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寫出兩次直接或間接因石油資源而引發的戰爭
兩伊戰爭,伊拉克攻佔科威特,把科威特改成它的第十九個省,後美國為石油發動對第一次伊戰,伊讓出科威特,第二次美國完全重創伊拉克,制裁了將近十年。最近的還有2011年的南蘇丹拖離蘇丹共和國獨立,2011年2月南蘇丹獨立,獨立後經常與北蘇丹在邊境為爭奪石油發生武裝沖突,聯合國調解沒用,它們依然我行我素,不過後來中美插手後局勢緩和,南蘇丹獨立後馬上訪問中國,要求中國支持它領土獨立完整,在必要的情況下用軍事援助,但中國拒絕,表示肯定會尊守各方的領土完整,但武力干涉中方拒絕,就是中國希望國際和平,從不介入他國內政,南蘇丹總統就走了。
Ⅱ 美國對伊拉克發起戰爭,真是為石油
美國對伊拉克發起的戰爭並不是為了石油。而是因為當時薩達姆政權提出的方案挑戰了美國的權威。薩達姆打算任務過美國體系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結算石油。這樣就對美國利益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才找借口向伊拉克發動戰爭。石油只是其中的一點,但並不是主要的原因。
自古以來,美國都被稱之為好戰國家。二戰時期,就將蘇聯作為最大敵手,擔心蘇聯會超越本國,成為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然而蘇聯與美國的較量中,卻因錯誤的路線,導致內部解體,美國成為了超級大國。
Ⅲ 歷史上因為能源而爆發的戰爭有哪些
第一次石油危機 1973-1974年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主要產油國對支持以色列的美國實行石油禁運。1973年12月,石油輸出國組織宣布收回原油標價權,並將它的基準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提高到12美元以上,油價猛然上漲兩倍多。這次石油危機在西方世界造成極大恐慌,美國隨後陷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那次危機使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下降了4.7%,使歐洲的增長下降了2.5%,日本則下降了7%。
第二次石油危機 1979-1980年 :伊朗爆發革命而後兩伊開戰,使石油日產量銳減國際石油市場價格驟升,每桶石油的價格從14美元漲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機也引起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經濟衰退,美國政府估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在第二次石油危機中大概下降了3%。
第三次石油危機1990年 :爆發了海灣戰爭。專家形容海灣戰爭更是一場石油戰爭。當時任美國總統的老布希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石油儲備的控制權落入薩達姆手中,那麼美國人的就業機會、生活方式都將蒙受災難。對美國而言,海灣石油是其「國家利益」。當時油價一路飛漲。三個月的時間石油從每桶14美元,到突破40美元。
Ⅳ 關於石油的戰爭
阿拉伯戰爭 就是上世紀初的殖民戰爭 涉及到沙俄 英國 德國的角逐
二戰 歐洲的北非戰爭 其實是想迂迴通過埃及 攻打中東 摧毀英國石油基地
德國進占 羅馬尼亞 也是為了石油
德國攻打斯大林格勒 也是為了喬治亞那一代的油藏
日本開戰直接原因是美國石油封鎖 南下戰略主要是因為 印度尼西亞的 石油資源
第三次中東戰爭 雖然是因為蘇伊士運河 根本還是西方受到運河被封鎖石油運輸的威脅
再進一點 兩伊戰爭 為了幼發拉底河和河邊的石油資源
伊拉克侵略科威特
美國欺負伊拉克
Ⅳ 美國在中東接連打的幾場戰爭,真的是為了石油嗎
不是!美國打了這么多戰爭,沒有往國內運過一桶油。但通過打仗把石油牢牢控制住了,美國利用戰爭強迫中東國家石油貿易必須使用美元結算,只要美國控制著美元就等於控制了石油。望採納!
