼養於海濱的魚塘中。
國內分布:西沙群島,台灣(萬里桐)。
國外分布:西到紅海及非洲東岸,東到中美西側的可可斯島,南到薩摩亞,北至菲律賓及中國。
3、別名:星鰻。
4、簡介
海鱔,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生活於淺水,棲於岩礁間並隱在縫穴內。與其他鰻類不同之處是鰓孔小而圓,一般無胸鰭。皮厚,光滑,無鱗。口大,牙堅利,適於捕捉及咬住獵物(主要是其他魚類)。也能嚴重傷其天敵,包括人類。海鱔於受侵擾時才會攻擊人類,此時可變得十分凶惡。
海鱔體長如蛇,腦袋小,嘴巴前凸,嘴裡長滿尖利的牙齒,牙齒大得嘴巴都合不上。海鱔令人驚奇的另一個特點是牙齒的位置。海鱔的牙齒長在兩對頜上,一對頜在嘴裡,另一對頜在咽喉部。海鱔的皮膚沒有鱗,覆蓋著一層經過化妝似的紅暈花紋。其栗色斑點、零星斑點、條紋有時形成離奇的花紋。
大海鱔的營養價值、吃大海鱔的好處
1、大海鱔的營養價值
在所有魚類中獨占鰲頭,海鱔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是久病、虛弱、貧血、肺結核等病人的良好營養品。海鱔體內還有一種很稀有的西和洛克蛋白,具有良好的強精壯腎的功效,是年輕夫婦,中老年人的保健食品。注意大多數種類的海鱔帶有毒性。無毒海鱔製作過程:鱔魚洗干凈,切成6厘米長的段。獨頭大蒜去外皮、洗凈,放入冷水鍋內煮熟待用。豆瓣剁細。炒鍋置旺火上,放油燒至七成熱,放入鱔魚炒至斷生,加豆瓣、薑片、蔥段炒香至油呈紅色時,加鮮湯、醬油、鹽、大蒜燒沸入味至軟熟,放味精、水豆粉待收汁後起鍋裝盤即成。
2、大海鱔的葯用價值
味辛,甘;性溫,有毒。功能主治:解毒消腫、止痛止血。主治痔瘡、無名腫毒、胸痛、坐骨神經痛、外傷出血。
吃大海鱔的最佳時間
四季均可捕撈食用,但是要注意有的種類有毒。
大海鱔的選購方法
體壯,皮色鮮亮為佳。注意海鱔的種類,防止食用到有毒的海鱔。
大海鱔的副作用
在世界上某些地區人們食海鱔的肉,但某些種類有毒,可引起疾病和死亡。
據 網路網頁 養生之道網
Ⅳ 誰知道這是什麼啊
這玩意這幾天已經被人問過N次了,不知道是刷經驗還是怎麼的,回答的人也有N多了,不知道作者是為了刷經驗還是幹嘛,如果只是想知道物種,應該有這么多人給你回復,你應該沒有什麼疑慮了吧?如果你是為了刷經驗的話,我想你至少也換個話題吧,天天問同樣的問題煩不煩。
我再回答 一次,這個是波紋裸胸鱔。
記得你好像說是合同水域捕到,照說這個一般不應該在淡水水域捕到的,不過不排除有人放生的。由於鱔魚屬肉食性動物,比較兇猛一般如果不注意放生的話,對當地本土的生物平衡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希望可以謹慎處理。
如果你想食用的話,這種物種由於其食物鏈復雜,安全起見的話,少吃為妙,中毒了就得不嘗失了。
波紋裸胸鱔,為輻鰭魚綱鰻鱺目鯙亞目鯙科的其中一種,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從紅海、東非至法屬波里尼西亞,北起日本,南迄大堡礁海域,棲息深度9-110米,體長可達150厘米。為底棲性魚類,生活在礫石底質的潟湖、礁坡,夜間覓食,屬肉食性,以魚類、章魚、甲殼類為食,具有侵略性和領地性,口具利齒,會造成創傷。可做為食用魚及觀賞魚。
Ⅵ 請問高手,這是什麼魚
是否能進入淡水有待考證,就是本物種無誤,經得起驗證。
鯙科 (海鱔科) Muraenidae 裸胸鱔屬 Gymnothorax 魚類
下圖為 波紋裸胸鱔 Gymnothorax unlatus (疏斑裸胸鯙)
雖味美但肉有強毒,其鮮肉、干肉及烹煮過之魚類均有毒,食用時須注意。曾發生過雪卡中毒事例。
Ⅶ 這是什麼魚啊
波紋裸胸鱔
Ⅷ 有誰知道這是什麼魚
這是波紋裸胸鱔
