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羅斯和沙俄打石油戰,美國受傷,能扛得住嗎
沙特拉著俄羅斯打石油戰,表面美國損失最大,其實可能是美國陰謀
2020年是個不太平的年份。新冠疫情讓製造業大量停工,服務業徹底歇業,非洲和西亞南亞的蝗災,恐怕會造成很大的糧食減產,如今,沙特和俄羅斯搞出來的石油戰,為世界提供更多石油的同時,也給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加上了一把柴火。
兩害相權取其輕,美國即便是用殺敵10000自損20000的自殺式襲擊,俄羅斯也是扛不起的。
只是,這場斗爭中,美國的企業最吃虧,中國的企業最佔便宜!
這樣的石油戰,多打幾次呢還是少打幾次呢?
❷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打輸了,美日之間接下來會如何
前言:1942年6月4日中途島海戰爆發,這是美國日本在太平洋上重要戰役,雙方投入了數十萬兵力,戰斗極為殘酷。最近看到一個神論,說如果中途島美軍敗了,日軍就能封鎖美國海域,轟炸美國本土的船塢,讓美國沒法發展海軍。還說二戰美國石油全是從中東買的,切斷美國海外運輸線,讓美國沒有石油可用,這邏輯怕是日本海軍參謀都想不出來。下面分析一下,中途島海戰,美國打輸了,會怎麼樣?
中途島海戰,美國打輸了,不會改變二戰結果,比起武器裝備日軍最欠缺的是戰略戰術思想的失敗,還停留在戰列艦為航母唱配角,而且日本國力始終是不如美國,日本攢了很多年的家底一把梭哈了打完了補充不上。另一邊的老美越打越瘋狂,估計政治家資本家還得感謝日本,很多問題迎刃而解。中途島海戰,美國可以輸三次,最終還能贏日本,只是時間久點人死得更多一點,硬實力碾壓。日本的目標不是打敗美國只是為了求和,美國是要消滅日本,它有這個底氣,因為國力放在那裡。
❸ 第四次中東戰爭引發的石油危機,對美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973年的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一開始,埃及人和敘利亞人兩線出擊,打了以色列一個措手不及,但不久後戰況逆轉,以色列反占上風。
一場旗開得勝的戰爭最終以被迫停戰告終,這讓阿拉伯世界非常郁悶。坐擁石油的阿拉伯人決定,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就從其他地方去獲得。於是,歐佩克——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決定用石油做武器,抬高油價打擊西方。這個辦法果然比戰爭來得更有效,很快西方就承受不住了。
這時,美國當時的財政部長西蒙秘密地飛到了沙特,去見沙特的石油大臣,也是首任歐佩克秘書長,告訴他:你們想把油價打多高我們不管, 但是要想不讓美國人與你們為敵,你們必須接受一個條件,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這位沙特的石油大臣與整個世界一樣,對美國人這一招棋的深遠機心並不瞭然,於是就一口答應了美國人的要求,從此,全世界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掛鉤,而美元的信用也就在此後40年裡,牢牢地與全球的能源需求掛上了鉤。
走到了這一步,美國人設計出的這個新型帝國漸漸開始顯現出輪廓,這就是人類帝國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金融殖民帝國。美國人發現,比起當年德國人虎口奪食去爭取一個國家的生存空間這種愚蠢做法來,更高明的辦法,應該是通過讓世人幾乎覺察不到的方式,乖乖地讓他們把手中財富交出來,而又不製造仇恨。要達此目的,沒有比金融殖民更好的辦法了,這辦法可以把全世界都納入美國的金融體系中,然後,像擰開自來水水龍頭一樣讓財富滾滾流入美國人的口袋。 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戰爭?答曰:為了石油。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為什麼美國佔領伊拉克後,卻不從伊拉克免費拉走一桶石油?美國普通百姓為什麼也要和世人一道忍受高油價的煎熬?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但是答案在本文的前面已經給出,就是全球的石油交易與美元掛鉤。
當美國打下伊拉克時,首先出現的是什麼情況?全球油價飆升。油價飆升,交易又以美元結算,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油價的飆升拉高了全球的美元需求,也就是說,美國人通過戰爭打出了全球的美元需求。打伊拉克戰爭之前,一桶石油38美元,打完了之後接近150美元,等於一場戰爭把美元的需求打高了近三倍。當全世界需要更多的美元去購買石油時,最高興的當然除了產油國,就是美國政府了。因為這樣一來,美國政府就能以給全世界提供流動性的名義,開動印鈔機,印刷更多的美元,而美國政府不是慈善家,不會白白把美元給你,你必須拿你的產品去換,從而再一次加入實物換綠紙的游戲。此時美國政府的印鈔行為可以說名正言順,而用不著像金融危機的今天,明目張膽也失信於人地在全世界沒有需求的情況下增發美元。