Ⅵ 列舉19個因石油引發的著名的國際戰爭
石油危機一而再、再而三引發戰爭
人類的窩里斗事件層出不窮。1995年世界銀行副行長伊斯梅爾·薩拉傑丁曾預言說:「20世紀的許多戰爭都是因石油而起,而到21世紀水將成為引發戰爭的根源。」 不過,這一說法應加以小小的修正,那就是,在20世紀,水早已是引發戰爭的一個根源;而到了21世紀,石油仍將是引發戰爭的根源之一。 為資源而互斗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伴生現象? 這實在是深具諷刺意味。 這里就以石油作為例子,看一看它是如何攪局,引發各種利益沖突、對抗的。 石油是工業生產的上游產品,有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工業社會時代,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離開石油而生存。尤其是那些發達國家,對石油的依賴性更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石油成為使用汽油內燃機等新興軍用武器如飛機、坦克、艦艇的能源,而且炸葯的原料甲苯也由提煉自煤改為同時提煉自石油。於是,對石油供應線的攻擊成為交戰雙方的軍事目標。1917年初,德國發揮潛艇的優勢,擊沉了盟軍大量的油輪,導致英國海軍部石油只剩不足三個月的存量,只得依靠美國石油的支援。但德國更為不妙,海上石油運輸受到盟軍的封鎖,陸上所唯一仰賴的羅馬尼亞油田又被英軍破壞,1918年轉而通過盟友土耳其謀取俄國的產油地巴庫,卻已鞭長莫及,10月德軍儲油已近耗盡,不得不在這一年的11月宣布投降。 以德國為主的軸心國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仍然是不滿於英國在戰略原材料上的壟斷地位。1941年6月德國以閃電戰突然進襲蘇聯,其中一個戰略意圖就是奪取高加索地區豐富的石油資源。同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則有著為掠取東印度石油資源而保護其側翼的考慮。 1973年世界爆發了第一次石油危機。這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開打後,由於埃及、敘利亞軍隊在同以色列軍隊的作戰中形勢不利,阿拉伯國家紛紛以石油逐月減產和禁運為武器助戰,結果僅在兩三個月內世界油價就翻了好幾番, 由每桶2.41美元上漲四倍至每桶10.95美元,並觸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工業生產出現了負增長。 據2004年1月1日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的文件顯示,美國為結束1973年的石油危機,曾准備發動一場包括入侵科威特在內的戰爭。「美國的軍事計劃包括對戰略目標、整個科威特國以及沙烏地阿拉伯宰赫地區的油田和盛產石油的阿聯酋阿布扎比地區實施空中打擊。」 「美國為了奪取油田傾向於單槍匹馬採取一次迅速的軍事行動。」「通過對油田的切實控制確保有足夠的額外石油供給,以滿足美國的國內需求,並為美國精挑細選的朋友確保可觀的石油供給。」(〔英〕卡哈爾·米爾莫《美國是否在1973年准備發動一場海灣戰爭?》,載2004年1月1日英國《獨立報》,轉引自新華通訊社《參考消息》2004年1月3日第三版。) 1978~1979年世界又爆發第二次石油危機。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國伊朗政局發生激烈動盪,巴列維國王的政府被推翻,石油停止出口,世界供油市場格局陡變,以致石油價格在這次危機中每桶由13美元飈升至34美元,嚴重地沖擊了西方經濟。 美國的處境更見狼狽,缺油的日子裡,汽車擁堵在高速公路上達幾十公里而不能動彈,交通因此而癱瘓,工廠停產,商店關門,經濟下降6%, 失業人數翻番,一派蕭條景象。 美國痛定思痛。 美國除了加大投入研發替代能源外,還暗暗制定和規劃了以圍繞石油等重要經濟資源為訴求的全球軍事戰略。中東地區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不穩定的是非之地,與這個地區的地下埋藏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石油有很大的關系。中東地區乃至全世界石油儲量列前兩位的國家是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拉克,1991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控制石油資源就是其發動戰爭的根本的目的之一。到了21世紀,9.11事件爆發後,2003年伊拉克戰爭再次打響,美國掩耳盜鈴,以反恐與核安全為借口,卻並不能掩蓋其仍然是為石油而戰的實質。
Ⅶ 美國因爭奪石油發動過哪幾次戰爭
其實主要目的和石油沒有關系。
Ⅷ 石油戰爭深刻背景的戰爭還有哪些