體長鰻狀,稍側扁,尾部稍長頭與軀乾的合長,前者為後者1.1-2.0倍。頭中等大。吻短鈍,吻長為眼徑4.1(體長814毫米)或1.5(體長317-623毫米)倍。鼻孔每側2個;前鼻孔位吻端,呈管狀;後鼻孔位眼前緣上方,不呈管狀。眼較小,橢圓形,側位較高。眼間隔較窄,稍大於眼徑,略平坦。口裂大,眼後部的口裂長於頭長。頭長為口裂長2.0-2.8倍。前上頜骨齒1行為較大犬齒,中間有可倒性齒3個。上頜齒1行,細小,向後傾斜,呈鋸齒狀排列,幼魚前方內側有可倒性齒2-3個。犁骨齒1行,細小。下頜齒1行,前部較大,後部較小,向後方傾斜。鰓孔小縫狀。肛門位於體腹面中央稍前。
體完全無鱗,皮膚光滑,側線孔不明顯。背鰭起點在鰓孔的前上方,其後端與尾鰭連續,尾鰭又與臀鰭連續。臀鰭起點緊位於肛門的後方。無胸鰭。
波紋裸胸鱔
體上有許多黑褐色橫斑,斑形不規則,斑間有淡黃褐色線紋相隔,形成不規則的網狀紋,此網紋在體長317-623mm的標本中呈線狀網紋,而在體長814mm的標本則呈波紋狀。頭上、背方及腹部斑紋細小。吻與頰部暗黑褐色。
棲息環境
波紋裸胸鱔
生活在礫石底質的潟湖、礁坡,生活於珊瑚礁淺海中,常隱藏於珊瑚礁洞穴內,襲食各種魚類及無脊椎動物,具有侵略性和領地性。
分布范圍
波紋裸胸鱔
波紋裸胸鱔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從紅海、東非至法屬波里尼西亞,北起日本,南迄大堡礁海域。
中國產於西沙群島,台灣海域以及福建沿海等。
Ⅸ 黃鱔多少錢一斤
黃鱔40元錢一斤。黃鱔(學名:Monopterus albus):又名鱔魚。體細長呈蛇形,體長約20-70厘米,最長可達1米。體前圓後部側扁,尾尖細。頭長而圓。口大,端位,上頜稍突出,唇頗發達。上下頜及口蓋骨上都有細齒。眼小,為一薄皮所覆蓋。頭粗尾細,體表有一層光滑的粘膜保護,無鱗,色澤黃褐色,體則有不規則的暗黑斑點,各鰭不發達基本消失,全身只有一根三棱刺,刺少肉厚。肉嫩味美。
拓展資料:
1、黃鱔的形態特徵
黃鱔體細長圓柱狀呈蛇形,體長約20-70厘米,最長可達1米。體前圓後部側扁,尾尖細。頭部膨大長而圓,頰部隆起。口大,端位,吻短而扁平;口開於吻端,斜裂;上頜稍突出,唇頗發達。上下頜及口蓋骨上都有細齒。眼甚小,隱於皮下,為一薄皮所覆蓋。鰓裂在腹側,左右鰓孔於腹面合而為一,呈倒「V」字形。鰓膜連於鰓峽。鰓常退化由口咽腔及腸代行呼吸。無魚鰾這類輔助呼吸的構造,而是由腹部的一個鰓孔,口腔內壁表皮與腸道來掌管呼吸,能直接自空氣中呼吸。
體裸露潤滑無鱗片,富黏液;無胸鰭和腹鰭,背鰭和臀鰭退化僅留皮褶,無軟刺,都與尾鰭相聯合。生活時體呈黃褐色,側線完全,沿體側中央直走。體背為黃褐色,腹部顏色較淡,全身具不規則黑色斑點紋,黃鱔的體色常隨棲居的環境而不同。體鰻形,鰭無棘,背鰭、臀鰭延長,與尾鰭相連,無腹鰭,或者小如存在為喉位。
2、棲息環境
黃鱔為熱帶及暖溫帶魚類,營底棲生活的魚類,適應能力強。生活於水體底層,主要棲息於稻田、湖泊、池塘、河流與溝渠等泥質地的水域,甚至沼澤、被水淹的田野或濕地等皆可見其蹤跡。喜鑽洞穴居。黃鱔洞長約為體長的3倍左右,洞內彎曲交叉。每個沿穴一般有兩個以上洞穴。洞穴出口常在接近水面處,以便它將頭伸出呼吸空氣。
Ⅹ 請問這是什麼魚呀
這個是波紋裸胸鱔(Gymnothorax unlatus) ,屬於鰻鱺目海鱔科。近期這條魚還蠻火的。一方面前段時間有傳出被放生的海鱔咬傷人的新聞。而另一方面就是最近各路謠言都紛紛表示在內陸的淡水河流、湖泊、水庫釣上它,可以1000%確定的是這是假的。
波紋裸胸鱔是海水魚,屬於暖水性中下層魚類,一般棲息於沙礫底質或多岩礁的熱帶海區,穴居性(如下圖右),較為兇猛、常有咬傷人的報道。主要攝食魚類、頭足類、及一些甲殼動物。也曾有食用波紋裸胸鱔導致雪卡毒素中毒的報道。
它主要分布於印度——太平洋海區:紅海與東非,包括沃爾特淺灘,到波利尼西亞,北至日本與夏威夷群島,南至澳大利亞大堡礁的南方;中太平洋東部:哥斯大黎加與巴拿馬。在我國產於東海、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