❹ 石油危機的對世界影響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後10天,阿拉伯幾個主要產油國宣布,將海灣地區石油價格提高17%。阿拉伯世界為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而發動的石油戰正式打響,震撼世界的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這次石油危機觸發了二戰後最大規模的全球經濟危機,並對此後的世界經濟產生了一系列深遠的影響。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敘利亞等12個阿拉伯國家向以色列發動「齋月戰爭」,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為配合戰爭,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戰爭爆發當天,敘利亞首先切斷了一條輸油管,黎巴嫩也關閉了其南部重要的石油輸送港口西頓。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將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屬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國埃克森和莫比爾兩家聯合擁有的股份收歸國有。
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伊朗決定,將海灣地區的原油市場價格提高17%。國際石油市場一片恐慌,標志著第一次石油危機的開始。10月17日,阿爾及利亞等10國參加的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部長級會議宣布,立即減少石油產量,決定以9月份各成員國的產量為基礎,每月遞減5%;對於美國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國家的石油供應,逐月減少5%。10月18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的阿布扎比酋長國決定完全停止向美國輸出石油。接著利比亞、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爾及利亞、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產國也都先後宣布中斷向美國出口石油。短短三天,阿拉伯各產油國連續採取了三個重要步驟,給西方國家來了個措手不及。
1973年12月,歐佩克組織中的阿拉伯成員國宣布收回原油標價權,並將其基準原油價格從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從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國際油價從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
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武器,沉重打擊了嚴重依賴石油的世界經濟。當時,美國每天的石油進口減少了200萬桶,許多工廠因而關門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機困擾的美國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國處於「緊急狀態」,並採取了一系列節省石油和電力的緊措施,其中包括:減少班機航次,限制車速,對取暖用油實行配給,星期天關閉全國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戶外燈光廣告等,甚至連白宮頂上和聯合國大廈周圍的電燈也限時關閉。尼克松總統還下令降低總統專機飛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護航飛機。
美國國會則通過法案,授權總統對所有石油產品實行全國配給。美國國防部的正常石油供應幾乎有一半中斷,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和地中海的第六艦隊不得不動用它們的戰時石油儲備。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的工業生產下降了14%,日本工業生產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生產力增長都明顯放慢。而發動石油戰爭的阿拉伯國家卻因此增強了經濟實力,據統計,僅提價一項,就使阿拉伯國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億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億美元。
1978年12月,伊朗發生推翻巴列維王朝的革命,從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輸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場每天短缺500萬桶,約佔世界總消費量的1/10,致使油價動盪和供應緊張。到1980年9月22日,兩伊戰爭爆發,兩國石油生產完全停頓,終於使油價創下每桶41美元的紀錄,從而釀成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機。致使尚未從第一次石油危機造成的經濟危機中恢復元氣的世界經濟再一次陷入大規模的嚴重經濟危機。