1.一戰中了凸顯石油的重要,英國向地中海地區派駐了大量的軍隊並控制了大部分產油地區。德國和奧斯曼帝國戰敗,奧斯曼帝國被瓜分,盛產石油的中東落入英國控制之中。
但英國是依賴美國打贏這場戰爭,在經濟上不得不開始受制於美國的金融,世界金融中心的倫敦逐漸被紐約取代。美國大力發展海運,開始同英國開始爭奪控制石油資源。在第一-次大戰之後的十多年裡,面對蘇聯的巨大石油儲備,英美想方設法破壞德俄之間的結盟。
英美聯手,一方面以經濟與軍事手段壓制德國,另一方面扶持希特勒上台以對付蘇聯的崛起。在1927年英美之間組建了石油卡特爾,從此在石油方面成為協作者,共同操縱世界石油資源。
2.二戰後英美兩國聯手利用金融和石油開始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美國成為真正的世界霸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與蘇聯的東方成為對立堡壘。1944 年西方國家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內的實際投票控制權在美國和英國手中,
建立了美元金本位體制。20世紀中葉,英美兩國都遭受了經濟衰退和政治動盪的困擾。戴高樂和阿登納領導的法德聯盟最終被美英聯手扼殺。美國發動越南戰爭。1960年9月,五個主要石油輸出國聯合成立「歐佩克」石油輸出國組織,其目的是共同對付西方石油公司,維護石油收入。
3.1969 年後美國經濟進一步衰退。 美國開始製造石油禁運,抬高石油價格,操縱大規模反核運動,製造經濟增長極限的恐怖氣氛,控制世界石油流通,獲得石油溢價的巨額利益。美英精心設計的石油美元體系,席捲了世界各地的財富。
英美壓制一切獨立的發展力量:如發展中國家、不結盟運動國家、歐洲的新生力量,圍剿伊朗等。80年代,英美在金融外交上陷入困境,同時在經濟上陷入危機,而且迫使第三世界陷入全面債務危機。伊朗的石油沖擊引發石油危機,令發展中國家不得不借債彌補石油赤字,
而英美的高利率政策令,發展中國家外債聚升,不堪重負。1991 年為了石油美國發動了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美國正在建立所謂的「世界新秩序」。
5.隨著90年代初蘇聯的解體,世界力量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維持世界霸主地位,美國四面出擊,壓制和瓦解各種可能出現的新生力量:
日本經濟的泡沫、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蘇聯的瓦解、俄羅斯經濟的休克、南斯拉夫的解體、搞爛巴爾干各國等都是在美國的精心策劃之下進行的,一切新崛起的潛在力量都是美國的對手。政府與石油的深厚淵源,決定了美國經濟與外交政策的核心是石油。
在石油即將迎來產能極限之時,美國不惜一切代代價價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昭示了真實意圖:竭盡所能地鎖住每一個大石油產地,控制世界石油及操控價格實現新世紀的石油地緣政治。
(8)美國因為石油打過多少次戰爭擴展閱讀
《石油戰爭》是作者多年專注於世界石油地緣政治研究的成果。《石油戰爭》一書中描繪了國際金融集團、石油寡頭以及主要西方國家圍繞石油展開的地緣政治斗爭的生動場景,揭示了石油和美元之間看似簡單、內為深奧的內在聯系,
解析了石油危機、不結盟運動、馬島戰爭、核不擴散條約、德國統一等重大歷史事件背後的真正原因,為我們展現了圍繞石油而進行的,長達一個多世紀的驚心動魄的斗爭歷史。
Ⅸ 美國並不缺石油,為何在20年內在中東和中亞打了5場戰爭
根據數據統計,美國在世界上是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已經超越了俄羅斯。它的石油儲備量位居世界之首。並且美國在石油開采方面,有著自己非常先進的頁岩油技術。
美國無孔不入,它在石油港口運輸,以及石油交易中心的建立等多個方面不斷的插手。美國不斷地啟動印鈔機。因為很多國家的石油結算都需要大量的美元。美元不是聯合國發行的,而是美國為了控制世界石油資源而不斷加印的。石油價格也完全控制在美國手裡。因為美國深信,只要控制了石油。就可以控制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
Ⅹ 美國打伊拉克真是為了石油嗎
美國攻打伊拉克當然是為錢和石油還有利益。
第一次海灣戰爭,據事後統計美國可是掙了一萬多億美元,想想把打了一仗,一分錢沒花,練了兵試驗了新式武器,展示了軍事實力,還掙了一大筆錢。這好事哪裡去找啊,戰前伊拉克石油都是伊拉克的,戰後是伊拉克政府和美國公司管理。
第二次海灣戰爭,據說美國也掙了幾千億美元,最起碼打仗的軍費不用自己出,一分錢沒花,練了兵試驗了新式武器,展示了軍事實力,還掙了一大筆錢。這好事哪裡去找啊。中國閱兵也是要花錢的。美國不花錢就展示了肌肉。至於打第二次的借口,無非就是借口。可以掙這么多好處為什麼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