石油危機促使西方改變經濟戰略,調整經濟結構,以減少石油危機的影響。西方還被迫加快了新油田的勘探開發。由於各國積極開發油源,非歐佩克國家的原油產量在1982年超過了歐佩克組織。石油危機促進了節能與環保產業的發展。同時,到20世紀80年代前期,美、德及日本等國還逐步建立起大量的戰略性石油儲備。
盡管各國防範石油危機的意識日益增強,但石油危機仍然無法完全避免。1990年海灣戰爭和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也引發了國際石油價格的波動。盡管由於國際間防止石油危機形成的機制日趨完善,但在能源需求和供給日趨緊張的情況下,石油危機的陰影仍然無法消除。「石油安全」已經成為各國緊要的戰略問題。
❺ 如果中途島海戰,美國打輸了,會怎麼樣
中途島海戰是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在這一場戰役後,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易手,從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勢改變為美國進入反攻階段。
如果中途島海戰,日本取得了勝利,而美國戰敗,充其量會延緩戰爭結束的時間,並不會改變日本最終戰敗的結果。
在一場國與國之間的大規模長期戰爭中,綜合實力才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因素,基於這一點,在強大的美國面前,當時的日本根本就不堪一擊。
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之前,其實日美的關系還不錯,美國希望通過戰爭大發軍火財,在日本的戰略物資中,很大程度上也依賴於從美國進口,但是美國也明白,如果日本擴張太快一定會侵害其在太平洋上的權益。
在中途島海戰中,美國的主力航母只有4艘,而在二戰結束後,美國一下子冒出上百艘航母,主力航母也有將近30艘,在這個數據下,日本即使完全殲滅美國太平洋艦隊,也無法達到戰果進一步擴大化的地步,一旦大西洋艦隊開入太平洋,日本依然無法抵擋美國海軍的打擊。
當然,如果美國將大西洋艦隊抽調一部分進入太平洋,也將對歐洲戰場產生一定影響,可能會拖延戰爭的節奏,當然,影響其實也沒有那麼大。
總體上來說,美軍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海戰中以少勝多,甚至一戰而重創日本海軍主力,是美國所沒有想到的驚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戰爭結束的進程。
對日本來說幸運的是美國單獨佔領了日本,要是再晚一點,日本很可能會像德國一樣,被蘇聯和美國分區佔領,也許今天的日本可能會是南日本,北日本兩個國家了。
❻ 洛克菲勒燃起石油大戰,為何對手不知不覺就沒了
1871年,在美國的克利夫蘭市,經過幾度淘汰,這里還剩下20多家煉油廠。而在這里,32歲的約翰·洛克菲勒也是其中的一員,他與合夥人成立的標准石油公司在這里與其他同行進行著激烈的角逐。
❼ 如果中途島海戰,美國打輸了,歷史會不會改變
中途島海戰的勝利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日美海軍空軍之間的軍事平衡。日本的航空母艦數量和空軍的數量仍均占優。
中途島海戰如果美國輸了,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
1、日美簽訂停火協議,日本稱霸亞洲和太平洋,或者日俄以後再戰,美國或許以後再次參戰太平洋,二戰形式將變得非常復雜,難以預測。
2、美國憑借強大的實力再次組織進攻,最終擊敗日本,太平洋戰爭可能會晚兩年左右結束。 綜合來說第二種情況出現的概率更大。如果只是逼退美軍,那麼美軍還可以一戰,未來有較大概率翻盤,但是如果日軍在中途島擊沉美國全部航母,那太平洋戰爭美國必輸無疑,喪失航母,意味著美國在太平洋將無險可守,美國本土將暴露在日本艦載機轟炸范圍之內。
然後,參考日本轟炸,同時日本在東南亞地區的資源基地也不會被切斷,源源不斷的原材料將繼續支持日本戰爭機器,西線戰場,沒有了制海權,美軍將無法有力支援歐洲戰場,整個二戰形勢都將淪為被動,戰爭就是這樣,一片馬蹄鐵,都會改變整體局勢,更何況一場決定性的戰役。
換個角度去想,如果兩個原子彈是投在英國或是蘇聯,法西斯國就真的統一歐洲了嗎?那麼多同盟國依然會尋找機會反抗德國,結果是一樣的,有句話話說得好,正義可能會遲到,但它終究會來臨。
首先,日本就沒有能力佔領夏威夷!即使滅掉了美國太平洋艦隊,日本仍然無法佔領夏威夷。 因為夏威夷有足夠的陸基航空兵和防空體系。當初如果不是偷襲,日本的進攻會以慘敗而告終! 即使如此,日本偷襲成功也馬上就撤退了,而不是直接佔領,原因是沒這個能力。要不然當初就應該偷襲後直接佔領,何必等到後面呢?
❽ 美國與俄羅斯的石油戰爭誰會贏
相對來說,俄羅斯要吃虧
因為美國現在可以控制大部分石油的走向,他自己的本土石油儲備基本不用,而美國向中東國家購買石油不是按國際油價買的。美國的盟國要替美國承擔很大的損失,而俄羅斯就不行了,盟友少,而且畢竟中國提供的幫助是有限的。
❾ 美國因為石油發動戰爭打小國家,那小國家在打不過的前提下,能不能炸毀石油,同
有可能,伊拉克就曾經炸過油井,只不過是科威特的。